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方法之辨:“先驗”抑或“經驗”?
----對Verbeek式解讀的回應

2016-03-07 06:01
關鍵詞:貝克現(xiàn)象學海德格爾

張 秋 成

(東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 沈陽 110819)

?

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方法之辨:“先驗”抑或“經驗”?
----對Verbeek式解讀的回應

張 秋 成

(東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 沈陽 110819)

維貝克在WhatThingsDo一書中對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的研究方法進行批判,認為海氏沒有面向“技術人工物”本身,他的研究方法是“先驗”或非“經驗”的。這是一種誤讀,其根源是混淆了“先驗的可能性條件”和“本質”,并且把技術單純理解為人工物。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方法“現(xiàn)象學解構”是現(xiàn)象學的“經驗”方法,不是維貝克的自然主義“經驗”方法。技術哲學研究應該跨越“具體”和“抽象、整體化”之爭,后期海德格爾和維貝克兩種技術哲學的研究對象應該進行整合。

維貝克; 海德格爾; 技術哲學; 后現(xiàn)象學; 先驗; 可能性條件

現(xiàn)象學的技術哲學是技術哲學中的重要分支,可以分為經典現(xiàn)象學和后現(xiàn)象學的技術哲學兩種。前者指經典現(xiàn)象學家(如胡塞爾、海德格爾和梅洛-龐蒂等)對技術的哲學思考;后者指通過改造經典現(xiàn)象學而形成的技術哲學思想,代表人物主要有伊德(Don Ihde)、伯格曼(Albert Borgmann)和維貝克(Peter-Paul Verbeek)等。經典現(xiàn)象學家中對技術探討最多并且在技術哲學領域影響最大的是海德格爾,其《技術的追問》已成為技術哲學中的經典。在后現(xiàn)象學對經典現(xiàn)象學的改造中,海德格爾的技術哲學思想是重要的被改造對象,其改造方法主要是吸收海德格爾前期哲學代表作《存在與時間》中與技術有關的思考并加以引申擴展,而對其后期哲學中的有關部分(主要是《技術的追問》)基本持批判態(tài)度。伊德和維貝克是此舉的代表。這樣做的常見理由是:海德格爾在其思想后期脫離具體的技術人工物考察技術本質,導致其技術哲學思想過于抽象和整體化;相反,其前期思想密切結合技術人工物對技術在組建此在與世界之間關系中的關鍵作用進行考察,由此形成的技術哲學思想因為具有堅實的經驗基礎,所以具體和豐富。

既然海德格爾的技術哲學遺產已經成為后現(xiàn)象學技術哲學的主要思想參照系和試圖超越的對象,因此,要對后現(xiàn)象學的技術哲學進行中肯的評價顯然繞不開對關于其海德格爾解讀的仔細審查。在當代影響較大且具代表性的是維貝克在WhatThingsDo一書中的解讀,受篇幅所限,本文不擬旁涉太多,只把任務限定在對維貝克式解讀的分析評價上。

一、對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方法的維貝克式“先驗”認定的反駁

維貝克在WhatThingsDo一書的導言中以現(xiàn)象學的口號“面向實事本身”作為其后現(xiàn)象學技術哲學的指導原則,目的是顯示與經典現(xiàn)象學主旨和方法的淵源。然而從其英文翻譯(to the things themselves)和他的解釋來看,他顯然是把口號中的“實事”(things)理解成了“技術人工物”。從不同現(xiàn)象學家都對“實事”有不同的理解(如胡塞爾的“意識”、海德格爾的“存在”、梅洛-龐蒂的“知覺”)來看這本無可厚非,但此種理解的不同尋常之處卻在于暗示對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思想的批判:沒有面向“技術人工物”本身,其方法是“先驗”的,即非經驗的。

1. 維貝克式“先驗”認定的根據:技術的可能性條件

維貝克明確了所謂海德格爾“先驗”技術哲學方法的含義:“經典的技術哲學試圖從技術的可能條件來理解技術,即從技術得以可能的預設出發(fā),是一種‘向后看’的思維方式,是從人類社會中的具體技術人工物的實際在場轉向使得技術可能的條件。”[1]7這樣做的后果是“無論什么時候我們把技術完全定義成它的預設(可能性)條件,都會喪失經驗方法對具體情境下具體技術所起作用的研究成果”[1]7。維貝克認為,海德格爾從可能性條件出發(fā)對技術的追問,歪曲了技術的形象,因為這會“談論技術的可能性條件就像談論具體的技術本身一樣”[1]7,從而導致其技術哲學思想的“抽象”和“整體化”。

維貝克的此種批判是釜底抽薪式的。他不只是針對其具體結論,還將矛頭直指海德格爾得出結論的方法,就是說,方法錯誤,結論自然不成立。那么,維貝克對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方法的“先驗”認定是否成立呢?答案是否定的?;卮鸫藛栴}的關鍵在于弄清:他所謂海氏 “先驗”方法中的技術可能性條件究竟指什么。以下筆者將對之進行細致考察,并且以此為基礎,嘗試反駁他的這個“先驗”認定。

2. 維貝克混淆了“先驗的可能性條件”和“本質”

維貝克在WhatThingsDo一書中使用的“先驗哲學”和“可能性條件”這兩個概念,取自康德的先驗哲學??档碌南闰炚軐W著力澄清知識的可能性條件,即知識得以可能的全部預設是什么。這些預設本身是非經驗或先驗的,但卻是理解經驗的必要條件,只有通過先驗可能性條件對經驗的加工整理,知識才成為可能[1]7。

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先驗的可能性條件”和“本質”的區(qū)別,“本質”關心的是事物是“什么”,而“先驗的可能性條件”關心的是這個“什么”何以可能,二者大致相當于條件和結果的關系,不可混淆。舉例來說,“知識”的一個重要本質是可論證性,即“知識”是“可以論證的真命題”,而這個本質只有以知識的可能性條件(如康德的時間和空間兩種純粹感性直觀形式和知性的12個范疇)為條件才能產生。

接下來筆者要論證的是,維貝克的論斷“海德格爾的后期技術哲學把技術完全定義成它的可能性條件”其實是混淆了“先驗的可能性條件”和“本質”的根本區(qū)別,錯把海德格爾對技術“本質”的考察當成了對技術的“先驗可能性條件”的研究,從而導致錯誤地把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方法認定為“先驗”的方法。以下先給出維貝克的主要論證,然后再對之展開分析。

3. 維貝克式“先驗”認定的主要論證

維貝克結合《技術的追問》中海德格爾對水力發(fā)電廠的分析來展開自己的論證:

水力發(fā)電廠被擺置到萊茵河上,它為著河流的水壓而擺置河流,河流的水壓擺置渦輪機而使之轉動,渦輪機的轉動推動一些機器,這些機器的驅動裝置制造出電流,而輸電的遠距供電廠及其電網就是為這種電流而被訂造的。在上面這些交織在一起的電能之訂造順序的領域中,萊茵河也表現(xiàn)為某種被訂造的東西了。水力發(fā)電廠被建造在萊茵河上,并不像一座幾百年來連系兩岸的古老木橋。毋寧說,河流進入發(fā)電廠而被隔斷(verbauen)。它是它現(xiàn)在作為河流所是的東西,即水壓供應者,來自發(fā)電廠的本質。[2]934

維貝克認為,海德格爾在此例中似乎以作為技術人工物的水力發(fā)電廠為基礎探討現(xiàn)代技術對自然的解蔽,因為它被直接建造在萊茵河上,使其成為可供發(fā)電的手段。但事實上恰恰相反,海氏認為:并非水力發(fā)電廠的建造把萊茵河轉變成持存物,而是被解蔽為持存物的萊茵河使得水力發(fā)電廠的建造成為可能。這說明,只有“座架”作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解蔽方式首先把一切事物(包括萊茵河)唯一性地解蔽為持存物,技術人工物(包括水力發(fā)電廠)的建造才得以可能,換句話說,現(xiàn)代技術的解蔽方式(座架)和技術人工物是條件和結果的關系。這樣,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的“先驗”方法就被揭示出來了:他把具體的技術還原成它們的先驗可能性條件,并且進而把這種可能性條件絕對化,最終形成這一定式:談論這種可能性條件就是談論具體的技術本身。

正是這種“先驗”論證方法導致海德格爾的后期技術哲學思想具有“抽象”和“整體化”特征:一方面,具體的技術被還原成它們的先驗可能性條件當然是一種抽象;另一方面,海氏主張技術的先驗可能性條件(如作為“座架”的解蔽方式)不受人類左右,這就導致了技術的整體化,即人類無法主動創(chuàng)造具體的個體化技術[1]61-66。

4. 對維貝克論證的反駁

下面我們來討論上述論證是否合理。此論證關鍵的一步發(fā)生在上述這一段話中:“只有‘座架’作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解蔽方式首先把一切事物(包括萊茵河)唯一性地解蔽為持存物,技術人工物(包括水力發(fā)電廠)的建造才得以可能,換句話說,現(xiàn)代技術的解蔽方式(座架)和技術人工物是條件和結果的關系”[1]61,這是對海德格爾的誤讀。

我們把這句話簡化一下會看得更清楚:“只有‘座架’的解蔽方式首先把一切事物解蔽為持存物,技術人工物的建造才得以可能”。首先,“座架”的解蔽方式是海德格爾所理解的現(xiàn)代技術本質,即現(xiàn)代技術“是什么”或其規(guī)定性;其次,從他在上述推理中使用的“技術人工物(包括水力發(fā)電廠)的建造”和該推理的后半段“換句話說,現(xiàn)代技術的解蔽方式(座架)和技術人工物是條件和結果的關系”來看,維貝克所理解的“現(xiàn)代技術”顯然是“作為物理實體的技術人工物”。但這卻不是海德格爾所討論的現(xiàn)代技術,海氏是就現(xiàn)代技術的本質(“座架”的解蔽方式)來討論現(xiàn)代技術,也就是說,在海德格爾這里,現(xiàn)代技術和現(xiàn)代技術的本質實質上是一回事,不是維貝克所說的物理實體意義上的技術人工物。

總結一下,現(xiàn)代技術的本質----“座架”的解蔽方式,作為規(guī)定性就是海德格爾所理解的現(xiàn)代技術本身,即“現(xiàn)代技術是什么”,不是現(xiàn)代技術的先驗可能性條件,因為把“現(xiàn)代技術”(或其本質)等同于它自身的“先驗可能性條件”顯然是荒謬的。由此可見,維貝克的斷定:海德格爾認為“現(xiàn)代技術的解蔽方式(座架)和技術人工物是條件和結果的關系”,是錯把自己所理解的現(xiàn)代技術(作為物理實體的技術人工物)當成了海德格爾所理解的現(xiàn)代技術(“座架”的解蔽方式),這明顯是一種誤讀,由此導致他對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方法的“先驗”認定不能成立,并且以此為基礎對海氏后期技術哲學具有“抽象”和“整體化”特征的評論也不成立。但是,論證方法不正確并不意味待論證的命題不正確,因為可能存在支持該命題的其他論證方法。所以為了弄清維貝克的這兩個命題即“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的研究方法是‘先驗’的方法”和“以此為基礎的海氏后期技術哲學具有‘抽象’和‘整體化’特征”是否正確,一勞永逸的策略是從正面給出合理的論證。

二、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的現(xiàn)象學“經驗”方法

我們先來討論維貝克的第一個命題“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的研究方法是‘先驗’的方法”是否正確。因為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的研究方法顯然與其哲學整體研究方法直接相關,所以為了澄清前者,我們先來考察后者。

1. 海德格爾哲學的整體研究方法

海德格爾在1927年夏季學期講稿《現(xiàn)象學的基本問題》中,明確指出現(xiàn)象學方法具有三個共屬一體的基本環(huán)節(jié):現(xiàn)象學還原、現(xiàn)象學建構和現(xiàn)象學解構?!艾F(xiàn)象學還原”是指“研究目光從被樸素把握的存在者向存在的引回或返回”;“現(xiàn)象學建構”是指“對預先所予的存在者向著其存在以及存在之結構的籌劃”;“現(xiàn)象學解構”的要點是:為了充分保證存在論諸概念的純正性,換言之,為了使這些概念真正源出于存在領域和存在建制,必須對被傳承的概念、視域和進路進行批判性拆除,從而返回到它們所從出的源頭[3]。

從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基本含義來看,前兩個環(huán)節(jié)應用面較窄,主要針對海德格爾的“存在”問題;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具有普遍意義,其應用范圍可以是包括海德格爾的“存在”問題在內的所有哲學問題,因為所有的哲學研究都是通過被傳承的概念、視域和進路進行的,只有對它們進行解構,才能保證哲學研究所使用的諸概念的純正性。

2. 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方法“現(xiàn)象學解構”的實際運用

由于我們的論題是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方法,不是海德格爾的“存在”問題,所以接下來略去“現(xiàn)象學還原”和“現(xiàn)象學建構”,只聚焦于“現(xiàn)象學解構”這個環(huán)節(jié),考察它在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中是如何被實際運用的,以及它究竟是先驗還是經驗的方法。

在這樣做之前,首先需要明確“現(xiàn)象學解構”方法的實行步驟。根據前面所述,“現(xiàn)象學解構”方法的要點是:“去除遮蔽,回歸源頭”。但是,這不等于說:遮蔽被消除后,我們就能自動返回到源頭,而是在這兩者之間還須一個“源頭顯現(xiàn)”環(huán)節(jié),即“對源頭的原初直觀”。雖然這個環(huán)節(jié)不是獨立進行的,而是通過“批判性地拆除遮蔽”獲得的,但二者的內容畢竟不同。接下來我們要以這個區(qū)分為基礎,來考察海德格爾在其后期技術哲學中是如何實際運用“現(xiàn)象學解構”方法的。

在其后期技術哲學中,海德格爾首先討論對技術的日常理解:技術的工具論和人類學定義。前者認為技術是滿足目的的手段,后者認為技術是一種人類活動,這兩個定義是相通的:使用手段去滿足目的本身就是一種活動。海德格爾認為這兩種理解雖然“正確”,但卻“不真”?!罢_”是因為它們都和所討論的主題(技術)相關,“不真”是因為它們并沒有達及主題的本質。這兩種理解雖然“不真”,但它們的共通性(使用手段去滿足目的的活動)展示了一種因果關聯(lián):手段作為原因,目的作為結果。海德格爾接著把原因追溯到了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海德格爾以銀盤的制作為例進行說明: 銀盤的“質料因”是銀,“形式因”是外觀,“目的因”是用途,但是動力因不是銀匠,銀匠的作用是“會集”和“讓產出”,即把材料銀、盤狀外觀和祭祀的用途“會集”起來,從而“讓”銀盤這個人工物“產出”出來。由此可見,人工物和自然物的區(qū)別是:人工物是由人產出的,而自然物是自發(fā)涌現(xiàn)、自行帶出的。于是,技術作為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就是“會集”原因,“讓”結果“產出”出來?!敖Y果”就是“在場者的在場狀態(tài)”,如此,技術就是“讓從遮蔽(不在場)中產出出來進入無蔽(在場)狀態(tài)”,這就是技術的本質,簡言之,“一種解蔽方式”。那么,現(xiàn)代技術的本質又是什么呢?通過對比以上“作為古代技術的銀盤制作”與前引“作為現(xiàn)代技術的水力發(fā)電廠”的例子,海德格爾認為,水力發(fā)電廠與銀盤制作二者在對存在者的解蔽方式上根本不同,“在現(xiàn)代技術中起支配作用的解蔽乃是一種促逼,此種促逼向自然提出蠻橫要求,要求自然提供本身能夠被開采和貯藏的能量”。由此,現(xiàn)代技術的本質就是“座架”,即一種促逼著的解蔽。與現(xiàn)代技術(水力發(fā)電廠)相反,古代技術(銀盤制作)的產出方式是“釋放”而不是“促逼”,是“把某物釋放到在場中,并因而使之起動,也即使之進入其完成了的到達之中”。也就是說,古代技術讓自然物如其所是地顯現(xiàn)出來;現(xiàn)代技術卻促逼自然物,使其改變本質,從中榨取能量,將之作為人類生產鏈條的資源[2]924-939。

在以上對海德格爾分別得出技術、古代技術和現(xiàn)代技術的本質的簡要概述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出前面已經討論過的“現(xiàn)象學解構”方法所內蘊的兩方面內容----“批判性地拆除遮蔽”和“對源頭的原初直觀”:海德格爾首先依次對技術的工具論和人類學定義(對技術的日常理解)、二者共通性展示的因果關聯(lián)(手段是原因,目的是結果)、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等對技術本質的層層遮蔽進行了批判性拆解,最后以一種古代技術(銀盤的制作)為例,使得技術的本質直觀地顯現(xiàn)出來,即技術是“一種解蔽方式”。對于古代技術和現(xiàn)代技術的本質,海德格爾通過對比“作為古代技術的銀盤制作”與“作為現(xiàn)代技術的水力發(fā)電廠”的例子,再次使之得以直觀地呈現(xiàn):古代技術的本質是“釋放”,即讓自然物如其所是地顯現(xiàn)出來;現(xiàn)代技術的本質是“座架”,即對自然物的一種“促逼著的解蔽”。

這里還需說明的是,海德格爾的“現(xiàn)象學解構”所內蘊的直觀方法與胡塞爾的本質直觀方法有些不同。胡塞爾的“本質直觀”被用于把握事物的本質,其大致意思是:首先對某個別事物進行感性直觀,同時進行想象變更,即聯(lián)想與此類似的其他個別事物,在想象中盡量去掉每個事物中彼此不同的因素,剩余下來的共同因素就是本質。

在得出技術本質的過程中,在批判性拆解完對技術本質的諸種遮蔽后,海德格爾在對一種古代技術(銀盤的制作)的感性直觀基礎上,使得技術的本質直觀地顯現(xiàn)出來。與胡塞爾本質直觀不同的是,這里沒有想象變更,這種對本質的直觀方法可以看做是一種“例示直觀法”;在得出古代技術和現(xiàn)代技術的本質過程中,海德格爾對比兩者的案例“銀盤制作”與“水力發(fā)電廠”,可以被視為是想象變更,但與胡塞爾本質直觀不同的是,在想象中去掉的是兩者的共同因素----“解蔽方式”,剩余下來的是兩者分別具有的不同因素,即各自的本質:“釋放”的解蔽和“促逼”的解蔽。因此,這種對本質的直觀可以看做是對胡塞爾本質直觀的反向運用。以上分析表明,海德格爾“現(xiàn)象學解構”所內蘊的直觀方法,是對胡塞爾本質直觀在繼承基礎上的改造。

3. 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方法“現(xiàn)象學解構”是現(xiàn)象學“經驗”方法

在考察完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方法“現(xiàn)象學解構”的實際運用之后,我們現(xiàn)在來回答它究竟是先驗抑或經驗的方法。

我們要從“現(xiàn)象學解構”方法所內蘊的兩個方面----“批判性地拆除遮蔽”和“對源頭的原初直觀”----分別進行探討。首先從“批判性地拆除遮蔽”來看,因為需要被批判性地拆除的是遮蔽研究主題的歷史流傳物(被傳承的概念、視域和進路),這些歷史流傳物顯然是以往的經驗,并且這里不涉及采用類似康德等先驗哲學方法對這些歷史經驗的先驗可能性條件進行分析,所以“批判性地拆除遮蔽”是經驗方法;其次從“對源頭的原初直觀”來看,因為它是對胡塞爾本質直觀的批判性繼承,并且和胡塞爾本質直觀一樣都是第一人稱主體視角經驗方法,所以“對源頭的原初直觀”也是經驗方法。綜合可得,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的研究方法“現(xiàn)象學解構”,是經驗的方法。

關于“現(xiàn)象學解構”的第二方面“對源頭的原初直觀”,為何與胡塞爾本質直觀一樣都是第一人稱主體視角經驗方法,筆者還需重要說明兩點:第一,它們之所以是第一人稱主體視角經驗方法,可以參考歐洲近代哲學經驗論代表洛克對經驗的兩種區(qū)分----“外感覺經驗”和“內感覺經驗”來理解?!巴飧杏X經驗”是指對物理事物的大小、形狀和顏色等的感覺;“內感覺經驗”是指對自我心靈中的各種觀念(包括本質)和心理活動的意識[4]?!艾F(xiàn)象學解構”所內蘊的直觀與胡塞爾本質直觀的基礎----個體感性直觀,屬于“外感覺經驗”;它們建立在個體感性直觀基礎上的對本質的直觀屬于“內感覺經驗”,綜合這兩者可得:它們是第一人稱主體視角經驗方法。第二,海德格爾對胡塞爾本質直觀的批判性繼承,是指對胡塞爾的本質描述方法來說的,與胡塞爾的先驗還原方法無關。

三、后期海德格爾和維貝克兩種技術哲學經驗方法的比較

維貝克批評海德格爾后期的“先驗”技術哲學方法脫離具體的技術人工物考察技術的本質,結果導致:“無論什么時候我們把技術完全定義成它的預設(可能性)條件,都會喪失經驗方法對具體情境下具體技術所起作用的研究成果”[1]7。很明顯這是主張:合理的技術哲學研究方法應該是“經驗方法”,而不是海德格爾的“先驗方法”,后者應該被前者替代和超越。那么,維貝克所倡導的“經驗方法”是什么呢?在上一段話中其大意是指:對具體情境下具體技術人工物所起作用的研究。然而,這種研究采用的是第一人稱主體視角的,還是自然主義(或自然科學意義上的)的所謂“純粹客觀”的經驗方法?這里卻沒作明確區(qū)分。

前者是經典現(xiàn)象學直觀方法的標志性特征,后者是經典現(xiàn)象學所反對的非現(xiàn)象學方法。區(qū)分這兩者對于技術哲學研究至關重要:技術人工物并不像自然物那樣只具有物理結構和屬性,它還具有體現(xiàn)著人的意向性的功能,后者雖然以前者為基礎,但卻是更受人關注的技術人工物的典型特征,不能被還原為前者[5]。自然主義“純粹客觀”的非現(xiàn)象學經驗方法只能處理技術人工物的物理結構和屬性,卻無法說明體現(xiàn)著人的意向性的技術人工物的功能,后者正是經典現(xiàn)象學第一人稱主體視角的經驗方法所擅長的領域。

維貝克在WhatThingsDo一書中沒有提及第一人稱主體視角的經驗方法,也沒有使用任何與此有關的案例,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他的“經驗方法”是非現(xiàn)象學的,即自然主義“純粹客觀”的經驗方法。這一點從維貝克積極擁護當代技術哲學的“經驗轉向”也可以得到佐證,因為其提出者克羅斯(Peter Kroes)等人恰恰把“經驗轉向”中的“經驗”理解為自然主義“純粹客觀”意義上的經驗。

我們已經反駁了維貝克對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方法的“先驗”認定,并且論證了海德格爾的“現(xiàn)象學解構”是“經驗方法”。與維貝克的“經驗方法”不同,“現(xiàn)象學解構”所內蘊的“直觀方法”是現(xiàn)象學的第一人稱主體視角經驗方法,它適用于研究體現(xiàn)著人的意向性的技術人工物的功能,這是維貝克的自然主義“純粹客觀”的非現(xiàn)象學經驗方法所不能及的。因此,維貝克的“經驗方法”非但不是對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方法的替代和超越,恰恰相反,其自身卻因為難以合理解決技術人工物的功能問題,而需要借鑒包括海德格爾“現(xiàn)象學解構”在內的經典現(xiàn)象學的第一人稱主體視角經驗方法,這一點對維貝克隸屬于其中的整個后現(xiàn)象學的技術哲學來說也是適用的。

四、“具體”和“抽象、整體化”的差異源于研究對象的不同

下面我們對前面提到過的維貝克的指責: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具有“抽象”和“整體化”特征給予回應。這兩個特征的確存在,但不是什么缺點和錯誤,其原因也不是維貝克所錯誤認定的“先驗方法”,而是在于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的研究對象(技術本質)的性質。技術本質是指各種具體技術共同具有的普遍的類本質,這種類本質當然是“抽象”和“整體化”的,然而卻是在對具體技術(如古代技術“銀盤”、現(xiàn)代技術“水力發(fā)電廠”)進行現(xiàn)象學第一人稱主體視角經驗描述的基礎上得出的,不存在維貝克所指責的“脫離具體技術”的情況。

維貝克的主張“采用經驗方法對具體情境下具體技術所起作用進行研究”固然不錯,但是卻代替不了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對技術本質的追問。其原因首先在于,哲學思考的特點和任務是對具體事物本質的洞察,而不是停留于具體事物的表面只做所謂自然主義的“純粹客觀”描述;其次,人類應對技術風險等問題不可能針對無限多的具體技術采用相應的無限多具體策略,因為這不但效率低下而且不具有可行性。人類需要在研究技術類本質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出適用于解決許多個別具體技術問題的具有普遍價值的技術規(guī)律和策略。維貝克只重視“對具體情境下具體技術所起作用進行研究”,難免讓人產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之感。

因此,合理的做法應該是把維貝克所倡導的“對具體技術的經驗研究”與海德格爾“對技術本質的追問”有機結合起來,使二者互為補充、相得益彰。但仍需強調的是,海德格爾后期技術哲學的內蘊著直觀的“現(xiàn)象學解構”方法,作為現(xiàn)象學第一人稱主體視角的經驗方法,才是此舉的可靠保證。

最后,對海德格爾技術哲學遺產的合理評價還需很多艱苦細致的文本解讀工作,這是一個對于包括維貝克在內的后現(xiàn)象學技術哲學家們來說,還遠沒有完成的任務。

[1] Verbeek Peter-Paul. What Things Do[M]. Pennsylvania: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 海德格爾. 技術的追問[M]∥海德格爾選集. 孫周興,譯. 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 1996.

[3] 海德格爾. 現(xiàn)象學的基本問題[M]. 丁耘,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8:24-27.

[4] 張志偉. 西方哲學史[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411.

[5] Kroes P. Technical Functions as Dispositions: A Critical Assessment[J]. Techne, 2001,5(3):1-16.

(責任編輯: 李新根)

Debate on Heidegger’s Research Method of His Later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Transcendental or Empirical?----A Response to Verbeek’s Interpretation

ZHANGQiu-cheng

(School of Marxism,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China)

In his bookWhatThingsDo, Verbeek criticizes Heidegger’s research method of his later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which is thought to be transcendental rather than empirical in that Heidegger fails to face artifacts themselves. It is a misinterpretation because Verbeek mistakes the possible conditions of transcendentalism for the essence, and views technology merely as artifacts. Heidegger’s phenomenological deconstruction of his later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is an empirical method of phenomenology instead of the one of Verbeek’s naturalism. Studies on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re supposed to transcend the debate of concreteness and abstractness as well as holism. Moreover, the research objects of later Heidegger and Verbeek should be integrated.

Peter-Paul Verbeek; Martin Heidegger; philosophy of teachnology; post-phenomenoloy; transcendentalism; possible condition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6.001

2016-05-1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2BZX017); 陳昌曙技術哲學發(fā)展基金資助項目(201202)。

張秋成(1970- ),男(回族),吉林長春人,東北大學副教授,哲學博士,主要從事科技哲學、邏輯學研究。

N 031

A

1008-3758(2016)06-0551-06

猜你喜歡
貝克現(xiàn)象學海德格爾
海德格爾的荷爾德林闡釋進路
實踐哲學視域下海德格爾的“存在”
貝貝克Populist餐吧
費爾巴哈之火:一個現(xiàn)象學的分析
死亡是一種事件嗎?——海德格爾與馬里翁的死亡觀比較
從海德格爾的“形式指引”看《詩》《書》中的“帝”與“天”
對“如是我聞”的現(xiàn)象學詮釋
嗚嗷,怪獸登陸
論現(xiàn)象學時空的實踐本性
迷你貝克街
怀柔区| 阳西县| 青龙| 荃湾区| 宕昌县| 新竹县| 井冈山市| 东宁县| 宜阳县| 金平| 甘南县| 新津县| 留坝县| 遵化市| 丰县| 许昌市| 义马市| 富裕县| 高阳县| 哈密市| 巴东县| 石台县| 佳木斯市| 淮阳县| 和田县| 尉氏县| 华坪县| 综艺| 绵竹市| 宁晋县| 民县| 镇雄县| 鄂托克旗| 来凤县| 任丘市| 吴江市| 青浦区| 隆化县| 湘西| 瑞丽市| 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