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庵
中國傳統(tǒng)愛搞“諧音象征”,譬如送“紅棗、花生、桂圓與瓜子”給新婚夫妻象征“早生貴子”;廟里石雕“五只蝙蝠”則是“五福臨門”,這是好的;厭惡某個國家或某人時,則搞另一套,清代仇視洋人,“英吉利”三字遂都加上“犭”字邊。今人政治惡斗,馬英九成了“馬英狗”,也見過“驢燈穢”的說法。
中國抗戰(zhàn)初期,二十九軍大刀隊于長城喜峰口一戰(zhàn)成名,儼然抗日雄師。一九三三年,塘沽協(xié)議之后,華北特殊化,中日常時對峙。一九三六年冬,日本華北駐屯軍大演習,以北平、豐臺為假想目標,大有示威之意,二十九軍針鋒相對也舉行野外大演習相抗衡。
演習期間,冠蓋云集,二十九軍特邀作家張恨水與懸壺北京的日人醫(yī)師矢原謙吉前往參觀。矢原注意到北京某飯莊特別派遣十多個廚子,就地煮食,大賣特賣“凱旋餐”,軍官趨之若鶩,其內容甚簡單,乃“韭黃、韭菜、肉絲、花生米合炒,起鍋后以一荷包蛋盛之”,矢原不解其意,張恨水特別為之解釋:“韭黃、韭菜乃‘二九(二韭),花生又名‘長生果,諧音‘常勝。荷包蛋者,日本國旗也?!比考悠饋肀闶恰岸牛ㄜ姡┏賶喝毡尽?。
“諧音象征”,無非人們某種底層意識的浮現(xiàn),期望透過集體念想,轉而改變某些既定事實的努力,近乎魯迅筆下的“精神勝利法”。只是“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于是大刀隊便只能是大刀隊,而凱旋餐也只是凱旋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