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朋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學 吉林梅河口 135000)
淺談如何學好高中生物
趙 朋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學 吉林梅河口 135000)
《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生物課程要讓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備較強的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觀察能力、實驗?zāi)芰?、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學必須切實寓新課程理念于課堂教學之中,在教學中真正彰顯新課程理念。
高中 生物 學習 淺談
生物是一門理論性以及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所以很多學生在生物課程的學習上感到很困難,覺得不知從何下手,也因為生物這門課程的理論性以及實踐性都非常的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這也就說明學生進行生物這門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今后的生活、生產(chǎn)發(fā)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而得以幫助學生今后在社會上的發(fā)展。對于生物這門課程的學習需要一些方法,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更好地進行生物課程的學習。[1]
生物這門課程因為其具有非常強的理論性,所以平時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有一個嚴謹?shù)乃季S,但是,一般的學生很難在短的時間內(nèi)培養(yǎng)出這種嚴謹?shù)乃季S能力,這樣也就導致了學生在生物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很難找到生物學習的突破口,感覺到無能為力,不知從何下手,這樣,也就導致了很多的學生對于生物這門課程沒有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在進行高中生物學習的時候有一種嚴謹?shù)乃季S能力,注重思維的邏輯性,環(huán)環(huán)相扣,最終找到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突破口,從而漸漸地對高中生物的學習產(chǎn)生出自己的興趣。而這樣嚴謹?shù)乃季S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一定的小方法可循,例如:(1)在平時的教學以及學生自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以及牢固。(2)幫助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對理論知識有一個高強度的調(diào)用。[2]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chǔ)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高中生物學實驗可以分為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學生課外實驗三種類型。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和發(fā)揮生物學是實驗性科學這特點,盡量以實驗為主線組織教學。[3]
如《探究選擇不同實驗材料對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影響》實驗。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觀察實驗是高中生物學的重點和難點實驗,其中涉及的原理和技術(shù)對其后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于材料的選擇和處理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實驗效果不夠理想。教師要針對此問題,引導學生以原實驗設(shè)計為基礎(chǔ),在實現(xiàn)實驗?zāi)繕说那疤嵯?,不以原實驗材料為制約,尋求新的材料,進行實驗。
首先讓學生明確選擇實驗材料的標準:一是取材方便,二是操作簡單,三是效果明顯。再根據(jù)原實驗設(shè)計為基礎(chǔ)組織學生進行可行性討論。教師課內(nèi)指導實驗基本過程,引導學生選取了洋蔥根尖、大蒜根尖、玉米根尖為實驗材料,設(shè)計實驗方案。分組進行探究實驗。學生分組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教師提供必要儀器、藥品并引導學生觀察現(xiàn)象,記錄數(shù)據(jù),從中歸納總結(jié)結(jié)論,撰寫實驗報告,最后在課內(nèi)組織交流。
學生通過實踐證明,用大蒜做實驗材料比洋蔥效果好,大蒜材料易得,根培養(yǎng)期短,且觀察分裂期的效果明顯,能增強實驗效果,玉米則反之。
生物學實驗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和實驗及對觀察、實驗現(xiàn)象與結(jié)果進行分析、理解、概括、綜合,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概念,掌握理論,而且有利于加強科學觀察、科學分析等諸方面科學實驗?zāi)芰Φ呐囵B(yǎng),還有利于加強科學認識、科學思辨、直覺思維、大膽想象等多方面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更有利于加強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等動手能力、設(shè)計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等培養(yǎng)。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這是我國古代教育學家的精辟論述。心理學認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宋代張陸說過:“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睂W生強烈的釋疑解惑的欲望是他們積極思考的潛在動力,由存在疑問到解釋疑問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進行認真思考、深入探究、綜合分析、嚴謹推理,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得新知識的過程。這對增長學生的智力、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起著重要作用,是教師的分析與講解所無法替代的。我在教學高中必修模塊2第3章第1節(jié)“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的時候,就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如實驗中包括有兩個小實驗,我只給學生說明了科學家當時的探究思路、欲解決的問題,以及選擇使用rI‘2噬菌體的具體因素和相關(guān)的背景資料,例如,66歲的艾弗里的實驗不令人信服的原因是沒有把蛋白質(zhì)和DNA分開單獨觀察其作用,只有在蛋白質(zhì)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幾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我如此做的目的是為學生后面發(fā)現(xiàn)問題作好鋪墊。然后,要求學生認真觀察這個實驗,并且暗示他們這個實驗里面存在有問題。誰能把它找出來,可以討論。稍后學生提出了這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首個實驗離心分離后沉淀物的放射性為何很低.而非沒有?二是其后的實驗離心分離后上清液的放射性為何很低,而非沒有?三是為何首個實驗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藍色,而其后實驗得到的沉淀物(DNA)卻藍紅兼?zhèn)??四是為何離心分離后T2噬菌體顆粒比較輕,而被感染的大腸桿菌卻比較重?看到學生能提出這么多的有深度的問題,我大喜過望,因為這充分說明他們認真觀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來的任務(wù)就是引導學生釋疑了。有人認為,教師釋疑時要力求講“全面、透徹、詳細”,使學生心知肚明。我以為這對學生學習是無益的。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會學,讓學生自己去知識的海洋邀游。真所謂“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見魚鱉.其尤深者觀蛟龍”。釋疑的過程要結(jié)合教學的雙方實際,而且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長期堅持這樣的以興趣激發(fā)疑問,再巧妙地解釋疑問的教學方式和訓練,一定會強化和提高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
[1]李小平;郭江瀾;;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行為的相關(guān)性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4期
[2]黃雄興;對我國教育投資項目評價方法的思考[J];廣西財政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3]劉爭爭;探究教學及其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應(yīng)用[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