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麗
(廣安市鄰水縣鄰水中學)
淺談如何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有效對話
甘麗
(廣安市鄰水縣鄰水中學)
與文本對話跟語文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語文教學就是通過與文本對話予以實施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地推動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讓學生傾聽作者的心聲,激活學生的閱讀想象,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
與文本對話;潛心傾聽;充分表達;豐富想象;感悟語言
閱讀教學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話過程中的效率。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與文本對話去體驗五彩斑斕的生活,去感悟善惡美丑的任性,去實現(xiàn)與作者、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溝通和情感交流。那么如何提高對話效率呢?下面就其中的一個方面——如何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有效對話談談我的看法。
要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有效對話,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傾聽作者的心聲,傾聽文中人物的心聲。如何傾聽呢?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從文本著手,反復誦讀,透過文章本身的語言文字,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充分的閱讀是傾聽文本的基礎
如,在教學《化石吟》一文時,我讓學生反復地誦讀,通過對文中“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啊,你——令人嘆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驚訝”這些關鍵詞句的吟詠,引導學生揣摩作者對化石的情感。學生通過朗讀,都能體會到作者對化石的贊美之情。如果在開篇直接介紹“吟”在本文中表示贊頌、贊美,這樣學生就只是接受教師與文本對話的結果,而沒有親身傾聽作者的心聲,這樣做既不能讓學生獲得語文學習的成就感,又容易使閱讀流于膚淺。
2.關注作者的行文思路能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傾聽文本
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是理解文本的關鍵,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和準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如《音樂巨人貝多芬》一文,作者首先通過女傭的角度敘述了貝多芬的日常起居狀況,從中可以看出貝多芬獨立自強的性格特征,接著從客人的角度細致地刻畫了貝多芬的形象,從中體現(xiàn)出貝多芬頑強不屈、反抗命運的高貴品質(zhì),最后通過貝多芬自己的獨白和他向客人敘述往事的過程更加深刻地袒露了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情感。文章層次清晰,脈絡清楚,課文依次采用三種不同的視角,由表及里、層層深入地展示了貝多芬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了貝多芬的獨特氣質(zhì)和堅強個性。
語文是語言的藝術。文本的語言承載著文章內(nèi)容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感悟品析文章中的語言文字是理解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的橋梁。
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基調(diào)與主旨?!栋踩摹肥且黄桧灱な幍纳c磅礴的力量的精美散文。文章用語激動昂揚、酣暢淋漓、大氣磅礴。在教學本文時,要求學生帶著熱烈的情緒、高昂的語調(diào)、較快的語速盡情地朗讀;然后圈點勾畫文中運用排比、反復修辭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再大聲朗讀這些句段;最后,品味文中的短句疊詞。通過這三步,讓學生去感受文章充沛的氣勢、鏗鏘的節(jié)奏、強烈的感情,從而體會到作者對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歌頌與贊美。
我們教學時要點燃學生對文本的熱情,激活閱讀想象。如,在教學《錢塘湖春行》這首詩歌時,我先讓學生通過誦讀、結合注釋理解詩意,然后展開想象,說說自己從哪一句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后,我再提到詩歌的最后一聯(lián)“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作者最愛的是湖東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文中除了點明是在“綠楊陰里”外,未做任何說明。于是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補寫出白沙堤的美麗景色。與圖片直觀展示白沙堤的景色相比,這樣做讓學生更容易走進文本,收獲也更多。
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時,既要給學生讀書與想象的時間與空間,又要給學生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機會。如,在《羚羊木雕》的教學中,文中的“我”和爸爸媽媽產(chǎn)生了矛盾,為何會產(chǎn)生矛盾呢?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學生再次默讀文章,然后思考,或在小組內(nèi)探討。在學生探討之后,我讓他們以“___,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話。題目中的“我”,就是文中的“我”,橫線上補充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如爸爸、媽媽、萬芳,或者奶奶等。這樣既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思考選擇余地,又訓練了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
多給機會讓學生進行交流,重視學生稍縱即逝的思維火花的閃現(xiàn),激發(fā)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地表達。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為學生留出專心閱讀的時間,營造靜心閱讀的氛圍,促進學生與文本對話。我們要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中,去傾聽作者的心聲,與作者進行交流,去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表達自己個性獨特的感受與見解,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1]周泉,丁貴興.課程標準(2011)導讀與教學實施(初中語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176.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267.
·編輯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