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博
【摘 要】由日本著名電影導演山田洋次郎拍攝的電影《入殮師》獲得2013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影片講述了一個在東京某樂團擔任大提琴演奏的樂師小林大悟,在鄉(xiāng)下找到了一個入殮師的職業(yè)。電影一方面圍繞著小林大悟成為一名入殮師之后的人生境遇,讓我們重新對生命、對生死有了一番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圍繞小林大悟的家庭展開敘述,小林大悟和母親從小被父親拋棄,內心充滿了對父親的仇恨,隨著對生死觀的重新認識,并在妻子和社長等人的幫助下,原諒了父親。電影《入殮師》不僅讓我們感到一種親情的救贖,同時電影當中無所不在的生與死的氣息也讓我們?yōu)橹@嘆,而這種對于生與死豁達的態(tài)度,則是繼承的幾千年前古老中國莊子的生死哲學觀。
【關鍵詞】莊子;生死;哲學觀;靈與肉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1-0101-02
莊子作為中國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對生命與死亡有著一套深刻而獨特的理論體系。在先秦諸子當中,莊子可謂是一個對自由有著無限向往的人,對一切世間萬物都有著超然的態(tài)度,就是這樣一個追求自由的英雄式人物,卻對生死有著自己獨到而又令人嘆為觀止的美學審視。
一、“死生存亡,實為一體也”
提及莊子的生死觀,廣為人們熟知的便是“箕踞鼓盆而歌”,當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去世后,莊子何以走到大街之上歡快地敲打器皿?這背后其實包含了莊子對待生與死的一種超然而又豁達的認識觀。在常人看來,死無非是一件及其痛苦,卻又無能為力的自然現(xiàn)象,但莊子卻認為,死是一種解脫,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薄拔嵘矸俏嵊幸病翘斓刂我?;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順也?!保ā吨庇巍罚?,而“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至樂》)由此可見“死生存亡,實為一體也”。死是生的完成和歸宿,“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蓖瑫r莊子又說,生死就如四季變換一樣,是一種不可更改的規(guī)律,“察其而來無生,非徒無聲也,而本無形,非徒無行也,而本無氣。雜乎芒笏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
電影《入殮師》中,小林大悟起初同所有人一樣,對死存有一種戒備心理。面對著入殮師的職業(yè),小林大悟嗤之以鼻。同時,電影之中,在面對著親人的死亡悲劇時,人們露出了痛苦的表情,心情極度悲傷。隨著劇情的加深,影片逐步對生命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當再次面對死亡時,卻出現(xiàn)了如同莊子之妻死后,莊子“箕踞鼓盆而歌”的情景。
二、對死亡的慶幸與向往
生與死在莊子那里是同等地位的,二者都沒有絕對的快樂和痛苦。因此,如果說莊子的“生死存亡,實為一體也”將生與死看得同等的重要,不要因為肉體的消亡而傷心決絕,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其實死同樣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情的話,那么超越于這一層意義的便是莊子對于死的一種由生向死的超越取向。“鼓盆而歌”“臨尸而歌”背后隱藏的是對死亡的慶幸乃至向往的審美取向。影片《入殮師》中,主人公小林大悟在現(xiàn)實之中,丟掉了最喜歡的大提琴,結束了自己的演奏生涯,回到了東京都山形鄉(xiāng)下。在山形的鄉(xiāng)下我們看到了小林從小生活的地方,風景是如此的迷人,在這看似平常的鄉(xiāng)下生活之下,在小林的內心深處卻埋藏著對父親深深的恨;在小林的父親那里,小林父親拋棄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雖然我們在影片的最后見到了“父親”,但卻是一具冷冰冰的尸體;也如同社長公司的女職員,丟棄了自己年幼的女兒,而獨自出來為了生活四處奔波,卻在這小小的鄉(xiāng)下落下腳來。由此可見電影當中的主人公,在現(xiàn)實之中都受到了無論來自外界還是內心苦苦的折磨,作為電影的另一條主要的線索,小林大悟與父親之間矛盾與隔閡,也隨著父親的死亡得到了最終完滿的解決,正是因為父親的死亡,借助于小林從事入殮師的職業(yè)之后對生與死有了一種重新的審視,父子自己的矛盾在影片的最后,也得到了最后的解救,小林大悟深深體會到了父親那不能也永遠再無法說出口的愛。在這里,只有借助小林父親的死亡,小林大悟的內心才最終見到了光明,父親留給的陰影從此煙消云散,而父親在天之靈也必定會知道被小林了解。在這里可以看出整部影片體現(xiàn)的一種對死的追求,死才是一種完滿,才是生的完滿。
三、靈與肉的根本矛盾、形神與靈肉的分而養(yǎng)之
我們知道在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上,莊子表現(xiàn)了一般不為常人說能夠認同的態(tài)度,死亡對于人這個有著情感的動物來說,的確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它意味著情感的消失和肉體的消亡。但這一切在莊子看來卻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甚至對死有著向往,相比之下,生似乎在莊子這里看來變成了一種累贅。但另一方面,莊子則是一個追求全生盡年的人,他不主張“自殺”不主張為死而死,而是一種向死而生的生死態(tài)度。這種形體與精神,靈與肉的根本矛盾,是我們理解莊子生死觀的重要的一個關鍵所在。
在莊子《逍遙游》中,莊子描繪了一個大鵬展翅翱翔的自由場面,是一種典型自由精神的追尋。但是莊子能夠清醒的認識到,大鵬何以能夠展翅翱翔?在莊子看來大鵬展翅翱翔的的確確是一種超然的自由觀的向往,但是這種自由卻從來都不是絕對和漫無目的的,相反大鵬展翅借助的卻是大鵬這個能夠飛翔之物充滿能量的肉體的支持。要想飛的更為自由,必須有強大的肉身作為保障。因此莊子并不是主張以肉體的消亡去追尋一種絕對的自由,而是教導人們保護好能夠使得精神超脫變成自由的肉身。于是莊子提出了“無心無情”之說?!坝腥酥?,無人之情”以“無情”而“無形”,這就是莊子所主張的“坐忘”等態(tài)度。那么既然靈與肉是相對矛盾,那么莊子便提出了人為天之所生,必須順應自然,珍重生命,為道養(yǎng)生。因此莊子面對著固有的矛盾提出了形與神,靈與肉區(qū)別對待,“分”而“養(yǎng)”之,這便是莊子的養(yǎng)生之道。影片《入殮師》,“吃”與“浴”便是養(yǎng)生之道。在電影當中社長與澡堂的老頭,二人皆是早已看透生死之人。當小林大悟站在河岸看見兩條向上游極力游的魚,這時候澡堂的老頭,邁著矯健的步伐走過小林身邊,“加油,加油”澡堂的老頭給兩條生命在打氣;電影當中澡堂的老頭一個人靜靜的泡在溫泉里面,自己與自己下棋,當面對著澡堂老太太的死亡,他并沒有流出傷心的眼淚這一切似乎是早已定好的約定,這一切在導演那里,澡堂老頭被導演儼然塑造成了一個看透生死的神靈,他在觀看著蕓蕓眾生。因此澡堂老頭的養(yǎng)生之道可謂“浴”。
社長的養(yǎng)生之道便是“吃”。電影當中有多次是社長“吃”的場景。當完成了一次入殮之后,客戶給社長吃的東西,社長走進汽車內便立刻吃了起來。圣誕節(jié)的時候,社長帶領著小林和女社員一起吃著香噴噴的雞腿,還說起來了那句養(yǎng)生之味十足的話“好吃的讓人為難”。電影當中最典型的代表場景便是當小林想辭掉入殮師的工作的時候,在女社員的指令下,小林大悟來到了社長的閣樓,在這個閣樓里面,儼然是一個到處充滿綠色與生機的養(yǎng)生之所,周圍全部是綠色植物,社長被綠色植物圍著,坐在桌子前面安靜的吃著美食?!安凰谰鸵械某?,而且還要吃好的”這簡直就是莊子養(yǎng)生之道,為獲得一種超然的自由,看透生與死界限的直接體現(xiàn)。“坐忘”“養(yǎng)生之肉軀”。(指導老師:張維剛)
參考文獻:
[1]陳光元.大眾傳媒素養(yǎng)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2]王志敏.現(xiàn)代電影美學基礎[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