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春秋時期宋國右?guī)?、左師?/h1>
2016-03-03 22:21
邢臺學院學報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宋國

左 勇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天津 300350)

?

春秋時期宋國右?guī)?、左師?/p>

左勇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天津300350)

摘要:春秋時期宋國有右?guī)?、左師兩職,作為師類職官,其職能涉及行政、祭祀、軍事、外交等,這在同時期的諸侯國中絕無僅有,極為特殊。通過研究比對金文和甲骨中的師類職官名稱和職能,可以發(fā)現(xiàn)宋國右?guī)煛⒆髱熉毠賮碓淳眠h,它實際上是殷商官制的遺存,這也是其如此特殊的根本原因。

關(guān)鍵詞:宋國;右?guī)?;左師;殷商官?/p>

春秋時期宋國六卿中有右?guī)?、左師兩職,常?zhí)國政,地位極尊。宋國右?guī)煛⒆髱熤俜Q已經(jīng)在金文材料、清華簡《系年》中得到證實,而右?guī)煛⒆髱熡只钴S在春秋時期的外交舞臺上,右?guī)熑A元、左師向戎弭兵之事每每為人稱道,研究宋國右?guī)?、左師對認識春秋時期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歷來學者研究宋國右?guī)?、左師多從任職情況入手,或有考訂其來源,但多為附帶議論,既零碎又粗疏,未能形成專篇,筆者由此收納各方材料,略陳管見。

一、宋國歷任右?guī)?、左師任職情況的再整理

清人顧棟高在《春秋大事表》中對宋國歷任右?guī)?、左師的任職情況作了整理:

僖公九年傳以目夷為仁,使為左師以聽政。文七年傳公子成為右?guī)?,公孫友為左師。文十六年傳華元為右?guī)?。成十五年傳魚石為左師。十月,左師奔楚,華元使向戎為左師。襄九年傳使華閱討右官,官疕其司。向戎討左,亦如之。杜預注:“閱,華元子,代為右?guī)?。”昭公二十二年傳仲幾為左師,樂大心為右?guī)?。杜注:“仲幾代向?qū)?,樂大心代華亥。哀十四年傳左師向巢。十七年傳右?guī)熁疏ァJ四陚骰示彏橛規(guī)?。二十六年傳靈不緩為左師[1]P1126-1127。

顧之整理范疇只限于《左傳》,而且存有缺漏,所以需要重新梳理。宋國左師最早可追溯到春秋伊始,《公羊傳》隱公三年載:“繆公逐二子,莊公焉,與左師勃。”[2]P4786左師勃是可考的最早的左師。宋國右?guī)熞嗫梢宰匪莸酱呵镌缙?,《世本》載:“莊公生右?guī)熚欤焐境菐?。師生仲江,江之孫左師幾。”[3]P125司城師即指宋國司城公孫師,左師幾即指左師仲幾,皆可從《左傳》中得到證實,所以右?guī)熚熘涊d當亦不假,只是不知右?guī)熚斓木唧w任職年代,大體在宋成公在位時前后,亦屬于春秋早期。

此后右?guī)煛⒆髱熤老悼蓞⒖加谏鲜鲱欀?,筆者加以補充,并作簡述?!蹲髠鳌焚夜拍贻d目夷為左師,僖公十九年稱目夷為司馬,左師傳于其子公孫友。《左傳》文公七年載公子成為右?guī)?,公孫友為左師;公子成始見載于《左傳》為文公二年,他率軍與諸侯會盟伐秦,推測此年他就已經(jīng)為右?guī)煛!蹲髠鳌肺墓贻d華元為右?guī)煟@也是他第一次見載于《左傳》,此年公孫友依然為左師,此后左師由公孫友之孫魚石擔任。《左傳》成公十五年載右?guī)熑A元將左師魚石等人驅(qū)逐,并任向戎為左師。華元最后一次見載于襄公二年,此后右?guī)熡善渥尤A閱擔任。《左傳》襄公九年載華閱為右?guī)?,華閱于襄公十七年卒,《世本》載:“元生右?guī)熼喖八就匠?,閱生臯比及右?guī)熀媳?、少司寇牼、右?guī)熀?,亥生無慼。”[3]P127元即華元,閱即華閱,右?guī)熀媳燃慈A合比,右?guī)熀ゼ慈A亥;《左傳》昭公六年載:“合比奔衛(wèi)。于是華亥欲代右?guī)?,乃與寺人柳比,為之徵,曰:‘聞之久矣?!勾??!倍抛ⅲ骸昂?,合比弟”,由此可推知華閱死后其子華合比繼任為右?guī)?,華合比出奔衛(wèi)國后,同年華合比之弟華亥擔任右?guī)煛W髱熛蛉肿詈笠娸d于昭公四年,此后左師傳于其子向?qū)帯S規(guī)熑A亥、左師向?qū)幱谡压曜鱽y,兩年后被平定,《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載仲幾為左師,樂大心為右?guī)煛W髱熤賻鬃詈笠淮我娸d于《左傳》為定公元年,此后向巢擔任左師,向巢于定公九年始見于《左傳》,而被稱為左師卻要見于哀公十四年,然《左傳》定公九年載:“宋使樂大心盟于晉,且逆樂祁之尸。辭,偽有疾;乃使向巢如晉盟,且逆子梁之尸?!毕虺矠橄蛉种畬O或曾孫(杜預以為向巢為向戎曾孫,《禮記·檀弓》孔穎達疏引《世本》以為向巢為向戎孫,未知孰是),樂大心為右?guī)煟規(guī)煵怀鍪箷x國,宋景公即命令向巢如晉行盟,推測此年向巢就已經(jīng)擔任了左師,但不知定公元年至定公九年之間左師的任職情況。右?guī)煒反笮挠诙ü拍瓯恢?,此后皇瑗為右?guī)??;疏ナ家娸d于《左傳》為哀公七年,而稱右?guī)熞娪诎Ч吣?,皇瑗在此十年中八次見載,幾乎皆是統(tǒng)兵作戰(zhàn),推測在此期間他已經(jīng)擔任為右?guī)煟恢ü拍曛涟Ч吣觊g右?guī)煹娜温毲闆r。右?guī)熁疏ニ烙隰敯Ч四?,宋景公使其從子或從孫皇緩繼任右?guī)煟ǘ蓬A以為皇緩為皇瑗從子,孔穎達引《氏族志》云皇瑗為皇父充石八世孫,皇緩為皇父充石十世孫,可見皇緩為皇瑗之孫,未知孰是)。至宋景公四十八年,《左傳》哀公二十六年載皇緩依舊為右?guī)煟`不緩為左師。左師向巢最后之記載見于哀公十四年,至哀公二十六年靈不緩任左師共有十二年,不知在此期間左師的任職情況。

此外,建國以來發(fā)現(xiàn)了一些春秋晚期的宋國青銅器,其銘文帶有“右?guī)煛?、“左師”?986年在山東淄博發(fā)掘出一件有蓋銅鼎,即宋左大師鼎,蓋內(nèi)鑄有10字,“宋左帀(師)巿睪(擇)左庖之鼎。”[4]P213此器斷代為春秋晚期,但左師巿與文獻上記載的左師姓名皆不能對應,推測他可能是介于向巢和靈不緩之間的一任左師,大致時間在魯哀公十四年至二十六年之間。關(guān)于右?guī)?,河南南陽博物館于60年代初征集到一件銅敦,即宋右?guī)熝佣兀瑑?nèi)有銘文:“朕右?guī)墸◣煟┭?,隹(唯)嬴贏?!贝似鲾啻鸀榇呵锿砥?,據(jù)陳俊英先生考訂,“右?guī)熝印敝把印迸c“緩”音通,推定“右?guī)熝印奔礊樗螄規(guī)熁示彛?]P88。筆者以為右?guī)熝右嘤锌赡苁墙橛跇反笮呐c皇緩之間的一任右?guī)?,大致時間在魯定公九年至哀公七年之間。戰(zhàn)國時期,左師、右?guī)熤俾毨^續(xù)為宋國所保留,《莊子·養(yǎng)生篇》載:“公文軒見右?guī)煻@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6]P127-129公文軒為戰(zhàn)國時宋人,右?guī)煯斠酁樗螄規(guī)?,可見?zhàn)國時期宋國依然保留了右?guī)?、左師職,但是其具體世系則不得而知了。

故而宋國可考的歷任右?guī)煘椋汗游?、公子成、華元、華閱、華合比、華亥、樂大心、(右?guī)熝樱?、皇瑗、皇緩;可考的歷任左師為:公子勃、目夷、子魚、向戎、向?qū)帯⒅賻?、向巢、左師巿、靈不緩。從上可以看出右?guī)?、左師前期多由宋國國君的兒子或兄弟擔任,公子戊為宋莊公之子,公子成為宋莊公之子,公子勃宋穆公之子,目夷為宋襄公之兄,其后右?guī)?、左師多由一族世襲,如華氏、向氏、皇氏等,從此亦可以看出春秋時期宋國政治權(quán)力下移與卿大夫勢力崛起的態(tài)勢。

二、宋國右?guī)?、左師職位與職能的再考察

春秋時期宋國右?guī)煛⒆髱熚挥诹洌⒃诹湮淮沃芯佑谇傲?,筆者認為宋國六卿中以右?guī)熉毼蛔罡撸髱煷沃?。關(guān)于宋國六卿位次較為完整之記載,《左傳》中總共有五次:

于是公子成為右?guī)?,公孫友為左師,樂豫為司馬,鱗矔為司徒,公子蕩為司城,華御事為司寇。(《左傳》文公七年)

于是華元為右?guī)?,公孫友為左師,華耦為司馬,鱗矔為司徒,蕩意諸為司城,公子朝為司寇。(《左傳》文公十六年)

華元為右?guī)?,魚石為左師,蕩澤為司馬,華喜為司徒,向為人為大司寇,鱗朱為少司寇,向帶為太宰,魚府為少宰。(《左傳》成公十五年)

宋公使公孫忌為大司馬,邊卬為大司徒,樂祁為司馬,仲幾為左師,樂大心為右?guī)?,樂挽為大司寇,以靖國人。(《左傳》昭公二十二年?/p>

于是皇緩為右?guī)?,皇非我為大司馬,皇懷為司徒,靈不緩為左師,樂茷為司城,樂朱鉏為大司寇。(《左傳》哀公二十六年)

宋國六卿為右?guī)?、左師、司馬、司徒、司城、司寇,這已成為古今學人的共識,然而對于宋國六卿官位之尊卑排次,則古今學人意見不一,其觀點可分為三系:一、六卿有位次,其位次即如上所述;二、六卿有位次,但其位次沒有固定順序,大體上以右?guī)煘殚L;三、六卿沒有位次,共執(zhí)國政。以上對于六卿位次不同的見解,其核心問題在于六卿中執(zhí)政官的官職存在變化,一般情況下我們首先默認的是:擔任執(zhí)政官的人職位一定最高。據(jù)顧棟高考證,《左傳》所記錄春秋時期宋國的執(zhí)政官共有十五位:大司馬四位,太宰一位,左師二位,右?guī)熈?,司城二位?]P1890-1891。就統(tǒng)計結(jié)果來看,右?guī)煹膬?yōu)先地位已然明顯,但如何解釋為何宋國其他職官能夠擔任執(zhí)政官?

必須澄清的是,在春秋時期激變的政治環(huán)境和尚未成熟的集權(quán)主義官僚體制下,擔任執(zhí)政官的官員未必身居高位。如《左傳》僖公十二年載:“王以上卿之禮饗管仲,管仲辭曰:‘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若節(jié)春秋來承王命,何以禮焉?陪臣敢辭。’……管仲受下卿之禮而還。”管仲相齊桓公稱霸于諸侯,桓公稱其為“仲父”,但也僅位于下卿,次于高、國兩氏;秦五羖大夫百里奚亦是如此,《莊子·田子方》載:“百里奚爵祿不入于心,故飯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賤與之政也?!保?]P719到了春秋晚期,魯國陽虎甚至以“陪臣執(zhí)國命”,“陽虎為政,魯國服焉”。以上諸例皆是以低職擔任執(zhí)政官,可見在春秋時期的諸國官制中,握有實權(quán)與身居高位并不等價,相比之下宋國執(zhí)政官的官職更替顯得更為固定、傳統(tǒng)。具體到宋國實際,左師公子目夷能成為執(zhí)政官是因為他為宋襄公的庶兄,宋襄公為太子時甚至有意讓位于他;左師向巢能成為執(zhí)政官全然憑借其行政資歷及其能力,且與右?guī)熑A元私交篤深;司城(即司空,《左傳》桓公六年載:“宋以武公廢司空。”宋國避宋武公之諱,改司空為司城)子罕能成為執(zhí)政是因為宋國發(fā)生火災,需要主管工程的司城統(tǒng)籌全局;而執(zhí)政官太宰華督甚至不列于六卿。此外,右?guī)煵荒苓B續(xù)擔任執(zhí)政官亦帶有政治考量,如《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載六卿次位為“大司馬、大司徒、司馬、左師、右?guī)煛⒋笏究堋?,右?guī)熍盼簧踔帘茸髱熯€要低,這是因為在此之前長期擔任右?guī)煹娜A氏一族權(quán)力膨脹,三世之中四人擔任右?guī)?,最后甚至?lián)合任左師的向氏作亂,早已為宋君所憂。由此可見,春秋時期宋國六卿中執(zhí)政官在職官上的變化,與宋國六卿次位尊卑并不相悖,宋國六卿當以右?guī)煘樽钭穑髱煷沃?/p>

關(guān)于宋國右?guī)?、左師具體的行政職能,傳世文獻、出土史料中皆無具體說明,只能依據(jù)于《左傳》的記載進行總結(jié):

九年春,宋災。樂喜為司城以為政。使伯氏司里,……使華臣具正徒,令隧正納郊保,奔火所。使華閱討右官,官庀其司。向戌討左,亦如之。使樂遄庀刑器,亦如之。使皇鄖命校正出馬,工正出車,備甲兵,庀武守。使西鉏吾庀府守,令司宮、巷伯儆宮。二師令四鄉(xiāng)正敬享,祝宗用馬于四墉,祀盤庚于西門之外。(《左傳》襄公九年)

這是宋國各類官員職能的一次集中表述。從記載來看,右?guī)煛⒆髱熃栽O(shè)有屬官,右?guī)?、左師負責國家祭祀,并與鄉(xiāng)正、祝宗構(gòu)成上下級關(guān)系。將右?guī)煛⒆髱熀戏Q“二師”,兩者共同行使同一職能,類似于楚國的令尹、右尹,左司馬、右司馬,齊國的相、左相,大致可知是正次關(guān)系。此外,《左傳》成公十五年載華元曰:“我為右?guī)煟贾?,師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右?guī)熣啤熬贾枴?,類似于《周禮》中的師保類職官,但宋右?guī)煓?quán)利更大,華元同年將其他五卿驅(qū)逐并重置,儼然是一朝之宰,如《左傳》僖公九年載:“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為仁,使為左師以聽政?!薄妒酚洝に挝⒆邮兰摇穭t載宋襄公“以其庶兄目夷為相”,可見在司馬遷眼中“聽政”的“左師”即為“相”,太史公之見解雖不可取,但這也從側(cè)面說明“二師”的輔政性質(zhì),類似于西漢初期之左右相。

右?guī)?、左師還主管著宋國的外交,“二師”朝聘、會盟、議和之事屢見于《左傳》,尤其是右?guī)熑A元、左師向戎前后主持的兩次弭兵之會,是春秋時期最大的外交盛事。右?guī)?、左師還是軍事長官,此亦屢見于《左傳》,如《左傳》宣公二年載:“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命于楚,伐宋。宋華元、樂呂御之?!庇秩纭蹲髠鳌钒Ч哪贻d:“六月,使左師巢伐之?!庇?guī)?、左師皆可統(tǒng)兵作戰(zhàn);甚至右?guī)煛⒆髱熯€負責一些非常具體的事情,如《左傳》宣公二年載:“宋城,華元為植,巡功。”右?guī)熑A元親自巡視筑城情況,大致可歸屬于軍事活動。由上總結(jié),右?guī)?、左師的職能大致可以分為行政長官、祭祀長官、軍事長官三大類,“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可見右?guī)?、左師的?quán)柄之強。

三、宋國右?guī)?、左師職官來源的考?/h2>

右?guī)?、左師職官并非為宋國所獨有,《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載:“左師展告公”,“左師展將以公乘馬而歸,公徒執(zhí)之?!弊髱熣篂轸敵迹@是春秋時僅有一次非宋國左師的記載,魯國左師的詳情尚不清楚,但從表述看左師展似乎是魯君近臣,地位不高。就戰(zhàn)國文獻來看,《孟子·離婁下》載齊國有右?guī)熥影剑?]P5938,《戰(zhàn)國策·趙策四》載趙國有左師觸龍[8]P1121,然而春秋時卻不聞齊國有右?guī)?,晉國有左師,兩者雖皆為高級官員,但絕不能像春秋時期宋國右?guī)?、左師一樣?zhí)掌國政,同名但不同實。

宋國左師至少于魯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設(shè)立,其起源應當更早,《白虎通·辟庸》載:“古者教民者,里皆有師,里中之老有道德者為里右?guī)?,其次為左師?!保?]P262此則記載與宋國右?guī)?、左師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但大致能說明“兩師”來源較為古老。西周金文材料、流傳文獻中均未發(fā)現(xiàn)“右?guī)煛?、“左師”,唯一相近的,金文中有“大左”、“左右?guī)熓稀敝涊d,見于元年師簋器銘:

郭沫若先生認為銘文中“大左”是一種官職,類似于宋國左師,《周禮》中所載“大右之官”類似于宋國右?guī)煟?0]P4。筆者認為此觀點值得商榷,“大左”并不為西周官名,魯大左司徒元鼎銘載:“[魯]大左司徒元乍(作)善(膳)貞(鼎)”(《集成》2593,春秋早期),同組器魯大司徒元盂銘載:“魯大司徒元乍(作)飲盂”(《集成》10316,春秋早期),兩器“元”系一人,可見“大左司徒”與“大司徒”在官職上并無不同,“大左”不應為官職。銘文既稱“師”,當是指師類職官,金文中師類職官可分兩種:師氏、大師,“師”既然管理“左右?guī)熓稀?,當是大師,所以筆者以為“大左”是大師站于左列之意。關(guān)于此,楊寬先生亦認為元年師簋銘中的“大左”即是指“大師之在左者”[11]P527,實乃卓見。然而,宋國的“左師”是否就來源于西周“備于大左”的大師?可以肯定西周大師與左師在地位上是相符合的,《詩經(jīng)·小雅·節(jié)南山》載:“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保?2]P943太師輔助天子,管理舉國事務(wù),足見地位之高。然而如果上述假設(shè)成立,那么西周必須存在著“備于大右”的大師來比對宋國右?guī)煟壳安⑽匆姲l(fā)現(xiàn),唯一線索是張亞初、劉雨先生根據(jù)伯公父簠銘“伯大師”推測存在著“仲大師”之官職,西周大師可能設(shè)有兩人[13]P3,但這個觀點還是需要更多史料支撐。

師氏掌以美詔王。以三德教國子,……居虎門之左,司王朝,掌國中失之事,以教國子弟,凡國之貴游子弟學焉。凡祭祀、賓客、會同、喪紀、軍旅,王舉則從,聽治,亦如之。使其屬帥四夷之隸,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門外,且蹕[14]P1573。

左右?guī)熓系穆毮馨趲熓系穆毮苤?。?lián)系上文總結(jié)的宋右?guī)煛⒆髱熉毮?,右?guī)熕f“君臣之訓”與師氏“以美詔王”,“以三德教國子”相類,此外兩者皆掌“賓客會同”,皆參與祭祀,皆能統(tǒng)御軍隊,甚至師氏居于虎門之左,而《左傳》中亦載有“桐門右?guī)煛睒反笮乃螄皟蓭煛迸c左右?guī)熓衔ㄒ徊幌喾Q的是職位高低:宋國“兩師”多掌國政,而左右?guī)熓系牡匚粍t不及此,楊寬先生認為元年師簋銘中的“左右?guī)熓稀笨赡転椤拔髁鶐煛钡能姽伲?1]P527,大體可以確認“左右?guī)熓稀笔侵屑壩涔?,與宋國右?guī)?、左師相差甚遠。

殷商亦有師類職官的設(shè)置。甲骨文中有很多職官“師”的記載,如“(師)”(《合集》3438)、“(師)戈”(《合集》5817正)、“(師)般”(《合集》6185)、“(師)人”(《合集》28064,無名)、“(師)貯”(《合集》28195)等等,可見“師”是殷商時期的常設(shè)職官。此外,甲骨文中亦有軍隊編制“左師”、“右?guī)煛敝涊d:

5、乙未[卜],貞:立事[于]南,右從[我],中從輿,左從曾?(《合集》5504,組)

6、乙未卜,[貞]:宰立事[于南],右從我,[中]從輿,左從[曾]?十二月。(《合集》5512,賓組)

以上卜辭的“右”、“中”、“左”就是指右?guī)?、中師、左師,右?guī)熍浜稀拔摇弊鲬?zhàn),中師配合“輿”作戰(zhàn),左師配合“曾”作戰(zhàn),可見右?guī)煹匚蛔钭?,右軍的統(tǒng)帥亦必尊于左師。卜辭中的“右?guī)煛?、“左師”的長官肯定是高級將領(lǐng),而據(jù)甲骨、金文材料來看,商周的高級官員一般軍政并舉,羅琨先生曾論證商代某些方伯也任殷商師職[17]P376—377,方伯主持候國之政,這從側(cè)面說明了商代“右?guī)煛薄ⅰ白髱煛钡拈L官亦應當負責一定的政務(wù)。

以上所說“右?guī)煛?、“左師”皆是指軍隊編制,然而商代是否存在名為“右?guī)煛?、“左師”的職官?上述?辭中的“右?guī)煛保灿兄复说目赡苄?,“右?guī)煛笨赡芫褪枪俾殹魇朗妨弦擦粝铝艘稽c痕跡可供參考,《尚書·微子》載有微子之言:“父師、少師!殷其弗或亂正四方?!保?6]P375鄭玄注曰:“父師者,三公也,時箕子為之。少師者,太師之佐,孤卿也,時比干為之,死也。”關(guān)于此,《史記·殷本紀》亦載:“微子數(shù)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笾髱煛⑸賻熌顺制浼罉菲鞅贾?。”有學者通過《史記》所載“太師”推測《尚書·微子》中“父師”即“太師”,又從“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推斷大師、少師為樂師之屬,這種觀點值得商榷,目前卜辭中并沒有“父師”、“大師”、“少師”之記載,而且“大師”作為樂官是春秋以后之事,西周的大師地位極高,上文已有交待,《史記》之記載并不可信。筆者認為《尚書·微子》中“父師”極有可能就是“右?guī)煛?,金文中“父”()與“右”()僅有一筆之差,后世人在傳承過程中出現(xiàn)訛誤,誤作為“父師”,從《尚書》的表述來看,父師的地位應當不低,鄭注或可備一說,父師由王族箕子擔任,似乎亦與春秋前期宋國右?guī)熡赏踝鍝蜗嗨啤?/p>

由上筆者推測,宋國的“右?guī)煛?、“左師”官職實際上是殷商制度的殘余。商亡后,商代的左師、中師、右?guī)熤贫葹橹茏謇^承并加以改造,從泛稱的師類職官形成了具體以左右?guī)熓蠟槊穆毠?;另外,殷商后裔宋國也繼承了這一制度,在周人的統(tǒng)治下,宋國將殷商的師類職官同西周官制系統(tǒng)結(jié)合起來,形成了以右?guī)?、左師為首的六卿制度。到了春秋時期,宗周及諸侯列國的官制或多或少都發(fā)生了改變,然而奉行保守主義的宋國依然保留了一定的殷商舊制,右?guī)煛⒆髱煹墓俾毦褪瞧渲凶钔怀龅拇?,這也就是為何宋國右?guī)煛⒆髱熑绱颂厥庵蛩凇?/p>

四、總結(jié)與思考

宋國右?guī)?、左師是殷商官制的遺留,作為殷商后代,宋人保留了對于故國傳統(tǒng)的認同感,設(shè)立以“右?guī)煛⒆髱煛睘槭椎牧渲贫?,實際是殷遺人在周朝統(tǒng)治下的妥協(xié)與反抗。入周以來,宋人持有“我于周為客”的獨立思想,這也造就了春秋時期宋國獨特的政治、文化環(huán)境,與其他諸侯國相比,宋國總能表現(xiàn)出特色的一面,如“諸侯唯宋事其君”、“愚宋”等等,右?guī)煛⒆髱熞鄬儆谶@一典型。

對于宋國右?guī)?、左師,若不考慮職官名稱,而就設(shè)置理念上來看,它實際是早期君主制國家左右輔弼制度的遺留。傳聞成湯時曾設(shè)置左右相,《左傳》定公元年載:“仲虺居薛,以為湯左相?!薄妒酚洝ひ蟊炯o》則載商湯舉任伊尹以國政,推測伊尹為右相,仲虺為左相,商代沒有“相”的設(shè)置,但此記載有其合理性:右相伊尹尊于左相仲虺,這符合了商代官制中“尚右”的習慣。[15]P3-13西周建國伊始也設(shè)置了左右輔弼,《尚書·君奭》書序載:“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16]P474召公、周公即為左右輔弼??低鯐r,《史記·周本紀》載:“成王將崩,懼太子釗之不任,乃命召公、畢公率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尚書·顧命》亦載:“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16]P518,可見康王初在位時是以畢公、召公位為左右輔弼;國人暴動之后,周公、召公為左右輔政;至平王東遷,周王朝繼續(xù)設(shè)置了左、右卿士以輔助王室。除此之外,左右輔弼制度也存在于其他早期文明國家,相當于西周時期的埃及新王朝就設(shè)置了兩位“維希爾”,執(zhí)掌國政、祭祀、司法、財政等大權(quán),一者主管上埃及和努比亞,權(quán)力較大,另一者分管下埃及和西亞,權(quán)力次之[18]P412-415。通觀以上諸多實例,雖然官稱不同,但是其本質(zhì)都是左右輔弼,這是一種較為原始的官制,需要強調(diào)的是右?guī)?、左師的設(shè)置強調(diào)于二者合作行使職能,而并非意圖于相互制約。

參考文獻:

[1](清)顧棟高.春秋大事表[M].北京:中華書局,1993.

[2]春秋公羊傳注疏[A].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C].北京:中華書局,2009.

[3](清)秦嘉謨.世本[A].世本八種[C].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57.

[4]山東金文集成[C].濟南:齊魯書社,2007.

[5]陳俊英.南陽市發(fā)現(xiàn)一件春秋銅敦[J].文物,1991,(5).

[6](清)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4.

[7]孟子注疏[A].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C].北京:中華書局,2009.

[8]諸祖耿.戰(zhàn)國策集注匯考[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9](清)陳立.白虎通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1994.

[10]郭沫若.長安縣張家坡銅器群銘文匯釋[J].考古學報.1962,(2).

[11]楊寬.再論西周金文中“六”和“八”[J].考古,1965,(10).

[12]毛詩正義[A].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C].北京:中華書局,2009.

[13]張亞初,劉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4]周禮注疏[A].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C].北京:中華書局,2009.

[15]朱彥民.卜辭所見“殷人尚右”觀念考[J].中國史研究,2005,(3).

[16]尚書正義[A].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C].北京:中華書局,2009.

[17]羅琨:商代戰(zhàn)爭與軍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18]劉文鵬.古代埃及史[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0.

[作者簡介]左勇(1992-),男,安徽安慶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先秦史.

[收稿日期]2016-03-05

中圖分類號:K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658(2016)02-0101-05

猜你喜歡
宋國
向古代先賢學習“打比方”
鞭長莫及
先秦地域歧視的文化人類學闡釋
鞭長莫及
憤怒的保鏢
憤怒的保鏢
射稽之謳
墨子智救宋國
鞭長莫及
顏氏家訓千古傳

蒙山县| 土默特左旗| 铁力市| 普安县| 化州市| 堆龙德庆县| 若羌县| 柳江县| 图们市| 共和县| 吉林省| 长沙县| 息烽县| 金秀| 汝城县| 绥阳县| 望谟县| 晋宁县| 石渠县| 永福县| 鞍山市| 平泉县| 都匀市| 遂川县| 临泉县| 阳泉市| 宁强县| 伊金霍洛旗| 会东县| 灯塔市| 苍梧县| 玛沁县| 铜山县| 广元市| 三都| 天镇县| 永兴县| 桑植县| 五莲县| 鄂托克前旗| 青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