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瑋
(紹興文理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浙江紹興 312000)
通往閱讀教學的路不止一條
——祁玲娟老師執(zhí)教的《我要的是葫蘆》閱讀教學片段案例與反思
王 瑋
(紹興文理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浙江紹興 312000)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語文低段閱讀要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jié)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現(xiàn)階段許多低段小學生在閱讀時,只會當一名機械的朗讀者,失去情境,感染力,興趣,更不用感受閱讀的樂趣了。
閱讀 教學 案例 反思
這是人們對閱讀教學的理解偏頗造成的。如:忽視閱讀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簡單機械地理解為“讀”的訓練,只重閱讀的工具性,輕人文性。閱讀教學應(yīng)立足于培養(yǎng)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dǎo)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fā)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讀的目的。
下面,筆者就浙江省教壇新秀祁玲娟老師執(zhí)教的《我要的是葫蘆》一課的閱讀片段教學和大家探討一下。
師:好,剛才我們貼葫蘆游戲真好玩,現(xiàn)在我們再玩一個游戲。這個游戲的題目叫做:掛葫蘆。怎么掛呢?你聽清楚了,我們要來學讀這個故事的開頭。誰來讀這句話的第一句,如果小朋友讀的好的話,齊老師就在這里掛上一個葫蘆,等到通過全班的努力,掛滿十五個葫蘆時,齊老師就給一個獎品,有信心嗎?
生(齊):有。
師:來,誰來讀第一句話?你來讀。
生: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
師:再神秘一點,再請同學試試看。你來。
生: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
師:哦,感覺好多了,我給它掛上第一個小葫蘆。第一句話太簡單了,讀第二句。但是在讀這句話之前我們先要認識一個生字,來,誰來讀?
生:藤。
師:再讀準一點。
生:藤。
師:一起讀。
生:藤。(齊讀)
師:誰能夠來說,藤在植物身上是干什么用的?你來說。
生:藤就是植物的枝條什么的,比如說葫蘆藤,藤上面會長葉子,葉子長了會長花,花開了以后就可以結(jié)葫蘆了。
師:你認為它是先是長出藤,然后再結(jié)果子的,是吧。還有呢?你覺得藤相當于我們?nèi)说氖裁礀|西?
生:像手臂。
師:像手臂一樣,有攀爬的作用,那哪個小朋友到上面來點一點,這里的葫蘆藤在哪里?(生到黑板上指)
師:哦,這些彎彎曲曲的都是藤,你知道平時哪些植物身上有藤呢?
生:葡萄,西瓜。
師:哦,是的。
師:開頭會讀了,我們讀結(jié)尾吧。我們再來玩一個游戲,如果說,你們結(jié)尾讀得好,我們要把剛才掛上去的葫蘆,一個一個地摘下來。讀之前,齊老師先問你們,認不認識這個?
生(齊):蚜蟲。
生:蚜蟲是一種壞蟲子。
師:是一種害蟲。你說。
生:蚜蟲是黃色的。
師:對,小小的。
生: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師:如果肉眼仔細看還是能看到。你說。
生:如果蚜蟲,如果蚜蟲很小的時候就得趕快治掉。
師:不然傷害可就越來越大了。你說。
生:蚜蟲是一種害蟲,專吃葉子的。和很多害蟲一樣,都吃葉子。
師:好的,手放下,看來大家都挺討厭它,誰來讀出心中的討厭,來,你來讀。你擔任著同學摘葫蘆的重任呢。
生: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師:我問問你,你讀的時候心情怎么樣?
生:很傷心。
師:為什么?
生:因為小葫蘆都落了。
師:哦,怪不得讀得那么好。但是,剛才有一個字再讀得準確一點,都。(指讀)
生:都。(指讀)
生: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師:這個孩子把它的心情讀到心里去了,我真喜歡。再來一個。
生: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師:看得出他也很著急,再請一位吧,最后一位了。那好吧,就請你吧。
生: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師:我要表揚王子博,那么勇敢地在表現(xiàn)自己。來,齊老師讓小葫蘆一個一個都掉了。最后五個小葫蘆,我們讓它們一起掉,來。沒過幾天,預(yù)備起。
這是一堂低段語文課中的閱讀教學片段,構(gòu)思精巧﹑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運用游戲教學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游戲中﹑競賽中快樂學習,達成《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低段閱讀要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jié)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边@個教學設(shè)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當教師在進行新課文的閱讀教學時利用常規(guī)問答的模式就會顯得蒼白無力,而適當增加游戲來進行閱讀教學會使學生的興趣大為提高,利用游戲競爭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可以增加游戲的趣味性,還可以促進學生在游戲中積極的展現(xiàn)自我。祁老師在整堂《我要的是葫蘆》中共設(shè)計了四個小游戲,分別是猜葫蘆﹑圈葫蘆﹑掛葫蘆和摘葫蘆。通過一二兩個游戲幫助學生梳理整個故事的大致脈絡(luò)。在實錄展示的第三四游戲片段中,借助兩個游戲,祁老師讓學生重點理解“藤”﹑“哇”兩個字,指導(dǎo)學生閱讀,學生自然而然地就將葫蘆可愛的樣子讀了出來。最后一段的教學則是通過一個“蚜蟲”詞語的理解,讓學生在說中表達自己對蚜蟲的厭惡,學生也是能自然而然地將這段厭惡的語氣讀出。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渾然天成,學生通過游戲,進行大量的閱讀,不僅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更是促進了學生在游戲閱讀中展現(xiàn)的自信自我。
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必須通過方式多樣的閱讀手段來展開。祁老師通過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薄皼]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钡?,運用品讀﹑評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賽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dǎo)學生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lǐng)悟,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感受閱讀的樂趣。
閱讀課的評價目的在于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閱讀是一門藝術(shù),不能簡單地用“好”或“不好”來形容。祁老師在進行閱讀評價時,首先考慮引導(dǎo)孩子們用贊許的目光去看同學,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尊重別人。如:鼓掌法﹑激勵法等,如果同學的發(fā)言中有優(yōu)點﹑值得學習的地方就請為他鼓掌和鼓勵。哪怕是讀得不好或不發(fā)言敢舉手的,祁老師也帶頭鼓掌并告訴他:你敢站起來就是進步﹑你讀得比以前好多了﹑你在努力進步呢!祁老師用發(fā)展的眼光來賞識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受到的就是正面評價,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提高了其表達的勇氣。在閱讀交流中,才會表達各自獨特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從而才有可能出現(xiàn)個性化的閱讀,才能真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