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
(沈陽市蘇家屯區(qū)少年宮 遼寧沈陽 110101)
淺議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意義
李 軍
(沈陽市蘇家屯區(qū)少年宮 遼寧沈陽 110101)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民族音樂是寶貴的文化財富,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音樂教育以音樂形象感染和影響學生,增強對美麗的山川、悠久文化的自豪感,萌發(fā)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為把家鄉(xiāng)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拼搏的愛國主義激情。由此可見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意義非常重大,因此在進行音樂教育時,應把傳承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作為重點。
音樂教育 民族音樂文化 傳承 重要意義
民族音樂作為我國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nèi)涵,它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在教育中將反映我國社會生活的優(yōu)秀民族音樂作品,納入音樂課的教學中,通過學習和聆聽民族音樂,使學生充分體驗蘊含于民族音樂當中的美和豐富的感情,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民族意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學校教育作為傳承文化的重要方式,要使民族音樂文化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得以很好地傳承,就要強調(diào)民族音樂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國的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每個國家都力圖尋找優(yōu)秀的文化資源,使自已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但是,目前民族音樂在學校的教育中仍存在形式化的弊病,一些教材沒有明確規(guī)定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教學目標,致使教師和學生不能充分認識到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為了使民族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學校音樂教育應當更加突出民族音樂文化的基礎地位。
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有很多載體,比如民間音樂團體,但最主要的載體還是學校音樂教育。學校是傳承音樂文化的重要基地,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強,可以把握民族音樂文化的內(nèi)涵,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貢獻力量。學校音樂教育應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媒介作用,使國人學習民族音樂的精粹,為文化的傳承提供動力。
從學校的素質(zhì)教育的角度出發(fā),音樂教育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應該以民族音樂文化為基礎,強調(diào)民族音樂的重要性,同時不排斥現(xiàn)代文化的流行和熏陶,將外國音樂和中國音樂結合在一起。就像我們在學習語言一樣,首先學習的是母語,而后學習的是外語,如果目不識丁談何第二語言?所以為了現(xiàn)代化的需求,一定要將民族音樂致力于根本音樂,了解我國文化的內(nèi)涵和底蘊,將音樂和其結合在一起。
首先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民族音樂觀念,要積極的尋找我國民族文化的底蘊和內(nèi)涵,將其融入到教學當中,使得空洞的靈魂充滿音樂的力量。
其次,從長遠角度制定相關的文化政策。政府的有關部門應該制定相關的文化策略,將弘揚民族音樂文化落實到真正的地方。
在建立健全中國學校音樂教育體系的過程中,學校應該對目前的學校音樂教學改革進行深化,將音樂教育體系建立在完整的中國音樂理論體系基礎之上,并對其系統(tǒng)化﹑完整化。而且需要重新完善民族音樂文化課程的設置,按照中國的國情和民族音樂的特征去建立健全中國音樂教育體系,慢慢去擺脫對于西方技術理論的依賴,使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根基更加穩(wěn)固。
一是調(diào)整課程結構,增加民族音樂教學內(nèi)容。加大民族音樂在課程設置中的比重,增加中國傳統(tǒng)音樂樂理﹑和聲以及傳統(tǒng)聲樂﹑器樂的教學內(nèi)容,適當增加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戲劇等方面課程,把民族音樂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
二是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上,應注重民族音樂的地方性﹑民族性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立足校本教研,開發(fā)鄉(xiāng)土音樂資源,將本地富有特色的民間舞蹈﹑地方戲曲﹑器樂品種等進行發(fā)掘﹑整理,利用校本科研力量編撰教材,將民族音樂精品轉化成系列化的鄉(xiāng)土音樂教材進入學校教育。
三是要善于探索和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效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以其直觀﹑即時﹑互動的特點為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活動增添魅力,把聲音﹑圖片﹑影視片段與動畫等元素引入民族音樂教育,更好地還原民族音樂的歷史語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其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
尤其是在當今全球化文化語境下,健康的文化生態(tài)應是“多元的﹑富于建設性的﹑生生不息的”。只有傳統(tǒng)文明與當代背景有機融合,東﹑西方文明相互溝通,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文化創(chuàng)新,民族音樂文化才能成為一種為人們所共享的音樂文化,進而獲得人們的認同,促進民族音樂的發(fā)展。
民族音樂文化是永恒的,是中國人應當去了解,去感受的文化,傳播民族音樂文化則是我們應該去盡力完成的使命,因為它承載著中國民族五千的歷史,也是加強國家軟實力的有力支撐。學校音樂教育與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密不可分,學校承擔著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責任。在學校的音樂教育過程中,應當讓學生真正地去感受民族音樂文化,積極的去傳播民族音樂文化。學校音樂教育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將會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一步,它將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1]范立志.學校音樂教育與民族文化的傳承[J].西北大學學報,2005,(06).
[2]管成鋒,栗珍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學[J].北方音樂,2011,(11).
[3]馮光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J].中國音樂,2003(01).
[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及解讀.2010----2020
[5]毛秋思.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分析[J].大眾文藝,2012(1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