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清易代士人的生命體悟
——由侯方域《壯悔堂文集》說起

2016-03-03 22:40明月熙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士大夫

明月熙

(貴州大學, 貴州 貴陽 550025)

明清易代士人的生命體悟
——由侯方域《壯悔堂文集》說起

明月熙

(貴州大學, 貴州 貴陽 550025)

明清易代較之過往的王朝更迭無疑有著更為悲愴的歷史含義,而侯方域作為其間的親歷者與見證者,他三十七年的人生完整地跨越了明清鼎革的悲壯歷史。因此,侯方域在其《壯悔堂文集》的后期創(chuàng)作中,不僅深切追思故友、悼念亡人,還在對園林的毀棄或是易主的描述中,寄托了自己關(guān)于世事興廢的體悟。觀其后期文章,不僅可以了解易代士人個人的心靈創(chuàng)傷與人生困境,更可以探究其時士林階層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文化心理傾向。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明清易代

昔日南宋遺民鄭所南著《心史》,述其內(nèi)心沉痛的遺民情懷,以及反映南宋為蒙古政權(quán)所取代的慘痛史實,而藏之枯井中的《心史》,重見天日的時間頗有些巧合,恰是在另一個漢族王朝腹背受敵,即將面臨舊事重演的非常時刻。明末士大夫?qū)︵嵥霞捌洹缎氖贰返淖鸪?,正是為自己找到一個精神上的歸依,憑借相似的情懷與氣節(jié),支撐他們渡過最艱難的鼎革之際。而侯方域?qū)⑵缴淖志幎椤秹鸦谔梦募?,在抒寫個人識見之外,更是發(fā)明世道之變,其對后世的意義無異于展示了明末士大夫在經(jīng)歷鼎革后的心靈變化,使后人在蒼白、空洞的正史之外了解其時士大夫的生存空間與心靈困境。

《壯悔堂文集》共十卷,另有遺稿一卷,之后又有學者輯佚五篇,目前可見文章一百四十七篇。與詩歌以編年為次的形式不同,其文集以體裁之別進行分卷,但每卷中仍以年歲早晚為次,由此不但能識別侯方域人生閱歷的變遷,還可觀察其文章體式以及風格的嬗變。從《壯悔堂文集》中,今人不但能瀏覽一個士大夫在明末的經(jīng)歷及其心態(tài)的變化,還能借由侯方域的雙眼,對于明清鼎革之際歷史得到更豐富、更立體、更感性的體察。他就像一個歷史的敘述者,以筆墨這種方式與后來者對話,將自己在明清鼎革后的生命體悟娓娓道來。

一、廢園的意義——對世事興廢的體悟

關(guān)于世事的盈虛有數(shù),園林的興廢是現(xiàn)成的最恰當表征,通過園林的毀棄或是易主,由此不難得到盛衰無常,盈虛有數(shù)的訊息,并由此讀出警示的含義:“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1]而侯方域亦在其文集中對世事興廢表達了個人的感慨與體悟,他在《鄭氏東園記》中寫道:“吾三十三年間,而目見乎天下之物三易其主者,何獨鄭氏園也?”這讓人不由得聯(lián)想到甲申之變與乙酉之變的歷史重大變故。崇禎帝煤山自縊;李自成取而代之短短時日后又被清兵趕出北京;順治帝隨即問鼎天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江山由大明到大順,再到大清,恰亦是三易其主。世事如此難料,更何況像鄭氏東園區(qū)區(qū)一個私家莊園呢?

在《鄭氏東園記》中,侯方域以一種感傷而富于哲理的語言敘述了少時曾嬉戲游玩過的鄭氏東園的變遷。東園原非鄭氏所有,本為商丘望族沈氏故園,而后又賣與鄭氏,二十年后又轉(zhuǎn)手給太保宋權(quán)。短短幾十年間,東園三易其主,其間還在崇禎十五年壬午商丘淪陷時,被官軍與農(nóng)民軍先后占領(lǐng),成為戰(zhàn)馬休憩之地,而當年鄭氏在園中精心培植的名貴水仙及其他花卉草木均為馬所食,滿園狼藉。侯方域在回顧東園變遷之時,一種世事滄桑之嘆油然而生,如果回憶就此結(jié)束,那這篇短文不過就是文人在回想往事時的感傷之語罷了。但是侯方域接著對明朝末年頻發(fā)的災異現(xiàn)象進行了了形而上的思考,他認為像明末諸如鳳凰現(xiàn)、黃河清,太廟血,孝陵紅、黑二鬼互博等等妖祥之兆的出現(xiàn)與家國江山并無關(guān)聯(lián),而世人往往目之為亡國之兆,并因此惶惶不安。對此,侯方域認為只有“君子惟修德而不怠焉,則吉者不足喜,兇者不足懼也?!?/p>

對于故園的憑吊,與其說是在憑吊幼時玩樂之地的消失,毋寧說是在對亡明連接的那段歷史作一次充滿感傷氣息的回顧。侯方域在歷史動蕩中所失去的,正是舊日生活的全部,又豈是一園一地而已。廢園常是繁盛之遺跡,是曾經(jīng)有過的浮華、富庶生活的見證,更是荒煙與廢墟中的歷史事件與人生故事,是士大夫命運變遷的證明。故國、故園、故舊,都是士大夫撫今追昔的記憶碎片,而一時憑吊追懷之作,往往以這類內(nèi)容作為言語敘述的材料,在清初,故園成為憑吊故國的文化符號之一,而這正是侯方域描繪三易其主的鄭氏東園的精神內(nèi)涵。

而侯方域其余幾篇記敘園樓題材的文章,如《云起樓記》、《重修白云寺碑記》等亦表達了類似的哲學思考,而這類以園林易主或物是人非為內(nèi)容的題材,表現(xiàn)了板蕩之際造成的人事荒蕪,并由此引發(fā)了有如侯方域這類士大夫的禾黍離離之感。侯方域看著鄭氏東園的易主,不可避免地想到了一個王朝的傾覆,以及一代士人包括他在內(nèi)無可挽回的命運。而這一時期園林普遍的荒蕪或是易主現(xiàn)象均在士人內(nèi)心激蕩起一種易代獨有的悲戚,吳應箕感慨“十年之間,主半非其舊”;“已更數(shù)主,園之存廢不可問矣”[2]而方以智于騷亂后返回故里安徽桐城,亦見“入城愴然,瓦礫遍地”,園林則“薪毀半盡”[3]。陳維崧在晚年亦一再描繪金陵城池的破敗,他記錄自己在父親陳貞慧去世后,多次故地重游,“而風景頓殊,人琴都異疇昔;板橋、鳴珂諸巷,荒煙蔓草,零落不堪”[4]。而在序吳應箕《留都聞見錄》時,他說:“自癸酉迄今,已閱四十余年”,“余嘗孑身獨游,彷徨冶城、桃葉間,欲問兒時巷陌,往往迷不得其處,所云成賢街舊宅,已轉(zhuǎn)徙數(shù)易主,其他宋氏園亭、鄒氏閣子,及鷲峰諸舊寓,盡滅沒荒煙斷靄中,惝惘至不可問;蓋人世滄桑,而歲月之不足供把玩也遂如此。”[4]

在明清之際,像侯方域等士大夫?qū)@林、樓閣的廢棄或易主有著普遍的關(guān)注和特殊的感受,并對人工建筑的殘破和自然景觀的蕭條進行了相當程度的描繪,這正顯示了士大夫人生理想和生活世界的脆弱、易碎,反映了古人對于人生倏忽、禍福難料的認知。而中國古代的人工建筑往往以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為主,經(jīng)歷戰(zhàn)亂后的破壞程度就相當嚴重,或是倒塌、或是焚毀,總是很難保持一種恒久的狀態(tài),也許這正是中國建筑美學所追求的殘缺之美,而不強留一種永恒,這與其他文化是不一樣的,正如美國歷史學家史景遷指出的:“文藝復興以后歐洲較大的城市都以磚石構(gòu)筑,給人以堅不可摧之感,而大多數(shù)情況下,中國的城鎮(zhèn)并非如此?!盵5]而中國園林這種難以長存的建筑材料,恰好為王朝鼎革的歷史增添了一抹沉重的悲涼,而士大夫?qū)Υ藴嫔W兓那榫w化、個人化的描述更是加重了板蕩之際的人事悲哀,這正是如同《鄭氏東園記》一類散文所想要表達的士人情懷。

二、對友朋的悼念或追

侯方域因“見于天下興亡盛衰之故”,遂生“友朋生死聚散之感”[6],對世事的感嘆是他悼念亡友,追思故人的主要原因。通過侯方域此類文字的敘述中,后人能夠更深刻地了解到明清鼎革之際,士大夫階層生存境況之艱難,以及其時漢族知識分子表現(xiàn)出來的剛強意志和民族氣節(jié)。

在《吳伯裔伯胤傳》[6]中,侯方域首先描繪了吳氏兄弟的性格特征:“伯裔為人沉練英博,慷慨負大志。……伯胤風流文雅”,值得注意的是他對兄長吳伯裔性格的描述:“嘗簡忽其時人,人以此憚焉;其實憐才好獎引文士,見人有一言善者,未嘗忘也。”這段文字不由得讓人聯(lián)想起后學對侯方域為人的評價:“方域生于貴胄,負高才重望,有不可一世之意;然人有一善,即在孤寒,未嘗不獎激推引,與之均禮?!保ㄌ锾m芳《侯朝宗先生傳》)。二人為人何其相似,世人以為高傲簡慢,不敢結(jié)交,不知其惜才重禮之本心。故世之論人,往往流于表面,而侯方域與吳伯裔論交,實出于彼此了解,才能成為惺惺相惜的知己。

傳文中對于崇禎十五年李自成屠歸德的史實并未進行正面描述,但通過其中只言片語的側(cè)面描寫亦可想見當時情境。吳伯裔在崇禎三年舉孝廉,而吳伯裔雖屢次未第,兄弟二人皆是才智之士,“(伯裔)為文章原本經(jīng)術(shù),歸于大家。……(伯胤)制作溫湛,悉中矩度,皆不及用,以城破死。”而侯方域當時亦身處險境,后幸得家中親友搭救,才逃離商丘,流亡江南,因此他并未目睹友人罹難場面,而是轉(zhuǎn)述目擊者之語:“城破時,見兩賊以伯胤為官,系而牽之,伯胤抗聲言:‘奴乃以我為官,我即非官,豈從汝賊耶!’二賊更嬉笑諧謔,疾驅(qū)之去?!庇谄淞攘葦?shù)語可以想知其時農(nóng)民軍占領(lǐng)商丘后,當?shù)厥考澝\的慘烈。

侯方域與吳氏兄弟少年論交,侯、吳兩家又有世誼,侯方域曾在早年所作《贈吳征君丈人》[7]一詩中,言及兩家的深厚交情,以及與伯裔、伯胤兄弟少年時期在祖父侯執(zhí)蒲的訓導下一同讀書東園的情景,“清流遭禁錮,破格獨規(guī)隨”,侯方域?qū)歉敢嗪苁亲鹁?,以父輩視之。而在悼念亡友時,侯方域選取了吳父的一個片段,側(cè)面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給故友及其家庭帶來的毀滅性摧殘:“而其父年七十余,兩目皆盲,顧獨在。賊去后,伯裔婦程氏,嘗使人偽為裔、胤狀,立于父前,父輒以手摩之而喜;既乃審其妄,坐土坑上,搏膺而呼曰:‘裔、胤皆何往乎?老人安歸乎!’哭大痛而無淚,不絕聲三日,亦死,程氏自乞木為棺而葬之。”在這一段敘述中,賢惠的媳婦編造了一個善良的謊言,程氏青年喪夫本已是悲慟欲絕,卻仍須強忍傷痛安慰公公;而吳父哀慟至極,已是哭而無淚,對于這個雙目已盲的垂暮老人,兒子的喪生無疑給了他致命的打擊,三日后,便撒手人寰,而家中財物則被農(nóng)民軍洗劫一空,程氏只得“乞木為棺而葬之”。商丘當?shù)刂T如此類的鄉(xiāng)紳家宅遭到劫掠,士紳慘遭殺害的事例在鄭廉的《豫變紀略》中有詳細記載,而侯方域以悼念亡友的方式對于這段殘酷歷史作了短暫回顧,雖名為傳記,實為悼亡,可謂字字血淚。

在《徐作霖張渭傳》[6]中,侯方域同樣記述了崇禎十五年壬午李自成屠商丘的史實,“宋城破,作霖不知所終”。侯方域雖未直言好友徐作霖的罹難,但他憑借對其為人品性的深刻了解,斷言:“作霖死矣!作霖慷慨意氣丈夫也,烏能郁郁溷迫脅乎,作霖必死矣!”而在展現(xiàn)張渭的死狀時,侯方域卻將場面描繪得極其殘酷:“而張渭當城破時,賊以刀斫之,頤張且斷矣,渭猶右手灑其髯之血,而以折臂手自承其頤,徐不行,口吶吶罵不止,又一賊從后至,斫以刀,乃仆而死?!边@種對比性的描寫恰是突出了徐作霖、張渭二人平素的性情差異,徐作霖有雋才,實為外表謙和,內(nèi)心剛烈的溫潤君子,在記敘他的遇難時,侯方域也注意做出了相應的含蓄處理。而張渭則一貫有狂生之名,“張渭者,慕徐渭之為人,因名渭;自謂狂生,人亦狂之,……渭須繞其面,發(fā)毿毿然,又騎馬折其左臂,常蜷曲,類世之兒童戲繪以為冥官像者;短舌無正音,醉后談天下事則袞袞不倦?!币蚨罘接蛟跀⑹鰪埼嫉乃离y場景時,亦注意突出他桀驁不馴、剛強不屈的性格,同時又注意表現(xiàn)了他在氣質(zhì)上與其精神偶像徐渭的相似之處。

而在《任源邃傳》[6]中,侯方域以極為凌厲的筆觸充滿激情地敘述了清兵南下,血洗江南諸城的那段歷史。順治二年乙酉之變后,南明弘光朝滅亡,很多士大夫匿于太湖附近,紛紛舉兵抗擊滿清的侵略,任源邃正是在順治三年舉事反清失敗后慘遭殺害,年僅二十五歲。侯方域在傳文中再現(xiàn)了其壯烈的人生,“任源邃者,宜興之鄙人也”,鄙人,即郊野之人,侯方域在此特別強調(diào)了任源邃并非故明舊吏,而是在野的一介布衣,由此不難聯(lián)想到當時顧炎武等志士高呼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像王鐸、馮銓等很多久享皇恩的明朝舊臣紛紛投降的時候,漢族文人的氣節(jié)并沒有喪失,而是在這些布衣之士身上得到了彰顯,因此侯方域不由得慨嘆:“故明養(yǎng)士三百年,或得其報或否,豈在貴賤哉!”

而文中更是對當時手握重兵的江北四鎮(zhèn)率先倒戈的史實進行了揭露:“時江北四大藩鎮(zhèn),其三解甲降,二藩更隨豫王為前導;江南將相握兵者,亦或竄或降”。實際上,當時除了江北藩鎮(zhèn)投降外,清兵遭到了來自江南廣大地主士紳的負隅抵抗,例如“江陰尉閻應元獨固守城八十日,不屈死”。因江南諸多明朝官僚死守城池而遭到滿清血腥鎮(zhèn)壓,致使屠城的慘劇屢屢發(fā)生,這些殉城死節(jié)的官僚,在當時得到了極高的道德評價。然而對于這類死節(jié)之士,現(xiàn)在看來,應該有著更為細化的具體分析,如果身為布衣,像任源邃那樣,堅持民族氣節(jié),捍衛(wèi)國家領(lǐng)土,自是不愧于故明三百年養(yǎng)士之恩;而如果身為駐城守備,則不能一概而論,故明官僚的殉城可以是個人行為,但是不能將這種士大夫的道德要求強加在滿城百姓身上,那樣不僅違反人性,更是間接的謀殺行為,更不用說一些官僚眼看守城無果,率先縱火燒城,或是屠戮平民。然而在面對描繪這段歷史的各種材料時,人們往往會被一種崇高的道德感所刺激,在諸多的節(jié)烈行徑前喪失了冷靜的思考和獨立的判斷。而侯方域這篇傳記散文的可貴之處正在于他揭示了一種普通士人身上寶貴的民族氣節(jié),盡管晚明士林出現(xiàn)整體階層素質(zhì)的下滑,但在任源邃等人身上卻仍然有著不可磨滅的民族魂魄與文人精神,這也正是華夏文化最終不會在異族政權(quán)的鐵蹄下卑躬屈膝的根源,而在明遺民身上這種光輝得以繼續(xù)閃耀。

在《祭吳次尾文》[6]中,侯方域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明末士大夫的精神與氣節(jié):“明三百年,獨養(yǎng)此士!”“士”作為一個社會的精英階層,其內(nèi)在的高貴與尊榮并不在于官職的高低、身份的貴賤,而在于士大夫們“讀萬卷書,識一字‘是’”,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對于個人行為能作出“惟其是者而為之,而非者不為”的判斷,而吳次尾則正可謂是明季士大夫的代表。侯方域這篇祭文與之前傳記文中大多淡定從容的敘述不同,他在文中時而嘆息“嗚呼!次尾死矣”;時而又言:“余蚤決次尾之死,而次尾果死矣!”時而又懷疑:“不知吾友之云亡也”;然后又自我否定:“今次尾竟不見,而獨見定生!嗚呼!次尾果死矣!”之后又因夢中依稀見故人,而再次懷疑:“然則次尾又未必死也”;繼而又確定:“嗚呼!今而后吾次尾果死矣?!鼻榫w在三地回環(huán)往復,難以自持。最終侯方域以雖死猶生來總結(jié)吳次尾的精神永存:“次尾果死,次尾何憝?次尾果死,次尾固在!”

侯方域在文中回憶了與吳次尾、陳貞慧昔日同游白門,詩文唱酬的往昔歡樂:“憶我三人,共學石城,嘗更高歌,聲滿帝京”,同時又記述了當年共遭殺身之禍的艱難:“又同時而幾殺身乎大鋮與士英”,三人可謂是“蓋安樂與患難,固無一之弗并?!庇捎诎讜兝锱c陳定生話敘往昔,有太多美好、快樂和心酸、豐富的回憶,思及三人之中惟余二人,“因與定生痛哭失聲,君豈聞之耶?”不知吳次尾在天之靈能否感應,而夜間故人魂魄即入夢來,“是夜夢君握余手,曲敘平生,歡笑異常”,恍惚間摯友音容宛在,“而次尾笑者,蓋夢中猶不屑為兒女子之態(tài)”,吳次尾平生姿態(tài)、氣節(jié)栩栩如生。侯方域自述很早就聽說了吳次尾的死訊,但一直不愿意作文以悼,似心存僥幸,“以未悉授命時本末,恐萬一亂真,失吳次尾”,這種猶疑心態(tài)正表現(xiàn)出侯方域?qū)τ讶嗣\的不敢相信、不忍相信和不愿相信。在陳貞慧的轉(zhuǎn)述下,吳次尾慷慨赴死的凜然正氣躍然于侯方域筆下:“次尾戰(zhàn)敗,危坐正冠,徐起敗故君,辭先人,引頸就刃,意氣彌振?!比绻f侯方域在其議論文中展現(xiàn)了晚明士人好為大言,關(guān)心家國天下大事,好談兵論政的特質(zhì),那么在其追思、緬懷故友的散文中,則表現(xiàn)出一種鼎革之際的士人在歷經(jīng)滄桑后,回首往事時情不自禁的酸楚以及對己身命運的無可奈何。

對比以上幾篇作品俱是悼懷、追思亡友之作,而《送何子歸金陵序》[6]雖為與生者之間的對話,但其中同樣透露出沉重的風煙飄散之感。侯方域自述撰文原因:“又嘗與何子少同學,中同患難,今又幸存而兩相遇,其可以無言哉!”之后他追述了昔日江南文社活躍,士人奔競的繁盛歷史:“中原、秦、晉之間,雖有盜賊之警,而江南太平富庶;朝廷之上,雖門戶角立,漸有黨錮之禍,而其公卿之賢而愛名者,皆愿求天下清流之士,引以自助;天下之士,亦莫不砥礪節(jié)行,唱和聲氣,相聚于豐鎬舊京之地,以文學為贄,而修同人之業(yè)。”當其時也,侯方域、何次德皆是意氣正銳的少年之時,“又習見天下無事,以為海內(nèi)同志之士,或出或處,可以歲月相見,雖離別歸其鄉(xiāng)土,必不至遂契闊阻絕”,何曾有絲毫別離的愁緒,更“未嘗有蹙蹙靡騁之思,悵悵可憐之狀也?!?/p>

但不料崇禎十五年,在李自成破商丘一役中,諸多好友徐作霖、吳伯裔、吳伯胤等皆被難。而后弘光元年,阮大鋮等大興黨獄,昔日同人四處避難,九死一生,而何次德入左良玉幕府,侯方域入史可法幕府,才得以幸免。而乙酉之變后,天下鼎革,“同人或散或死,無一存者”。侯方域在文中這樣來表現(xiàn)幸存者寥寥無幾的蕭條景象:“余再至金陵,嘗晨起跨一蹇驢,訪問故舊,盡日而歸?!蔽羧蘸糜讶鐓谴挝矇蚜覡奚?,陳子龍投水而亡,方密之四處游方,江南過去那種才俊云集,復社同人眾多的盛況已然飄忽湮滅了。逝者永遠靜默了,而生者面對此情此景,又當如何自處?最后,侯方域在文末隱晦地揭示了當時故明士大夫在新朝不得不面對的艱難處境:“何子有管、樂才,宜出為世用;然十年以來,猶以布衣奔走周道,此其故何歟?”他并沒有給出答案,也許這種彼此心知肚明的事實本就用不著回答,聯(lián)系起在《與吳駿公書》中侯方域?qū)τ趨莻I(yè)的勸誡之辭,“然時一念之,逢萌、梅福,不過如此。不然則怨猿鶴而負松桂,北山咫尺耳!”[6]這種不需要回答的提問,正是因為侯方域、何次德等故明士大夫都有深切感受,對于現(xiàn)實處境了然于心。

[1]孔尚任.桃花扇[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7.

[2]吳應箕.留都聞見錄[M].貴池先哲遺書,1920年刊本.

[3]方以智.方子流寓草[M].明末刻本,《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

[4]陳維崧.湖海樓全集[M].乾隆乙卯浩然堂刊本.

[5](美)史景遷著,溫恰溢譯.追尋現(xiàn)代中國——1600-1912年的中國歷史[M].時報文化出版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01.

[6]侯方域.壯悔堂文集[M].四部備要集部,上海:中華書局,1921.

[7]侯方域.四憶堂詩集[M].四部備要集部,上海:中華書局,1921.

責任編輯:馬黎麗

Analysis on Personal Feelings of Intellectuals from Hou Fang Yu’s“Zhuang HuiTang Anthology”

MING Yue-xi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 zhou 550025,China)

Hou Fangyu was a famous intellectual who witnessed some significant events and experienced in the whole period of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In some articles,Hou Fangyu described something about that the garden was destroyed,or the owner was changed in the latter half of“Zhuang Hui Tang Anthology”.Furthermore,he deeply missed his old friend,mourned the dead.From these articles,readers can watch not only learn about intellectuals’personal feelings and hard living conditions,but also explore their sense of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cultural psychology.

Hou Fangyu;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Mingand Qing;

1009—0673(2016)02—0042—05

I206.2

A

2016—02—05

貴州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資助(NO.13GZQN02)。

明月熙(1980—),女,四川合江人,貴州大學副教授,文學博士,研究方向:古典文學、明清散文。

猜你喜歡
士大夫
宋韻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文彥博所說“為與士大夫治天下”并非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明代士大夫的法律修養(yǎng)
從宋初筆記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國情懷”——以《南唐近事》《江南別錄》等為例
中山君有感于禮
閱讀拙著需要回到歷史現(xiàn)場
士大夫群體意識的深層次解讀
——《宋代士大夫群體意識研究》簡評
淺談魏晉時期士大夫階層服飾的演變
傳統(tǒng)史學歸來
從文人品格到“詩意棲居”——宋代文人士大夫擇居的生態(tài)美學觀
乌兰察布市| 台湾省| 惠东县| 新安县| 禄丰县| 新建县| 平谷区| 夏津县| 易门县| 同仁县| 齐齐哈尔市| 大埔区| 海伦市| 旌德县| 上高县| 崇义县| 金沙县| 新建县| 鞍山市| 康马县| 绥宁县| 宝应县| 浦城县| 勃利县| 屯门区| 吉安市| 肃宁县| 梁河县| 益阳市| 锡林浩特市| 营口市| 汉寿县| 那曲县| 巴彦淖尔市| 平顶山市| 金昌市| 阜城县| 怀宁县| 卓资县| 日喀则市| 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