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非虛構:勞倫斯的半壁江山

2016-03-03 14:01畢冰賓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哈代勞倫斯虛構

畢冰賓

(中央電視臺, 北京 100020)

非虛構:勞倫斯的半壁江山

畢冰賓

(中央電視臺, 北京 100020)

英國著名作家勞倫斯以小說聞世,其對人類文明的批判振聾發(fā)聵,但其非虛構作品,包括散文、文學評論、畫論等,同樣具有深度的批判性意義,但這一領域的研究一直偏少。本文嘗試對勞倫斯非虛構作品進行歷時分析,嘗試探討其價值與意義,以期形成勞倫斯研究的新視角。

勞倫斯;文學作品;非虛構作品

一、勞倫斯與非虛構

201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一位以書寫重大現實和歷史題材而著名的紀實文學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西耶維奇,隨之紀實文學所歸屬的“非虛構”這個文學類別的分類詞得到了最大效應的普及,這個詞不脛而走,也因此,其英文non-fiction也隨之得到了普及,這似乎是此次諾獎的一個巨大副效應。

嚴格而論,用“非虛構”這個詞來籠統(tǒng)概括虛構作品之外的文學作品是一個勉為其難的差強人意命名法。這等于是用一個否定性的前綴詞來定義一種文學類別,因此是頗為無奈的。正如英國著名作家勞倫斯(D.H.Lawrence)當年曾對“無意識”的命名進行過調侃那樣,說這種命名是荒唐的。他說:“無意識這個詞不過是以否定方式來下定義,因此毫無積極意義?!被蛟S正因此,很多勞倫斯研究的出版物里,在列舉了他的小說、戲劇和詩歌作品后,用一個“其他”(other)來概括其余的非虛構作品。但這個“其他”無疑是將勞倫斯的非虛構作品列入了次要之列,不利于全面評價勞倫斯的創(chuàng)作。

既然現在非虛構這個定義詞已經被廣泛接受,筆者想用這個詞替代那個other來界定勞倫斯虛構作品之外的散文類作品不失為一個上佳的選擇。用虛構和非虛構來劃分勞倫斯的作品后,我們就會發(fā)現,這位二十世紀英國的多產作家,雖然以長篇小說和詩歌蜚聲文壇,但其卷帙浩繁的作品體量中,非虛構作品構成了其半壁江山,他的非虛構寫作具有明顯的跨界特征,作品內容包括散文、隨筆、書評、文論、畫論、游記、心理學研究和史學研究,多產而豐饒。以前人們試圖用“散文隨筆”來概括之,但那僅僅概括了一部分。即使使用了“散文”這個詞,也是不科學的,因為英語文學中的“散文”(prose)一詞泛指所有非韻文作品,包括了小說,一些英文的散文選本里收入了大量的小說片段。因此中文語境中的散文與英文語境中的prose是不完全對應的。大概我們說的隨筆還與英文中的essay可以對應,因此我們稱之為勞倫斯散文的作品,應該大多是這種essay即小品文。而在當代英文中,連essay都慎用了,因為essay還是被高看的一部分隨筆。多數報刊小品文則被稱之為journalism,連勞倫斯自己對他認為沒有審美價值的作品也用journalism打發(fā)之。勞倫斯甚至說過,阿諾德·班奈特與哈代比簡直就是一個journalist。而1930年班奈特評論勞倫斯的雜文集時也說勞倫斯的報刊文章是所有記者的榜樣,勞倫斯自己就是一個一流的journalist。

從此,我們可以在非虛構這個大的文學類別框架內研究勞倫斯小說、戲劇和詩歌之外的作品了。以后的勞倫斯作品目錄的排列法也應該有相應的改變,應該是在同一頁面上,將虛構與非虛構并列,這樣讀者更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勞倫斯在這兩個領域內如何同步或交叉寫作,甚至可以考察他的兩類寫作之間有沒有互文,這對立體地衡量勞倫斯寫作的價值大有裨益。

二、勞倫斯早期的非虛構作品

勞倫斯的非虛構寫作是從他1912年與弗里達私奔到德國后和到意大利定居階段開始的。離開英國時他身上只有十二英鎊,可說是赤貧。而寫些德國和意大利旅行散記在英國報刊上發(fā)表能給他帶來一些“快錢”補貼家用,盡管寫這些作品并非僅僅是為掙稿費。其中的意大利游記后來重新整理出版,書名是《意大利的薄暮》,是文化品位很高的游記散文。因為他們當初捉襟見肘,是從奧地利步行翻越雪山一路跋涉到加爾達湖畔的,有時遇上大雨他們只能住在柴草棚里,可以說這樣的游記是在愛情中孕育,是苦中作樂,用腳走出來的。

1914年夏天,勞倫斯剛剛因為新作《兒子與情人》的出版享譽文壇,正躊躇滿志甚至是志得意滿,前途一片燦爛。有出版社慕名約稿,請勞倫斯加盟一套名家作品鑒賞書系,寫一本關于哈代的小書,書系的特點是當代青年名家論當代老名家。這種小小的約稿對一個聲譽正隆的作家和詩人來說易如反掌,勞倫斯欣然接受,開始系統(tǒng)閱讀哈代的作品,準備一揮而就交稿了事。這本書的初衷應該是文論或哈代評傳。

不料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為節(jié)約紙張大戰(zhàn)期間出版社半年內不再出版新書,將年輕作家的書都做退稿處理。而出版社正對《虹》不滿,就借機“名正言順”退了他的小說。勞倫斯無法得到預期的版稅,立時陷入貧困境地,靠朋友捐助維持生活。對這次物質主義加帝國主義的戰(zhàn)爭,勞倫斯和許多文學藝術家一樣持反對態(tài)度。但他此時卻因身無分文及意大利可能卷入戰(zhàn)爭而無法離開英國回意大利,只能困居英倫。戰(zhàn)爭及由于戰(zhàn)爭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和個人際遇,令他正在寫作的《哈代論》“一怒之下”脫離了哈代研究主題,寫成了一部大隨筆,成了一部他自稱的“我心靈的告白”甚至是“我心靈的故事”,幾乎“除了哈代”,無所不論:哲學,社會,政治,宗教,藝術等,洋洋灑灑地展開去,一發(fā)而不可收,可說是一部“文不對題”的奇書。這樣的文藝隨筆為他以后犀利恣肆、談天說地的隨筆風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還有,它為勞倫斯寫作其史詩般的小說《虹》找到了哲學根據,他的創(chuàng)作肯定與《哈代論》有強烈的“互文”互動,其重要性無論怎樣估計都不過分。

在這部長篇文藝隨筆里,勞倫斯有兩大發(fā)現或曰心得。其一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作家的觀念與創(chuàng)作之間的矛盾問題:一部小說必須有一個形而上的哲學框架,沒有哲學理念的作品不成其為大作品;但如何讓這個理念的框架服務于和服從于連作家本人都難以理喻的無意識藝術目的而不是相反,最終決定了作品的成功與否。在他看來,哈代和托爾斯泰的小說每當理念大于小說時,都失敗了。勞倫斯的這個理論與后來大家熟知的馬列主義文藝觀里“作家世界觀與創(chuàng)作之間的矛盾”及弗洛伊德主義里意識與無意識的沖突理論是不謀而合的。其二是藝術家自身的“男性”與“女性”之間的沖突問題:勞倫斯認為每個作家在寫作時都經歷著內里兩性的沖突,其“男性”代表著理性、意識,決定著作品的形而上的理念形成,而其“女性”則代表著無意識的生命沖動,決定著作品的藝術流向。只有這種兩性的沖突和互動才能催生出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只有當這兩性的沖突和斗爭達到某種和諧狀態(tài)時,作品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品。勞倫斯的這個理念與后現代理論對于“性別學”(gender study)的癡迷關注是一致的。考慮到勞倫斯在1914年就對此有了如此的真知灼見,即使這本書拖延到身后的1936年才發(fā)表,在時間上都可以說勞倫斯在這一點上是開了“后學”之先河的。

但這畢竟是以哈代研究為目的而開始的著作,書中還是有相當篇幅專論哈代的小說創(chuàng)作及理念,顯示出勞倫斯是哈代最好的知音和繼承者。這些洞見如此鞭辟入里,以至于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頗有見地地指出,勞倫斯甚至在自己的哈代研究中按照自己的體會挖掘出了更深層次的哈代性,看似是哈代在“模仿”勞倫斯。還有論斷說,如果哈代晚生一代,很有可能就是另一個勞倫斯。這本書中涉及哈代創(chuàng)作的一些章節(jié)具有很高的文學欣賞價值,完全可以是優(yōu)美的書評和散文,其中論及哈代與自然的關系的段落富有強烈的詩歌節(jié)奏,應該說是最美的書評了。

與此同時勞倫斯積極地投入當時的反戰(zhàn)活動,倡導社會革命,在結識羅素后兩人有一段成了莫逆之交,甚至準備共同在倫敦開辦講座。在這段時間里勞倫斯寫下了一系列的社會隨筆,其中以《皇冠》為代表作。但很快他和羅素就從意氣相投到互不相容,關系破裂,共同的講座流產,不僅分道揚鑣,日后還成了敵人,特別是羅素對勞倫斯恨之入骨。日后勞倫斯還斷斷續(xù)續(xù)寫過諸如此類的隨筆。這些隨筆因其強烈的政治性和哲學性而難以納入其文藝性散文隨筆加以考量,實質上是與其文學創(chuàng)作密切相關的隨想錄或通俗的journalism,如這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長篇巨制《戀愛中的女人》里主要人物伯金的一些言論干脆就直接來自《皇冠》中的文章,這至少說明伯金的思想體系的來源,雖然不能說明這些隨筆對小說寫作有決定性影響。現在這些隨筆一般是被納入勞倫斯的社會思想范疇內加以研究的。一個青年作家的社會政論,處處閃爍靈光,珠璣四濺,難能可貴,并非每個大作家都能有如此之高的哲理寫作起點和理性思維的高度。但作為思想的整體來看,應該說是不成體系的,對它的欣賞還是重在其璀璨的思想火花和行云流水的文筆,還是其文學價值。因此有些篇章如《鳥語啁啾》和《愛》作為文學散文經常收入勞倫斯的散文集中,這也是種瓜得豆,出人意料。

三、勞倫斯的文學與心理學的非虛構作品

他第二部天馬行空的文藝隨筆是《美國經典文學論》。最早寫于1917年蟄居康沃爾期間,隨寫隨在雜志上發(fā)表,到美國后經過反復改寫,于1923年在美國出版單行本。這組耗時五年的隨筆力透紙背,為勞倫斯一段特殊悲慘的人生體驗所浸潤。一個小說家和詩人何以花費如此漫長的時光寫作小品文,其寫作背景不可不交代。

在1915年前這位以長篇小說和詩歌風靡英國文壇的青年作家和詩人,此時陷入了生活與創(chuàng)作的深淵而難以自拔。這是勞倫斯人生中最黑暗和尷尬的一章,有人稱之為勞倫斯的“噩夢時期”,但又豈是噩夢二字能了得?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風起云涌之時,勞倫斯史詩般的小說《虹》因有反戰(zhàn)傾向而慘遭禁毀,罪名卻是有傷風化,“黃過左拉”。勞倫斯在英國名聲掃地。此時的他從《兒子與情人》聲譽的頂峰遽然跌入事業(yè)與生活的谷底。作品難以在英國出版,貧病交加,幾乎全靠朋友捐助過活。倫敦之大,居之不易,只好選擇生活費用低廉的西南一隅康沃爾海邊蟄居。

官方和右翼文化勢力的打壓和扼殺以及與英國最有影響力的劍橋-布魯姆斯伯里文人圈子的決裂使勞倫斯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此時勞倫斯唯一的救命草就是美國。從他的長篇處女作《白孔雀》開始,美國的出版社就一直很關注他,為他的作品出版美國版。在他最困難的時候美國的雜志還約他的稿子。他成了一個從未去過美國的名副其實的美國作家。不難想象,當他在英國幾乎陷入了天不應、地不靈的絕境中時,這片同文同種的“新大陸”對他伸出的哪怕一只再細弱的手都像蒼天開眼。美國這個“新世界”在勞倫斯心目中簡直就是天賜的迦南福地,他不斷地對友人重復那里有“希望”和“未來”,他準備戰(zhàn)后一俟得到護照并獲得允許離境就首先去美國。這個契機促使他重溫少年時代就喜愛的美國文學作品,并擴大了閱讀范圍,邊讀邊寫讀書隨筆,這同時也是為自己移居美國后做一系列的文學講演做準備。事實證明,勞倫斯此舉不僅在當年傲視一切的大英帝國是首創(chuàng),他甚至比美國本土的批評家更早地將麥爾維爾等一批美國早期作家歸納為“經典”,其視角之獨特,筆鋒之犀利,更無前例。就是這種無奈中的閱讀讓勞倫斯寫出了一部不朽的文學批評集,一枝獨秀于文學批評史。可見一部杰出的作品并非出自杰出的動機,而是緣于際遇,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尤其是對當年幾乎彈盡糧絕為英人所不齒的異類作家勞倫斯來說更是如此,他是背水一戰(zhàn),絕處逢生。

在《英國評論》上發(fā)表的個把篇什并未引起英國文學界的矚目,作為一個名譽掃地的作家,他的隨筆也沒有獲得出版界的青睞在英國出版。勞倫斯則報復性地決定今后他的書都首先在美國出,只讓英國喝第二鍋湯,英國人不配當他的第一讀者。當勞倫斯獲得了去美國的機會后,他決定乘船南下繞道太平洋赴美。于是這本書不斷的修改和重寫過程揉進了勞倫斯周游世界的感受(如塔西提島和南太平洋的經歷為他評論達納和麥爾維爾的海洋作品提供了難得的靈感)。而到達美國后他又有了較長的時間修改甚至重寫,對美國實地的感受自然發(fā)散在字里行間。很多學者都注意到了書中對美國和美國人性格的評論和譏諷。一部被稱作美國文化的《獨立宣言》就這樣由一個身單力薄的英國落魄作家寫成了。它比《哈代論》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又有了重大飛躍,加之在美國文學研究上的開拓性,使這部著作一版再版,《地之靈》和論霍桑、麥爾維爾、惠特曼的如同散文詩般的篇章經常被收入勞倫斯的散文隨筆集中,其本身也成了散文經典。

同樣,勞倫斯的另外兩本小書《精神分析與無意識》和《無意識斷想》亦是滔滔不絕、文采斐然的論人性和文學的精致作品,但因為其過于專業(yè)的書名和論題而影響了其傳播。其實其中一些片斷也很適合收入勞倫斯散文集中,值得發(fā)掘。這兩本書的完成與《美國經典文學論》的修改是同步進行的,因此寫作風格上亦有同工之妙。

四、20世紀20年代勞倫斯的非虛構作品

整個1920年代勞倫斯的非虛構寫作幾乎是與其小說創(chuàng)作平分秋色。初期他創(chuàng)作了文筆精美的游記《大海與撒丁島》;中期《墨西哥的清晨》等墨西哥和新墨西哥隨筆成了英國作家探索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作品,無人出其左右;晚期的《伊特魯里亞各地》更是無人比肩的大氣磅礴、情理并重的大散文;而臨終前完成的《啟示錄》則是與其詩作《靈舟》一樣閃爍著天國溫暖夕陽的絕唱。這些作品篇幅都不長,但濃縮了勞倫斯的思想精華,敘述語言堪稱凝練華美,感情豐沛,如詩如歌,無論是作為單行本還是節(jié)選入散文集,都是散文作品中的上乘佳作。

勞倫斯的其他單篇的散文隨筆則散見于各個時期,但從時間上看集中在1925年前后和他生命的最后兩年(1928-1929年)。1925年勞倫斯在終于查出了致命的三期結核病后結束了他的美洲羈旅,徹底返回歐洲,中間兩度拖著羸弱的病體回英國探視親人并與故鄉(xiāng)小鎮(zhèn)訣別??吹接胁康貐^(qū)煤礦工人的大罷工,看到生命在英國的萎縮與凋殘,他把返鄉(xiāng)感觸都寫進了《還鄉(xiāng)》、《我算哪個階級》、《說出人頭地》等散文中,可說是大愛大恨之作,更是他回眸以往經歷的生命真言,可謂字字啼血,心淚如注?!稙槲拿魉邸返入S筆在諷喻鞭撻的芒刺之下,袒露一顆拳拳愛心,愛英國,愛同胞,其愛之深,其言也苛,如荊棘中盛開的玫瑰一樣可寶貴。

待他再一次回到他生命所系的意大利,在那里,陰郁的故鄉(xiāng)與明麗的意大利兩相比較,他寫下了《花季托斯卡納》和《夜鶯》等散文,秉承了其詩集《鳥·獸·花》的抒情寫意風格并將這種風格推到極致,移情共鳴,出神入化,發(fā)鳥之鳴囀、綻花之奇艷。此等散文,倜儻不羈,剛柔并濟,如潑墨,似寫意,一派東方氣韻躍然紙上。

更為重要的是,英國的陰郁與意大利的明麗兩相沖撞,讓他潛隱心靈深處多年的小說主題終于得到戲劇化,得以附麗于麥勒斯和康妮兩個生命的陰陽交流之上。這就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他要藉此張揚“生命”。其實勞倫斯1912年與弗里達私奔到加爾達湖畔時就已經通過直覺觸及到了生命最終結束之時那部驚世駭俗的小說的主題了,其理念在游記《意大利的薄暮》中已經初露端倪,他要做的只是等待和尋覓,尋覓將這理念附麗其上的人物和故事,從而將這理念戲劇化。這一等就是14年,等到醫(yī)生宣判了他的死刑。他的等待和尋覓,其感受更為直白地表現在了他的散文作品里,可以說是與《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相生相伴,寫在一部文學巨制的邊上,與其交相輝映。

寫在《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邊上與之相生相伴的還有二組散文。一組是畫論,《作畫》、《墻上的畫》和《色情與淫穢》等畫論與他的繪畫集前言是勞倫斯以丹青大師的氣度坐而論道,對自己多年來體驗生命和藝術關系的高屋建瓴之總結,而其文采之斐然,又非單純的畫家所能及,因此并世無儔。這些畫論亦與勞倫斯生命最后幾年中的激情作畫經歷相生相伴,是寫在他的繪畫邊上的心底波瀾之記錄,可以說是小說家論作畫的極致美文;另一組雜文隨筆則放談男女性愛如《性感》、《女丈夫與雌男兒》、《女人會改變嗎?》、《婦道模式》、《唇齒相依論男女》等。尤其在《唇齒相依論男女》中,生命之火即將熄滅的勞倫斯集一生的閱歷和滄桑悠然地論愛論性論性愛之美,一改其往日的冷峻剛愎,筆調變得溫婉親切,表現出的是“愛的牧師”風范。

在《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出版后遭到查禁,勞倫斯的畫展也慘遭查抄之后,勞倫斯以羸弱的病體寫下了泣血文字《為〈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一辯》,這是他生命脈搏最后頑強跳動的記錄。

勞倫斯最終是以非虛構作品的寫作結束了自己的寫作生涯,鑄就了他的“江山”。他臨死前一次性投出了最后三篇隨筆即《唇齒相依論男女》、《實質》和《無人愛我》,他獲知它們即將在美國發(fā)表的消息后就去世了,文章均在他逝世后幾個月面世,是勞倫斯的三篇絕筆之作。

勞倫斯非虛構作品中的散文隨筆出了中文版后,一直受到出版界和讀者的青睞,不斷出新的選本,其在中國受到的這種普遍禮遇大大超出了在英語國家的接受程度。這種青睞在英國的勞倫斯學者看來反倒是“奇特”的現象。筆者在英國訪學期間發(fā)現,英國的勞倫斯學博士課程和書單里不包括他的散文隨筆,筆者認為是因為他們要集中精力研究他的小說盡快拿到博士學位的原因,或者說是他們側重大家的大作,而非大家給大家的小品文。他們只是把這類作品看作研究勞倫斯文學的參考而已。筆者向英國學者提到勞倫斯散文隨筆在中國的暢銷和筆者作為譯者的自豪,他們往往報之以困惑不解的表情。現在這種狀況應該改變了,因為用虛構和非虛構的分類法將勞倫斯的兩種創(chuàng)作并置加以全面考量,比較他的兩個半壁江山,無論對全面評價勞倫斯還是對開闊讀者和研究者的眼界、提升我們的鑒賞品位都是必要的。

[1]D.H.Lawrence:Fantasia of the Uncon scious AND Psychoanalysis and the Unconscious, Penguin Books,1983,p209.

[2]James T.Boulton:Introduction to D.H.Lawrence:Late Essays and Articles,Cambridge, 2004,pp.XIX-XX.

[3]Jeffrey Meyers ed.:D.H.Lawrence and Tradition,The University ofMassachusettsPress, 1985,p60,p90.

責任編輯:彭雁萍

An Overview of D.H.Lawrence’s Non-Fictional Works

BI Bing-bin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Beijing 100020,China)

D.H.Lawrence is famed for his novels which are trenchantly critical of the defects of modern civilization.Whereas his non-fictional works including essays,literary criticism as well as criticism on paintings reveal similar depth of critical significance;this part of his oeuvre has been unduely neglected in the past years while this article is supposed to be a diachrony of it,with an eye on its value and significance so as to provide a new approach to Lawrence study.

Lawrence;literary works;Lawrence’s non-fiction

1009—0673(2016)03—0048—05

G634.3

A

2015—12—25

畢冰賓(1960— ),男,河北保定人,中央電視臺譯審,中國翻譯協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外國文學。

猜你喜歡
哈代勞倫斯虛構
哈代詩歌的民謠藝術
虛構
虛構的鑰匙
融媒時代,如何正確地“非虛構寫作”
40年后《阿拉伯的勞倫斯》片頭為編劇正名
《虹》與《戀愛中的女人》中的“另一個自我”:勞倫斯人物美學一探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勞倫斯·許:我是個“造夢師”
詹妮弗·勞倫斯大好時光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江孜县| 资阳市| 塘沽区| 靖边县| 图片| 衡阳市| 庆安县| 修文县| 怀仁县| 巩义市| 合山市| 拜城县| 商河县| 鹰潭市| 鹿邑县| 琼海市| 隆安县| 靖西县| 永嘉县| 昌图县| 安新县| 宁河县| 玉树县| 拜城县| 乃东县| 金昌市| 定南县| 台北市| 海南省| 张北县| 崇阳县| 临夏县| 灵宝市| 竹北市| 双鸭山市| 奇台县| 辉南县| 海门市| 侯马市| 周至县|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