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晶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qū)實驗幼兒園)
試論如何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張曉晶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qū)實驗幼兒園)
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參與社會活動一個重要工具就是語言。每個人幾乎從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了語言的學習,幼兒階段是人的語言能力發(fā)展很關鍵的時期,如果教育得好,能夠促進幼兒情感、思維、意志等多方面能力的協調發(fā)展,因此,作為幼兒教師,要十分重視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要綜合多方面因素科學、合理地開展教學活動,為幼兒將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前教育;幼兒;語言能力
有專家指出,幼兒的語言教育要越早越好,如果在幼兒期忽略了語言方面的培養(yǎng)和訓練,將會給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終身損失。通過多年從事幼教的經驗,結合實際工作中的觀察和思考,我認為,提高幼兒語言能力,作為幼兒教師,應該著力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教師要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首先自身就應加強這方面的修養(yǎng),將準確的發(fā)音、正確的表達呈現給幼兒,為他們做出好的示范。因為幼兒學習語言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模仿,到了幼兒園,他們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老師,老師也是他們進行模仿最權威的對象。因此,幼兒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內容、表達方式,為幼兒營造出優(yōu)美、靈動的語言氛圍,促進他們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另外,教師的語言溝通能力和方法也是需要不斷提高和加強的,在與幼兒的語言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反饋不斷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同時教師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依照他們的心理去思考、表達,才能激起幼兒自身的表達欲望,為他們的語言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
1.為幼兒營造自由、寬松的語言氛圍
想要幼兒增強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想說、敢說是第一步,而寬松、愉悅的語言氛圍則是想說、敢說的前提。同時這種自由和寬松,并不是說就是讓幼兒自己隨便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而強調的是讓他們不感到壓力、不需要過分在意對錯,對他們的發(fā)言,教師要多理解、多鼓勵、多支持。營造自由、寬松的語言氛圍,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1)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允許他們按自己的方式表達。在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要避免按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讓孩子說自己想說的話,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描述,不要因為他們說得不對、不完整就急于糾正和補充。因為在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幼兒的語言是有其年齡特點的,語序從不準確到準確,用詞從不恰當到恰當,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作為教師要耐心地給他們成長的時間和空間。
(2)鼓勵孩子多用語言交流、溝通。許多教師在對幼兒進行集體的語言教學時,都會不知不覺地犯一個錯誤,就是提出問題后,當個別孩子的回答與教師預想的答案大致符合時,就急于對問題進行總結,進入下一個步驟。這是很不利于幼兒的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對于回答對問題的孩子,只是讓他們學會了循著老師的思路走,對于沒回答對問題的孩子,則剝奪了他們表達自己理解問題的機會。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給出幼兒進行交流和討論的空間,允許他們多角度地發(fā)散思維、組織語言,通過相互間的交流、溝通,有效地達到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3)避免變相地給幼兒施加壓力。曾有一段時間,競爭是幼兒教師比較喜歡的教學方式,在語言活動中往往總有比比誰說得快、說得多、誰最聰明等方面的內容,但其實這種方式并不值得提倡,有很多弊端,也是對幼兒語言表達施加的一種變相壓力。因為孩子的發(fā)育情況并不是同步的,有的孩子語言能力發(fā)育得早,有的孩子動作協調能力發(fā)育得好,晚出生幾個月的孩子,也許在外形高矮上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其實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差距是存在的。所以這樣的競爭得到表揚的總是語言能力發(fā)展較好的孩子,對于語言水平發(fā)展較緩慢的孩子,這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讓他們更不愿意表達,甚至可能產生自卑的心理。所以,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時一定要盡量避免這種不良的競爭,多讓孩子進行個體的縱向比較,引導他們從“這次說得很完整”發(fā)展為“這次說得真精彩”,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體驗到表達的快樂。
2.讓幼兒從想說到敢說,最終會說
(1)多鼓勵孩子,讓他們想說。小孩子大都喜歡表揚,喜歡新奇的小禮物,教師在上語言課時可以充分根據孩子的這些特點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用鼓勵、獎勵讓他們產生語言表達的欲望——想說。對于積極發(fā)言的孩子,為他豎起大拇指,獎勵一張“好孩子卡”,能讓他們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對于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摸摸他的頭,注視著他的眼睛,說“你說得真好”并獎勵“進步卡”,能夠一步步地引導他們克服羞怯、不自信的障礙,最終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他人進行交流。
(2)少限制孩子,讓他們敢說。在幼教的課堂上,許多孩子發(fā)言不積極,并不是他們不想說,而是因為對老師的要求不能完全理解或者是怕自己說錯被嘲笑和批評,因而“不敢說”。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應該在達到訓練目標的前提下,少對幼兒提要求、畫條條框框,在幼兒犯錯時,多鼓勵和引導,避免正面的批判。同時,教師還應創(chuàng)設更多讓幼兒能夠展現自我的舞臺,激發(fā)他們表現的欲望,克服內心對語言表達的恐懼感。比如,開展“小小直播間”“園內辯論會”等活動,引導幼兒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見聞通過語言講述、傳達給周圍的人,進而提高幼兒進行語言表達的能力。
(3)適度引導孩子,讓他們會說。有了“想說”“感說”的基礎,教師的下一步就是引導幼兒學會說話了,即把自己要說的話說得清楚、說得完整,并進一步說得生動、貼切,這也是幼兒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
[1]李維澤.思維與語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6.
[2]張敏.兒童聽話和說話能力的因素分析及其測評研究[J].教育研究,1991(6).
[3]丁煒.關于兒童口語交際教學現狀的調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