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強
一、要變“為議而議”為“要議而議”
教學中,有時出現(xiàn)重形式而輕實效的現(xiàn)象,為了采用討論式教學法而討論,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沒有什么價值,走過場而已。筆者認為,討論一定要緊扣教學重點難點、或多數(shù)學生認為是疑點的問題進行,要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而進行。我教學古詩《示兒》時,在學生理解了詩意后,設計了分組討論:請你根據(jù)詩意,想象陸游臨終時寫這首詩的情景。設計這個討論題,我出于這樣考慮:本課時教學難點是體會古詩的意境。于是全班同學在充分發(fā)揮想象的基礎上,各抒已見,有一位同學是這樣想象的:幽靜的晚上,輕紗似的月光斜照在小屋里,一切都顯得那么潔白。陸游躺在床上,對跪在床邊哭泣的兒子說:“兒??!我不行了,世上萬事萬物我都不留戀,唯一感到遺憾的是沒有看到南宋軍隊收復中原。你要記住,當中原收復、祖國統(tǒng)一那一天到來祭祀時,一定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我啊……”說完,他靜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那位同學剛說完,就迎來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接著,其他同學爭相舉手發(fā)言,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二、要變“只議不思”為“議前必思”
教學中,當老師提出討論的話題后,往往不給他們思考的空間,立即要求學生展開討論,以致影響討論效果。如,我校一位青年教師在教學《景陽岡》一文時,當講到來勢洶洶的老虎出現(xiàn)、武松與它周旋這部分時,馬上要求學生討論:武松為什么要通過“三閃”來對付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呢?學生便匆匆地議論起來??瓷先フn堂氣氛也很熱鬧,但在交流匯報中,有的說:“武松看到來勢洶洶的老虎忽然出現(xiàn),心里有點慌,沒了底,所以只能先躲閃?!边€有的說:“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太厲害了,武松只能閃避?!边@些觀點顯然沒有真正體會到武松想通過這“三閃”,先避避老虎的鋒頭,更重要的是要消耗猛虎的體力,挫傷它的銳氣,這“三閃”充分體現(xiàn)了武松有勇有謀。為什么學生會答偏呢?不獨立思考就討論,匆匆上陣,學生議來議去,往往抓不往要領,就如蜻蜒點水,失去討論的價值。因此,一定要讓學生有“議前必思"的空間。
三、 要變“過場討論”為“充分討論”
有時,老師根據(jù)教學設計提出討論的問題后,學生討論剛剛展開,老師就迫不及待地大聲命令:停止討論。于是,學生的討論好比剛剛提速的車輛,忽然來個緊急剎車,嘎然而止,學生如骨鯁在喉,其內心的不舒服可想而知。這種“過場討論”主要是由于教師擔心時間不夠,教學任務完成不了而導致的。那么,充分討論又怎么體現(xiàn)呢?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就要看討論的氣氛如何。學生針對老師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而進行討論,先是各抒已見,此階段,整個教室必定熱鬧非凡,議論紛紛;然后,主持討論的小組長綜合大家的觀點,進行梳理歸納,大家再針對這些觀點,互相交換意見,舍棄錯誤或不成熟的觀點,形成共識(當然允許個別同學保留不同的意見)。各個小組由于討論的進度不同,整個討論過程中的氣氛有這么幾次變化:(1)各組各抒已見時的熱鬧非凡;(2)個別較慢組還在討論時的嘰嘰喳喳;(3)各組完成討論時的相對安靜場面。而要體現(xiàn)充分討論,教師在各組學生相對安靜情況下結束討論較為妥當。
四、要變“生議師離”為“師生共議”
課堂上,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幕:當學生在“嘰嘰喳喳”討論問題時,老師要么靜靜地站在講臺邊思考或默默環(huán)視;要么倒背著雙手,踱著方步,在各組之間來回穿梭……這種“生議師離”的現(xiàn)象是很不和諧的。那么,何為“師生共議”呢?我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讓學生分組討論:理解“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也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這一句話的含義。當學生獨立思考后,便分組展開討論,氣氛熱烈。我參與了兩個組的討論,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大膽地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如:“小女孩臨死前看到了暖烘烘的火爐、慈祥的奶奶等,從中我知道小女孩直到臨死之際,才幻想到幸福情景。”“賣火柴的小女孩臨死前所看到的幸福情景都是幻覺,她只有死時才感到幸福,這多么悲慘!”……我肯定了學生看法后,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小女孩幻想中的“幸?!痹谏顚嶋H中并不存在,這“幸福”其實就是受罪和死亡,從中我們體會到作者對窮苦人們的深深同情。結果,在討論后的匯報交流中,這兩個組的同學在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后,也補充了我的觀點,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同。因而,在討論中,教師應是討論小組中的一個成員,要參與學生的討論,形成“師生共議”的局面,這樣既創(chuàng)設了平等融洽的討論氛圍,又給學生啟發(fā)、點撥,提高了問題討論的質量。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于都三中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