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朱東儀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對外傳播戰(zhàn)略新構想*
劉 娜 朱東儀
文章認為在“一帶一路”國家重大戰(zhàn)略目標下,我國廣播電視對外傳播也必須適應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以“一帶一路”作為未來對外傳播的突破口,構建廣播電視對外傳播新格局、提升對外傳播能力、樹立中國國家形象;在新形勢下,廣播電視對外傳播應以講述“絲綢之路故事”、紀錄片、電視劇、數字絲綢之路四個方面作為依托,實現立體、系統的絲綢之路傳播。
一帶一路 對外傳播 傳播姿態(tài) 文化符號
2013年9~10月,習近平主席相繼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構想(并稱“一帶一路”)。“一帶一路”作為本屆政府提出的重大國家戰(zhàn)略,是涉及亞非、亞歐,甚至輻射太平洋沿岸部分國家的宏大戰(zhàn)略規(guī)劃,其戰(zhàn)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的提出表明中國開始立足于自身歷史文化和實際情況,推動中華文明的新一輪世界傳播。
無疑,我國廣播電視對外傳播必須緊跟國家最新的政策走向,一方面,我國廣播電視對外傳播應該積極利用“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這一重要契機、挖掘古絲綢之路上寶貴的文化資源,借此來構建廣播電視對外傳播新格局,提升對外傳播能力,樹立中國國家形象,重建中華文明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鑒于廣播電視媒體傳播力較強、傳播范圍較廣、受眾門檻較低的優(yōu)勢,“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的建設實施亟需借助廣播電視媒體的軟性力量,廣播電視對外傳播應以講述“絲綢之路故事”、紀錄片、電視劇、數字絲綢之路四個方面作為依托,實現立體、系統的絲綢之路傳播。
一、采用平等傳播姿態(tài),講好“絲綢之路故事”
事實上,“一帶一路”作為一種由中國牽頭的世界區(qū)域性政治話語,可能會引發(fā)他國產生一些政治誤解和偏見,為了消除他國對“中國威脅論”和對中國崛起的焦慮,必然需要弱化對外傳播中的崛起理念和政治色彩。目前,我國的對外傳播往往被等同于對外宣傳,對國家意識和民族身份認同的過于看重、對以自我文化為中心的過分看重成為我國對外傳播的一大障礙。在全球文化融合的新趨勢下,我們應轉換視角,明確“世界的就是民族的”,以文化認同理念替代民族身份認同理念進行對外傳播。
“一帶一路”涉及65個國家和地區(qū),涵蓋東亞、西亞、南亞、中亞、中東歐區(qū)域。我國自從2001年《關于廣播影視“走出去工程”的實施細則》頒布實施以來,對外傳播的重點和目標放在了歐美市場,忽視了對我國具有特殊地緣政治意義的一些周邊國家和地區(qū),致使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受眾對中國缺乏了解、未能憑借地緣優(yōu)勢輻射中華文化感召力,未來我國的對外傳播應將重心轉至周邊國家與地區(qū)。歷史上,中華文明曾創(chuàng)造并主導東亞文化圈,中華文化和價值觀至今仍對日本、朝鮮(今朝鮮半島)、越南等地產生著深遠的影響。當前,我國應以“一帶一路”所倡導的合作共贏、共同發(fā)展作為基本價值觀念,主動與沿線國家進行文化和傳播上的交流與合作,以“一帶一路”為突破口,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生機和活力的“一帶一路文化圈”。
在新語境下,廣播電視的對外傳播實際上就是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那么,“中國故事”從何而來?從時間上看,中華悠久歷史長河中的片片浪花就是故事;從空間上看,“中國故事”有著“長江故事”“黃河故事”“珠三角故事”“絲路故事”等經典篇章。因此,廣播電視從業(yè)者應著力挖掘文化含量大、傳播價值高、感染力強的“絲路故事”。絲綢之路上既有風光旖旎的自然風貌,又有沿線不同國家、民族的人民自古以來在經濟和文化往來中融合發(fā)展的人文圖景。媒體通過新聞報道、紀錄片、影視劇、文藝晚會等豐富多樣的形式來講述“絲路故事”時,一方面要從時間維度充分闡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歷史緣起、重要意義和未來圖景;另一方面要從空間維度充分展示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國家風貌和文化特色以及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態(tài)。張騫出使西域、班超投筆從戎、玄奘西天取經……歷史上許多傳奇故事都發(fā)生在絲綢之路上,充分發(fā)揮文化軟力量的作用,挖掘其中深厚的文化內涵,運用更加多元的視角、更新的國際化視聽語言再現這些傳奇,就是為“絲綢之路故事”注入新的活力,讓它煥發(fā)新的生機。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全球化的新語境下講述“絲綢之路故事”,不僅要講宏大敘事的國家故事,還應該講微觀具體的百姓故事,只有關注大時代變革下個人的命運并將兩者有機融合,才能增強對外傳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是對古絲綢之路精神的歷史性傳承,沿途涉及幾十個國家和十幾億人口,他們各自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價值理念、思維方式和風俗習慣?!耙粠б宦贰苯ㄔO中的對外傳播應充分展開與各國文化的積極交流與合作,促進彼此共同進步。應該以具有主流意識和公共價值的宏大題材紀錄片先行,開拓廣播電視對外傳播的深度和空間;應繼承和弘揚“絲綢之路”這一具有普遍親和力和深刻感染力的文化符號,深入挖掘古絲綢之路的文化資源,打造一批兼具傳播價值和市場價值的紀錄片品牌。
紀錄片的國際化創(chuàng)作與傳播的要點之一在于題材的選取。尋找、發(fā)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都能理解、既有共性又有“陌生感”的文化資源,是目前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進行國際化創(chuàng)作的題材戰(zhàn)略;應該找到中國文化與世界的共享性和共通性,例如生態(tài)題材、地理題材以及大眾普遍接受的飲食題材既具有較高的跨文化傳播的有效性,又能真切展現當代中國。此外,紀錄片的選題策劃還應該貼合國際關注的熱點問題,制作比新聞更具深度的紀錄片進行“文化外交”。在新媒體廣泛發(fā)展的當下,紀錄片的傳播應充分借助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應當充分運用Facebook、Twitter等國外社交媒體作為播放平臺和宣傳工具,以擴展傳播的深度和廣度,進而形成“一帶一路”紀錄片品牌。講述“一帶一路”題材的紀錄片往往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跨越不同種族和語言,因此必要時需要國家間的聯合攝制和制作,既能使紀錄片在更多的國際平臺以及主流媒體播出,又能保證創(chuàng)作團隊在制作紀錄片時能以一種國際化視角講述中國故事,使作品更加適于國際傳播。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人才和創(chuàng)作團隊的交流和合作,打造國際化、專業(yè)化的紀錄片制作團隊,也是我國紀錄片走出去的一大突破口。
目前,我國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指導下已經生產了一批較優(yōu)秀的絲綢之路題材紀錄片,如《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河西走廊》《神秘的西夏》等,2016年播出的《一帶一路》則是唯一一部由黨中央親自部署的國家級紀錄片,通過采訪沿線國家元首、政府官員、普通民眾,用鮮活的故事、獨特的視角、宏大的場景全面解讀“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展示該戰(zhàn)略對沿線國家、地區(qū)帶來的巨大變化。《一帶一路》國際版還將翻譯成英、法、德、俄、阿拉伯、西班牙、葡萄牙等多種語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電視臺等媒體陸續(xù)播出。
中國是世界電視劇生產與消費的第一大國。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以古絲綢之路為空間背景和價值依托的電視劇應該成為廣播電視對外傳播的一大重點。絲綢之路沿線分布著許多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應該以少數民族的文化底色、民族性格、價值觀念、生存方式、審美取向為邏輯起點,在劇作內容上反映少數民族聚居區(qū)的族群歷史、生存狀態(tài)、人物命運和情感訴求,在視聽語言上體現少數民族文化內涵和審美理念*楊洪濤:《論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音樂表達》,《當代電視》2013年第2期。。民族審美文化是有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的審美文化,既包括體現了民族特殊審美趣味的物化產品,也包括作為審美觀念體系核心組成的民族特殊審美趣味本身。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通過地域、人、物三要素的呈現能夠成為對外傳播中國文化與價值觀、溝通中國與絲綢之路各國間文化交流的橋梁。
目前,我國政府一直作為廣播影視產品出口的主導力量,我國電視劇出口仍多為政府“附贈”的對外推廣模式,電視劇“潤物細無聲”的特殊功能實際上未能充分發(fā)揮。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受眾的獨特需求,在做好充分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明確我國電視劇與他國電視劇相比的優(yōu)勢和特性、市場定位和觀眾喜好、加強題材創(chuàng)新,在題材選取、拍攝制作手法、文化表達方式等方面滿足受眾的特定需求?!耙粠б宦贰睉?zhàn)略下我國電視劇的對外傳播,在發(fā)揮政府推動作用的同時,電視媒體更需要從產業(yè)視角出發(fā),強化、凸顯對外傳播的產業(yè)屬性,緊跟國際市場的動向;要擴展陳舊單一的電視劇展銷渠道,重視網絡傳播平臺渠道的建立和推廣;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對目標受眾進行精準營銷。只有打造出“一帶一路”沿線觀眾廣泛喜愛的電視劇精品,我們才能在電視劇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占據有利位置,真正發(fā)揮電視劇的文化附加值。
目前,越來越多的絲綢之路題材的電視劇也正在創(chuàng)作、播出中。以電視劇《絲綢之路傳奇》為例,它是“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于2014年3月啟動,旨在推出一批“一帶一路”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紀錄片。該項目以“國際化”為主題、以影視為媒搭建中亞四國及絲綢之路沿線其他國家的合作交流平臺;逐步形成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廣播影視政策交流溝通、節(jié)目貿易互通、人員往來流通的區(qū)域廣播影視合作大格局。劉亭:《講好中國故事——從紀錄片〈河西走廊〉看“一帶一路”的國際傳播策略》,《西部廣播電視》2015年第16期。重點電視劇項目的首個拍攝劇目,由中共新疆區(qū)黨委宣傳部與中國民族報社下屬中國民族音像出版社聯合攝制,于2015年10月在央視播出?!督z綢之路傳奇》以維吾爾族獨特的艾德萊斯綢織綢工藝為創(chuàng)新點,圍繞主人公家庭三代人的生活故事講述了新疆紡織產業(yè)的現代化進程。劇中加入了民族時尚的發(fā)展進步元素,更加靈動、豐盈地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維吾爾民族傳統的融合?!督z綢之路傳奇》今后不僅將翻譯成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少數民族語言在國內播出,還將譯制成土耳其語、英語等語言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發(fā)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獻禮劇〈絲綢之路傳奇〉6月底封鏡》,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6/17/c_1115650525.htm.2015-06-17。該劇以小人物為切入點、以風光旖旎的地域風情為故事背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為依托、用平凡人的成長講述時代變遷中的“絲綢之路故事”,展現了獨特的民族審美文化,既加強了對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觀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又易于得到他們的理解和認同。
伴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我國各大主流媒體應該通過各種形式與沿線國家當地的媒體展開廣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創(chuàng)建全媒體化的信息共享平臺,開辟一條“數字絲綢之路”。這就需要沿線國家間廣播電視交流合作形成多種多樣、全面覆蓋的大格局。具體而言,廣播電視新聞在選題、采訪上可以互享相應的便利資源和條件;廣播影視節(jié)目應加強合作拍攝、發(fā)行、播放、譯制;在廣播電視專業(yè)人才和技術方面,應展開學習交流活動,培養(yǎng)專業(yè)化的影視譯制隊伍;在產業(yè)方面,沿線國家間應互辦電影節(jié)、電視周、藝術節(jié)等活動;加強對外廣電投資,促使我國媒介資本走出去。
目前,一系列國際合作正在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間進行。以2015年7月舉辦的“一帶一路,廣播隨行”國際論壇為例,期間柬埔寨國家廣播電臺、哈薩克斯坦國家廣播電視集團、蒙古EVSEG廣播電臺、尼泊爾國家廣播電臺、斯里蘭卡獨立電視臺、塔吉克斯坦國家廣播電臺和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以及來自新疆、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廣西、云南、西藏、上海、福建、浙江、廣東、海南、重慶等“一帶一路”相關省份的省級廣播電臺代表,共24家廣播電視機構簽署了成立“‘一帶一路’廣播協作網”的合作備忘錄。該協作網將通過高層互訪、采訪合作、節(jié)目交流等方式發(fā)揮作用,加強各成員臺在節(jié)目、技術、人員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各成員臺合作發(fā)展提供便利服務與幫助。*《國內外24家廣播電視機構簽署成立“‘一帶一路’廣播協作網”合作備忘錄》,央廣網,http://news.cnr.cn/special/gblt/news/20150706/t20150706_519094143.shtml.2015-07-06。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建設“數字絲綢之路”的著力點在于發(fā)展新媒體。新媒體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互動融合發(fā)展是未來對外傳播的必然趨勢。我們應在發(fā)展衛(wèi)星電視、有線電視等傳統媒體落地渠道的基礎上同步著手新媒體建設。在傳統的對外傳播過程中,由于廣播電視頻道具有稀缺性,因此為了確保廣播電視媒體資源的優(yōu)化利用,國家對廣播電視的準入進行了嚴格把控,廣播電視媒體肩負的政治傳播使命使得其內容制作嚴格受國家法律與政策的掌控。但是隨著新媒介技術在全球范圍的成熟與發(fā)展,傳統的壟斷、封閉的傳播內容制作平臺被打破,受眾自制的內容不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發(fā)布并且可輕易地傳播到海外,這使得廣播電視媒體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新媒體的影響力,與網絡媒體積極合作與融合,在對外傳播中占據有利位置。
首先,應該豐富傳播形態(tài),搭建全媒體矩陣,積極打造網絡電臺、網絡電視臺、手機廣播電視、App媒體終端服務,實現電腦終端、電視終端與移動手機終端的全面覆蓋,形成視聽互動、資源共享、形態(tài)融合的傳播格局,使“一帶一路”對外傳播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傳播至任何受眾。一方面,我們應建設自身的網絡內容平臺并將其納入整個多媒體矩陣中,建立創(chuàng)新的多媒體移動終端應用;另一方面,應與海外新媒體公司展開緊密的合作,例如參與蘋果公司的iTunes服務等。當前,雖然我國的新媒體技術起步比美國晚,但從發(fā)展水平上看差距并不是很大。以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為例,在互聯網平臺上,CNC建有官方網站;在手機平臺上,CNC與國內外移動運營商合作,實現海外落地;在平板電腦平臺上,CNC開發(fā)了相應客戶端供海外用戶下載使用?!耙粠б宦贰睂ν鈧鞑ヒ梃bCNC以及海外主流媒體的新媒體傳播經驗,著力加強新媒體應用創(chuàng)新方面這一薄弱點。
其次,應積極入駐并深耕細作一批優(yōu)質的國際化社交媒體平臺,如You Tube、Twitter以及Facebook等,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受眾的互動和交流,使用符合海外受眾習慣的國際傳播語態(tài)發(fā)出中國聲音。以全球最大的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為例,包括BBC、CNN、半島電視臺在內的眾多國際知名新聞頻道已在其網站上設立官方賬號、發(fā)布視頻并與受眾互動,收到較好的傳播效果。目前,中國有很多電視媒體也開始經營其YouTube賬號,如中央電視臺美國頻道、新華社、湖南衛(wèi)視、鳳凰衛(wèi)視,等等,各大媒體也相繼開通了Twitter以及Facebook等社交軟件。然而目前中國媒體在對外傳播之中運用新媒體仍處于初探階段,內容適應性及用戶體驗仍需進一步加強。
此外,建設“數字絲綢之路”需要以多媒體數字傳播技術為支撐,這體現在報道理念和報道內容形式的方方面面?!稊嫡f命運共同體》是一次有效嘗試。《數說命運共同體》于2015年10月上線,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一檔全新大型數據新聞節(jié)目。節(jié)目挖掘超過1億GB的數據,分析、發(fā)現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40多億百姓休戚相關的密切聯系;節(jié)目使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數據可視化技術,通過具有視覺沖擊力的三維地圖,直觀呈現沿線國家的聯系與差異;通過海量數據的挖掘,找到沿線各國彼此需要的真實邏輯;通過最新的視頻技術,請新聞主播歐陽夏丹走出演播室,實現瞬間在不同國家之間的穿越,帶觀眾身臨其境地感知“一帶一路”民生百態(tài)。*《〈數說命運共同體〉構建一帶一路新知體系》,央視新聞網,http://m.news.cntv.cn/2015/10/04/ARTI1443920380718965.shtml.2015-10-04。
總之,“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的提出為我國廣播電視對外傳播帶來了重要的時代契機,我國廣播電視對外傳播必須與“一帶一路”的國家戰(zhàn)略實現有效互動,這需要在調整對外傳播理念的基礎上整合廣播電視全媒體資源以適應這一頂層設計,借此提升我國廣播電視對外傳播能力、樹立中國國家形象,重建中華文明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
責任編輯:劉 欣
* 本文系新疆師范大學中亞漢語國際教育研究中心重大項目“中國與中亞國家在文化交流傳播中的國家形象塑造”(XJEDU040713A02)、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6年度社科研究基金項目“‘一帶一路’戰(zhàn)略視野下廣播影視對外傳播研究”(GD1635)、國家民委2016年度民族問題研究項目“民族地區(qū)文化對外傳播戰(zhàn)略研究”(2016-GMB-03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G206.7
A
1009-5330(2016)05-0096-05
劉娜,文化研究學博士,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朱東儀,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湖北武漢 43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