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春節(jié)。
多少年來,在上海外環(huán)線內,今年是第一次在春節(jié)期間,沒有發(fā)生任何燃放煙花爆竹的現(xiàn)象?!盎饦溷y花不夜天,噼噼啪啪到天明”的場景,至此成為了歷史。沒有了污染,沒有了噪聲。
很多人為之愕然,因為很多人都難以置信,這件事能做得到。
禁放煙花爆竹的相關條例通過之后,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問一個問題:做得到嗎?倒不是大家對法規(guī)的嚴肅性有懷疑,而是因為這是一個流傳了多少年的習俗,曾經(jīng)多次嘗試改變、卻最終未能改變的習俗。習慣的力量有多大,看看前些年的禁燃實行情況,就足可見一斑。
大城市燃放煙花爆竹的弊端,有目共睹。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上海就有相關規(guī)定出臺,禁放煙花爆竹。除夕那天,也組織了許多力量,查處違規(guī)燃放現(xiàn)象。那時,我在新民晚報政法部,聯(lián)系公安條線。吃過年夜飯,就隨公安消防人員,一起巡查落實情況。臨近午夜時分,我和當年市公安局消防處戰(zhàn)訓科科長陳寒根一起,來到了一處人口密集的石庫門弄堂。
此時,離零點還有半個多小時,弄堂里偶爾有幾處爆竹聲響起,勸阻后都收手了。然而就在禁放似乎步步進展之際,忽然之間,幾十處、上百處的地方,同時爆發(fā)出雷鳴般的響聲,無數(shù)的煙花爆竹炸響在空中,零點到了!面對如此大范圍的燃放,所有的禁令顯得那么的無力。那年的禁放,不了了之。
此后二十多年間,上海幾次重提禁放煙花爆竹,措施和辦法也想了不少,但是最終都沒有下文。每年春節(jié),依然是“噼噼啪啪到天明”。
今年初六我在報社值班,一早就接到電話,是擔任過新民晚報、解放日報副總編輯的孫洪康,他也是我在政法部時的老領導。他在電話中興奮地說,這次煙花爆竹是真的禁住了,大年夜沒有爆竹聲,我還心里沒底,不知道初五會怎么樣,昨天晚上還是安安靜靜的,我心定了,那是真的禁住了。我一定要給你打這個電話,當年上?;硕嗌俟Ψ?,都沒有落實,這次做得這么成功,你們應該好好寫寫。
據(jù)最新統(tǒng)計,今年春節(jié)期間,上海禁燃區(qū)域沒有發(fā)生燃放煙花爆竹事情,有三起剛剛拿出煙花爆竹準備燃放,馬上就被民警和社區(qū)志愿者制止了。這在上海的歷史上,從未有過。
禁燃如此成功,根本的原因是上海社會治理的巨大進步。
首先是上海市民認知水平與社會意識的提高。作為中國最發(fā)達的特大城市之一,燃放煙花爆竹的弊端,上海市民還是有認識的。前些年之所以屢禁不止,一是法不責眾心理,別人都在放,我放也無妨。二是社會意識不足,我放我快樂,對公眾、社會產生的污染和噪音,就顧不得了。但是隨著這幾年科學發(fā)展認識的提升、社會意識的提高,既顧及自己、也顧及別人和社會的意識不斷加深,對燃放煙花爆竹這類影響社會生活的事情,公眾的負面情緒在增加。特別是這幾年對霧霾危害以及形成原因的了解,使得越來越多的市民,傾向于接受不影響他人、不損害公共環(huán)境的生活方式,這對禁燃的實行,提供了最堅實的社會基礎。這可以歸結為市民素養(yǎng)的提高,這也是社會治理水平的進步。
其次,是上海社會動員能力的增強。此次禁放的成功,媒體的社會動員作用功不可沒。禁放得以實施,根本在于全社會形成共識,上海的媒體起到了形成共識、普遍動員的強大作用。還是在兩年前的2014年1月8日,《新民晚報》就率先在上海各媒體中,以編輯部名義發(fā)出倡議,請市民在即將到來的春節(jié)期間,少放不放煙花爆竹。這一倡議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響應,人大代表紛紛提出議案,要求進一步立法禁放;社會各界紛紛獻策,如何有效禁放;相關職能部門,紛紛提出有效舉措。隨著討論的深入,逐漸形成了落實禁放的有效路徑。
第三就是法規(guī)的作用和執(zhí)法的嚴格。市人大修改通過了相關《條例》,奠定了全社會準則。上海警方全員上崗,確保法規(guī)得到全面執(zhí)行。
最后一點也是最有價值的一點,是上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今年春節(jié)巡查禁燃,各個居民小區(qū)、各個主要街道,有30萬社區(qū)工作者和志愿者參與,他們與執(zhí)法人員一起,確保每個地方都有監(jiān)管力量。這不僅加強了執(zhí)法力量,也大大營造了全民動員、全民響應的氛圍,對實現(xiàn)禁燃,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上海市委加強基層建設1+6文件出臺后,基層組織建設取得重大成果的生動寫照。
丙申猴年,上海外環(huán)線內的廣大地區(qū),第一次度過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春節(jié),可喜可賀。它對上海這座特大城市的社會治理,提供了一個難得而重要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