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傳峰
大棒魚面
賀傳峰
賀傳峰
曾任中學教師、校長、團委書記、鄉(xiāng)長、長??h黨校校長、縣科協(xié)主席,現(xiàn)任長??h文聯(lián)副主席、秘書長、縣作協(xié)主席。多篇散文在《人民日報》《大連晚報》《大連日報》《中華第三產(chǎn)業(yè)報》《鴨綠江》《海燕》上發(fā)表,出版小說《湛藍的記憶》,科普著作《神奇的海刺參》等。
小時候家里窮,吃了上頓沒下頓,就連苞米粥、煮紅薯有時也斷頓了。那時候,多么盼望過年和自己過生日?。∫驗橹挥羞^年才能吃上一頓餃子,過生日那天才能吃上一碗面條。盡管餃子和面條是蕎麥面、白面和在一起的,但畢竟是細糧,吃起來滑溜溜的,口感特別好。
也許小時候沒撈著吃面條,長大后對面條的渴望情有獨鐘。20世紀70年代末期,我上了大學,進了大城市,城里的面館比比皆是,什么湯面、鹵面、撈面、刀削面、抻面等等,五花八門,讓你眼花繚亂。因為價格便宜,我嘗遍了大學附近的所有面館。那時候,剛脫離了農村的窮孩子,改粗糧為細糧,吃得滿嘴香甜。
我1980年大學畢業(yè),分到長山群島——長??h工作。這里是海島縣,也是漁業(yè)大縣,漁民的飲食習俗主要以海產(chǎn)品為主,包餃子、下面條、煎炒烹炸,樣樣離不開海鮮做食材。別的不說,就拿做面條來說吧,蜆子面、蛤子面、海虹面、蝦米面、黃魚面、大棒魚面……海島人稱這些為海鮮面。
諸多海鮮面中,大棒魚面是我的最愛。
那是1987年的春天,正是花香魚肥的季節(jié),我去長??h的海洋島相親。那里是黃海前哨,小島四周被大海環(huán)抱,海水清澈,海鮮豐富,不僅能做出多道美味佳肴,還演繹出許多故事和漁家文化。據(jù)說海島有這樣的習俗:如果準丈爹準丈媽相中了未來女婿,在女婿臨走的那天,要下手搟面條送行,寓意用面條纏住腳;如果沒相中,那就包餃子送行,寓意吃了餃子滾蛋。
我在準丈爹丈媽家住了一天一夜。臨走那天早晨,我聽愛人問:“媽,咱包餃子還是下面條?”聽了這話,我大氣都不敢喘,靜靜地聽著答案?!吧笛绢^,還愣著干什么,下面條!”一聽這話,我那顆突突直跳的心才落了下來。
丈媽調面。兩瓢干面粉,一點一點加入適量的水,邊加邊攪。攪和好后,將加入水的面粉上下左右翻來覆去,由輕而重,直至揉搓成面團,然后用蓋子蓋好,這叫醒面。約摸半個時辰,將醒好的面拿到面板上,灑些面粉,以防面與面板粘連,揉幾下,使面團保持圓形。再拿起搟杖慢慢地搟面,將面團中間厚的向外邊搟,搟完以后再將其來回疊加至寬二寸左右的面片墻,最后用刀橫面切。丈媽的刀功十分了得,只聽“唰唰唰”,切的面條粗細有度。據(jù)說這手搟面在調面和醒面時都是有講究的,如果面調不好,或者醒面時間過短或過長,面條吃起來就沒有筋道;同樣,切面的功夫不到位,切出的面條粗細不均,吃起來軟綿綿的,就好像吃了面團。
愛人在打下手,她將一盆新鮮的大棒魚動作麻利地掐掉頭,順手一擼,將魚腹內的雜物清除掉,然后又把整理好的大棒魚重新用清水洗了一遍,再用刀將魚橫切三段。一切準備就緒。丈媽開始爆鍋,先將鍋內添上適量的植物油、精鹽、蔥花、姜絲,再滴幾滴醬油,點火的同時,將大棒魚放入鍋內,用鏟子翻炒幾遍,然后往鍋內加水。待水泛花時,將切好的面條依次放入鍋內,同時,再加入少許新鮮的紅薯葉子,不大一會兒,隨著彌漫的煙氣,整個屋子里飄溢出大棒魚特有的魚香。
面條做好了,丈媽說,這叫大棒魚面條。愛人先給我盛了一大碗,熱氣騰騰,咦!這面條還真的是別具一格,大棒魚摻和在面湯中,腥味全無,魚刺也少且細,魚肉細嫩、味道鮮美,再加上細滑的紅薯葉子,含在口中,細細品味,那個鮮勁,用漁家人的話說,鮮到腳后跟了。再說那面湯,白色的,全是大棒魚的肉汁,喝一口鮮溜溜的,不膩不葷,不咸不淡,不知不覺中,我將一大碗面喝得連湯不剩。愛人看我吃得狼吞虎咽,又盛了一碗給我預備著,但一個沒過門的女婿,首次亮相,別給人家留下個吃貨印象,我連忙推辭。但這大棒魚面實在是太好吃了,直到上了船,我的嘴巴里還回蕩著大棒魚面的滋味呢。
責任編輯 潘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