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雅蓮
二月是春季的開始,天氣由寒轉(zhuǎn)暖,養(yǎng)生也轉(zhuǎn)為養(yǎng)陽。這個月飲食調(diào)養(yǎng)以養(yǎng)肝為主,并適當食用一些具有辛溫發(fā)散作用的食物,以升發(fā)陽氣。下面為大家介紹幾款應季食材及養(yǎng)生食譜。
一、蠶 豆
蠶豆又稱胡豆、佛豆、羅漢豆等,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chǎn)于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江蘇、浙江等省。蠶豆的嫩莢可作蔬菜食用,種子成熟后采收曬干可做糧食。嫩蠶豆可以燒、炒、燴、拌等;老熟蠶豆經(jīng)水發(fā)后可炸、炒、煮粥、制粉,也可做成各種風味小食品。
中醫(yī)認為,蠶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經(jīng),具有益氣健脾、利濕消腫的功效,適用于脾胃氣虛、食少納呆、倦怠少氣、腹脹便溏、小便不利、水腫等癥。
蠶豆具有很好的利濕消腫作用。水腫者,可用蠶豆與冬瓜皮水煎服,也可用蠶豆與牛肉一同燉熟,加鹽調(diào)味食用;脾虛水腫者,可用陳蠶豆與紅糖水煎服;浮腫者,可用陳蠶豆、赤小豆與紅糖共煮湯飲用,也可用蠶豆與大蒜、紅糖煮湯飲用;慢性腎炎者,可用陳蠶豆、花生米共煮湯,加紅糖調(diào)味飲用,也可用蠶豆衣與紅糖煮成膏狀,每次食用2湯匙,每日3次;肝硬化腹水者,可用陳蠶豆水煎,食豆飲湯;脾虛濕阻所致的白帶者,可用干蠶豆與山藥共煎湯服用。
老蠶豆多食易脹氣,不要一次食用過多,脾胃虛弱者尤應注意。有些人食用新鮮蠶豆后會發(fā)生蠶豆病,出現(xiàn)全身不適、倦怠、發(fā)熱、頭痛、惡心、四肢酸痛、黃疸、血尿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xiàn)昏迷、抽搐等。所以,有蠶豆病家族史者不可食用蠶豆。
1.蠶豆粥
原料:蠶豆60克,大米100克。
做法:蠶豆、大米分別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大火燒沸后,改小火煮至粥成即可。
特色:補益脾胃,清熱利濕。適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腎炎水腫等癥。
2.冬瓜皮蠶豆瘦肉湯
原料:豬瘦肉100克,冬瓜皮80克,蠶豆60克,食鹽適量。
做法:冬瓜皮、蠶豆洗凈。豬肉洗凈,切塊,與冬瓜皮、蠶豆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燒沸后,改小火煮1小時,加食鹽調(diào)味即可。
特色:補腎健脾,利濕消腫。適用于腎病水腫者食用。
二、洋 蔥
洋蔥又稱蔥頭、圓蔥等,原產(chǎn)于亞洲西部,在我國分布很廣,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洋蔥營養(yǎng)非常豐富,并有多種保健作用,在歐洲被稱為“蔬菜皇后”。
中醫(yī)認為,洋蔥味辛,性溫,入肺、大腸、胃經(jīng),具有理氣和胃、溫中通陽、解毒殺蟲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無汗、鼻塞、食積納呆、宿食不消、腸炎、蟲積腹痛、赤白帶下等癥。
洋蔥具有理氣和胃、溫中通陽的作用。腹脹者,可用洋蔥水煎服;虛寒性胃脘疼痛者,可用洋蔥搗爛如泥,加紅糖拌勻,放碗中蒸熟,每日3次食用;下痢、泄瀉者,可用洋蔥與雞蛋加鹽炒熟食用;痢疾者,可用洋蔥與白糖、陳粳米煮粥食用;赤痢者,可用新鮮洋蔥汁與等量醋煮開服用。洋蔥還有防治感冒的作用。風寒感冒、鼻塞、頭痛者,可用洋蔥水煎服,或取洋蔥咀嚼3分鐘?,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洋蔥具有明顯的降血壓、降血脂和降血糖作用,高血壓、高脂血癥者,可每日1~2次食用炒洋蔥,也可用洋蔥與黑木耳加調(diào)料涼拌食用;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者,可用洋蔥與粳米煮粥,加精鹽、味精、麻油調(diào)味食用,也可將洋蔥放入葡萄酒中浸泡5~7天后飲用。
一次食用過多的洋蔥容易引起目糊、發(fā)熱。洋蔥辛溫,熱病患者應慎食,有皮膚瘙癢性疾病、眼疾及胃病者要少吃。
1.洋蔥炒肉絲
原料:洋蔥300克,豬瘦肉150克,生姜15克,豆油、精鹽、味精、淀粉、香油各適量。
做法:洋蔥去皮、根,洗凈,切成細絲。豬瘦肉洗凈,切成細絲,放入少許精鹽、淀粉拌一下。生姜洗凈,切細絲。炒鍋置火上,放入豆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生姜絲炒出香味,放入肉絲炒至熟軟倒出。鍋中放油燒熱后,放入洋蔥,翻炒片刻后,倒入肉絲翻炒,再加入精鹽、味精炒勻,淋上香油即可。
特色:平肝潤腸,祛脂降壓,清熱化痰。適用于高脂血癥、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人食用。
2.洋蔥牛肉絲
原料:洋蔥150克,牛肉100克,蔥花、姜末、濕淀粉、植物油、料酒、精鹽、味精、醬油、紅糖各適量。
做法:洋蔥與牛肉分別洗凈,切成細絲,牛肉用濕淀粉抓勻。炒鍋置火上,放入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蔥花和姜末,炒出香味,加入牛肉絲和料酒,炒至九成熟時,放入洋蔥絲,翻炒片刻,放入精鹽、味精、醬油和紅糖,炒勻即可。
特色:降壓降脂,益氣增力。適用于高血壓患者食用,對陰陽兩虛型高血壓尤為適宜。
三、鰱 魚
鰱魚又稱白鰱、白腳鰱等,是我國最主要的淡水養(yǎng)殖魚類,分布廣泛,主產(chǎn)于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流域。鰱魚食用方法很多,如清燉、清蒸、紅燒、煎炸、燒烤、燉湯等。
鰱魚味甘,性溫,歸脾、肺經(jīng),具有健脾利水、溫中益氣、通乳化濕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寒、冷瀉、水腫、咳嗽、食欲不振、營養(yǎng)不良、小便不利、婦女產(chǎn)后缺乳等癥。
鰱魚具有較好的益氣健脾作用。病后體虛、脾胃虛寒、腹脹便溏者,可用鰱魚加調(diào)味料燉湯,食魚肉喝湯;久病體虛、食欲不振者,可用鰱魚肉與黃酒燉服;脾胃虛弱所致的納少、胃寒者,可用鰱魚加干姜、胡椒、鹽燉熟,飲湯食魚肉。鰱魚的溫中散寒作用也非常好。脾胃虛寒者,可用鰱魚與生姜或干姜加食鹽蒸熟食用;虛寒冷泄者,可用鰱魚與姜、鹽共煮湯飲用;痛經(jīng)者,可用鰱魚加小茴香煮湯,在月經(jīng)來臨前食用。鰱魚還有很好的利水化濕作用。水腫者,可用鰱魚與赤小豆共煮熟食用。鰱魚的通乳作用也很好,產(chǎn)后乳少者,可用鰱魚與絲瓜仁、小米煮粥食用,也可用鰱魚與通草煮湯飲用。
鰱魚性溫熱,多食令人內(nèi)熱口渴。陽盛、內(nèi)熱、濕熱體質(zhì)者,不宜食用?;加懈忻鞍l(fā)熱、口舌生瘡、癰疽疔瘡、無名腫毒、皮膚瘙癢、目赤腫痛、便秘等疾病者不宜食用。
1.鰱魚肉丸湯
原料:鰱魚肉500克,火腿片20克,豬肉末15克,水發(fā)香菇10克,蔥花、姜末、料酒、食鹽、味精、雞油、豬油各適量。
做法:鰱魚肉、火腿片、豬肉末、水發(fā)香菇切碎,與蔥花、姜末、料酒、食鹽、味精、雞油、豬油混合制成魚丸,煮熟即可。
特色:適用于年老體弱、久病、病后氣血虧虛、脾胃虛寒、營養(yǎng)不良等癥。
2.蔥油鰱魚
原料:鮮鰱魚1條(約重750克),香油100克,蔥段、蔥絲、姜絲、干辣椒絲、精鹽、味精、料酒、醬油、香菜段各適量。
做法:鰱魚刮去鱗,從鰓腔處取出鰓及內(nèi)臟,洗凈,在魚身上切寬柳葉花刀。鍋中加入清水燒沸,放入鰱魚,加精鹽、醬油、味精、料酒,用小火煮熟,撈出擺在盤中,再撒上精鹽、味精、料酒、蔥絲、姜絲、辣椒絲。炒鍋置火上,放入香油,燒至四五成熱時,投入蔥段煸炸,待油溫達到十成熱時,撈出蔥段不用,將油均勻地澆在盤中魚上,撒上香菜段即可。
特色:暖胃,澤膚,烏發(fā),養(yǎng)顏。適用于皮膚粗糙、脫屑、頭發(fā)干脆易脫落等癥。
四、柚 子
柚子又稱壺柑、文旦等,是人們喜愛的水果之一,原產(chǎn)于中國,有著四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柚子分布于我國南方,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四川、江西等地。柚子個大、皮厚,可長期貯存,有“天然水果罐頭”之稱。柚子除了鮮食外,還可制成果汁、果醬、果酒等。
中醫(yī)認為,柚子味甘、酸,性寒,入肺、脾經(jīng),具有健胃消食、生津止渴、化痰止咳、寬中理氣、解酒毒的功效。適用于食欲減少、食積不化、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咳嗽痰多、氣喘、熱病口渴、飲酒過度等癥。
柚子具有健胃消食、寬中理氣的作用。食積不化者,可用柚皮洗凈,削去外表層,切成條狀,用白糖腌浸一周,每次食15克,每日2~3次;胃氣不和、嘔逆少食者,將柚子連皮煎湯,加糖調(diào)味飲用;口臭、惡心嘔吐者,可用柚子去皮絞汁,與陳皮、生姜、紅糖一同水煎服;口臭、呃逆上氣、上腹不適者,可用柚子去皮核絞汁,每日飲服50毫升,連飲數(shù)日;妊娠惡心嘔吐者,可將柚子去皮、核,絞取汁,用文火煎濃稠,加入蜂蜜、冰糖、姜汁,熬成膏狀,每次取1湯匙,開水沖服,每日2次。柚子具有較好的化痰止咳作用??人詺獯?,可用柚子去皮切碎,加適量蜂蜜隔水蒸熟,每日早晚各1匙,沖入適量熱黃酒飲用,也可將柚子連皮切成塊,與雞一起蒸熟食用;痰多咳嗽者,可用柚子去皮、核,切碎,用酒浸一夜后煮爛,用蜂蜜拌勻,時時含咽;肺燥咳嗽者,可將百合煮熟,與柚子同食。柚子還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胃陰不足、口渴心煩,或飲酒過度者,可取柚子生食。
柚子性寒,體質(zhì)虛寒的人不宜多吃。某些藥物可與柚子產(chǎn)生相互作用,如抗過敏藥特非那定,鈣拮抗劑硝苯地平、維拉帕米,胃腸藥西沙必利,抗精神病藥氯氮平,免疫抑制劑環(huán)孢素A,中樞興奮劑咖啡因等。另外,服用降壓藥、降血脂藥時也不宜吃柚子,否則易產(chǎn)生血壓或血脂驟降。
1.柚子豬肉湯
原料:柚子肉4瓣,北芪9克,豬肉適量。
做法:柚子肉掰碎,豬肉洗凈,切塊,與柚子肉、北芪一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燒沸后,改小火煮熟。
特色:滋陰潤肺,化痰止咳。適用于肺燥咳嗽、干咳無痰或痰少黏稠難出、鼻燥咽干等癥。
2.柚子燉肉
原料:柚子250克,豬肉400克,料酒、精鹽、味精、姜片、食用油各適量。
做法:柚子洗凈,去皮,剝出果粒。豬肉洗凈,切塊。鍋置火上,放入油,燒熱后放入豬肉煸炒,再放入料酒、精鹽、姜片翻炒片刻,加入適量清水,用小火燉煮至熟透后,將柚子放入,炒勻即可。
特色:滋陰養(yǎng)血,潤肺止咳。適用于虛勞無力、肺虛燥咳、食欲不振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