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猴吃蜜糖”談民族文化交流

2016-02-22 23:19:59爨翁
食品與健康 2016年2期
關鍵詞:糖稀糖人拉馬

爨翁

又到猴年。

在十二屬相中,猴是比較受人尊重的,因為猴子是貴族。您看,他老人家的名字就是由侯爵與子爵兩個爵位組成的。所以,尾巴總是翹著。不過,猴子也有著人類幾乎所有的毛病,比如貪吃。有桃子必吃,見好處必撈,看見漂亮姑娘更是要圍將上去討要食品,貪心起來甚至去打撈水里的月亮。生活中與猴子相關的常用語有:“猴吃麻花——滿擰”“猴吃蟠桃——滿不在乎”和嚇人的“殺雞給猴看”等。也有將猴子與食品連在一起的,比如菌類“猴頭”、藥材“猴棗”。

但在筆者記憶中,印象最深的、與食物相關的猴子,莫過于吹的糖人——“猴吃蜜糖”。

天津吹糖人的小販,會挑一副擔子走街串巷。擔子由前后兩個木箱組成。前箱下邊放置一個小煤爐,爐上放著一只小銅鍋,鍋內盛有糖稀。木箱上釘著一個H形有孔的木架,吹好的糖人有根竹簽撐著,可以插在木架上。這后面的木箱放些煤球、扇爐子的破扇等雜物。

小販將擔子挑到胡同口,放下擔子,見有兒童圍攏過來,即把后面的木箱移過來當凳子坐,然后將前箱推向前,以便伸手從銅鍋里取糖稀。吹糖人的糖稀是以麥芽為料熬制的,吹得時候必須加溫,否則硬邦邦的無法吹。吹時,小販用一根吹管挑出一圈糖稀,根據買糖人小朋友的要求,吹出金黃色的蘋果、西瓜、葫蘆、小鳥、老鼠偷油、猴吃蜜糖……還有的小販會在木箱上放一轉盤,盤上格中有從簡單的糖餅到復雜的龍鳳等不同圖案的糖人兒,孩子花一樣的錢,全憑運氣得到糖圈圈或是一條活靈活現的糖龍。

糖人兒分兩類,一是用麥芽糖稀吹出來的立體的動物或人物形象。另一種是用小銅勺盛著冰糖稀直接在石板上畫出來的糖畫兒,粘上小木棍,待晾涼后用小鏟一撬即得。筆者幼時最愛的“猴吃蜜糖”是用麥芽糖稀吹出來的。那小販就是一位心靈手巧的民間藝術家,一團糖稀在他手上捏捏吹吹,瞬間就出現了一個俏皮的猴子,尖尖的嘴,長而彎曲的尾巴,最實惠的是那猴用爪子捧著一個小碗,里面盛著甜甜的糖稀,真是好玩又好吃。上海也有在里弄中走街串巷吹糖人的,他們可以吹出五顏六色的水果和糖人,不過,那種染了色的糖稀有毒,不能吃。現在,街頭上吹的糖人因為不衛(wèi)生,已經很少有人吃了,有些合乎衛(wèi)生標準的糖藝品會作為裝飾物,出現在宴會的菜品碟頭上。

大圣的血統

筆者生長在天津南市,是看著連臺本戲《西游記》長大的。舞臺上鑼鼓響處,從后臺蹦出一只猴子,連翻筋斗,全場觀眾頓時喜眉笑眼。再演到孫猴子憑著一根棒子打敗了很多兇神惡煞的“大花臉”,更讓孩子們看得過癮。待到上學念書了,才知道舞臺上大鬧天宮的孫大圣出自吳承恩的《西游記》。吳承恩是中國人,《西游記》是中國小說,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是假想的中國仙境。所以,對于孫猴子是國產的,在幼時的筆者心中,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對于孫猴子的血統,胡適博士卻有自己的看法,他說:“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從印度進口的?!保ā丁次饔斡洝悼甲C》)學者鄭振鐸先生1934年在《痀僂集·西游記》中也指出:“孫悟空的本身似便是印度猴中之強的哈努曼(Hanuman)的化身。哈努曼見于印度大史詩《拉馬耶那》(Ranmayana)里,而印度劇敘到拉馬的故事時,也多及哈努曼。他是一個助人的聰明多能的猴子……在印度,他是和拉馬同樣為人所熟知的。(至于)什么時候哈努曼的事跡輸入中國?是否有可能把哈努曼變成孫悟空?我們不能確知?!敝皇橇艚o了我們追溯考證的一絲線索。

其實在印度,有關猿猴的故事非常多。直到現在,印度古典舞中還保留有猴神協助拉馬攻打惡魔的節(jié)目。那么,印度的哈努曼和我們的孫悟空是否系偶然的巧合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國古代佛壇講經,常有援引故事闡明經義的通例,它最早起源于印度,然后漸及東方,在漢魏時期輸入我國。早在三國譯出的《六度集經》卷五的《國王本生》的神話傳說中,就描繪了人王和猴王率眾猴與邪龍搏斗的故事,它是據此敷演光大的《拉馬耶那》的前身之一。學者陳寅恪先生1930年在敘有頂生王升天大鬧天宮的故事以及《拉馬耶那》哈努曼的故事時,認為:“殆因講說《大莊嚴經論》時,此二故事適相連接,講說者有意或無意之間并合鬧天宮故事與猿猴故事為一,遂成猿猴鬧天宮故事……此《西游記》孫行者大鬧天宮之起源也?!保ㄒ姟稓v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二分冊)此說是有道理的。

從現有資料看,孫悟空的形象較早出現于宋元之間。現廣東省博物館陳列著一件元代的唐僧取經瓷枕,上面繪有孫悟空手持如意金箍棒的畫面,頗矯捷威武。瓷枕上《西游記》中的主要人物皆已齊備,說明當時取經故事已經廣為流傳。后來,吳承恩之所以能寫出《西游記》,是根植于當時社會現實的結果,體現了作者痛恨秦漢以來的專制王朝,寄希望于神魔世界的豪杰之士,來表達“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二郎搜山圖歌》)的創(chuàng)作思想。

在文學研究領域,曾有人因中國神話散亡僅存零星而謂我民族為“不富于想象力的民族”。其實不然。從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夔一足,越人謂之山臊,人面猴身能言?!保ㄒ姟秶Z·魯語》韋昭注)的記載到《吳越春秋》《搜神記》《補江總白猿傳》《古獄瀆經》《陳巡檢梅嶺失妻記》等都寫過猿猴成精作怪的故事。

可見,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既不是中國猴,也不是印度猴,而是混血猴。這就是民族文化交流的產物。

遠赴印度學制糖

那么,我們日常食的糖,其制糖工藝是否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產物呢?答案是肯定的。

糖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營養(yǎng)素包括碳水化合物(糖類)、蛋白質等7大類,而碳水化合物中的一個葡萄糖分子在人體內徹底氧化后即可釋放出一定的熱量(能量),所以食用適量的甜味食物,對人體是很有益的。

在我國的古籍中,“糖”字出現的較晚,最早出現的是“蜜”“石蜜”“飴”等字。蜜指蜜蜂采集花粉釀成的甜汁。石蜜是什么呢?《異物志》說:“交趾草滋大者盡數寸,煎之凝如冰,破如博棋,謂之石蜜?!蹦敲?,什么是飴呢?《本草綱目·谷部》:“飴即軟糖也,北人謂之餳?!?餳又是什么呢?《辭海》說:“‘餳,古糖字,亦作 ,后特指用麥芽熬成的糖?!币簿褪乔懊嫖覀冎v的制作吹糖人的食材。現在我們清楚了,“飴”指軟糖,“ ”是“糖”的古字?!梆h”字古時泛指糖,后世則專指用麥芽熬成的糖。

那么“石蜜”到底是糖還是蜜呢?這個答案在《唐書》中有:“番胡國出石蜜,中國貴之。上遣使往摩伽池國取其法,令揚州煎諸蔗之汁于中廚,自造焉。色味逾于西域所出者?!痹瓉恚笆邸逼鋵嵅皇敲鄱翘?,這種“取糖法”是我們派留學生去“取其法”而學來的。這樣,我國古代制糖技術的脈絡就基本清晰了:“蜜”“飴”“餳”我們古已有之,甘蔗卻是不知什么時候引進的。

甘蔗這種植物,其原生地似乎不在中國?!案收帷边@兩個字也很可能是音譯,因此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的寫法也就五花八門,《子虛賦》為“諸蔗”,《杖銘》為“都蔗”,《神異經》為“ ”。同時,甘蔗傳到中國之后經過長期栽培,品種繁多,應用也各有不同。

季羨林先生在《季羨林人生漫筆》中說,“由于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張伯希和從敦煌藏經洞拿走的,正面寫著一段佛經,背面寫著關于印度造糖法的殘卷,幾經輾轉傳到了我的手里。”季老驚喜欲狂,啃開了這個硬核桃,解決了學術上的不少疑團。季老考證認為,“糖”這個字在西歐各國語言中都是外來語,來自同一個梵文“sarkara”。這就充分說明了歐美原來無糖,糖的原產地是印度。中國在唐代之前能夠自制蔗糖。當時,唐太宗派人到印度學習制糖法,說明印度在制糖技術方面有高于中國之處。中國經過學習后自己在制糖方面“色味愈西域遠甚”,如此看來,糖本身雖然是個小東西,然而卻馱著長達千年的中印文化交流史。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是在不斷交流中成長的。不能說世界上的文化是由哪一個民族創(chuàng)造的。文明與文化一經發(fā)現,人們感到對于他們有好處,就必然會相互學習與交流。可以說,從古至今在世界上還找不到一種文化是不受外來影響的。但是這種交流是復雜的,比如印度的制糖技術是先進的,但也有東學中國的“白糖”(稱為“cini”),西學埃及的“冰糖”(叫做“misri”)。如此的文化交流才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fā)展。

世界與中國的制糖工藝史是復雜的,本文在此不便詳述,僅從“猴吃蜜糖”的小故事,便可窺一斑民族間文化交流的魅力。

(下期預告:鍋巴菜與契丹文化)

猜你喜歡
糖稀糖人拉馬
拉馬福薩連任南非總統
世界知識(2024年13期)2024-07-03 03:54:44
糖人王
金秋(2023年24期)2023-03-18 01:49:06
斯里蘭卡選出新總統
和糖稀
小學生必讀(低年級版)(2018年3期)2018-06-05 06:19:19
味道
賣花米團
晶瑩糖稀憶童年
老北京風俗畫
吹糖人真有趣
连山| 都安| 东莞市| 德惠市| 静海县| 乌苏市| 都江堰市| 中牟县| 于田县| 鄱阳县| 平泉县| 孝感市| 莎车县| 开化县| 资阳市| 且末县| 容城县| 会东县| 岑巩县| 二连浩特市| 岳普湖县| 庆城县| 怀柔区| 楚雄市| 江油市| 大足县| 屏边| 高邑县| 子洲县| 上蔡县| 阿尔山市| 呈贡县| 三明市| 昌宁县| 涡阳县| 兴业县| 孙吴县| 湘潭县| 长沙市| 德州市| 白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