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新軍,李亞軍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人文管理學院,陜西 咸陽 712046
《雜病治例》補校舉隅*
付新軍,李亞軍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人文管理學院,陜西 咸陽 712046
參校其他醫(yī)學文獻對《雜病治例》原文中10處由于誤、脫、不明的文字問題進行???、補正,并分別做了理由說明。
《雜病治例》;???;補正
《雜病治例》一卷系明代劉純著,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國醫(yī)籍考》等文獻中都有記載,今僅存孤本,為明成化十五年蕭謙刻本,藏于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被視為鎮(zhèn)館之寶。
劉純,字宗厚,明初著名醫(yī)學家,祖籍吳陵(今江蘇泰州一帶)。劉純在《雜病治例·蘭室誓戒》中云:“吳宗累世簪纓名門右族,吾父橘泉翁始從丹溪朱彥修元時為名門望族,后家道衰落,至劉純已是窮而在下,不能躬耕自食其力,故托跡于醫(yī)以自養(yǎng)自晦也?!逼湓缒昃踊茨?,從父學醫(yī)。其父劉叔淵,號橘泉,為朱丹溪弟子。劉純在《醫(yī)經(jīng)小學》自序中說:“昔丹溪先生以醫(yī)鳴江學此術(shù),患難中實濟。余又得從鄉(xiāng)先生馮庭干、許宗魯、丘克容數(shù)君子印正,方始道明藝精。”后移居陜西咸寧(今西安),以醫(yī)為業(yè)?!蛾兾魍ㄖ尽份d劉純“洪武(公元1368—1398)中,居咸寧”。約20余年后,又移居并一直定居于甘州(今甘肅張掖)。
劉純一生著作頗豐,撰有《醫(yī)經(jīng)小學》6卷,《玉機微義》50卷,《傷寒治例》1卷,《雜病治例》1卷等書?!端膸烊珪偰刻嵋穼Α峨s病治例》一書有如下記載:“明劉純撰。純有《玉機微義》,已著錄。是書成於永樂戊子,末附蘭室誓戒四則,敘其父橘泉翁受醫(yī)術(shù)于朱震亨。純承其家學,又從其鄉(xiāng)馮庭、許宗魯、邱克容游,盡得其法。因撮舉綱要,著為一編,分七十二證(實為七十四證),每證各標其攻補之法。蓋皆其相傳口訣,故略而弗詳。初無刊本。成化己亥,上元縣知縣長安蕭謙觀政戶部時,奉命賞軍甘州,始從純后人得其本,為鋟版以傳。”可知《雜病治例》乃撰于明永樂戊子年(公元1408年),是一部綱領(lǐng)性的雜病要訣,全書以證為綱,以法舉目,以癥示例,以例見方,皆為劉氏經(jīng)驗心得,傳薪秘要之談。
今對明成化十五年蕭謙刻本的《雜病治例》重新加以點校,對原文的一些缺漏、脫文、字跡不清之處重新進行了考訂、增補,現(xiàn)分別對這些考訂、增補、辨誤之處予以說明,以求教方家。
1.1 原文:火二 各經(jīng)主治藥肝氣,柴胡;血,黃芩。心氣,麥門;血,黃連。脾氣,白芍;血,生地。肺氣,石膏;血,梔子。腎氣,□□;血,黃柏。膽氣,連翹;血,柴胡。胃氣,葛□;血,大黃。三焦氣,連翹;血,地骨皮。膀胱氣,滑石;血,黃柏。大腸氣,連翹;血,大黃。小腸氣,赤茯;血,木通。包絡(luò)氣,麥門;血,牡丹皮。
案 原文“腎氣”“胃氣,葛”后都有空白,當有缺文。考《本草綱目》主治第三卷,“火熱”條下(各經(jīng)火藥)所云內(nèi)容為:“肝氣,柴胡;血,黃芩。心氣,麥門冬;血,黃連。脾氣,白芍藥;血,生地黃。肺氣,石膏;血,梔子。腎氣,知母。血,黃檗。膽氣,連翹;血,柴胡。小腸氣,赤茯苓;血,木通。大腸氣,黃芩;血,大黃。膀骯氣,滑石;血,黃檗。胃氣,葛根;血,大黃。三焦氣,連翹;血,地骨。包絡(luò)氣,麥門冬;血,牡丹皮?!保?]整段文字內(nèi)容都與《雜病治例》的此段文字相同,《本草綱目》此兩處的文字分別為“腎氣,知母”和“胃氣,葛根”,知《雜病治例》兩處所缺字正當為“知母”“根”。
1.2 原文:發(fā)熱七 鎮(zhèn)墜 柴雪、朱砂、琥珀、犀角之□□墜浮溜之火。
案 原書“之”有兩字間距的缺文,依文例疑所缺兩字為“類”“鎮(zhèn)”。
1.2.1 類 “藥名+之+類”,是《雜病治例》一書中常見的行文格式,如“補陰即火自降,炒黃柏、地黃之類?!?火二·滋陰壯水);“紫雪、珍珠、琥珀、犀角、云母、朱砂、石膏之類。輕者安神丸?!?火二·鎮(zhèn)墜)。
1.2.2 鎮(zhèn) 鎮(zhèn)墜屬同義連文的構(gòu)詞形式,單字的“鎮(zhèn)”“墜”與“鎮(zhèn)墜”義皆同,中醫(yī)學中“鎮(zhèn)墜”一般指某些藥物所具有的鎮(zhèn)靜、安神的藥性。而且本詞條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鎮(zhèn)墜”,結(jié)合全句文意,“墜”前所缺之字當為“鎮(zhèn)”字。
1.3 原文:腰痛十 摩腰膏 附子尖、烏頭尖、南星各二錢半、炒姜一錢、雄黃、獐腦、丁香各一錢半、麝香五粒、煉蜜為丸,姜汁化開,成膏,放手掌內(nèi),火上烘摩之。大抵邪在表可用,或姜汁蔥亦可。
案 此句“或姜汁蔥”后疑脫湯字或汁字。查檢文獻,未發(fā)現(xiàn)有“姜汁蔥”的表述,而有姜汁、蔥汁的組合,如《尤氏喉癥指南》附 尤氏喉癥秘方:“調(diào)敷患處,加姜汁、蔥汁各二三匙更妙。或芭蕉、扁柏汁皆可。如喉腫不消,因氣血凝滯,或痰塊結(jié)而不散,此陰癥也,非蔥姜汁不可?!保?]《瘍醫(yī)大全·卷十七》咽喉部:“三黃散方:生地為君 蒲黃為臣 牛黃為佐 冰片為使,共為極細末,用芭蕉根汁或扁柏葉汁和蜜調(diào)敷。此藥治頭癰面癰。如腫硬不消,因氣凝血滯,或痰塊結(jié)而不散,則兼陰證矣。宜用姜汁、蔥汁為要。兼治小兒丹毒?!保?]又有姜汁、蔥湯的表述,如《活幼心書》龜胸二十四:“先用五苓散和寬氣飲,入姜汁、蔥湯調(diào)服;次清肺飲、雄黃散、碧玉丸、如意膏為治?!保?]從文意來分析,這里的“姜汁蔥”明顯是照應前句“姜汁化開”而言的,其意是說如果用“姜汁蔥”亦可,如此則“姜汁蔥”當與“姜汁”同屬性,即具有液體的語義特征,“姜汁、蔥汁”或者“姜汁、蔥湯”則都合語義。
1.4 原文:牙疼十三 疏風 川芎、石膏、升麻、細辛、草烏、白芷、防風、羌活擦之,或單用鶴虱。一方用升麻、石膏、細辛、藁本、檀香、麝□、皂角。
1.5 原文:瘧十六 截 辰砂丹、一剪金,皆要藥也。朱砂一兩半,留五錢為衣、信□、雄黃各五錢。
案 以上2例,同屬藥名因缺文而表意不明。“1.4”項中“麝”字后無“香”,但此乃“麝香”無疑,疑因前“檀香”而脫,據(jù)文義補?!?.5”項中原文“信”后空留一字符大的空白,亦當脫字所致。查《衛(wèi)生寶鑒·卷十六》名方類集云:“(辰砂丹)治瘧疾,大有神效。朱砂一半入藥,一半為衣 信砒 雄黃各五錢……每服一丸,星宿全時用,無根水送下。忌濕面熱物。”[5]此方乃羅氏“癉瘧治驗”之法,是為當時一征南軍因多病瘧痢所開,并多痊效。而《雜病治例》此法亦在“瘧十六”類疾病下,兩者所治正同,因知《雜病治例》此方中所脫之字正為《衛(wèi)生寶鑒》“辰砂丹”方中的“信砒”,故“信”后當脫一“砒”字。
1.6 原文:喉痺廿六 吹藥 三因玉鑰匙,焰硝一兩半、硼砂半兩、腦子一字、姜蠶□□。
案 此句中“姜蠶”的劑量,原本無。查文獻,“三因玉鑰匙”方醫(yī)書多有所載,但各書所載“姜蠶”的劑量卻存在差異,如《證治準繩·類方》云:白姜蠶(二錢五分);《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云:白姜蠶(一分);《本草綱目·石部》引《三因方》云:白姜蠶(一錢)。而劉純本人續(xù)增的《玉機微義》一書同樣載有此方,云:白姜蠶(一錢)。因此筆者取“一錢”的說法,可能會比較接近劉純的本意。
1.7 原文:風癬卅 外治 脂調(diào)散或豆瀝、胡桃瀝搽。一方:雄黃三錢半、檉皮、剪草各一兩、白(原文中為“”“白”字是校補后的。)芨半兩、班虎七個,去翅足、草烏尖□□。
案 《玉機微義》卷十五瘡瘍門,雜方中載有:“雄黃散,治癬。桎皮、剪草(各一兩)、礬、白及(各半兩)、雄黃(三錢半)、斑蝥(七個,去翅足)、草烏頭尖(四個),上為末,水調(diào)敷,津唾亦可。”[6]此方與本句所云治癬之方一致,因此兩者可以互為參比??颊履陝⒑霛尽队駲C微義》,此方文字上有所不同,其中“白及”作“白芨”,“斑蝥”作“斑貓”。
1.7.2 班虎 “班虎”一詞,乃虎之別稱,《群音類選·泰和記·蘇子瞻泛月游赤壁》:“悟金丹班虎胎中,探明珠驪龍腦上?!贝肆x與藥名無涉?!吨兴幋筠o典》《中華本草》都載有“斑蝥”,其別名則有十六七種之多,其中有“斑貓”的說法,但沒有“班虎”的說法。又兩本辭書中均云此藥的功能是攻毒、逐瘀,治頑癬,如《別錄》云此藥主治疥癬,血積,傷人肌,墮胎。治癬病與《雜病治例》此方主要用于對“風癬”外治的內(nèi)容相吻合。因此,可知《雜病治例》中的“班虎”亦乃誤寫,實為“斑蝥”,且兩本醫(yī)書中此藥后的數(shù)量都同標為七個,也能說明《雜病治例》的內(nèi)容自有所據(jù)。
1.7.3 草烏尖 “草烏尖”,《玉機微義》作“草烏頭尖”,其他醫(yī)籍中“草烏頭尖”有的會徑直寫作“草烏尖”,如《醫(yī)宗金鑒·卷六十二》“:外敷麻藥此藥敷于毒上,麻木任割不痛。川烏尖五錢 草烏尖五錢……”[7]《雜病治例》中“尖”字的字體較小,似注文小字,當誤。其后的劑量原文缺,據(jù)《玉機微義》補為“四個”。
2.1 原文:發(fā)熱七 朅劫 柴胡梅連散,治骨蒸勞熱,三服除根。胡黃連、柴胡、前胡、烏梅各三錢,右咀片,每服三錢。童便一盞,豬胋一枚,豬脊髓一條,韭根白半盞,同煎至七分,不拘時,候溫服。熱住后,可別調(diào)理。
案 “豬胋”一詞少見,“胋”《康熙字典》:《集韻》徒兼切,音甜。肥也?!队衿反蟾病;蜃鳌??!澳憽薄都崱罚喝饽懸?。又《廣韻》:口脂澤也?!胺室病焙汀翱谥瑵梢病绷x近,都有肥澤、肥美之義。這種基于詞義相同、相近基礎(chǔ)上的異形詞,即是所謂的訓讀。因此“豬胋”即是豬膽。檢文獻:
《本草綱目》:“骨蒸勞傷豬脊髓一條,豬膽汁一枚,童便一盞,柴胡、前胡、胡黃連、烏梅各一錢,韭白七根,同煎七分,溫服。不過三服,其效如神(卷五十上·獸之一豕;文淵閣四庫本)?!?/p>
《冷廬醫(yī)話》:“柴胡梅連散:柴胡、前胡各三錢,胡黃連、烏梅各一錢。上□咀,每一錢,童便一盞,豬胋一枚,豬脊髓一條,韭根白半錢,同煎,不拘時溫服(卷三·熱;清光緒二十三年烏程龐元澄刻本)。”
《金匱翼》:“右為末,每服三錢,童便一盞,烏梅一個,豬膽(此處保留繁體,方便討論,下同)五匙,豬脊髓一條,韭根半錢,水一鐘,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卷三·發(fā)熱統(tǒng)論·骨蒸熱;重訂曹氏醫(yī)學大成本)。(清嘉慶十八年心太平軒刻本《金匱翼》此段文字中的“豬膽”則寫作“豬膽”,其“膽”為簡體形式。)
《養(yǎng)生類要》:“右每服四錢,加豬膽汁一枚,豬脊髓一條,韭白、童便煎服(前集·養(yǎng)生敘略滋補方論·柴前梅連散;明萬歷木石山房重刊本)?!?/p>
以上文例中的文字均是關(guān)于治療“骨蒸勞傷”病癥的藥方,文字基本相同,但是各例文字中“豬膽”的書寫形式卻不相同,有“豬膽汁”“豬膽”“豬胋”和“豬膽”4種形式。首先看“豬膽汁”的兩個例子,其后都跟有數(shù)量詞組“一枚”作為修飾語,“一枚”所修飾的名詞本身當為固體且為獨立可數(shù)的,而“豬膽汁”則具有液體的語義特征,并不能加“一枚”做修飾語,因此“豬膽汁”中的“汁”當為衍字,很可能是著者由于“膽汁”二字常常連用而造成的連下所生的衍文。要說明的是此藥方的功用在于清熱,如《雜病治例》此方即在“發(fā)熱”的“朅劫”條下,并云:“柴胡梅連散,治骨蒸勞熱,三服除根?!笨梢娊M方中藥物的功用在于祛熱,而“豬膽”正有此藥性,這在歷代的本草類著作中都有記載,如《別錄》:“主傷寒熱渴。”《本草圖經(jīng)》:“主骨熱勞極,傷寒及渴疾,小兒五疳,殺蟲?!保?]《本草圖經(jīng)》所載正說明“豬膽”可以治療“骨熱勞極”癥,因此各段文字中的此味藥物必當是“豬膽”無疑。重訂曹氏醫(yī)學大成本《金匱翼》所載“豬膽”無誤。但是心太平軒刻本中兩字徑直寫成了簡化字的“豬膽”,而不是繁體字形式的“豬膽”,此現(xiàn)象說明作為俗字的“膽”在當時已經(jīng)較為廣泛地存在了,俗體“膽”的使用始自元代,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說》有了這樣的用法,明字書《正字通》正式收錄了俗體的“膽”并云:俗以膽為膽,非[9]。
2.2 原文:風癬卅 外治 脂調(diào)散或豆瀝、胡桃瀝搽。一方:雄黃三錢半、檉皮、剪草各一兩、白芨半兩、班虎七個,去翅足、草烏尖4個。
案 本句中的“檉皮”,相應的在《玉機微義》中又寫作“桎皮”“桱皮”[6]?!拌淦ぁ薄皸J皮”,歷代本草及《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中國藥典》等工具書中均不見。而“檉皮”雖也不見有載,但《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中國藥典》等工具書中卻都載有“檉柳”一藥,《東醫(yī)寶鑒》云:主疥癬及一切惡瘡。此亦和“風癬”的外治相關(guān),因此認為這里的“檉皮”正當為“檉柳”一味,不過其所用部分可能只是“檉柳”的樹皮而已。如此,則“桎、桱”兩字明顯是“檉”字的誤寫形式,因為三者形體極為相近,屬字形近而誤寫的情況。
就《雜病治例》一書看,其文中常出現(xiàn)俗體、簡體字的形式,甚至同一個字在同一段落中也會有繁簡兩種形式存在的情況,如“蟲”字《雜病治例》無繁體的寫法,有“□”“蟲”兩種俗體的寫法。“姜”字基本都寫作簡體的“姜”,一處地方卻也寫作了繁體的“薑”。又“針”“鍼”一書之中也有同時出現(xiàn)之時。又上文關(guān)于“豬膽”一詞用字方面所存在的繁簡共現(xiàn)的事實,也表明明清時期的醫(yī)書用字上有繁體、簡體、俗體共用的現(xiàn)象。張自烈《正字通》還特別說到“俗以膽為膽,非。”因此近代醫(yī)書中“檉”被寫作“檉”是極為可能的,由此也就出現(xiàn)了各本“檉”“桎”“桱”因字形相近而誤用的情況。
案 此句姜典華本作“清熱 脈弦滑者,青黛、滑石、柏、□。”并注云“:□:該字漫渙不清?!保?]此句最后一字“”,原文字跡模糊,只留有幾筆,尚可略顯其輪廓。筆者認為這個字當為“姜”字。通觀《雜病治例》全書“,姜”字基本都寫作簡體,字形作“”。將以上兩個字形詳加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兩者上面、右下角的筆勢都是一樣的,基本可以確定此句的最后一字就是“姜”字??肌督饏T翼·卷八·夢遺精·滑赤白濁條》云:“又方加樗白皮、青黛、干姜、炒滑石等分,神曲糊丸。盧氏曰:病因濕熱的矣,然亦不可專用苦寒藥,故用炒柏之類,又以干姜之溫而佐之也?!保?0]其方中所說的“樗白皮、青黛、干姜炒、滑石”與本句用于清熱的藥物完全相同 ,其方用于滑精之赤白濁者,與《雜病治例》所云治“濁”之方也正相關(guān),且從盧氏的評說中,也可以知道其病因正為濕熱所致,其中盧氏還特別提到了炒柏、干姜,用以“溫而佐之”,此兩味藥也正合本句用于清熱的藥物,也說明原文中的藥物組成中當有“姜”一味。綜上看來,原文及姜典華本中此句最后的空缺字就是“姜”字。
以上是在整理《雜病治例》一書時對原書缺文誤字、疑難字詞及字跡不清之處所做的??焙脱a正。此外,由于《雜病治例》乃孤本,因此對文字、詞語校補時,更多地使用了類似于他校的方法。因為從文獻沿襲的角度看,《雜病治例》一書實乃先前醫(yī)家方書的資料匯編,其所云及的各類疾病,基本都可以在之前的方書中找到根據(jù),而且是原文照抄,它們是??薄⒀a正本書原文疑誤之處的重要依據(jù)。
[1]李時珍.本草綱目(上)[M].劉衡如,劉山永,校注.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107-108.
[2]尤仲仁.尤氏喉癥指南[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91:28.
[3]顧世澄.瘍醫(yī)大全[M].葉川,夏之秋,校注.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4:337.
[4]曾世榮.活幼心書[M].田代華,點校.天津:天津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9:50.
[5]羅天益.衛(wèi)生寶鑒[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207.
[6]姜典華.劉純醫(y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241,492.
[7]吳謙著.醫(yī)宗金鑒[M].劉國正,校注.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95:738.
[8]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6:3065.
[9]張書巖.簡化字溯源[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53.
[10]尤怡.金匱翼[M].許有玲,校注.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5:288.
Supplementary Notes on Treatment Cases of Miscellaneous Diseases
FU Xinjun,LI Yaju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Sha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 712046,China
The ten errors,which were caused by mistaking,missing or unclear characters,in Treatment Cases of Miscellaneous Diseases were collated,complemented and corrected according to the other medical literatures,and the reasons were illustrated respectively.
Treatment Cases of Miscellaneous Diseases;collate;complement and correct
R222
A
1004-6852(2016)09-0052-04
2015-08-24
陜西省“十二五”古籍整理重大項目(編號SG 13001·子146);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特色學科建設(shè)項目(編號2011JZ064);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編號2012JZ079)。
付新軍(1979—),男,博士學位,講師。研究方向:漢語史及中醫(yī)經(jīng)籍語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