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
論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
陶然
現(xiàn)在很多學生愛聽故事,不愛聽課,但課堂不可能全用來講故事,所以語文課沒法上得那么趣味盎然。只要是學校里開設的課程不管朝哪個方向發(fā)展,最終還是要回歸考試。語文課作為一門“主課”,每當學生將它和考試聯(lián)系起來時,無不對其敬而遠之。
如何讓學生愛上語文?打個不恰當?shù)谋确?,吸引學生跟男生談戀愛時吸引女孩子是一樣的。
談戀愛時,給女孩子的“第一印象”好不好很關鍵,不同性格的人期待的“第一次見面”是不同的,有人喜歡霸道總裁,就有人喜歡花美男,調換一下見面對象,可能第一次見面的效果就會天差地別。
上語文課相比于談戀愛的優(yōu)勢在于,你的對象沒辦法拒絕和你每天的見面,她給了你三年死纏爛打的機會,而每一次的新課,就是一次新的開始,作為老師,你可以好好地構思如何讓你的課堂吸引學生。而學生喜歡的就是我們要努力做到的。
比如講陶淵明的《飲酒》(其五),如果按照正常的套路開場,講作者生平、風格、然后翻譯詩歌、賞析詩歌、背誦詩歌,學生每一堂課都是這個套路,有什么意思呢?我在講這首詩的時候,是從陶淵明討飯(《乞食》)的故事開始講起的。學生很驚訝,原來大詩人陶淵明還要過飯,更讓人驚訝的是,他不光要到了飯,主人還請他喝酒。然后我們再聯(lián)系之前學過的《五柳先生傳》中:“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睂W生又有了新的理解。然后再談陶淵明的家世,讓同學們了解到原來陶淵明早年也是名門貴公子,而今淪落到出門乞食。
這時再來講這首詩,效果是很不錯的。
對于普通學校的很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一堂課是不是知識結構完整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你在講課的時候,他不是睡著的。做為一個語文老師,要從講臺上走下去,像朋友一樣與他們聊天,聊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當我們成功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后,教學往往可以順利地進行下去。
沒有哪個女孩子能夠抵擋“甜言蜜語”的攻勢。魏書生老師有一期講座專門談了“賞識教育”,他首先講的是“民主”,強調要為學生服務。這真是教師立場的巨大轉變。傳統(tǒng)教育中老師是高高在上的,是學生“求學”的對象,如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中所寫“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當然,那是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的。而今天,同樣是“求學”,卻是家長、老師求著孩子學,雖然很無奈,很不合理,卻是社會現(xiàn)實。
所以同樣是“求”,“求”學生學和追求女孩子的道理是一樣的。
在教學中,每個老師都知道“表揚、鼓勵、肯定”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如何表揚,表揚后是不是有效果呢?“不錯”“很好”“你真棒”“你的回答很正確”,這些話說多了,孩子都聽膩了。
首先,表揚得真心誠意,意有所指。表揚學生,只有針對他真正的進步、優(yōu)點的肯定,才能得到積極的回應。
其次,表揚的話也得換著花樣說?;貧w到語文教學,當你表揚學生的時候翻來覆去就是 “很好”“太棒了”那么幾個詞,如何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比如在講蕭乾的《吆喝》時,因為作者運用的是北京方言,所以那堂課我在表揚學生回答時,也多加兒化音“喲,xx這回答說道老師心坎兒里去了”“嗯,xx同學一看就是有生活體驗的,回答的有味兒、地道”,這些語言對于南方的學生來說是很新鮮的,有了這樣的口語交流后,再講到這篇文章的語言風格時,學生就有了一定的現(xiàn)實語感了。
如何讓語文課堂吸引學生,很多人有不同的辦法,如利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將圖片、視頻融入到課堂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推行民主課堂,開展小組討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等等。但是語文畢竟是一門語言的學科,讓學生感受語言、運用語言是基本要求。
那么語文課回歸到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聽、說、讀、寫”,其中“聽”和“說”是基本的基本。作為一個語文老師,自己的詩文很難寫得比課本上那些名篇好,但相比于李白、蘇軾、魯迅、朱自清,語文老師最大的優(yōu)勢是——你可以親自下場向學生展現(xiàn)語言的魅力。
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的口語運用對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有著極重要的意義。語言的作用是對客觀事物與事件進行表述、描述。比如在上《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其中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用感性而醇厚的聲音對曾經的羅布泊進行描述“這里曾經牛羊成群、綠林環(huán)繞、河流清澈,這里曾是遍地的綠色與金黃的麥浪,這里曾經河水豐盈、碧波蕩漾,岸邊胡楊叢生、林木茁壯……”這段話中很多詞語都是課文中出現(xiàn)的,而我將它們貫穿起來,成為一段語言優(yōu)美的描述性的語段。這時即使沒有圖片,學生也能夠通過老師的口語描述想象曾經美麗的羅布泊。美麗的風景與典雅的口語相得益彰。
如果老師每堂課都要用典雅文藝的語言進行授課,把課上的跟朗誦比賽一樣,那么對學生也有極高的要求,因為不是所有學生都喜歡文藝范,更多的學生對口語的表達其實要求很簡單——好玩有趣。比如在上《俗世奇人》時,有一段寫楊巴憑一張巧嘴,妙化危機。我請不同的同學演楊巴,我演李鴻章,來看看不同的回答有沒有不同的效果。某學生演楊巴說:“大人,這不是灰塵,是芝麻啊?!蔽野缪堇铠櫿抡f:“那你是說我錯了咯?”“是啊,大人!”“哎,這點小事我都會錯,看來我老了啊,這大人要不您來做?您做的一定比我好?。 薄啊薄皻馑来笕宋伊?,還不退下?!边@個同學灰溜溜地回到座位,此時課堂中一片笑聲。通過反復對比,學生越發(fā)理解楊巴回答的巧妙。
語文課堂上老師做到三分文雅兩分逗即可,因為剩下一半要靠學生自己去感受。
總之,語文課堂的語言表達不僅僅是講解語文課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極好的文化和美學的載體,將語言運用好來,對我們提升課堂效果將是事半功倍的。
★作者單位:江西九江市田家炳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