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巧
一樣的景,不一樣的情
——辨析《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的景色描寫
鄭玉巧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獲過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并且被譽為“美國新聞寫作中不朽的名篇”,一篇“沒有新聞”的新聞卻獲了大獎,與其跳出“零度寫作”飽含溫度地抒發(fā)對法西斯的痛恨、對自由和平的珍惜莫不關(guān)聯(lián)。文中,作者不僅將深沉的情感寄托在毒氣室、焚尸爐、絞刑架上,寄托在參觀者的一言一行中,同時,也傾灑在奧斯維辛的一草一木上。王國維 “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高論在這里同樣適用。
其實,文中關(guān)于奧斯維辛自然景物的描寫只有兩處,一處是第一段“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在大門附近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追逐游戲?!绷硗庖惶幨亲詈笠欢危骸斑@里陽光明媚,綠樹成蔭,在集中營大門附近,孩子們高興地嬉戲?!?/p>
兩處景物描寫,除了詞匯象征性做了微調(diào)之外,幾乎完全一致,明媚的陽光、成蔭的綠樹、大門附近嬉戲的孩子……但營造的意境卻是天壤之別,傳達的情感亦是喜怒不一,其中緣由何在,筆者試做一番探究。
首先,兩次景色描寫,心境不同
前者是作者剛剛來到這里,來到布熱金卡,來到“世間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剝光衣服,在軍犬和武裝士兵的押送下走進毒氣室。從那時起,奧斯維辛的慘狀被人們講過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寫的回憶錄中談到的情況,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無法想像的。”那么,奧斯維辛集中營恐怖的畫面自然會在作者腦海中復(fù)制多次,詛咒多次,畫風自然也與“美好”二字無關(guān),可當作者的腳踏進這里的那一刻,現(xiàn)實與幻想有著截然的區(qū)別,強烈的反差,更激化了作者的強烈的憤怒和控訴,“最可怕”的感慨也是情理之中。
后者是作者觀察游歷之后做出的描寫,此時,經(jīng)過一番酣暢淋漓地“口誅筆伐”,作者心中的塊壘有所紓解,尤其是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那朵怒放的雛菊花讓作者看到生命的生生不息,不可被阻擋,不可被壓抑,不可被消滅。照片墻上溫和地微笑著的姑娘,又讓作者看到了世間最美的微笑,永遠不能摧垮的人性之光??梢哉f,此時的作者,滿腔的憤怒有所平復(fù),心中的希望和信念被重新點燃。所以,離開時布熱金卡時,畫面中自然就多了些冷靜與思考,多了些暖意與希望,多了一份對未來的憧憬與暢想。
其次,兩次景色描寫,寓意不同
前者,作者是這樣評論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是……”“某種意義”指的是對于歷史的態(tài)度,曾經(jīng)的歷史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這樣的歷史被人們忘記。這里的美景有如“溫柔富貴鄉(xiāng)”或者說是“糖衣炮彈”’,總是容易麻痹人的思想,逐漸的忘卻,最終成為背叛歷史的罪人,尤其對于有著“繼往開來”之作用的兒童而言。這里的美景更多的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人們忘記歷史慘痛教訓(xùn)的隱憂。正如前德國總理施羅德所說“盡管忘卻的誘惑是巨大的,但我們決不能屈服,牢記是我們的道義和責任”。而美景更容易讓人忘記過去,所以才“最可怕”。
后者,作者評論“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庇浀糜芯溆⒄Z名言“No news Is good news”,大概意思是說,沒有新聞就是最好的新聞,這句話用來形容今天的奧斯維辛再合適不過了。罪惡的奧斯維辛已經(jīng)被永遠定格在歷史的恥辱架上,它靜靜地待在原地,帶給人民的是警醒,一旦有風吹草動就可能意味著重現(xiàn)的歷史災(zāi)難。所以,“沒有新鮮東西”從某種角度說是一個大好的新聞,意味著當下是和平的。作者筆下的景物描寫此時就是“和平”的象征,而且出現(xiàn)在文章結(jié)尾,預(yù)示著要永遠和平下去,呼吁人們珍惜和平。這時的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更是和平的天使,他們在每一位生者的心中播種下文明與自由的種子,讓人性之花、尊重生命之花在每一位生者心中綻放。
再次,兩處景物描寫,手法不同
前者,畫面特點與情感明顯不一致,我們第一反應(yīng)就是對比、以樂景寫哀情。關(guān)于“以樂景寫哀情”,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這里就是典型。但筆者認為,既然是對比,不僅要將樂景渲染至極,也要將哀情濃墨重彩。作者羅森塔爾做的就很好?!斑@真像一場噩夢,一切都可怕地顛倒了。在布熱金卡,本來不該有陽光照耀,不該有光亮,不該有碧綠的草地,不該有孩子們的嬉笑。布熱金卡應(yīng)當是個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的地方,因為這里曾經(jīng)是人間地獄?!薄柏瑝簟?、“可怕”、“顛倒”,連用四個“不該”兩個“永遠”,還有“人間地獄”的定性,可以說,作者通過直抒胸臆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自己的憤怒和控訴,將“樂景”與“哀情”的反差進行到底。
后者從景和情的關(guān)系上說,應(yīng)該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以景結(jié)情。沒有“露骨”的情感宣泄,而是在自然平實的記錄描寫中,展現(xiàn)給人一種安謐、秀麗、祥和的畫面,似乎不再是控訴,而是在勾勒一種美好的人生圖景,這里沒有戰(zhàn)爭,這里只有自由與和平,幸福與和諧。文章到此,戛然而止,留給人無限的想象和思考。可以說,作者并未用戰(zhàn)爭的恐怖來迫使人們遠離戰(zhàn)爭,而是用和平的美好與珍貴來喚醒人們,讓人們銘記罪惡,但又不失去對未來的希望,一切盡在不言中。
“今天,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記者只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闭窃从谝幻麅?yōu)秀記者崇高的使命感和敏銳目光,才能夠使作者透過平靜的生活表象發(fā)掘出震撼人們內(nèi)心的東西,讓這里的一草一木銘記歷史,昭示和平,從而實現(xiàn)了這則新聞的價值與意義。
★作者單位:河北正定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