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鶯
帶學生慢慢走 欣賞語文的風景
盛鶯
“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這句話出自盧梭之口。盧梭為其驚世駭俗之論辯護說: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今天許多家長和老師唯恐孩子虛度光陰,驅(qū)迫著他們做無窮的功課,不給他們留出一點兒玩耍的時間,自以為這就是盡了做家長和老師的責任。盧梭卻問你:什么叫虛度?快樂不算什么嗎?整日跳跑不算什么嗎?如果滿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虛度,那就讓他們虛度好了。
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語文教學就更加需要慢慢來了,我們曾經(jīng)打過比方說,學語文就像在煲湯,必須要慢慢來,才能入味。
我們可以觀察一種現(xiàn)象,下大雨的時候,雨水迅疾,這樣的雨常常是來得猛烈,帶著強大的破壞力,但是雨停了就會流走,對莊稼并無多少好處;而那些隨風潛入夜的細雨,看起來慢條斯理,但是一夜過后,土壤卻酥潤如膏,大地上草綠花紅。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她可以給我們帶來生命的啟示。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為孩子選好了一篇美文,孩子如果急急火火就讀過了,他們往往是記不住什么的,必須要帶著孩子慢慢讀,這樣孩子才會慢慢吸收閱讀的營養(yǎng),慢慢養(yǎng)成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那么該如何慢讀呢?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多讀,熟讀成誦
把經(jīng)典內(nèi)容讀過五六遍,讀到開口就能背誦。經(jīng)典的作品都是前人精挑細選的文化精粹,這樣的文章極富營養(yǎng),必須要細嚼慢咽,所以要舍得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大聲吟詠,反復品味,直到能夠感情充沛地朗誦,能夠熟練地背誦。語感的培養(yǎng)是先從背誦開始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慢讀,邊讀邊思
慢慢讀,把書讀厚,把一句話讀成一篇文章,把一篇文章讀成一本書。在讀的過程中,總是要停下來想一想,動筆來寫一寫。讀書要有讀書筆記,把自己的思考、感悟、困惑都記錄下來,越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到了艱苦,越是會讓自己對閱讀的成果倍加珍惜。有思考地慢讀的過程是精神參與的過程,是文章滲透進生命的過程。
3.回讀,重新體會
蔣捷有詞云:“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辈煌哪挲g,不同的心境,閱讀作品的體會便不同。所以讀過的作品,放一段時間之后,或者放一兩年甚至幾年之后,還要回讀,在閱讀的旅程中,“故地重游”,會發(fā)現(xiàn)自己又有了新的收獲。
成長要遵循生命的規(guī)律。自然的生命,是有其成長的季節(jié)的。人也必須慢慢成長,揠苗助長會給人的生命帶來莫大的傷害。
對語文而言,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顯示的往往就是學生的成熟程度。語文的教學,常常有越界的現(xiàn)象,我們通??吹叫W的學生已經(jīng)在讀初中的作品,初中的學生嘗試做高中的閱讀理解,感覺語文教學似乎沒有明顯的分層。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學生如果沒有成熟到那樣的生命階段,他的情感就沒有那樣的豐富和深刻,我們?nèi)绻麖娦邪岩恍〇|西灌進他們的頭腦,他們肯定是半懂不懂的,只會留下個“上大人孔乙己”般的印象,模糊懵懂,似是而非。
慢慢悟,給學生留一點成長的空間。
1.不隨意增加教學的難度
如果沒有一個難度系數(shù)的考量,施教者隨意增加教學的難度,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教育要找到孩子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孩子跳一跳摘蘋果,可是如果跳一跳也不能摘到蘋果,那孩子就會產(chǎn)生沮喪感,就無法建立自己參與到學習中的興趣和樂趣。
2.給學生自我修正錯誤的時間
生命都要經(jīng)歷一個從蒙昧到明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犯錯誤是難免的。犯過了錯誤之后,常常會對這個記憶記得更清楚。錯誤有時在所難免,教師不要試圖讓孩子避開所有的錯誤。要給他們一點走彎路的時間,雖然這樣有可能耽誤教學的進程,但是實際上,這段糾正錯誤的體驗對孩子的生命成長來說也是意義重大的。
3.在活動中找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組織活動,帶學生過一種屬于語文的慢生活。一定要舍得時間帶孩子玩,在玩的過程中,其實是對孩子的情趣的培養(yǎng),沒有情趣的人,怎么可能成為一個語文素養(yǎng)很高的人呢?古人如果不游山玩水,哪里會有那些經(jīng)典的詩詞歌賦?。咳缃竦暮⒆?,常常是從課堂走出就走進了輔導班,根本不接觸外面的世界,語文老師如果再不設法組織一些語文活動,孩子們沒有了語文世界的外延——生活,他們怎么去理解語文的內(nèi)涵呢?
筆者去過蘇州的平江路,發(fā)現(xiàn)旗袍店里純手工制作的旗袍都很貴。于是詢問店主原因。店主說,純手工制作的是藝術(shù)品啊,每一件都代表著一種獨特的匠心,那是匠人拿寶貴的時間慢慢打磨的,豈能是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所能比的!后來一問,原來世界上的高級定制都是純手工制作的。因為這樣的作品是有靈魂的,需要大師們慢慢地把這個作品“生出來”,讓他們可以有生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寫作也是如此。“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的捷才固然有,這樣的捷才也必然是在平時就苦苦磨煉自己的寫作功底的人,才會有令人羨慕的文學才華,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速成的東西即便能產(chǎn)生一些震撼,只怕這個震撼也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們?nèi)粘5膶懽?,急不得,要慢慢練,把基本功打扎實?/p>
1.前期的觀察要慢
作家曹文軒說,寫作首先要凝視生活。凝視,把生活中的細節(jié)全都捕捉到,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才會細膩生動,才能打動人心。我們看到學生的作文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細膩,這就是因為孩子還沒有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他們粗枝大葉,所以寫出來的作品才會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細致的觀察,是寫作的基礎。慢慢看,才能看出自己所寫的對象的獨特之處,才能讓自己筆下是文章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風景。
2.寫作時構(gòu)思要慢
一個急躁的人往往是寫不出好作品來的,古人寫作前,常常是焚香靜心,這樣才能“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寫作不是打仗,兵貴神速,寫作是要走心的,要讓靈魂在寧靜里找到靈感,然后文思的泉水才會涓涓地流淌出來。
3.完稿后推敲要慢
唐朝詩人賈島為了吟妥“推敲”二字,竟然撞到了京兆尹韓愈的馬上。這種對文字精雕細琢的精神,一直為后世所景仰。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他們?yōu)榱送瓿梢徊孔约簼M意的作品,都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給了這部作品,他們從不計算自己用了多少時間,這樣的作品所以經(jīng)得起千秋萬代的考驗。因為它絕不是浮躁的產(chǎn)物,它是一個人的心血靈魂的凝結(jié),永遠都有厚重的生命氣息。
在阿爾卑斯山谷有條大路,兩旁的風景極美,路上有一個標語牌勸告游人,“慢慢走,欣賞啊”。語文教學的風景這么美,我們也必須要帶著學生慢慢走,欣賞啊,讓學生慢慢從生命里美好地走過。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