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萌
(駐馬店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
歸因與高職英語教學效果的關系
李萌
(駐馬店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駐馬店463000)
摘要:不同的學生對學業(yè)成敗的歸因方式是不同的。教師應該及時了解學生的歸因動向,因材施教;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積極歸因,還要防止歸因偏差。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借鑒歸因理論,研究學生的歸因特點,運用科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關鍵詞:歸因;高職英語;教學效果;學習動機
一、歸因的含義與歸因理論的產生
(一)歸因的含義
歸因指的是個體對自己或他人行為原因的推論和解釋。歸因活動是社會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在人們對事件結果進行追根溯源,找出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它往往對人們的期望、情緒和動機產生一定影響。正確的歸因有利于調動人們的積極因素,錯誤的歸因則與之相反。學習并掌握歸因理論,對于解釋人們的過往行為,以及控制、引導人們的未來行為具有積極意義。
(二)歸因理論的產生
1972年,著名的歸因理論研究者、美國心理學家維納(B.Weiner)在對過往動機理論剖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基于動機的歸因理論。維納認為,歸因是動機產生的基礎[1]。歸因不同,動機相異。如果一個青年教師將自己上課效果差歸因為自己沒有當教師的天賦,那么,他就根本不會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因為天賦是無法通過后天努力獲得的,他會覺得“努力也是白搭”。相反,如果這位教師將自己上課效果差歸因為自己備課不夠認真和充分;那么,他極有可能會在下一次備課的時候付出更多的努力,充分備課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因為備課是否認真是自己可以控制的[2]。同理,如果一個學生將學習成績不好歸因為自己腦子笨,那么,他必然無心學習;因為腦子笨是天生而無法改變的。相反,如果他將成績差歸因為自己學習不夠努力;他就可能“知恥而后勇”,為成績不落在人后而刻苦學習。這表明,歸因是影響教師和學生未來行為的重要因素[3]。
維納的歸因理論表明,無論教師和學生,將成敗歸因于努力一定比歸因于能力會引發(fā)更強烈的動機。明白了這一點,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不僅要看其學習結果,更要看其努力程度,以此引導學生對學業(yè)的成敗進行正確歸因。
二、歸因與英語教學效果的關系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恰當運用歸因理論,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掌握了歸因理論,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不同的歸因傾向,進而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自我歸因,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英語學習動機。
教師要教好英語課程,除了對相關教育理論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外,還需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進行合理歸因,引導學生正確利用歸因理論,提高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歸因方式不同決定著學生后續(xù)的英語學習行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對他們的學習結果進行正確的歸因,而教師的正確引導就顯得非常重要[4]。
三、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一)學習費時費力,收效甚微
中國的學生花了很多時間學英語,但僅有較少的人學得比較好。即使那些學習比較好的人也經常陷入困境,不能隨心所欲地使用英語來表達。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普遍會經歷失敗,對失敗的歸因會對未來產生很大的影響。
(二)英語環(huán)境欠佳,學習能力不足
我國大部分的英語學習是在課堂中進行的,由于缺乏真實、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調動起來。這容易使學生否定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如“我學語言沒天賦”“我學語言的能力不強”等錯誤認識[5]。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是將成功歸因于可控制的、內部的、穩(wěn)定的因素,把失敗歸因于不可控制的、外部的、不穩(wěn)定的因素。這有助于激發(fā)和維持積極的學習動機,產生比較積極的學習行為。反之,若將學習的成功結果歸因于外部因素,或者將失敗結果歸因于穩(wěn)定的、內部的因素,將不利于激發(fā)、維持學習動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歸因理論,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做出恰當歸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矯正其不良的行為。
(三)不了解中外文化背景的差異
語言與文化背景的關系密不可分。如果學生對一種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了解甚少,就會在學習語言時感到困難。如將漢語句子“我很喜歡籃球”翻譯成英語,一些學生往往翻譯為“I very like basketball”。乍一看句子貌似沒什么問題,其實外國人是看不懂的,這是典型的句式錯誤。須知,英語中的very是和much一起用的,且放在句子的末尾,正確的翻譯應該是“I like basketball very much”,這樣才符合英語語言習慣。學生在英語翻譯中出現(xiàn)“中國式”的英語句子,歸根結底還是學生沒有真正融入英語文化中造成的。要避免“中國式”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就要融入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使英語的一些固定用法和語言習慣被學生消化吸收。中外語言文化的隔閡逐漸減少以至消除之后,“中國式”英語的問題必然迎刃而解。學生了解了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才能很好地學習英語。這種學習歸因有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
四、加強歸因指導,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一)根據(jù)學生的歸因特點因材施教
根據(jù)學生的歸因特點因材施教的典范當屬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據(jù)《論語》記載,一天,子路和冉有先后問孔子一個同樣的問題:聽到合于義理的事就去做嗎?孔子分別給予兩人截然不同的回答。他對子路說:“你的父兄在,怎么可以不先請教他們呢?”對冉有則說:“聽到了應該立刻就去做?!睘槭裁椿卮饡@樣不同?孔子的解釋是子路脾氣魯莽,所以他提醒子路退讓;冉有性格懦弱,所以他鼓勵冉有進取。
孔子根據(jù)子路和冉有的歸因傾向因材施教,堪為當代教師的榜樣。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糾正學生把成績不理想歸因于沒有英語學習天賦的錯誤傾向,增強其學習的信心,消除其英語學習中的自卑情緒體驗,強化其努力程度不夠的歸因,增強其成功信心。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往往沒有信心,學習興趣低,成績也就差,最終進入惡性循環(huán),導致放棄努力。教師要引導其將失敗歸因于努力程度不夠,讓其擺脫失望和自卑心理;讓其體驗到只要付出努力,就會有所進步的喜悅。引導學生堅定“只要堅持努力、調整學習方法,就有可能獲取成功,并取得更高層次成功”的信心[6]。
(二)多用鼓勵性評價,引導學生積極歸因
在英語學習中,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評價和自己的學習體驗,形成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成為學生對自己學習結果進行歸因的線索。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有時教師的一句話甚至能改變一個學生的命運。這就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一定要注意分寸。如:對學生的失敗,如果教師認為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那么,學生會降低對成功的預期;相反,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失敗表現(xiàn)出不滿,認為他努力不夠,有可能使學生感到內疚并自責,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加倍努力以期獲得成功。
五、結語
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歸因理論時,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積極歸因,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防止在歸因時出現(xiàn)偏差。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借鑒歸因理論,研究學生的歸因特點,科學地運用歸因理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不斷強化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最終提高其英語能力。
參考文獻
[1]B.維納.論心理理論的建構和動機歸因理論的整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19(3):17-29.
[2]黃桂明.高校教師激勵過度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2:31-32.
[3]孟勇.歸因理論在高校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0,(4):96-97.
[4]莫順婷.淺談程序性知識的英語教學[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19):68-71.
[5]張新.英語專業(yè)學生自我效能感、學習歸因與學業(yè)成就的關系研究[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11:252-254.
[6]于東.歸因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百家爭鳴,2012,(6):98.
[責任編輯:方艷]
收稿日期:2016 - 04 - 21
作者簡介:李萌(1982—),女,河南駐馬店人,駐馬店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教育系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6811(2016)02-0084-0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Attribution
LI Meng
(Zhumad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umadian 463000, China)
Abstract:Different student has different attributional style. Teacher should keep abreast of students' attribution trends and instruct them to have a positive attribution style and avoid attributional bias. In the teaching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fully learn students’ attributional styles, and stimulate students’ motivation with scientific mean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proficiency continuously.
Key words:attribution; vocational English;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mo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