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 張 昕
(遼寧省丹東市中心醫(yī)院神經電生理,遼寧 丹東 118000)
神經肌電圖(EMG)檢測對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斷價值分析
王 楠 張 昕
(遼寧省丹東市中心醫(yī)院神經電生理,遼寧 丹東 118000)
目的分析神經肌電圖檢測對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臂叢神經損傷的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經手術探查確診。所有患者術前均進行神經肌電圖檢測,觀察神經肌電圖診斷臂叢神經損傷的結果。結果術前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類型的符合率為94.83%,Kappa檢驗后,一致性較高(κ=0.63,P<0.05),術前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診斷上臂叢神經損傷、下臂叢神經損傷和全臂叢神經損傷的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均比較高;術前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性質的符合率為93.10%,Kappa檢驗后,一致性較高(κ=0.59,P<0.05),術前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完全損傷和不完全損傷的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均比較高。結論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的類型和性質的準確率均比較高,是一種理想的檢查方法。
臂叢神經損傷;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價值
臂叢神經損傷的受累神經近端多無法利用,損傷多比較嚴重,會導致患肢功能部分或全部障礙,是周圍神經損傷比較棘手的難題[1]。肌肉和關節(jié)每完成一個動作,都需要神經系統(tǒng)的指令和調控,臂叢神經受損后的再生速度較慢,而效應器與神經元的距離較遠,在神經再生到達靶器官肌肉前,肌肉的不可逆萎縮便會發(fā)生,因此損傷發(fā)生后,及時診斷和治療尤為重要[2]。為了分析神經肌電圖檢測對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斷價值,筆者選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8例臂叢神經損傷的患者進行了本次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臂叢神經損傷的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經手術探查確診,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且本次研究通過了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58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13例;年齡19~63歲,平均年齡(42.63 ±4.28)歲;受傷到入院的時間5 d~25個月,平均時間(3.62±5.47)個月;致傷原因:牽拉傷29例,切割傷17例,醫(yī)源性損傷12例。
1.2 檢查方法:所有患者術前均進行神經肌電圖的檢測:根據(jù)患者的損傷情況及臨床要求,采用多導肌電誘發(fā)電位儀檢查臂叢神經中各個神經支配的肌肉放松、輕收縮和重收縮狀態(tài)下的肌電圖,并檢查上肢腋神經、肌皮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和尺神經的傳導速度及其支配、束支部神經及臂叢神經干支配肌、根支配肌、第5頸神經到第1胸神經頸椎旁支配肌的情況,觀察肌肉自發(fā)電活動和運動單位電位,并計算末端的潛伏期、波動幅度和傳導速度。
1.3 觀察指標:觀察神經肌電圖診斷臂叢神經損傷的結果。臂叢神經損傷定性診斷的標準[3]:
1.3.1 完全損傷:相應神經根或該神經分支支配的肌群的肌電圖出現(xiàn)大量的自發(fā)性電活動,未見運動單位的電位,而對相應的神經進行電刺激,未見復合肌肉的動作電位,且計算不出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
1.3.2 不完全損傷:①嚴重損傷:相應神經根或該神經分支支配的肌群的肌電圖出現(xiàn)大量的自發(fā)性電活動,僅存在少量的運動單位電位,對相應的神經進行電刺激,出現(xiàn)復合肌肉的動作電位或(和)感覺神經動作電位,但復合肌肉的動作電位的潛伏期顯著延長,波動幅度和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明顯降低。②輕度損傷:相應神經根或該神經分支支配的肌群的肌電圖出現(xiàn)自發(fā)性電活動,肌肉收縮時出現(xiàn)單純相或單純混合相的運動單位電位,復合肌肉的動作電位的潛伏期和波動幅度均正?;虺霈F(xiàn)輕度的延長和降低,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正?;蜉p度減慢。
1.4 數(shù)據(jù)處理:將研究數(shù)據(jù)準確錄入到SPSS18.0軟件中進行分析。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的結果與手術探查的一致性進行Kappa檢驗,1為完全一致,0.75為一致性好,0.40~0.75為一致性較好,0.40以下為一致性差。
2.1 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類型與手術探查結果的比較:術前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類型正確55例,誤診3例(表1),診斷的符合率為94.83%,Kappa檢驗后,一致性較高(κ=0.63,P<0.05)。術前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類型的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表2)。
表1 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類型與手術探查結果的比較(n)
表2 術前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類型的分析[n(%)]
2.2 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性質與手術探查結果的比較:術前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性質正確54例,誤診4例(表3),診斷的符合率為93.10%,Kappa檢驗后,一致性較高(κ=0.59,P<0.05)。術前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性質的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表4)。
表3 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性質與手術探查結果的比較(n)
表4 術前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性質的分析[n(%)]
第5到第8頸神經(有時第5頸神經會接受第4頸神經的部分神經纖維)和第1胸神經前支(有時第1胸神經會接受部分第2胸神經的纖維)組成了臂叢神經,車禍、運動、重物撞擊等牽拉導致上述任一神經的損傷稱為臂叢神經的損傷[4]。臂叢神經有根、干和束,其中干可以分為上干、中干和下干,束可以分為外側束、內側束和后束,而上干型損傷是臂叢神經損傷中最常見的類型。神經移位術是目前公認的治療臂叢神經損傷的首選的、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膈神經移位、副神經移位和肋間神經移位[5]。
目前,神經肌電圖檢查是早期診斷臂叢神經損傷不可缺少的一種檢查方式,主要包括肌電圖和神經傳導兩部分內容,其中肌電圖檢查主要用于對神經軸索是否損害及損害程度進行判斷,神經傳導檢查能準確反映髓鞘病變的情況[6]。
本次研究中,術前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類型的符合率為94.83%,Kappa檢驗后,一致性較高(κ=0.63,P<0.05),術前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診斷上臂叢神經損傷、下臂叢神經損傷和全臂叢神經損傷的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均比較高;術前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性質的符合率為93.10%,Kappa檢驗后,一致性較高(κ=0.59,P<0.05),術前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完全損傷和不完全損傷的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均比較高,說明神經肌電圖檢測診斷臂叢神經損傷的類型和性質的準確率均比較高,是一種理想的檢查方法。
[1] 關麗,尹芳.臂叢神經損傷患者家庭功能和生活質量狀況調查[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10):1192-1195.
[2] 孟舒靜,丁乾,尚承煒,等.電針配合運動療法治療臂叢神經損傷105例臨床觀察[J].世界中醫(yī)藥,2014,9(7):928-930.
[3] 孫智穎.神經肌電圖檢測對分娩性臂叢神經損傷的臨床診斷價值[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12):279.
[4] 張洋,劉春霞,王亮,等.人羊膜上皮細胞移植修復兔臂叢神經損傷[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53):9157-9163.
[5] 王立,勞杰,趙新,等.全臂叢神經損傷健側頸7移位術后大魚際肌功能的遠期隨訪[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2,28(2):72-74.
[6] 陳欣,田德潤,王植,等.神經肌電圖與MRI診斷早期腕管綜合征的功用[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6,32(1):12-15.
R741
B
1671-8194(2016)33-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