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論語·為政》
君子講團結,但不是相互勾結;小人是相互勾結,而不講團結。
“周”和“比”都有與人親近之意,但“周”公而“比”私。孔子認為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區(qū)別就體現(xiàn)在公私、義利上。君子對于人,完全站在道義的立場上,沒有親疏厚薄之分,不以私交的深淺或是派系的異同而有所好惡,所以能夠扶危濟困,不以盛衰變節(jié);小人則不然,他們交友以個人利益為出發(fā)點,常常不辨是非、拉幫結派、結黨營私?!稇?zhàn)國策·楚策》說:“以財交者,財盡則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正是“小人比而不周”的真實寫照。宋仁宗慶歷年間,范仲淹、富弼等人銳意改革弊政,卻被保守派誣指為“朋黨”。歐陽修見此乃寫《朋黨論》一文,加以駁斥。其中說到“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君主應該“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梢?,真正的朋友,是君子之交、道義之交,與親疏利益無關。
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
——《論語·為政》
多聽別人的意見,把有疑惑的問題放在一邊,其余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也要謹慎小心地說出來,這樣就能減少過失;多看別人的做法,有疑惑不清的地方暫時擱下,其余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也要謹慎小心地去做,那么就能減少后悔。
孔子的學生子張向老師請教謀求官職俸祿的方法,孔子說了這句話,核心思想是“慎言慎行”“寡尤寡悔”。謹慎地做事情特別是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不意味著膽小和保守,在中國歷史上“大意失荊州”的事例不勝枚舉。工作中,我們最怕的不是遇見難題,而是疏忽大意、不夠謹慎。一個小數(shù)點出了錯,可能造成飛船無法安全返回;一句信口開河的話,可能需要做很多工作來彌補;一個沒有深思熟慮的決定,可能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老子說:“多易必多難?!北磉_的也正是如果把工作看得簡單了,就必然會帶來麻煩的道理。
觀過,斯知仁矣。
——《論語·里仁》
只要看一看這個人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是哪一類人了。
孔子多次論述了過錯對于觀察判斷一個人的作用?!斑^則勿憚改”(《論語·學而》),“不貳過”(《論語·雍也》),“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wèi)靈公》)等等。人的道德境界,影響著他的一言一行,即使是犯下錯誤,也能從細節(jié)觀察其品性。從犯錯來觀察了解一個人的品行,主要是看他犯錯后的表現(xiàn)——是認識到不足還是文過飾非,是從此悔改還是繼續(xù)我行我素。所以君子之所以為君子,在于知錯能改;而道德敗壞之人,則會固執(zhí)己見,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一錯再錯,最終不可收拾。所以劉備臨終前告誡劉禪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歐陽修在《與高司諫書》中說“以智文其過,此君子之賊也”,“梅妻鶴子”的學者林逋在《省心錄》說“有過知悔者,不失為君子;知過遂非者,其小人歟”等等。道理其實很簡單,人不怕犯錯,只怕知錯不改。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論語·里仁》
君子關心的是道德,小人關心的是土地;君子關心的是法令制度,小人關心的是小恩小惠。
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們胸懷遠大,視野開闊,考慮的是國家和社會的事情,因此重視與國計民生有關的法令制度,并使自己的行為合乎法度;而小人只考慮與個人和家庭生計有關的眼前利益,于是整天想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挖空心思獲得小恩小惠。這不僅僅是“君子”和“小人”的眼光不同,更是境界高下有別?!暗隆焙汀靶獭笔侵袊糯匾母拍睿俄n非子》中稱兩者為“二柄”,認為是開明之君統(tǒng)治國家的重要手段。而孔子也是很注重現(xiàn)實的,他雖然主張以德治國、以禮治國,但同樣認為法令制度也是一個領導者必須關心和掌握的。當前,我國強調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作為領導者和決策者,孔子的這句話不無借鑒意義。
聽其言而觀其行。
——《論語·公冶長》
聽了他的言論,還要考察他的行為。
宰予好學深思,善于提問,被老師孔子贊許為“言語”科的高材生。但他大白天睡覺。孔子知道后十分憤怒,說:“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糞土的墻面不堪涂抹!對于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么好責備的呢?”正是由于宰予的言行不一,引發(fā)了孔子的一段感慨:“起初我對于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xiàn)在我對于人,聽了他說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變的。”孔子提出“聽其言而觀其行”并不是真的就對所有人抱不信任的態(tài)度了。他不過是想以宰予為例教育學生,要多做少說,言行一致。這句話對當今的人才選拔有借鑒意義,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有一些人說一套做一套,因此在聽之余還要觀。《史記》中記載堯帝選接班人時,大家推薦舜。堯是什么態(tài)度呢?司馬遷寫道:“堯曰:吾其試哉?!边@個“試”,就是觀其行,即放到實際工作中去考察,而不是通過聽就做出主觀判斷。結果,舜的德行都很優(yōu)秀,堯才讓他繼位。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論語·述而》
空手與老虎搏斗,徒步涉水過河,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與他共事的。與我共事的必須是臨事能小心謹慎,善于謀劃而獲得成功的人。
暴虎,就是徒手與老虎搏斗。馮(píng)河,就是不用船只,蹚水過河。一次,子路問老師孔子說:“如果您領兵打仗,帶著誰一起去呢?”子路為人剛強勇武,認為自己是孔門弟子中最擅長軍事的,一定會被老師選中,不料孔子卻這樣回答他??鬃硬毁澩勇纺欠N“暴虎馮河,死而無悔”的無謀之勇,是有根據(jù)的。自古至今,有很多名將沒有在才智和勇氣方面輸給敵人,卻栽倒在自己的驕橫大意上。西漢名臣魏相就曾經說過:“兵驕者滅?!痹诳鬃涌磥?,必須是小心謹慎、多謀善斷的人,才適合領兵作戰(zhàn)。孔子所欣賞的這種品質,不只在軍事方面有重要價值,對于日常工作來說也是有意義的。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情況復雜、令人頭痛的事務,而孔子所提倡的“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八字,正是處理這類事務的不二法門。能夠把這八個字做到位,我們的處事能力就會上一個臺階。
(選自《孔子語錄》,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