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勤
( 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體育部,浙江 杭州 310053)
?
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洪小勤
( 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體育部,浙江 杭州 310053)
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概念,高職體育教學的價值觀、學生觀和活動觀進行分析研究,結合信息技術,從課程目標、教學范疇、教學評價等方面對高職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構建,實現(xiàn)教學整體性、連續(xù)性、協(xié)同性與開放性,使體育教學由學科結構向學習結構轉變,并提出實施范圍的建議。
高職院校;體育課;教學模式;信息化
健康體魄是德、智的物質載體,在人才成長和成功過程中起著基礎與關鍵的作用。然而,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卻沒有隨著社會發(fā)展、生活水平提高而改善,2015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報告顯示,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未出現(xiàn)止跌回升,其中大學生力量、耐力素質連續(xù)呈下降趨勢,肥胖檢出率出現(xiàn)持續(xù)上升,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是當今學校體育研究的一個熱點和難點。其中,課內外一體化由于體現(xiàn)整個教育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順應了當前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的要求而備受學校體育工作者關注,但是,如何將有序的體育課教學與彈性、自由的課外體育進行有效對接互動,實現(xiàn)課內外協(xié)同管理,資源共享,信息交互,這是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本文試圖在信息化背景下,對高職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進行系統(tǒng)性、整體性的理論梳理和創(chuàng)新,為深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促進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以完成規(guī)定的目標而形成的規(guī)范化程序。它包括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過程結構框架和有序性、可操作性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的結構框架, 是一種教學模型或方法的組合。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是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體育選項課為中心,體育鍛煉、競賽、運動訓練等課外活動和良好體育活動環(huán)境為兩翼的體育教學體系,具有自愿的參與主體、豐富的活動內容、靈活的組織形式特點。通常以學校體育場館為依托,以某一運動項目為選項,把具有相同運動興趣、愛好的學生以體育選項課和課外俱樂部的組織形式,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各種教學與活動,將課程教學評價延伸課外體育,通過學校體育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xiàn)課內外協(xié)同管理,資源共享,信息交互,使體育教學由學科結構向學習結構轉變,由關注技能、體能發(fā)展向關注技能、體能與情感意趣協(xié)調發(fā)展轉變,使學生完成學業(yè)同時系統(tǒng)地提高身心素質。
2.1 高職體育教學的價值觀
高職體育教學的價值是關系高職體育教學定向和定位,是確立高職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基礎之一。近年來國內學者一直在對該問題進行理論探討,高職體育教學的價值觀主要表現(xiàn)在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兩個層面,體現(xiàn)在體育教學的生命性、未來性和社會性三個方面,反映在體育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個體生命多方面的發(fā)展價值;著眼于長遠目標,使學生終身受益于體育;把人格塑造和促進個體社會化納入其價值體系,使高職體育教學從過去單純的“生物體育觀”向“生物、心理和社會”三維體育觀的轉變,拓寬高職體育教學的內涵。
2.2 高職體育教學的學生觀
高職體育教學對象是大學生,充分認識作為受教育主體在教育過程中所具有的特征,是確立高職體育教學指導思想基礎之二。對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和學生體育意識、體育態(tài)度、體育行為的認知是構成高職體育教育的學生觀,同時,高職體育作為學校體育的最后階段,是社會體育銜接點,樹立學生正確體育意識,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意識、技能與習慣,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應倡導終身體育為切入點,學校體育教育將起到奠基性作用。
2.3 高職體育教學的活動觀
高職體育教學的活動觀是對構成體育教學活動的各因素及相互關系本質認識,是指導體育教學活動,確立高職體育教學指導思想基礎之一。結合高職體育教學價值觀、學生觀,面向全體學生,突破傳統(tǒng)高職體育教學模式,堅持大課程觀,使高職體育教學活動具有“雙邊共時,靈活結構,動態(tài)生成和綜合滲透”等特性,使體育教學由學科結構向學習結構轉變,由關注技能、體能發(fā)展向關注技能、體能與情感意趣協(xié)調發(fā)展轉變,使學生完成學業(yè)同時系統(tǒng)地提高身心素質。
3.1 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指導思想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實現(xiàn)課內與課外融為一體,充分發(fā)揮教學連續(xù)性、整體性、靈活性和多樣性,兼顧協(xié)同性與開放性,將學生身心素質發(fā)展導入開放協(xié)同的環(huán)境,營造自由、寬松、生動的氛圍,使體育教育模式從單一和封閉向協(xié)同與開放,使學生的身心、智力、能力、人際關系等方面得到全面、自由和充分地發(fā)展,尊重學生主體性和個性發(fā)揮,激發(fā)學生體育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科學健身的能力,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yǎng)。
3.2 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目標
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五個領域進行設計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目標,通過課內外各種形式的體育教學活動,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強健體魄。熟練掌握1~2項健身運動基本技能、基本理論知識,能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了解和掌握運動損傷的基本處理方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養(yǎng)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基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發(fā)展學生個性,磨煉意志,培養(yǎng)團隊精神,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能夠編制可行的個人鍛煉計劃,具有一定的體育欣賞能力。
3.3 體育課內一體化教學范疇
為了滿足學生體育健身需求,尊重學生個性和興趣愛好,把課程教學與素質教育相聯(lián)系,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相結合,將課外體育納入課程評價,以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實現(xiàn)“縱向三年不斷線,橫向課內外一體化”,促進高職體育與社會體育銜接,強化對學生終身健身能力培養(yǎng)。
3.3.1 二層次三自主的課堂教學。根據(jù)高職學生身、心理素質特點和運動項目特性,設計“二層次三自主”體育專項課,按運動技能設置初級班與提高班的層次遞進課程結構,按任課教師、運動項目、上課時間的“三自主”的課程選擇方式,即學生通過網絡教學管理系統(tǒng)自主擇師、擇項和擇時,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體育運動和健身及個性需求。課程教學內容把體育知識性、健身性、競技性融為一體,既要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和健康與保健知識,又要體現(xiàn)健身目的和體育競技特點。課程教學以“主動學習”為宗旨,以“探究創(chuàng)新”為核心,以“互助互勵”為原則,以掌握體育運動知識、技術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自信頑強等素質為前提進行教學設計,向學生傳授近期和遠期甚至是終身的健康技能與方法,使學生在不斷實踐中增強健身意識,促進身心健康。
3.3.2 多元化的課外體育活動。學生體育知識、技能的掌握,鍛煉意識和習慣培養(yǎng),體質健康的提高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課外經常性練習、鍛煉才能實現(xiàn),多元化的課外體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積極性,培養(yǎng)體育鍛煉習慣。
3.3.2.1 發(fā)揮課外體育俱樂部作用,為學生搭建課外體育交流平臺。課外體育俱樂部是教師指導與學生管理相結合,參與者依據(jù)興趣愛好自愿組成,按照章程自主開展體育活動的學生組織,它作為聯(lián)系學校與學生的橋梁和紐帶,是高職重要的課外體育資源。它以滿足學生對體育知識的需求和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為宗旨,在組織形式上具有自主性、開放性和靈活性的特征,打破系、專業(yè)、年級的限制,將有相同體育愛好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交流活動,俱樂部會員制分課程會員與非課程會員。
3.3.2.2 組織多級校園體育賽事,為學生搭建展示運動技能平臺。根據(jù)學校和學生身心特點,組織和設計多種形式體育賽事是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拓展的重要內容,建立校園賽事組織管理機制、體育骨干培養(yǎng)機制、裁判員培訓實踐機制、評價激勵機制等校園體育賽事機制,形成班級、年級、系、學校的 “金字塔”型校園體育賽事網絡,提供校園賽事人人可參與,隨時可對弈的局面,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3.3.2.3 選拔校體育運動隊訓練,為學生搭建提高競技能力平臺。對學有所長、學有余力的學生入選校運動隊參加訓練比賽,歸屬課內外一體化教學范疇,培養(yǎng)學校高水平體育運動員,課余時間對他們傳授體育基本原理、技、戰(zhàn)術方法,提高其競技能力,參加校外各級大學生體育比賽及交流。這些運動員在體育訓練和競賽中表現(xiàn)出的超越自我、團結奮斗、公平競爭、遵守規(guī)則的精神,以點帶面,經過傳播與交流,對普通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體育素養(yǎng)、體育行為的培養(yǎng)起到重要導向和輻射作用,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3.4 課內外一體化多維度教學評價
根據(jù)教育評價原理,將體育課堂教學評價延伸課外體育活動,把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課外體育鍛煉、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納入體育課程評價,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結合實踐探索,通過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對學生體育進行實時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積極性,引導學生科學鍛煉,養(yǎng)成體育健身意識、習慣和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課內外一體化多維度教學評價,既關注學生課堂學習又兼顧學生課外體育參與,注重學生課外體育參與的行為表現(xiàn)評價,動態(tài)評價學生體育學習、活動、訓練全過程,促進學生自主鍛煉習慣的形成,激發(fā)學生體育運動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評價可從①身體素質:速度、力量、耐力素質。②運動技能:體育技能和鍛煉技能。③理論知識:體育理論,健康保健知識。④課外體育:課外俱樂部、體育運動隊、體育賽事等幾方面。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搭建學校體育信息化管理平臺,對學校體育運動資源的管理方式、服務模式進行整合,建構協(xié)同開放的課內外一體化網絡結構,突破課內外體育的障礙壁壘,建立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實現(xiàn)學校體育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同異步體育學習需要。
4.1 組織設置網絡化
在體育課堂組織為核心的基礎上,依托體育俱樂部、多級陽光體育賽事、校運動隊等課外體育組織優(yōu)勢,形成課內與課外各自完整的組織結構,擴大組織結構的范圍和界限,密切課內外組織結構之間聯(lián)系,快速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作出反應。
4.2 組織結構扁平化
通過減少組織中縱向管理層次,增加橫向管理幅度建立緊縮組織結構,其組織靈活而具有彈性,快速進行課內外體育的信息傳遞,提高管理效率。
4.3 組織運行團隊化
建立課外體育俱樂部、體質健康測試中心等管理團隊,使協(xié)同組織具有開放性,管理團隊獨立性,自我管理、決策和構造以及自我整合,通過延伸管理幅度,縮短管理層次,進而提高組織運行效率。
4.4 組織形式虛擬化
依托互聯(lián)網進行信息傳遞和管理跨邊界的組織形式,運用“課內外一體化資源整合策略”代之以往 “課內資源選擇策略”,突破組織界限,改變原來縱向一體化組織結構,組建小型、自立、創(chuàng)新的管理單元,以網絡制為橫向一體化形式的組織結構,實現(xiàn)課內外體育的協(xié)同性、虛擬性、智能性,豐富教育內容,擴大教育范圍,優(yōu)化教育管理,整合教育資源。
5.1 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須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樹立大課程觀的教育理念,對課程各要素進行優(yōu)化設計基礎上,構建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與信息技術融合,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大化。
5.2 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教學連續(xù)性、整體性、靈活性和多樣性,兼顧協(xié)同性與開放性,使體育教學由學科結構向學習結構轉變,變平面教學為立體交叉教學,對實現(xiàn)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目標是可行和有效的。
5.3 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具有個性化特點,需要對本校學生特點、師資條件、場館器材、校園文化等方面進行深入調研前提下構建,雖然教學模式基本框架結構和總要素相對固定,但構建與實施過程中各學校需要不斷改進與完善。
[1] 戴霞,等.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課程環(huán)境的優(yōu)化配置[J].體育學刊,2015(6).
[2] 尹繼林,等.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體系構建[J].體育科技,2016(1).
[3] 李霞.體育課內外一體化職業(yè)體能訓練模式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6(8).
[4] 張惠紅,等.“定向運動’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構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23(4):29-30.
[5] 趙承磊.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俱樂部運行機制理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9(2):97-98.
[6] 董靜梅,等.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社會學歸因與策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26(3):226-229.
[7] 練光祥.高校課內外一體化網球俱樂部課程模式探索[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6):75-77.
[8] 李杰,何仲愷.北京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方案的啟示與思考[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2(3):272-273.
[9] 夏貴霞,等.湖北大學公共體育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體育學刊,2010,17(2):73-77.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Clubs in and after Clas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of Background Information
HONG Xiao-qin
(Zhejiang Business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ception, value, student's view , activity's view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clubs in and after clas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aper combin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clubs in and after clas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course objectives, teaching category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etc, it will make the integrity ,continuity , synergy ,open of teaching come ture. Physical education will transform structure of discipline into structure of learning and off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ggestion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mode of teaching;informatization
2016-09-28
洪小勤(1966-), 女,浙江杭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G807.4
A
1004-3624(2016)06-006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