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昌
(江西省贛州市水利局,341000,贛州)
贛州市農田水利建設“十三五”需求調查
徐廣昌
(江西省贛州市水利局,341000,贛州)
贛州市農田水利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遠不能滿足農業(yè)發(fā)展尤其是現代農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在建設和管理上都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從6個方面介紹了贛州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情況及發(fā)揮的效益,分析了農田防澇抗旱能力弱、建設投入不足、管護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建議在制定“十三五”規(guī)劃時,必須統(tǒng)籌謀劃好今后5年發(fā)展目標、主攻方向、建設布局,全面提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抗災減災能力,促進現代農業(yè)發(fā)展。
農田水利;十三五;需求;調查;贛州
贛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贛江上游,下轄15個縣(市)3個區(qū),全市總人口980萬人,面積39 379 km2,其中丘陵占61.1%、山地占21.9%、平原崗地占17%。贛州市屬亞熱帶丘陵山區(qū)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 563 mm,水量豐沛,全市年均水資源總量335.7億m3;但降水時空、地域分布不均,洪旱災害頻繁。
近10年來,贛州市重點圍繞贛州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業(yè)現代化進行了大規(guī)模水利建設,初步形成了防洪、灌溉、供水、發(fā)電等水利工程體系和水利管理框架。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建成各類水利工程13.9萬座(處),其中水庫1 006座,總庫容33.65億m3;萬畝以上灌溉工程39座,設計灌溉面積113.43萬畝(1畝=1/15 hm2,下同);小型水利工程13.8萬處,其中山塘8.3萬座、水陂5.2萬座、排灌站2 333處42.14萬kW、機井512處2.07萬kW,全市已建成堤防總長620 km,農村水電裝機90.5萬kW。全市耕地面積約575.5萬畝,設計有效灌溉面積391.92萬畝,占耕地面積的68.1%;設計旱澇保收面積335.1萬畝,占耕地面積的58.3%。全市果園面積約271.44萬畝,其中臍橙面積168.36萬畝。
2011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加快水利改革發(fā)展后,贛州市以加強糧食生產基地建設為重點大力開展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持續(xù)增加農民收入、改變農村面貌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1.建立水利投入機制,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持續(xù)增加
在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的同時,各縣(區(qū))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制定“一事一議”“以獎代補”的財政獎補辦法,呈現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水利投融資格局。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別爭取上級水利投入達到16.04億元、13.2億元、14.7億元,市縣水利投入分別為5.12億元、6.94億元、6.09億元,保持了水利建設持續(xù)高投入。
2.形成以水庫堤防為核心的保安體系,農田水利防澇抗旱減災能力得到增強
近年,全市累計實施了723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水庫蓄水能力從27.8億m3上升到33.65億m3,增長21%;實施了81個中小河流治理、16個主要支流治理項目,新建堤防192.25 km,治理河長186.2 km,保護農田近100萬畝;防洪、供水、灌溉水源得到進一步保障,已基本形成以水庫、山塘、水陂為主體的防洪排澇抗旱體系。
3.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水利澤惠民生能力提高
截至2014年年底,完成投資13.99億元,解決了278.3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建設任務。2015年又爭取到農村飲水安全資金8 555萬元,用于解決14.89萬名貧困村及邊遠山區(qū)居民和3.47萬名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困難問題。
4.保障農田灌溉,不斷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近5年贛州市大規(guī)模開展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實施了章江、長崗、長龍等8個大中型灌區(qū)配套與改造項目,17個縣(區(qū))多批次、多輪次實施了小農水重點縣建設,累計新增、恢復灌溉面積72.75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38.44萬畝;同時,加強灌區(qū)末級渠系建設和田間工程配套,因地制宜新建與整治小山塘、小水壩、小渠道、小泵站、小機井等“五小”水利工程。全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約309萬畝,農田灌溉保證率從早期的不足35%提高至70%。
5.建立高效節(jié)水技術推廣模式,促進現代農業(yè)發(fā)展
贛州市農村水利建設緊緊圍繞發(fā)展特色產業(yè)這條主線,將小農水重點縣和規(guī)?;?jié)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與臍橙、油茶、葡萄等經濟產業(yè)相銜接。大力發(fā)展高效節(jié)水灌溉,推廣管道輸水灌溉、噴灌、滴灌、微灌等節(jié)水技術,實施了于都、龍南、安遠、信豐等縣規(guī)?;?jié)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尋烏、贛縣、興國的茶油、花卉、苗木和蔬菜基地,龍南的葡萄種植基地,安遠、龍南的臍橙果園等現代農業(yè)近15萬畝耕地得到高效節(jié)水灌溉支持。
6.推動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農村水利管養(yǎng)機制模式初步形成
2014年,贛南市水利系統(tǒng)全面啟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和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工作,市政府出臺了《贛州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指導意見》,省級試點縣興國已完成試點鄉(xiāng)鎮(zhèn)和非試點鄉(xiāng)鎮(zhèn)的確權登記、產權明晰工作,試點鄉(xiāng)鎮(zhèn)已落實管護主體并制定了管護機制;寧都縣農業(yè)水價綜合試點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灌溉效益大為提高,初步形成了有效的農業(yè)水價機制。構建了以鄉(xiāng)鎮(zhèn)水務站為主導、農民用水戶協會為主體的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全市283個鄉(xiāng)鎮(zhèn)全部組建水務(水利)站,1 853個農民用水戶協會管理農田面積199.84萬畝。
贛州市農田水利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遠不能滿足農業(yè)發(fā)展尤其是現代農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其建設和管理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
1.農田防澇抗旱能力弱,灌溉水保障率不高
當前,贛州市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水平仍較低,大型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少,防洪調蓄抗災減災能力不強,僅有5座水庫、1個灌區(qū)為大型工程,5座大型水庫總庫容僅為15.66億m3。近13.8萬座工程為小型水利工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在應對暴漲暴落的山區(qū)洪水時,極易損毀,每年洪澇災害損毀的水利設施達3 000~5 000處,農業(yè)損失嚴重。
2.農田水利建設投入依然不足,農田水利基礎依然薄弱
贛州市為貧困地區(qū),農田水利建設投入絕大部分資金來源依靠中央和省級財政,地方財政很難拿出更多資金用于水利工程建設,加之群眾自發(fā)投資新建農田水利設施動力明顯缺失,導致投入不足。據初步統(tǒng)計,全市還有近150萬畝農田灌溉得不到保障,灌溉水利用系數僅為0.475。主要骨干蓄水工程偏少,農田灌溉水源的保證率不高,遇干旱年易產生旱情;還有相當一部分小型水庫、山塘、水陂、干支渠為病險破損工程,相對滯后的農田水利設施依然是農村經濟發(fā)展的制約因素,影響農業(yè)生產、農民切身利益、水資源有效利用和國家糧食安全,進而影響農業(yè)現代化的發(fā)展。臍橙、茶油等“山上農業(yè)”及蔬菜、葡萄等“田間經濟農業(yè)”對高效節(jié)水項目的需求更加迫切。
3.管護機制不健全,管理服務不到位
各縣(區(qū))政府及有關部門重建輕管思想嚴重,農田水利工程建、管、用脫節(jié),大部分中小型水利設施管理、維護主體缺位,導致出現無管理機構、無管理人員、無管理資金“三無管理”現象。多年來,絕大部分灌區(qū)農業(yè)水費收取率很低甚至不收水費,灌區(qū)的維修養(yǎng)護工作不到位,最基本的渠道清淤工作都無人組織,大大降低了渠道使用壽命和使用效率。水利基層服務站和農民用水戶協會受到體制和經費等問題的制約,農民用水戶協會近70%運行困難以至出現停滯趨勢。
農田水利是農業(yè)和農村具有戰(zhàn)略性、公益性、基礎性的重要設施,針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制定水利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中,必須統(tǒng)籌謀劃今后5年農田水利發(fā)展目標、主攻方向、建設布局,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設投入,提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抗災減災能力,促進現代農業(yè)發(fā)展。
1.堅持問題導向,合理確定農田水利建設發(fā)展目標
一要清醒認識贛州市洪旱災害頻發(fā)的基本水情和基礎設施依然薄弱的工情,“十三五”期間繼續(xù)大興農田水利,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yè)的水利化、現代化。二要合理確定農田水利的發(fā)展目標,緊緊抓住全黨全社會關心關注水利事業(yè)、加快水利改革發(fā)展的歷史機遇,著力實施各類農田水利項目,努力實現“‘十二五’恢復新增,‘十三五’鞏固提高”農田水利建設的總體目標,從根本上鞏固農田水利設施在農業(yè)中的基礎地位。
2.完善防汛抗旱減災體系,增強農業(yè)抗御自然災害能力
要突出抓好防洪薄弱環(huán)節(jié),加快控制性樞紐工程建設,增強調控江河洪水的能力;鞏固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成果,完成64座新出險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1 000座以上重點病險山塘除險加固;“十三五”時期基本消除影響防洪安全的突出隱患。要抓緊實施全市抗旱規(guī)劃,加快實施大中型水庫、重點水源工程和小型水利設施建設規(guī)劃,積極興修蓄水、引水、提水、調水工程,全面提高應對特大和持續(xù)干旱的能力。
3.繼續(xù)穩(wěn)定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入機制,保障現代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是大力發(fā)揮政府在水利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各縣(區(qū))繼續(xù)落實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政策。二是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補助資金,充分發(fā)揮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吃透上級政策,加強溝通協調,積極上報水利重點項目,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國家的項目投資和上級的政策支持。三是建立社會資金投入機制,放大財政資金的帶動效應,拓寬水利項目投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水利建設,爭取金融部門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信貸投入。四是推行“一事一議”“民辦公助”“以獎代補”等獎補政策發(fā)展農田水利事業(yè),充分調動農民群眾興修水利的積極性,實行多籌多補、多干多補,積極引導農民對直接受益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工投勞。
4.全面推進民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yè)發(fā)展保障能力
按照“抓項目、爭投資、夯基礎”的工作思路,在“十三五”期間切實加大水利項目落實力度,著力推進各項水利工程建設。一是加快大中型灌區(qū)續(xù)建配套與節(jié)水改造工程建設,完成寧都團結、會昌雷公壩等一批新增大中型灌區(qū)項目。二是繼續(xù)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縣建設,力爭小農水項目縣建設再次覆蓋全市,加強灌區(qū)末級渠系建設和田間工程配套,促進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三是推進“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因地制宜建設一批“五小”水利工程,著力提高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與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力爭“十三五”期間,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再增加100萬畝,農田灌溉保證率達85%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數達0.55。四是鞏固農村飲水安全成果,按照國家部署及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農村飲水安全的總體要求,大力爭取中央補助資金用于農村飲水鞏固提升,進一步提高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水質達標率和供水保證率,力爭到2020年農村自來水覆蓋率達85%以上。
5.大力推廣高效節(jié)水灌溉技術,促進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化
大力爭取受臍橙、油茶、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戶歡迎的高效節(jié)水灌溉項目,主推“山上水利”和“田間精品水利”,發(fā)展高效現代節(jié)水農業(yè)。完成上猶縣高效節(jié)水灌溉等項目,“十三五”期間力爭高效節(jié)水灌溉面積新增50萬畝。
6.切實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農田水利管理模式
一是力爭在2018年年底全面完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采用承包、租賃、拍賣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推行管養(yǎng)分離,建立建管并重的管理新模式,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二是繼續(xù)以建立健全鄉(xiāng)鎮(zhèn)水務站為重點,推進基層水利服務機構、專業(yè)化服務隊伍和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建設與發(fā)展。三是大力培育農民用水戶協會等群管組織,建立完善村級水管員制度,使每一項農田水利工程都落實好管理主體?!?/p>
[1]呂恒心.推進小農水建設管護機制改革的建議[J].中國水利,2013(1).
責任編輯 張金慧
A survey on demand for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works of Ganzhou City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Xu Guangchang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works in Ganzhou City,however great challenges are encountered by the city to make improvement as it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An introduction is give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n-farm waterworks and benefits generation from six respects,and also problems such as weakness in waterlogging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lacking of financial input and ineffectiveness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It is suggested to define target,goals and layout for the next five year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so as to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disaster elimination and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n-farm waterworks;the 13th Five-Year Plan;demand;survey;Ganzhou
S27
B
1000-1123(2016)01-0045-03
2015-09-30
徐廣昌,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