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雋超
首任哈爾濱關(guān)道杜學瀛生年考
許雋超
[內(nèi)容提要]關(guān)于首任哈爾濱關(guān)道杜學瀛的生年,胡珀據(jù)官方檔案在《杜學瀛年譜簡編》中,定為咸豐三年(1853)生。清代官員的年齡向有官年、實年之別,在杜學瀛所輯的《耳順同音集》中,匯集其六十壽辰時親友祝壽之作,是了解杜學瀛生平的第一手資料。通過研讀《耳順同音集》文字,杜學瀛實際出生于咸豐七年(1857)八月二十九日,實年小官年四歲。杜學瀛實際出生日期的厘清,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其生平提供了新的起點。
杜學瀛 哈爾濱關(guān)道 生年 耳順同音集
杜學瀛,浙江紹興人,作為首任哈爾濱關(guān)道及哈爾濱設治首任行政長官,其個人生平近年來已納入學者的研究視野。關(guān)于杜學瀛的生年,戴偉先生在《首任道員杜學瀛》中,定為咸豐二年(1852)生;胡珀先生在《杜學瀛年譜簡編》中,據(jù)《試署哈爾濱關(guān)道杜學瀛造送履歷清冊呈》,定為咸豐三年(1853)生。①
古人以虛齡計年歲,官方檔案亦如此。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光緒二十二年(1896)二月二十日吉林將軍長順《奏請以杜學瀛補授農(nóng)安縣知縣事》朱批奏折內(nèi),有“查有候補知縣杜學瀛,現(xiàn)年四十四歲,系浙江山陰縣人。由內(nèi)閣供事,咨送方略館當差”等語。②又,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十二月二十八日吉林將軍長順《奏請以杜學瀛補授延吉廳同知》朱批奏折內(nèi),有“農(nóng)安縣知縣杜學瀛,現(xiàn)年五十歲,系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由內(nèi)閣供事,咨送方略館當差”等語。③以兩折所記推之,杜學瀛生于咸豐三年(1853),似無疑義。近閱杜學瀛所輯《耳順同音集》,得見杜學瀛生年的新證據(jù),現(xiàn)予考訂,就教于學界同仁。
《耳順同音集》,不分卷,杜學瀛輯,民國六年(1917)石印本。該書匯輯壽文八篇,壽詩五十六首,壽聯(lián)六十八副,皆杜學瀛耳順之年,親友故舊祝壽之作,有益于深入了解杜學瀛的生平家世。卷首杜學瀛自序云:
“丙辰秋仲下浣,值仆六十誕辰,戚友之不我遐棄者,多以詩、文、聯(lián)語相貺,仆深愧無以克當。況壽言盛自近代,昔人嘗謂其非古,如仆之修名不立,際茲世會,方日處憂虞中,更遑附壽者列乎?特是鴻篇絡繹,滿壁琳瑯,一二名宿之制,既誼厚而情深,尤言近而指遠,有實足使仆之名字借以俱壽者,曷敢過而輒忘?因徇兒輩之請,飭裒寫付印,俾時覽之自幸,兼以自勉云。時丁巳初夏,山陰杜學瀛伯熊氏識。”
丙辰為民國五年(1916),是年杜學瀛六十歲,可推知其生于咸豐七年(1857),具體日期是八月下旬?!抖樛艏匪諌畚牡谒钠稹凹滞踺妨肿?,湘鄉(xiāng)李岳衡代稿”,據(jù)文中“今歲八月念九日,為公六十壽辰,夫人五十有九”之語,知杜學瀛生于八月二十九日。
官方檔案記載杜學瀛咸豐三年(1853)生,他晚年自言咸豐七年(1857)生,皆有依據(jù)。我的解釋是,杜學瀛官年咸豐三年(1853)生,實年咸豐七年(1857)生,官年長實年四歲。清人方浚師云:“今之履歷年歲,每增減若干,謂之官年,不知此風自宋已然。岳珂《愧郯錄》:世俗便文自營,年事稍尊者,率損之以遠垂車;襁褓奏官者,又增之以覬速仕。士夫相承,遂有官年、實年之別。間有位通顯者,或陳情于奏牘間,亦不以為非。珂考之,治平四年五月二十八日,詔劾內(nèi)殿崇班郭繼勛增加歲數(shù)情罪以聞,以其陳乞楚州監(jiān),當自言出職日,實嘗增十歲也。”按,《北史》傅修期年逾八十,猶能馳射,盤馬奮稍。常諱言老,每自稱六十九,是可作今之官年論矣。④
清代文官考核,以守、才、政、年四格評等第。年,即官員的年齡,有青、壯、健之別。年老衰憊者,非但升遷無望,甚至有可能被勒令休致,這就是官年以減歲為主導趨向的原因。⑤將實年增加若干歲的例子,如宋人岳珂所舉的郭繼勛,將實年增加十歲作為官年,目的顯然是“以覬速仕”。杜學瀛將實年增加四歲作為官年,以期早日登仕。晚年已離開官場,息影田園,⑥匯親友祝壽之作而序之,行文自然便以實年為準了。
杜學瀛實年為咸豐七年(1857)生,以《耳順同音集》所輯詩文,亦可印證。如壽文第二篇,大興朱寯瀛撰,有云:“維時葛藟堂下,棲等鴻單;經(jīng)史林中,嘗惟熊苦。年十五,以工書考登秘閣,與修《實錄》,兼直樞垣。西華之術(shù)業(yè)已成,南阮之門楣始立?!眽畚牡谒钠?,云杜學瀛“年十五,考取內(nèi)閣供事,充方略、實錄等館差”。壽文第六篇,京兆譚成沂撰,云杜學瀛“年方舞象,珥筆彤廷”。舞象指成童,十五歲以上?!澳攴轿柘蟆?,則點明剛剛十五歲。壽詩第二首,吳述之《伯熊老兄大人暨德配世嫂王夫人六十壽言》⑦詩前小序云:“厥后世丈棄養(yǎng),兄(杜學瀛)復歸京師,矢志養(yǎng)母。年十五,考充內(nèi)閣供事,以積勤獲獎同知銜,在任候補知縣,出仕吉省,歷擢至長春兵備道?!?/p>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載杜學瀛履歷:
杜學瀛,現(xiàn)年五十一歲,系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由內(nèi)閣供事,于同治十一年,咨送方略館當差。歷邀清漢檔告成議敘,以從九品選用。光緒三年九月,因恭修實錄全書過半保奏,以縣主簿,不論雙單月,歸議敘班選用,并賞加六品銜。五年十二月,因恭修實錄全書告成,保奏以州判,仍歸原班選用,并賞加五品銜。七年,因恭辦圣訓校勘清本告成,議敘加二級。八年,因圣訓??备娉杀W啵沟萌焙?,在任以知縣歸候補班補用,并賞給五品封典。十年,經(jīng)欽派大臣揀選,奉朱筆圈出,以府經(jīng)歷發(fā)往吉林差遣委用。十二年八月,補吉林府經(jīng)歷。十五年,以知縣升階請咨引見,七月初二日,奉旨:“著照例用?!笔晔?,署敦化縣知縣。是年練軍獲盜出力,經(jīng)吉林將軍長順保奏,俟補知縣后,以同知補用。十七年報捐直隸賑務,核獎藍翎。十八年二月,丁母憂回籍。
二十年五月服闋,十月回省,二十一年十月,署伊通州知州。二十二年五月,補農(nóng)安縣知縣。是年七月,因承辦《吉林通志》正本恭進保奏,賞加四品銜。是月交卸伊通州篆務,八月接農(nóng)安縣本任。二十四年七月,因辦理夾荒增租出力,前將軍延茂保奏,奉旨嘉獎。十一月,因邊防案內(nèi)出力保奏,俟補同知后,在任以知府補用。二十五年二月,在山東賑捐局,遵例捐換花翎。二十六年八月,三年俸滿,二十七年六月,調(diào)署雙城廳通判。是月初三日,交卸農(nóng)安縣篆務,初九日,接署雙城廳印任。二十八年四月,調(diào)署賓州廳同知。是年二月二十日,經(jīng)吉林將軍長順保奏,以才猷卓越,潔己愛民,奉朱批:“著送部引見?!蔽逶鲁蹙湃?,交卸雙城廳篆務,是月署賓州廳。十一月,補延吉廳同知。十二月,交卸賓州廳篆務,領咨赴部。本月二十四日,經(jīng)吏部帶領引見,奉旨:“著仍以知府在任即補?!雹?/p>
同治十一年(1872),杜學瀛實年十六歲,與祝壽詩文所紀考充內(nèi)閣供事時的年齡,相差僅一歲;與官年二十歲,相差就太遠了。
實際上,同治十一年(1872),杜學瀛由內(nèi)閣供事咨送方略館當差,祝壽詩文記其十五歲考取內(nèi)閣供事,二者原不矛盾。清代經(jīng)制吏員,有京吏、外吏之別,由民人考選,皆屬雜途。京吏奉職于宗人府、內(nèi)閣、翰林院及各館者曰供事,奉職各部院者曰經(jīng)承;禮部除經(jīng)承外,尚有儒士。民人考取供事后,需待各館缺出,方能頂補?!稓J定吏部銓選則例·漢官則例》卷四《除授》載:“內(nèi)閣各館供事缺出,將頂補之人著役日期,及頂補某人名缺,先行咨部。如系各衙門咨送者,務令在原衙門著役四年以上,方準送館。俟到館后,再補缺食公費二年,準其咨送吏部選用。如系(內(nèi)閣)典籍廳撥送者,接算補缺食公費五年;各館自行召募者,亦令補缺食公費五年,方準咨部,考職選用?!雹嵬问辏?870),杜學瀛十五歲,即已考取內(nèi)閣供事,翌年內(nèi)閣方略館供事缺出后,始行頂補,這應該是一個合理的解釋。
[注 釋]
① 戴偉:《首任道員杜學瀛》,《黑龍江檔案》2006年第1期,第54頁;胡珀:《杜學瀛年譜簡編》,《哈爾濱史志》2010年第3期,第38頁。
② 長順:《奏請以杜學瀛補授農(nóng)安縣知縣事》朱批奏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04-01-12-0572-032。
③ 長順:《奏請以杜學瀛補授延吉廳同知》朱批奏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04-01-12-0622-007。
④ 方浚師:《蕉軒隨錄》卷八《官年》條,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298頁。又,清人王士禎曾慨嘆:“三十年來,士大夫履歷例減年歲,甚或減至十余年,即同人宴會,亦無以真年告人者,可謂薄俗。按洪容齋《四筆》,宋時有真年、官年之說,至形于制書,乃知此風由來遠矣。獨寇萊公不肯減年應舉。又《司馬朗傳》:‘伯達志不減年以求成?!瘎t漢、魏間已有之?!币娡跏康潯冻乇迸颊劇肪矶豆倌辍窏l,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44頁。
⑤ 參見魯小?。骸肚宕倌陠栴}再檢討——以多份朱卷所記不同生年為中心》,《清史研究》2015年第1期,第90-101頁。
⑥ 宣統(tǒng)元年,杜學瀛罷官里居,鼎革之際,曾為人推舉出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錫鈞宣統(tǒng)三年十月初七日《奏為保舉倪嗣沖杜學瀛嫻于兵事事》錄副附片:“再,時事危迫,需才尤亟。查有已革黑龍江民政使倪嗣沖,前在山東、直隸,歷充營務處差,現(xiàn)充鄂省新募防軍左翼翼長,嫻于兵事,人稱其能。又,已革吉林濱江關(guān)道杜學瀛,歷任州縣,卓著循聲。前在關(guān)道任內(nèi),正值日俄戰(zhàn)事,相機因應,措置有方,臣世居奉天,知聞甚確?,F(xiàn)值需才之際,未敢壅于上聞,應如何錄用之處,出自上裁,謹附片具陳,伏乞圣鑒。謹奏。”檔號03-7489-015。
⑦《耳順同音集》所載壽文第一篇,署“吉林齊耀琳撰寫,江都梁公約代稿”。有云:“太夫人為前黃平州知州華庭公女。幼嫻內(nèi)則,長習《禮經(jīng)》,來歸先生,事長相夫,克敦孝敬,經(jīng)濟家政,數(shù)十年匔匔如一日。先生揚歷中外,得壹心國事,尟內(nèi)顧憂,匪太夫人輔助之力,曷克臻此!”按,杜學瀛原配王氏,小杜學瀛一歲,岳丈王紹榮,號華庭,順天人。劉書年《劉貴陽遺稿》卷一《黔亂紀實》有云:“王紹榮,順天人,本思南府福奎幕客,入貲為佐貳。杜琢章死于舊州,于是黃平三喪其牧矣,人皆視為畏途。紹榮不審利害,欣然請往,戊午(1858)十一月赴任。比入境,荊棘塞途,無駐足處,不得已,退保太平里一隅。里民素強悍,紹榮又不善撫綏,己未(1859)正月,民變被戕。”《劉貴陽遺稿》,《叢書集成續(xù)編》影印《黔南叢書》本,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影印,第175冊,第85-86頁。
⑧ 秦國經(jīng)主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6冊,第753-754頁。
⑨ 錫珍等纂:《欽定吏部銓選則例》,光緒十二年(1886)刻本。
責任編輯:劉毅
K252
A
1009-5241(2016)04-0060-03
許雋超 黑龍江大學文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