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亮
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教師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圖隱蔽在友好的、毫無拘束的氛圍中?!笔堑模斩吹恼f教效果不如讓學生親身經歷和感悟,讓學生自己發(fā)現自己的缺陷才是教育的真諦!科學課的核心是科學探究,如何在教學中將科學探究融入我們的教學,如何將驗證性的實驗變成探究性的實驗,是我們每一個科學教師關注的問題,前不久一堂科學實驗課的教學,讓我深刻理解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高明的教育就要融錯求真,知識的學習就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一、根據實驗需求,激發(fā)探究動機
那是星期二的下午,我上科學實驗課。教學內容是《水的三態(tài)變化中》中“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本實驗涉及到的實驗器材多,需要燒杯、酒精燈、溫度計、鐵架臺等。實驗安全隱患大,尤其是酒精燈的使用和加熱后的沸水,弄得不好容易燒傷或燙傷學生。實驗前我特地安排了幾位“學困生”幫忙準備器材。得到了我的信任,幾位“學困生”表現出少有的熱情,工作起來特別賣力。在我的指導和示范下,他們有條不紊地很快把九個小組的實驗器材安裝好了。
上課了。在實驗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實驗效果,減少熱損失,要在燒杯上蓋一個蓋子,并讓溫度計穿過它??蔁]有蓋子,我靈機一動,讓同學們拿自己的較硬的筆記本封皮當蓋子。這時,一個受到我“特別關照”的“學困生”站起來請求道:“老師,我沒有筆記本,很多同學也沒有您要求的那種筆記本封皮,您能讓我們自己設計蓋子嗎?”平時在班上抬不起頭,也沒有話語權的“學困生”居然大膽地提出了要求,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有些猶豫。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是“觀察水的沸騰”實驗,和制作燒杯蓋風馬牛不相及。這時,很多同學呼應這位“學困生”的建議。我同意了。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蓋子,并說看誰的設計最有創(chuàng)意。學生得到了我的同意,異常興奮,這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無法有的情景,我看著同學們在紙上畫著、擦著,我不住的點頭,我不時的在學生身邊停留看他們的設計和分析,不住的點頭。
二、奇思妙想,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奇跡發(fā)生了?!皩W困生”的設計各不相同,有的用薄紙折疊幾層作為蓋子,有的找來塑料板當蓋子,有的用科學書當蓋子,有的用毛巾做蓋子,我要求每個設計都告訴自己設計的思路,談談為什么這么設計,學困生王琳的創(chuàng)意很特別,用報紙折成三角錐的形狀做蓋子,就像圣誕節(jié)的帽子一樣,但是溫度計放在何處呢?一直是沒有解決的問題。這時,歪著腦袋沉思的羅永琪突然大叫起來,我找到了,找到了……,他的叫聲嚇了我們一跳,他的方法別具一格:取一個一次性的紙杯,剪去杯口的大部分,留下杯底的小部分。然后翻過來讓杯底朝上,作為燒杯的蓋子。再用小鐵棒將杯底戳一小孔,穿過溫度計,用透明膠布將溫度計固定在上面,使溫度計的液泡部分正好在水的中間,這樣的設計解決了實驗者用手拿起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困擾。而且這樣的蓋子不大不小地十分密閉地蓋在燒杯上,有效的減少了熱量的散失。羅永琪在匯報自己的設計思路后,引起了大家的贊嘆,我說,大家按照他的辦法進行制作一下,看能否達到我們的實驗要求,這真是探究思維的形成是在大家的思辨中發(fā)現和形成的。
你們想知道大家是受什么啟示,“發(fā)明”了今天的紙蓋嗎?請大家互相采訪。此時全班同學開心地笑了。就這樣我的支持、信任和激勵居然讓同學們一直保持著興奮而飽滿的探究熱情。隨即這節(jié)課非常完美地完成了實驗全過程,并得到了正確結論。
看著同學們新穎、獨特的“杰作”,我內心充滿了喜悅。我第一次發(fā)現孩子們身上隱藏著巨大的創(chuàng)新潛能,閃耀著科學家智慧的火花。可我為什么原來視而不見呢?
三、反思自己,成就學生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即使他是我們眼中的“笨”學生。愛迪生曾經是老師眼中不待見的學生,愛因斯坦曾經也是老師眼中不可救藥的學生,但都不能阻止他們成為一代大師,成為地球人類的驕傲。我堅信,發(fā)現學生的奇思妙想,發(fā)現學生的別出心裁,我們用“另類”的眼光來看待,也許在未來的中國,像愛迪生、牛頓、瓦特等就會在你的手上誕生。
我們只有充分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放手發(fā)動學生,學生才能發(fā)展,學生探究的空間和平臺才能得到建立,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能得到培養(yǎng)。否則,墨守成規(guī),題海戰(zhàn)術,會讓學生戴著鐐銬跳舞,會捆住學生手腳。這樣,我們的教育將會陷入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自我成長,是新世紀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空喊幾句口號是不行的,靠空洞的說教也是行不通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阿基米德在洗澡時發(fā)現浮力原理;瓦特觀察壺蓋的跳動發(fā)明了蒸汽機;牛頓受蘋果下落的啟示研究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讓學生走進去,參與實踐,獲得親身感悟和體驗,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方法。正如古詩所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