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法人侵權

2016-01-31 21:33馬夢丹
職工法律天地 2016年16期
關鍵詞:責任法法人受害人

馬夢丹

(210093 南京大學法學院 江蘇 南京)

論法人侵權

馬夢丹

(210093 南京大學法學院 江蘇 南京)

法人是相對于自然人的民事權利主體。我國《民法通則》第36條規(guī)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但是我國的現(xiàn)行法,包括《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中都沒有規(guī)定法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侵權賠償責任條款,只是在有關企業(yè)法人條款的內(nèi)涵中對企業(yè)法人侵權責任的內(nèi)容進行了概括,以及通過有關司法解釋從形式上部分解決了法人侵權責任問題。由此可見我國目前并沒有建立嚴格意義上的法人侵權責任制度。筆者將通過本文對法人侵權的簡單問題進行論述。

法人侵權;歸責原則;過失

法人是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重要參與者,法人的行為直接關系到社會經(jīng)濟秩序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雖然隨著法律制度的完善,法人制度也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但是相關的配套措施還沒有完全建立,對法人的監(jiān)督管理制度也不夠健全,因產(chǎn)品缺陷而導致他人損害,因欺詐行為而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等法人侵權行為還比較嚴重,對于法人侵權責任的承擔,理論與實務上也有較多的分歧,筆者將在本文中對法人侵權的若干基礎問題進行探討。

一、法人侵權的概念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2條規(guī)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jiān)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fā)現(xiàn)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chǎn)權益。所以侵權行為就是行為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chǎn)和人身權利,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以及依法律規(guī)定應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損害行為。法人侵權的民事責任具有侵權民事責任的一般特征,我們通常所說的法人民事侵權是指的是法人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zhí)行職務過程中,實施的對他人合法權益造成侵害的民事行為。法人作為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重要主體,法人的行為直接關系到社會經(jīng)濟秩序的穩(wěn)定和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現(xiàn)階段包括侵權行為在內(nèi)的法人違法活動還比較嚴重,例如:因產(chǎn)品缺陷而導致他人損害,因欺詐行為而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從事不正當競爭而侵害他人的合法權利以及因法人工作人員疏忽或者懈怠造成的損害事故等都時有發(fā)生。

在《侵權責任法》的表述中僅將侵權行為人表述為行為人,對于各個類型的侵權行為,《侵權責任法》并沒有將侵權主體具體區(qū)分為自然人或者法人,但是筆者認為結合現(xiàn)階段法人發(fā)生頻率較高的侵權行為,可以解析出《侵權責任法》中適用于法人侵權的法律條文。具體為:《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zhí)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zhí)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該條適用于法人的工作人員職務侵權。《侵權責任法》第五章產(chǎn)品責任適用于法人的產(chǎn)品侵權責任?!肚謾嘭熑畏ā返谄哒箩t(yī)療損害責任、第八章環(huán)境污染責任、第九章高度危險責任、第十章物件損害責任中的責任主體都有責任主體為法人的可能性。

二、法人侵權的表現(xiàn)形式及域外法觀察

《民法通則》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根據(jù)《民法通則》對法人概念的定義可以得知,法人雖然并不是現(xiàn)實的、單獨的、肉體的人,但是法人是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實施各類民事活動,享有民事權利并承擔民事義務的獨立主體,因此法人要對以其自己的意志和名義為基礎而實施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然而,法人作為由自然人按照一定組織形式構成的組織體,其意志是各個自然人意志綜合形成的集體意志,其中法人機關的意志對于法人的意志起主導和支配作用,法人機關的意志可以直接體現(xiàn)為法人的意志,法人機關的行為可以成為法人行為。因此,法人對法人機關的行為承擔責任。因為法人機關被視為是法人必要的組成部分,在法律地位上具有特殊性,即它們的行為被視為法人自身的行為,法人對其侵權行為承擔責任,法律采取了擬制的方法認為法人在這種情況下是在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法人機關侵權是法人侵權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法人侵權還有另外一種表現(xiàn)形式,就是法人的一般員工在執(zhí)行職務時造成的侵權,其后果應由法人來承擔。法人的一般員工指的是與法人僅僅具有一種雇用關系的人員。我國的《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zhí)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zhí)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薄睹穹ㄍ▌t》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jīng)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因職務行為或者授權行為發(fā)生的訴訟,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當事人?!庇晌覈姆梢?guī)定可以得出結論:法人的一般工作人員在執(zhí)行職責和履行工作義務過程中實施的侵權行為,是法人侵權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法人應該對此也承擔侵權責任。

以上是我國大陸民法對法人侵權的相關規(guī)定,大陸法系的各國都普遍的對法人侵權做了以上的兩種區(qū)分。如《德國民法典》第31條規(guī)定:“社團對董事會、董事會成員或其他組織上任命的代理人因在執(zhí)行其權限范圍之內(nèi)的事務時實施使其負擔損害賠償義務的行為而給第三人造成的損害負責。”很顯然德國民法將董事會及董事會成員的行為看作是法人自己的行為。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第28條規(guī)定:“法人對其董事或有其他代表權之人因執(zhí)行職務所加于他人之損害,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此條規(guī)定是將舊28條中的“其他職員”替換為“有其他代表權之人”,這一修改就是意在區(qū)分法人機關的行為跟法人一般員工的行為。

法人的侵權行為能力,也稱為法人責任能力,是指法人因為自己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的地位或資格。對于法人的侵權行為能力,學界歷來有否定說和肯定說。否定說以法人本質(zhì)“擬制說”為理論路徑,認為法人既然無意思能力,也就不能從事侵權行為,自然無侵權行為能力,因為侵權行為以故意、過失為前提;也有人認為,法人僅于法律所允許的目的范圍內(nèi)始得存在,超越其目的范圍的行為,就不是法人的行為,也就是說法人只能是從事合法行為的組織,故此,法人不可能實施侵權行為;還有學者認為,法人機關的行為只是代理行為,這種行為的后果由法人承擔,僅以合法行為為限,法人的機關不得代理法人從事侵權行為??隙ㄕf以法人本質(zhì)“實在說”為理論路徑,一致認為法人有侵權行為能力,但對于法人何以具備該種能力,有的認為,法人的機關代表法人實施的行為就是法人本身的行為,法人對于其機關的行為負責的根據(jù),就在于法人未盡到對其選任和監(jiān)督的注意義務;有的認為,法人對其機關的行為負責,并不是因為法人本身的過失,“只不過是法人為維護公眾交易的安全,規(guī)定了一種特別的責任”;還有的認為,“法人既有行為能力,則必然具有不法行為能力,并應對其侵權行為負責?!?/p>

該爭論起緣于法人的行為事實上只能通過自然人來具體實施,法人必須由自然人代理或代表才能實施行為,即無論一行為的法律性質(zhì)是否為法人行為,表面上我們看到的只能是自然人的行為。問題的核心在于如何看待與法人有關但又可以還原為某一個或者一些自然人的行為性質(zhì)。如果把自然人在特定條件下實施的侵權行為歸結為法人行為,并由法人承擔責任,則應認為法人有侵權行為能力。反之,如何認為這些自然人的行為是個人行為,則可以否定法人的侵權行為能力。

從理論邏輯上考慮,研究法人侵權行為能力必須從法人的本質(zhì)出發(fā)。對于法人本質(zhì),主要有三種學說,即法人否認說、法人擬制說與法人實在說。法人否認說認為,法人并非具有實體之存在,法人乃為一定目的而組成的財產(chǎn)。社會生活中除個人及財產(chǎn)之外,無所謂法人的存在。該說已遭多數(shù)學者和立法者否定。法人擬制說認為,權利能力只能由自然人具有,但僅僅自然人有權利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十分不便,法律對于法人亦賦予權利能力,由于法人的權利能力乃法律所擬制,所以稱之為擬制人,它只是觀念上的存在物,而非現(xiàn)實和實體。秉持“法人擬制說”的學者往往主張法人沒有侵權行為能力,他們認為法人既然無意思能力,而侵權行為以故意、過失為前提,法人當然也就不能實施侵權行為。法人實在說則認為,法人不是擬制的結果,法律規(guī)定組織體有人格,是因為社會現(xiàn)實存在具有像自然人一樣堅固而獨立的實體——共同體或團體。也就是說,法人的實體基礎是實在而有獨立結構的組織體,學理上稱為組織體說?!暗聡鴮W者如貝色勒和基爾克則進一步認為,人類社會生活中的組織體皆有其內(nèi)部統(tǒng)一性,在本質(zhì)上是與生物人一樣的有機體,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組織體?!闭J為法人的本質(zhì)應采“法人實在說”的學者主張法人有侵權行為能力,他們認為法人是一個真實的存在,法人機關代表法人實施了行為,法人既有行為能力,也具有不法行為能力,能夠實施侵權行為,并應對其侵權行為負責。筆者認為,既然“法的本質(zhì)是深藏于法的現(xiàn)象之后,以致憑借直觀的方式無從把握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是人們對可感知的法的外部聯(lián)系的真實本源的一種主觀把握和理性象”,因此,“法人擬制說”與“法人實在說”并不存在著誰是誰非的問題,而只是站在不同的視角立場上來理解法人的本質(zhì)問題,并且都做出了接近法人本質(zhì)的真理性認識但并非完滿,未能徹底地揭示出法人的本質(zhì)。而法人本質(zhì)應將“法人擬制說”中的擬制技巧與“法人實在說”實在意志結合起來,即擬制意志。也就是說,法人有自己的意志,該意志是法律將其機關的意志擬制為法人的意志,從而使法人和自然人一樣實在而有“生命”的獨立結構組織體。如此一來,法人是有侵權行為能力的。

從實用主義角度來看,現(xiàn)實中存在著無法或不宜還原為自然人行為的法人侵權行為,而且這些行為的成立無需考慮當事方的過錯,即當事方是否有意思能力不影響這些行為的構成。最為典型的就是法人因生產(chǎn)過程中污染環(huán)境侵害他人人身、財產(chǎn)、因產(chǎn)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財產(chǎn)損害等不是執(zhí)行法人職務的特定自然人、而是法人集體實施的侵權行為等,在這些場合,法人獨立承擔責任,法人機關及其受托人或受雇人并不同時承擔責任。后者對于損害的發(fā)生可能根本沒有過錯,但這一事實沒有、也不應該影響法人責任的成立或導致法人責任的免除。這種行為雖然在客觀上可以還原為個人行為,但若強行將其還原為自然人的行為,必然會產(chǎn)生如何認定行為人的問題,徒增受害人主張權利的舉證負擔,導致糾紛處理的復雜化,無助于問題的最終解決。由此可見,從實用主義角度考察,法人也應當具有侵權行為能力。

侵權行為法的歸責原則及法人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和自然人侵權一樣,法人實施了侵權行為必須符合一定條件,才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里所說的條件就是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一般的侵權責任構成要件都包括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也就是說要法人承擔侵權責任,首先法人必須實施了侵權行為,其次法人實施的侵權行為必須產(chǎn)生了損害后果,即給他人造成了財產(chǎn)或者人身權益造成了損害,最后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必須具有因果關系,也即損害結果必須是由該侵權行為引起的。除此之外,侵權責任構成要件中至關重要的還有一點,那就是歸責原則。在侵權責任法中歸責原則是確定行為人侵權民事責任的根據(jù)和標準,侵權責任法中的歸責原則并不是單一的,我國現(xiàn)行的《侵權責任法》中有三種歸責原則,分別為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所以不同類型的侵權責任并不會適用統(tǒng)一的歸責原則,因此考察法人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應當首先確定法人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上文中筆者認為法人機關侵權和法人一般工作人員的職務侵權都是法人侵權的表現(xiàn)形式。法人作為法律上擬制的人,其從本質(zhì)上來講是一種社會組織,其自身無法從事具體的民事行為。它所有的對外活動都是通過法人機關的成員和一般的工作人員來完成的。也就是說在法人侵權的情況下,侵權行為的行為人實際上是法人的工作人員,但法人工作人員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是由法人來承擔的。就責任承擔來講,法人所承擔的侵權責任是一種為他人行為負責的替代責任。對于法人侵權責任歸責原則的適用一直都存在著過錯責任跟無過錯責任的爭論,筆者認為法人侵權責任應該適用無過錯責任。

首先,法人侵權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有利于減少或避免法人侵權行為的發(fā)生。在確定法人侵權責任時,只考慮損害事實,而不論法人有無過錯,也許會在短時期內(nèi)擴大法人的責任,但從長遠考慮,能有效減少或避免法人侵權行為的發(fā)生。其次,發(fā)生工作人員侵權造成他人的損害,無論法人是否對該行為存在過錯,都表明法人未盡到對其工作人員的教育、管理及監(jiān)督義務。讓法人承擔無過錯責任,可以敦促法人積極主動地加強對其工作人員的教育管理,從根本上減少或者避免了法人侵權的發(fā)生,從根本上減少或避免法人侵權的發(fā)生。其次,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有利于切實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無過錯責任原則加重了行為人的責任,使受害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更容易實現(xiàn),受到損害的權利能及時得到救濟,切實保護了受害人的利益,促進了社會的穩(wěn)定。

三、法人承擔其侵權責任的方式

法人對其侵權行為應當如何承擔侵權責任,各國的立法規(guī)定都有所不同。

(一)法人對受害人承擔單獨責任

德國采用此種責任承擔方式,對于法人之董事或其他代理人致人損害的行為,德國明文規(guī)定由法人單獨承擔賠償責任。《德國民法典》第31條規(guī)定:對于董事會、一名董事會成員或者一名合法任命的代理人由于執(zhí)行屬于權限以內(nèi)的事務,發(fā)生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的行為,致使第三人受到損害時,社團應負賠償責任。

(二)法人對受害人承擔單獨責任,且法人得追究有過錯行為人的個人責任

瑞士采用此種責任承擔方式。《瑞士民法典》第55條第2項規(guī)定:“法人對其機關的法律行為及其他行為承擔責任。”第3項規(guī)定:“行為人有過錯時,行為人另負個人責任?!睂η笆鲆?guī)定有兩種理解:一種是臺灣學者的理解,認為依其規(guī)定,就損害后果,法人應與有過錯的行為人對受害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另一種理解是我國學者的理解,認為依其規(guī)定,法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責任,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應對法人承擔責任,并將之稱為“兩罰制”

(三)法人原則上應對受害人承擔單獨責任,但董事等人有過錯的,應與法人一起對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

日本采用此種責任承擔方式?!度毡久穹ǖ洹返?4條首先在第1項規(guī)定法人對其理事或其他代理人因執(zhí)行職務致人損害承擔賠償責任,然后在其第2項規(guī)定“因法人目的范圍外的行為,有損害于他人時,與表決該事項時表示贊成的社員、理事及實施該行為的理事或者其他代理人,負連帶賠償責任”。此外,于1974年修訂《日本公司法》時補充的兩個條文,也作了類似規(guī)定。其第266(3)條規(guī)定:“董事執(zhí)行職務有惡意或重大過失時,該董事對第三人也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钡?66(1)條則就公司董事違法分配盈余、向其他董事貸款、違反竟業(yè)禁止義務、違反董事與公司進行交易之限制以及其他違反法令或者章程的行為,規(guī)定了董事對公司承擔連帶償還或連帶賠償責任。

(四)法人應與代表人對加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臺灣地區(qū)采用此種責任承擔方式。臺灣民法典第28條明確規(guī)定了此種連帶責任,甚至不考慮代表人有無過錯(決定實施加害行為的過錯)。此外,臺灣公司法第23條也規(guī)定:“公司負責人對于公司業(yè)務之執(zhí)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使他人受到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睂τ诤螢楣矩撠熑耍摲ǖ?條規(guī)定:“在無限公司、兩合公司為執(zhí)行業(yè)務或代表公司之股東。在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為董事。公司之經(jīng)理人或清理人,股份有限公司之發(fā)起人、監(jiān)察人、檢查人、重整人或重整監(jiān)督人,在執(zhí)行業(yè)務范圍內(nèi),亦為公司負責人”。就立法理由而言,臺灣學者認為,如按法理,法人機關之行為為法人行為,故構成法人機關成員的個人不應對受害人承擔責任。但就保護交易安全立論,則又以規(guī)定法人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為妥,其有利于促進法人機關之主義,籍以保護交易安全。至于法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責任或者與代表人等行為人連帶承擔責任之后,法人與行為人之間的內(nèi)部關系,一般認為得適用民法有關委托合同的規(guī)定:因代表人處理法人事務時,對于法人負有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如因其過失而致法人以損失,法人對之享有追償權。

我國《民法總則》第55條規(guī)定采用的是法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但對于法人是否得對有過錯的代表人享有追償權,未作出直接規(guī)定。比較上述立法模式,其不同點主要在是否規(guī)定法人代表人與法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根據(jù)我國的實際情況,有下列因素可值得考慮:第一,從理論上講,如果承認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即法人自身的行為,在執(zhí)行職務的活動中,法定代表人不存在其自身的個人人格,則難以認定法定代表人執(zhí)行職務的行為“一方面為法人之行為,他方面為自己之行為”。故責令法定代表人對受害人直接負責無法理上的說服力;第二,法人侵權行為通常發(fā)生在交易之外,故規(guī)定連帶責任并不能有利于交易安全的保護;第三,代表人之賠償能力與法人之賠償能力通常不可同日而語,規(guī)定連帶責任,固然可以為受害人增加選擇機會,但是實際意義不大;第四,即令發(fā)生因法人機關之惡意或重大過失從事目的外違法行為造成他人嚴重損害,而法人之全部財產(chǎn)不足以賠償損失的情形,也可以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制度,責令有過錯的股東承擔個人賠償責任?;谏鲜龅目紤],我國民法應規(guī)定法人對其代表人執(zhí)行職務的致害行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全部責任。至于法人承擔責任后對有過錯的代表人的追償或者處罰,得根據(jù)法人章程或者公司法有關規(guī)定進行。

[1]韋波:《法人侵權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載《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6年10月第4卷第10期

[2]蔣學躍《法人侵權責任能力的理論預設與制度設計——以法人本質(zhì)理論為線索》載《現(xiàn)代法學》2007年3月第29卷第2期

[3]王利明:《民法總則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402頁

[4]尹田:《論法人侵權行為》載《河北法學》2002年第2期

[5]拉德布魯赫:《法學導論》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97-100頁

[6]葛洪義《法理學導論探索與對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高中權、歐道華:《法人侵權行為基本理論探討》載《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4期2008年12月

[8]蔡立東:《論法人之侵權行為能力——兼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相關規(guī)定》載《法學評論》2005年第1期總第129期

[9]王利明《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0]胡長清:《中國民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頁

[11]李開國:《民法基本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07頁——111頁

[12]史尚寬:《民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163頁

[13]尹田:《論法人侵權行為》載《河北法學》2002年第2期

馬夢丹(1992~ ),河北邢臺人,南京大學2014級民商法學碩士。

猜你喜歡
責任法法人受害人
順應論視角下立法文本漢英翻譯策略探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北大法寶英譯本為例
漢德公式的局限性——《侵權責任法》第87條視角
淺析我國法人人格權現(xiàn)狀及立法建議
陜西省法人及其他組織違法失信“黑名單”
《侵權責任法》保護范圍及其特色之研究
法定代表人于法人犯罪之管窺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沒有對受害人進行賠償?shù)牟糠?,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訴訟?
問責乏力冤案變懸案?
侵權責任法與合同法的界分探討
法人和法定代表人有什么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