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東紅
再一次看到“重走橋南、再回大漠”這句話時,猶如一針強心劑,刺醒我沉睡的心,沸騰我平靜的血。
橋南,我軍旅生涯的起點、我成長進步的搖籃、我成家立業(yè)的居所,我魂牽夢縈的第二故鄉(xiāng)……
初入軍營,是這里教會我們一二三四,從懵懵懂懂的青年學子轉型為一名合格的軍人。那時候,我們稚嫩的肩膀雖不能扛起使命擔當,但不服輸的韌勁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還是深深折服了教員。盡管過去多年,但拉練時我們在延安張思德同志墓碑前的入伍宣誓,依然激蕩著我的心。那天下午,面對張思德同志的墓碑,在毛主席親筆寫下的“為人民服務”的字碑下,當我們舉起右手鄭重地宣誓時。原本晴空萬里的天空突然烏云密布,大雨驟下,豆大的雨點兒噼里啪啦地砸在我們身上、臉上,給這原本神圣的儀式更增添了一份神秘。任由雨水沖刷,我們沒有絲毫騷動,整齊的隊列,上千號人用筆挺的軍姿迎接暴風雨的到來。如果這是上天對我們最初的考驗,那一定是我們的豪氣讓蒼天流下感動的淚水?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我宣誓……”狂風驟雨完全淹沒在這洪亮的宣誓聲里。那一刻,延安上空激蕩著新一代軍人的血性擔當:那一刻,棗園周圍回響著莘莘學子的堅定信念;那一刻,寶塔山、延河水見證了我們獻身國防的錚錚誓言。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沒有動搖我們剛剛燃起的斗志,卻更堅定了我們從軍報國的決心,讓那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怦然跳動……
帶著宣誓的激揚豪邁,我們在中央大禮堂里傾聽歷史、在烈士陵園中追憶往昔、在寶塔山上縱情高唱、在楊家?guī)X前感受老一輩革命導師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豐功偉績……一處處遺址、一段段歷史,我們記在本子上,藏在胸膛里,刻在腦海里,流在血脈中……多年后,每當與戰(zhàn)友們通電話時,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憶起這段難忘的歷史。
幾多春去秋來,橋南,這個航天測控的發(fā)源地,見證了無數地方大學生、新兵蛋子、考學戰(zhàn)士從這里起步,邁向武器裝備事業(yè)的各個崗位。這里是部隊的“隨營軍?!?,這里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橋南大學”??墒钱斈瓿跞霕蚰?,我卻聽到這樣的告誡:“橋南風景美如畫,但只可短歇,不可久留?!薄白呱鲜吮P。越走越心寒?!甭犞@些與如畫風景不合時宜的報怨,年輕的我并沒有讀懂其中的含義,但從這些酸楚的文字里還是咂摸出艱苦的味道。
既來之,則安之。隨著日子在風景里一天天過成習慣,我愛上了那綠樹成蔭的營院。和藹可親的領導、獨門獨戶的連隊、激情澎湃的訓練……一切都是那么和諧自然,讓之前的“真誠告誡”不攻自破。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已融入了這風景之中,成為他們的一員。我曾經以為自己會在這風景里過一輩子,可有一天,當我看到大學同學在自己的舞臺上風生水起,在那輕歌曼舞花花綠綠的大城市里,錢包越來越鼓,車子越開越好,房子越住越大,我開始懷疑自己最初的選擇。跳出農門為了啥?從城市來到大山里為了啥?在這信息閉塞、出門不便,來個朋友請個客都找不到飯館的地方是圖個啥?就在我苦苦尋覓答案的時候,抬頭看一眼那青翠的大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那滿眼的綠色讓我瞬間找回自己的初衷,正是因為無數人把根扎在了橋南,才孕育出航天測控的今天,我們?yōu)橹@一份偉大而獨守清貧,又有誰能撼動這份無邊的大愛。女兒曾無數次委屈地問我:“爸爸,你當時為什么把我的戶口落在橋南,現在上學都不方便?!蔽颐看味际切χ嬖V她,因為這里就是咱們的根啊。
在橋南的那些年里,每次邀請退休的老前輩來給新入伍大學生進行傳統(tǒng)教育,我總是跟著他們一起接受心靈的洗禮。還記得2000年在橋南拍攝電視劇《中國軌道》時。作為群眾演員的我們在李雪健老師的帶領下,按照導演的指揮,在時光倒流中重塑歷史,復原老一輩航天測控人“干驚天動業(yè)事、做隱姓埋名人”的不朽偉業(yè)。我從那三點紅的軍裝里看到了航天測控的昨天,我們在一窮二白中讓“東方紅”響徹茫茫太空,我們用外國人想都不敢想的320計算機讓中國航天從這里騰空而起,我們用航天測控人的聰明智慧刷新一個個中國紀錄。測控人不怕困難、不畏艱難,在愈挫愈勇中奮進,在艱難困苦中玉汝于成。
如果說《中國軌道》讓我找到了作為航天測控人的驕傲,那參加修建航天測控裝備博物館卻讓我真正找到了牧星人的根??粗患爬系暮教鞙y控裝備從全國各地陸陸續(xù)續(xù)運送到秦嶺腳下,我迷惑不解,這些就是曾經讓“東方紅”樂曲響徹寰宇的裝備嗎?這些就是當年的測控人嘔心瀝血譜寫“兩彈一星”華章的裝備嗎?就是這些落后的計算機算出了我國在航天領域獨占鰲頭的地位嗎?帶著無限的崇拜和敬仰,我們手抬肩扛將這些“元勛”從車上請下來,抬著她們輕輕地擺放到各個展廳。生怕她們飽經風霜的身子骨有一丁點的閃失。八個展區(qū),數千臺(套)裝備,用她們優(yōu)美的身姿在向我們講述“愛國奉獻、求實創(chuàng)新、精測妙控、艱苦奮斗、團結協(xié)作、永攀高峰”航天測控精神的真諦。
輕輕擦拭她們風塵仆仆的面容、重還她們當年動人的風采,從身體到心靈禁不住一陣顫抖。這些打破美蘇及西方大國的壟斷和封鎖,征服宇宙、進軍太空,實現毛主席發(fā)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wèi)星”偉大號召的裝備啊,今天你們終于團聚了,今天你們終于回家了,今天你們終于把根扎在了一起。像一片翠竹緊緊地連在一起,讓中國的航天測控不斷地拔節(jié)、拔節(jié),成長、成長……
彈指一揮,我在“橋南公社”工作了十年。在這十年里,我走遍了營區(qū)的三十八個點哨,每個點哨都有一個故事,每一段路程都有一段艱辛??粗@里的一草一木,每一處都能找到當年前輩們默默奉獻的足跡。營區(qū)的角角落落、一磚一瓦都澆鑄了前輩們辛勤耕耘的汗水。彎彎曲曲十八盤,走過英雄千千萬。這條全長二十三公里,通往市區(qū)的唯一主干道,就是前輩們當年在任務間隙加班加點自己修建的,五十多年來,她不僅記錄著航天測控的昨天,更承載著大山里的人們脫貧致富共奔小康的今天。走過那條從辦公區(qū)到原通信站的三公里路程,仰望著那塊屹立在小河邊的望夫崖,我總會聽到她在呢喃地講述當年戰(zhàn)天斗地放衛(wèi)星的故事……
在基地組建四十年的時候,基地老高工趙琦欣然作詞一首,配上任剛干事那略帶秦腔秦韻的曲譜。把無數人的魂重新帶回到橋南。聽一聲“有一個地方叫橋南”,多少航天測控人追星攬月的豪邁征程歷歷在目:唱一句“有一個地方叫橋南”,天南海北測控人再遠的心都能重回這十八盤盡頭的秦嶺腳下:和一曲“有一個地方叫橋南”,邁向太空的步伐堅定而踏實,穩(wěn)健而無畏。如今的橋南,再沒有“各號注意”的鏗鏘口令,如今的橋南,再沒有徹夜長明的太空征戰(zhàn),這里留下的只有一個搖籃。中國航天測控從這里牙牙學語,走向世界。如今的橋南,是測控人精神的家園,那滿墻的壁畫,文化長廊里,測控前輩、先進典型在向我們述說著當年的篳路藍縷、坎坷前行的故事。
還記得當年離開橋南時,領導叮囑我:“橋南就是你的家,什么時候回來我們都歡迎?!倍嗝凑嬲\的邀請,多么溫馨的期盼。家,永遠都是疲憊游子的港灣,家,永遠都是最終停駐的終點??晌颐看翁接H回來時,總是悄悄地回悄悄地走,生怕驚擾這神圣的家園。只要看到橋南那如畫的風景,我的心里總是很踏實,因為,無論走得再遠,只要一回眸,橋南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