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秋季必防的疾病“豬肺疫”
佚 名
豬巴氏桿菌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急性流行性、散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傳染病。又叫豬肺疫,俗稱“鎖喉風”或“腫脖子瘟”。急性病例為出血性敗血病、咽喉炎和肺炎的病狀,慢性病例主要為慢性肺炎癥狀,散發(fā)性發(fā)生。
豬巴氏桿菌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為細小球桿菌,本菌為需氧及兼性厭氧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7℃。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抵抗力不強,直射陽光下經10~15min死亡,在60℃加熱10min,加熱到100℃立即死亡。一般常用的消毒藥,都可在數(shù)分鐘殺死本菌。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多發(fā)于5~9月間。發(fā)病豬無明顯的性別、年齡差異,但四月齡以上的豬易感性大些。病豬和帶菌豬是主要的傳染源。病原隨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污染環(huán)境,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黏膜傷口,蚊蟲叮咬傳播。溫差過大,密度過高,空氣質量差,長途運輸,營養(yǎng)不良,潮濕,悶熱等不利因素均可誘導內源性感染。
病潛伏期長短不一,隨細菌毒力強弱而定,自然感染的豬,快者為1~3天,慢者為5~14天。
最急性型常見于流行初期,病豬于頭天晚上吃喝如常,無明顯臨診癥狀,次日晨已死在圈內。病程稍長,癥狀明顯的可見體溫升高至41℃以上,食欲廢絕,精神沉郁,寒戰(zhàn),可視黏膜發(fā)紺,耳根、頸、腹等部皮膚出現(xiàn)紫紅色斑。較典型的癥狀是急性咽喉炎,頸下咽喉部急劇腫大,呈紫紅色,嚴重者可波及上達耳根和后到前胸部,致使病豬呼吸極度困難,叫聲嘶啞,常兩前肢分開呆立,伸頸張口喘息,口鼻流出白色泡沫液體,有時混有血液,嚴重時常做犬坐姿勢張口呼吸,最后窒息而死。病程1~2天,病死率很高,可達100%。
急性型是本病常見的病型,主要表現(xiàn)為肺炎癥狀,體溫升高到41℃以上,精神差,食欲減少或廢絕,初為干性短咳,后變濕性痛咳,鼻孔流出漿性或膿性分泌物,呼吸困難,張口吐舌,結膜發(fā)紺,皮膚上有紅斑,初便秘,后腹瀉,消瘦無力,臥地不起,大多4~7天死亡,不死者常轉為慢性。
慢性型初期癥狀不顯,繼則食欲和精神不振,持續(xù)性咳嗽,呼吸困難,鼻流少量黏膿性分泌物,進行性消瘦,行走無力。如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常于發(fā)病2~3周后衰竭而死。
病理剖檢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全身黏膜、漿膜、皮下組織出血,頸部皮下有膠樣滲出物,全身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出血。心外膜、心包膜、冠狀溝出血。肺急性水腫、出血,有不同程度的肝變區(qū),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水腫,使肺切面如大理石樣,胸腔及心包積液,纖維素性胸膜炎,氣管和支氣管充滿白色或血色泡沫。
5.1隔離病豬,及時治療。同時做好消毒和護理工作
(1)拌料治療“豬e康+氨菌康+金蟬呼霸”,連用7天。(2)加強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毒,特別是隔離病豬,做好隔離措施。(3)本病高發(fā)期每個月可定期使用“豬e康+氨菌康”拌料,連用七天
5.2平時注意事項
(1)部分健康豬的上呼吸道帶有巴氏桿菌,由于不良因素的作用,??烧T發(fā)本病。因此,預防本病的根本辦法,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消除降低豬體抵抗力的一切不良因素,加強飼養(yǎng)管理,以增強豬體的抵抗力。
(2)發(fā)病時,豬舍的墻壁、地面、飼養(yǎng)管理用具要進行消毒,糞便廢棄物堆積發(fā)酵。(3)患慢性豬肺疫的小僵豬淘汰處理為好。
摘自“畜牧獸醫(yī)”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