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國信(山西省陽城縣畜牧局)
奶酒
——芳醇無比的馬背珍品
文│劉國信(山西省陽城縣畜牧局)
對蒙古族的奶酒早有仰慕。去年仲夏時節(jié),我有幸受邀參加行業(yè)會議來到額濟納草原上,盡管此前對蒙古族的飲食習俗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已有所了解,然而,當踏上草原,走進蒙古包的那一刻,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豪爽大氣與傳統(tǒng)的飲食習俗、濃郁的酒文化特色,依然讓我始料未及,被深深地感染。想起那天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眷戀之情油然而生;對于奶酒,它的醇香可口,更令人回味悠長,難以忘懷。
那天清晨,驅(qū)車馳騁在遼闊的草原上,遠遠望去,盡管離所去的蒙古包仍有一段的距離,但歡快的歌聲與濃郁的奶香已在空氣中飄溢。據(jù)同行的蒙古族老師介紹,奶酒是北方游牧民族生產(chǎn)、生活中的產(chǎn)物。每年七、八月是釀制奶酒的季節(jié),在遼闊的草原上,鄰里歡聚,節(jié)日喜慶,接待賓朋,餐桌上總少不了奶酒。而在每年的那達慕大會上,除了觀看射箭、騎馬、摔跤等特有的項目外,飲奶酒更是最突出的標志。哈達和奶酒,是蒙古族對遠方貴客的最高禮儀。
晚上回到住處,翻閱史料得知,奶酒的發(fā)明已有800多年的歷史,然而,關(guān)于奶酒的起源,傳說不一。相傳鐵木真在統(tǒng)一蒙古部落時,未婚妻孛兒帖為遠征的丈夫制作奶食品時,鍋蓋上的水珠流到了碗里呈現(xiàn)出特殊的奶香味,她把這些收集起來,通過特殊的方法保存……在鐵木真做大汗的慶典儀式上,她把自己釀造的“甘露”獻給丈夫和將士們。從此,成吉思汗把它封為御膳酒,起名“賽林艾日哈”,即馬奶酒。
據(jù)考證,其實早在漢代,就已經(jīng)有“馬逐水草,人仰潼酪”的記載。最被人們所接受的說法是,古代游牧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生活,為防饑渴,常在隨身攜帶的羊皮袋中裝些馬奶。由于整天騎馬顛簸,馬奶的乳清和乳脂分離,成了味道獨特的奶酒。之后游牧民族逐步形成了馬奶酒的制作方法——將馬奶傾入羊皮縫制的袋囊中,用木棒不停地攪動,然后放入酒酵母,置于保溫處讓其發(fā)酵,待到噴散酒香并呈半透明狀液體時即可飲用。
十三世紀的傳教士魯布魯克和旅行家馬可波羅,對馬奶酒的釀造有過詳細的記載,稱之為“忽迷思”,并且描述它的味道:喝時像葡萄酒一樣有辣味,喝完后舌頭上有杏乳的味道,腹內(nèi)舒暢,也使人有些微醉。南宋使臣徐霆疏于《黑韃事略》中也曾記載:“初到金帳,韃主飲以馬奶,色清而味甜,與尋常色白而濁、味酸而膻者大不同,名曰黑馬奶。蓋清則似黑。問之,則云:‘此實撞之七、八日,撞多則愈清,清則氣不膻。’”馬奶酒當以黑馬奶為貴,味甜而清,無膻氣,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極其珍貴的飲料。元代詩人許有壬形容馬奶酒:“味似融甘露,香疑釀醴泉”。清代肖雄說它“其性溫補,久飲不間,能返少顏”。
據(jù)同行的專家介紹,隨著現(xiàn)代工藝的進步,如今,奶酒在原料上已經(jīng)采用了營養(yǎng)價值更高的牛奶。在釀制過程中,并不破壞牛奶本身固有的營養(yǎng)成分,而是將其精煉,脫去脂肪,增加純度,然后發(fā)酵,使其所含營養(yǎng)充分生物活化,更易為人體所吸收。由于草原鮮奶雜質(zhì)少,不含植物纖維,用其釀出的奶酒所含甲醇、異丁醇、異戊醇、鉛、汞等有害成分極低,故現(xiàn)代的奶酒不但具有高檔白酒的品質(zhì),酒液清澈透明、入口綿軟、甘甜濃郁,而且最大的好處是不上頭、不傷胃、不損肝、醒酒快,且賦予了奶的營養(yǎng)價值。
有關(guān)檢測表明,奶酒中富含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其維生素含量比牛初乳還高,維生素B5是人乳的20余倍;鈣、鐵、硒等微量元素亦十分豐富;特別是能夠促進人體微循環(huán)的煙酸含量已達藥用水平。由于奶酒具有驅(qū)寒潤燥、舒筋活血、補血益腎、健脾開胃等功效,在博大精深的蒙藥中,常將奶酒作為“藥引子”,來治療游牧民族易患的腸胃病、心血管病、腰腿疼等癥。
如今,奶酒不僅在草原上能夠品嘗到,它還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除了傳統(tǒng)的飲用方式,還有其他獨特的飲用方法。如可以加咖啡,成為美味的咖啡奶酒;可以加各種果汁,成為果汁奶酒;可以和其他白酒加冰后一起飲用,還可任意調(diào)配為各種雞尾酒……觥籌交錯中,不管是它的色澤、味道,都會令人意猶未盡,回味綿長,真不愧是“蒙古八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