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嗣卿 陳 豫 指導:劉中勇
血脂異常中醫(yī)辨證論治現狀概述※
● 羅嗣卿1陳 豫1指導:劉中勇2▲
通過檢索知網中國學術期刊
血脂異常 病因病機 論治 綜述
血脂異常是指血漿所含脂質量和質的異常,通常是指血漿中甘油三酯和(或)膽固醇升高,亦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降低[1],俗稱高脂血癥。古代中醫(yī)因條件有限,對血脂異常認識欠深,并未有專門病名對應。王居平等[2]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和特性認為該病屬于“痰濕”“痰濁”“痰瘀”范疇;劉財等[3]認為從主癥出發(fā),亦可歸于“眩暈”“中風”“胸痹”病名之下;李翌萌、白長川[4]教授常以升清降濁法治療高脂血癥而提出“脂濁”,認為該將其獨列病名研究。
根據高脂血癥患者的發(fā)病年齡、生活習慣、臨床癥狀與體征,其病因主要有稟賦不足、飲食勞倦,情志內傷等幾個方面,主要病理為濕、痰、濁、瘀、毒,與脾、肝、腎系密切,涉及全身臟腑。張選明等[5]認為缺乏運動,過于安逸則脾氣壅滯,脾之運化失司,水谷精微輸布不暢可致痰濕內生,精化為濁而成高脂血癥。唐娜娜等[6]根據血脂異常患病人群特點,總結出胃強脾弱之機理,認為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血脂異常的最常見病因。而劉涵容[7]言“痰濁、水濕”一類邪氣聚于人體,能直接侵淫血脈,阻礙脾的運化水濕功能而致病,認為脾失健運是高脂血癥的重要病機。張娜等[8]認為病變早期以痰濁為主,久則兼有淤血內停,致痰瘀互結。痰濁血瘀為血脂異常的主要病理。姜明全[9]指出肝氣郁結化火,腎陰虛化火,可灼津成濁,與氣機不暢、血瘀脈絡等諸因素夾雜導致痰濁交阻,加重了脂濁停聚。呂金倉等[10]依據《靈樞·血絡》中“血少黑而濁”認為此為血脂異常的概括,其病因為濁毒內蘊血脈,面色瘀腫,口唇紫紅即為病癥。楊克雅[11]則認為濁毒既是高脂血癥發(fā)病的始動機制,也是病程進展中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貫穿疾病全過程,初期濁為主,后期毒為主,并深入脈絡損傷全身。而梁音心[12]認為稟賦不足、年老體虛、勞逸無度加上飲食失節(jié)、情志不遂等引起的正氣不足,方致水液、膏脂運化失常,排泄障礙,郁于體內而膏脂豐滿患病,并認為其中脾失健運為首,腎失氣化次之。而陳晨等[13]認為腎“收藏、化精”具有調和氣血的功能,日久腎虛則會形成血瘀和痰濁,主張高脂血癥久治不效當考慮從腎論治。
目前中醫(yī)對于血脂異常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共識,雖有側重點的不同,但大多認可脾失健運,肝失疏泄,腎失氣化為主要病機,痰濕、瘀濁為基本病理因素,病變日久則痰濕瘀濁膠結于血脈,五臟六腑相互影響累及,嚴重者可致血脈壅塞不通而致各種心腦血管急癥壞病。而對濁、毒等概念的定義和論述尚需要進一步探討。
近年來醫(yī)家對血脂異常的證型特點從北京661例[14]、江蘇212例[15]、廣東316例[16]三地證類統(tǒng)計中可以發(fā)現,痰濁瘀血為血脂異常主要病理因素,脾失健運、肝失疏泄為常見病機,陰虛內熱,腎陽不足者占比較小,均認為該病實證多,虛證少。此外,從當下醫(yī)家治療血脂異常經驗總結中,我們亦可發(fā)現,證型分類多以脾虛痰濕、肝腎陰虛、氣虛血瘀、脾腎陽虛立意,如魏巍等[17]將高脂血癥主要分為“肝陽上亢,痰瘀互結,濕熱壅滯”、“痰濁中阻,氣虛血瘀”、“肝腎陰虛,肝脾陽虛”三大類;葉倩等[18]則直接將其分為脾腎陽虛型、脾虛濕盛型、肝腎陰虛型三型;康善平[19]總結彭紹杰教授治療經驗認為,初病多脾虛痰阻型,中期可見痰瘀互結型,久病腎陰虛可見。
綜合各家之言,將近五年血脂異常的證型特點與侯明奇等[20]對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2000~2010年血脂異常研究相關文獻研究結論相對比,可以發(fā)現仍然以脾虛痰濕、肝郁血瘀、腎陽氣虛、腎陰虛內熱等為基本證型,基本認同血脂異常是一個從脾虛痰濕初起,進而痰瘀互結侵犯血脈,日久病腎虛愈顯的疾病發(fā)展過程。且從臨床治療經驗來看,多數醫(yī)家越來越注重脾腎氣虛、陽虛的發(fā)生。各地研究結論雖不盡相同,卻殊途同歸,符合中醫(yī)因地制宜的辨證思想。
3.1 脾升清,主運化,生濕化痰責之在脾 鄭萍紅等[21]將188例血脂異?;颊唠S機分成三組,治療組72例以益氣調脂顆粒(組成:黃芪、山楂、首烏、丹參、決明子各30g,澤瀉12g,地鱉蟲10g)治療,中藥組60例以脂必妥治療,西藥組以辛伐他汀治療,治療16周分析結果表明治療組總有效率87.6%,中藥組總有效率83.9%,西藥組總有效率86.7%,統(tǒng)計學分析示治療組與西藥組效果相當,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中藥組,在治療過程中僅西藥組出現不良反應,3例出現肝酶升高。劉海軍[22]采用自擬降脂湯(組成黃芪30g,澤瀉15g,薏苡仁20g,茯苓15g,白術15g,半夏10g,丹參30g,山楂30g,三七10g,首烏15g)通過辨證加減,共治療62例,治療均為8周,結果表明總有效率為91.9%,而且臨床控制和顯效共為34例占69.3%。彭紹杰等[23]針對高脂血癥脾虛痰濁、肝腎虧虛、痰瘀互結浸潤血脈的病機特征,以自擬益脈降脂湯(組成:黃精、山楂各20g,黃芪、白術、茯苓、澤瀉、何首烏、杞子、丹參、菊花、草決明、絞股藍各10g)治療60例血脂異?;颊撸贸鲱愃平Y論。
3.2 肝藏血,主疏泄,痰瘀阻結責之在肝 趙順利[24]等自擬降脂益肝湯(枸杞子20g,敗醬草30g,決明子30g,生何首烏15-20g,澤瀉20-30g,丹參15-30g,生山楂30g,黃精15-20g,虎杖12-15g,荷葉15g)治療126例血脂異?;颊撸瑑蓚€月后顯效108例,占85.7%,總有效率為97.7%。而武艷慧等[25]按就診時間將96位血脂異?;颊唠S機分為天麻鉤藤飲治療的治療組和血脂康治療的對照組,入組治療30天后療效比較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9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9.58%,治療組有效率大于對照組,P>0.05。沈輝等[26]經辨證將氣滯血瘀或痰濕阻遏證患者以理氣化濁方(組成:柴胡9g,陳皮9g,丹參15g,郁金9g,炙穿山甲片6g,赤芍9g,山楂15g,茯苓12g,白茅根30g,澤瀉15g,荷葉9g,牡丹皮12g,澤蘭12g,絞股藍15g,炙雞內金15g)治療,對照組以普伐他汀治療,治療3個月后證明,辨證下該方有效率優(yōu)于普伐他汀對照組。
3.3 腎為本,主氣化,諸臟衰微責之在腎 劉克勤等[27]自擬補腎活血化痰湯(組成:制首烏、枸杞子、女貞子、丹參各20g,生山楂、澤瀉、決明子茵陳、瓜蔞、水蛭各15g,三七、大黃各10g)治療高脂血癥36例并設36例對照組以降旨靈片治療,治療均為45天。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94.4%,優(yōu)于對照組69.4%。李日珍[28]以降脂湯(組成:熟地15g,肉桂6g,菟絲子8g,制首烏12g,薏米10g,澤瀉15g,陳皮10g,茯苓10g,山楂15g,決明子20g,水蛭10g)治療高脂血癥,同樣效果確鑿。
綜合各家治療血脂異常臨床報道,五臟辨治重在脾,肝、腎次之,而從組方用藥角度無不切中疾病過程中痰濁瘀阻的標實本質,故在臨床報道中諸多以化痰祛瘀立意的湯劑效驗頗佳。
綜上所述,中醫(yī)對血脂異常的病因病機已有較為統(tǒng)一的認識,臨床施治效果顯著,發(fā)揮了中醫(yī)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的優(yōu)勢,當前血脂異常的中醫(yī)治療已成為本病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辨證治療尚缺乏行之有效的統(tǒng)一標準,對本病進行大規(guī)模的中醫(yī)治療分析及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今后本病的中醫(yī)治療及研究中,臨床醫(yī)務人員應學習循證醫(yī)學理念,使研究進一步客觀化,輔以現代化的實驗室研究,提升中醫(yī)藥治療血脂異常的研究水平,更好的為血脂異?;颊咛峁┚珳?、可靠、優(yōu)質的中醫(yī)治療。
[1]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第八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782.
[2]王居平,馮利民,李立鳳,張存彥.從肝論治高脂血癥[J].吉林中醫(yī)藥,2015,35(11):1092-1094.
[3]劉 財,侯鳳茹,劉曉明.從脾論治高脂血癥[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27(1):53.
[4]李翌萌,馬 超,白長川.升清降濁法與脂濁[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9):224.
[5]張選明,楊百京.從脾論治高脂血癥[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5,8(S1):80.
[6]唐娜娜,羅嗣卿,駱始華,等.劉中勇教授運用健脾化濁調脂顆粒治療高脂血癥經驗[J].中醫(yī)研究,2015,28(9):38-39.
[7]劉涵容.從脾論治高脂血癥研究進展[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4,35(3):64-66.
[8]張 娜,章怡祎,劉 萍.從痰瘀論治高脂血癥[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1,29(6):1263-1264.
[9]姜明全.何立人論治高脂血癥經驗[J].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33(4):44-45.
[10]呂金倉,魏曉娜,李佃貴.從濁毒論治高脂血癥經驗介紹[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李時珍研究分會.2014年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七屆李時珍醫(yī)藥論壇暨濁毒理論論壇論文集[C].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李時珍研究分會,2014:3.
[11]楊克雅,陳東亮.高脂血癥從“濁毒”論治探討[J].國醫(yī)論壇,2015,30(2):14-15.
[12]梁音心.從虛論治高脂血癥淺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1,20(22):10.
[13]陳 晨,方顯明.高脂血癥的從“腎”論治[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1,20(9):11-13.
[14]唐大晅,張敬峰,曹 征,等.原發(fā)性高脂血癥中醫(yī)證候規(guī)律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中醫(yī)臨床版),2011,18(3):11-13.
[15]蔣衛(wèi)民,朱長樂,劉 健,等.212例高脂血癥患者中醫(yī)證候特點與ApoE基因多態(tài)性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2,27(5):1458-1460.
[16]樸勝華,郭姣,胡竹平.高脂血癥住院患者中醫(yī)證候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32(10):1322-1325.
[17]魏 巍,何曉明.高脂血癥的中醫(yī)辨治[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3):476+480.
[18]葉 倩,顧一煌.論高脂血癥中醫(yī)治療[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1):159-160.
[19]康善平,彭紹杰.彭紹杰教授治療高脂血癥經驗[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4,25(6):1490.
[20]侯明奇,崔亮,薛 潔.近10年高脂血癥中醫(yī)證治用藥規(guī)律的文獻研究[J].新疆中醫(yī)藥,2011,29(2):83-85.
[21]鄭萍紅,李飛澤,楊 朔,等.益氣調脂顆粒治療高脂血癥72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1,46(12):886-887.
[22]劉海軍.自擬降脂湯治療高脂血癥臨床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2,27(2):261.
[23]彭紹杰,劉華盛,康善平,等.自擬益脈降脂湯治療高脂血癥臨床觀察[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4,25(9):2181-2182.
[24]趙順利,高詩云,杜 昊.降脂益肝湯治療高脂血癥療效觀察[J].人民軍醫(yī),2012,55(1):39-40.
[25]武艷慧,熊秀峰.天麻鉤藤飲治療高脂血癥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2,27(8):1027-1028.
[26]沈 輝,趙偉康.理氣化濁法治療高脂血癥60例[J].河南中醫(yī),2015,35(10):2458-2459.
[27]劉克勤,高秀云,李占林.自擬補腎活血化痰湯治療高脂血癥36例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4(8):955-956.
[28]李日珍.降脂湯治療高脂血癥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5,29(6):52-53.
醫(yī) 論
臟象別論
臟象之義,余所類于經文者不啻詳矣,然經有所未及,而同中有不同,及有先同后異者,俱不可以不辯也。夫人身之用,止此血氣。雖五臟皆有氣血,而其綱領,則肺出氣也,腎納氣也,故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本也。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來,而實生化于脾,總統(tǒng)于心,臟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腎,而灌溉一身。所謂氣主噓之,血主濡之,而血氣為人之橐 ,是皆人之所同也。若其同中之不同者,則臟氣各有強弱,稟賦各有陰陽。臟有強弱,則神志有辯也,顏色有辯也,聲音有辯也,性情有辯也,筋骨有辯也,飲食有辯也,勞役有辯也,精血有辯也,勇怯有辯也,剛柔有辯也。強中強者,病其太過,弱中弱者,病其不及。因其外而察其內,無弗可知也。稟有陰陽,則或以陰臟喜溫暖,而宜姜、桂之辛熱;或以陽臟喜生冷,而宜芩、連之苦寒?;蛞云脚K,熱之則可陽,寒之則可陰也。有宜肥膩者,非潤滑不可也;有宜清素者,惟膻腥是畏也。有氣實不宜滯,有氣虛不宜破者。有血實不宜澀,有血虛不宜泄者。有飲食之偏忌,有藥餌之獨礙者。有一臟之偏強,常致欺凌他臟者。有一臟之偏弱,每因受制多虞者。有素挾風邪者,必因多燥,多燥由于血也。有善病濕邪者,必因多寒,多寒由于氣也。此固人人之有不同也。其有以一人之稟而先后之不同者,如以素稟陽剛而恃強無畏,縱嗜寒涼,及其久也,而陽氣受傷,則陽變?yōu)殛幰??;蛞躁幦岫氐⑿翢?,久之則陰日以涸,而陰變?yōu)殛栆?。不惟飲食,情欲皆然。病有出入,朝暮變遷,滿而更滿,無不覆矣。損而又損,無不破矣。故曰: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此在經文固已明言之矣。
夫不變者,常也;不常者,變也。人之氣質有常變,醫(yī)之病治有常變,欲知常變,非明四診之全者不可也。設欲以一隙之偏見,而應無窮之變機,吾知其遺害于人者,多矣。故于此篇之義,尤不可以不深察。
摘自明·《景岳全書》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專項資金項目(No.JZYC15S11)
▲通訊作者 劉中勇,男,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優(yōu)秀中醫(yī)臨床人才,江西省名中醫(yī)。國家中醫(yī)臨床重點專科(心血管病科)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重點???心血管病科)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yī)心病學)學科帶頭人。E-mail lzyongmail@163.com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院(330004);2.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330006)
總庫2011-2015年中醫(yī)對血脂異常理論、治療經驗、臨床報道,剔除繼發(fā)性血脂異常及聯合西藥治療等干擾相文獻,對剩余574篇文獻再行篩選、分析、歸類和總結,全面探討中醫(yī)對血脂異常的認識和治療的現狀并對未來進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