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華
現(xiàn)在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如一潭死水,充斥著“分味”“乏味”“無味”。教師一手拿著教材喋喋不休,一手點著課件飛快翻閱;學生一手支著教材心猿意馬,一手撲在課桌昏昏欲睡。教師有時會敲著講臺生氣地說,“我在上面累得半死,你們卻在下面一動不動,將來考不上大學,可不要怨我”。無論課程、教材、高考招生制度如何改變,如果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藝術不提高,“誨”人不倦就會變成“毀”人不倦。讓高中政治課堂多點“人生回味”,助推學生健康成長。
一、有“人味”的課堂才是成長的課堂
“人味”是區(qū)別于“分味”而提出的,人味課堂不以考試成績作為學習考核的唯一標準,它是充滿“人情交融、人文關懷、價值追求、人生思考”的課堂,體現(xiàn)的是“人本主義”教育理念,把“人”作為課堂的核心,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
(一)人情味的課堂是充滿關愛、尊重、平等的“情場”
親其師,信其道。愛是教育的靈魂,關愛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橋梁。課堂的關愛表現(xiàn)為關心每個孩子,贊賞每個學生。鼓勵、表揚、贊許、友愛、真誠、微笑是課堂應備的態(tài)度。教師的陽光笑容、真誠關懷、溫心語言能讓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霖。
教師關愛不僅體現(xiàn)在課上,還表現(xiàn)在課后:多和學生交朋友,多參加學生活動,和學生“打成一片”;不僅表現(xiàn)在平時,更表現(xiàn)在特殊時:學生遲到、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課后沒有完成作業(yè)時,如果教師能多份關心、少份責怪,多份關愛、少份指責,多份理解、少份抱怨,教育便會“潤物細無聲”“無聲勝有聲”。
尊其師,奉其教。只有尊重學生的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的真正尊重;只有受學生尊敬的教師,學生才可能聽從他的教誨。尊重表現(xiàn)為:
在心理上尊重學生。不以教師的尊嚴而自居、自滿、自傲。例如,在學?;蛘咝M猓瑢W生沒有看見自己或者假裝沒有看見自己而不主動和教師打招呼,教師大可不必生氣,可以主動熱情地先打招呼。師道尊嚴不是在“嚴”上,而是在“道”上,在教師的內涵、修養(yǎng)、學問、品行、人格魅力上。
在態(tài)度上尊重學生。謙虛待人、禮貌待人、真誠待人。
在行動上尊重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認真傾聽;在回答學生問題時耐心講解;在批改學生作業(yè)時細心批注。
敬其師,效其行。學生對教師的敬重來自多方面,其中平等是重要的一方面。平等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師生平等,把學生看作一個平等的、獨立的個體,尊重學生。二是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無論家庭背景好壞、學習成績高低,教師對學生應一視同仁、公平公正。
著名教育家多蘿茜·洛·諾爾特在《孩子們從生活中學習》中寫道: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斗。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憐憫之中,他就學會了自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恥辱之中,他就學會了罪惡感。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學會了耐心。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了自愛。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學會了慷慨。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學會了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學會了平靜地生活。
(二)人文味的課堂是洋溢人文觀念、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的“殿堂”
在洋溢人文味的課堂上,學生可以理解人文思想,樹立人文觀念,涵養(yǎng)人文情懷,遵循人文精神,掌握人文方法,踐行人文關懷。
例如,在學習《經濟生活》的時候,我們的立足點不應該只是讓學生成為一個具備基本經濟常識的“經濟人”,更應該讓學生成為一個具備人文情懷,關心黎民疾苦,造福民族、國家、人類的有擔當、有良知、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我們應該讓學生樹立科學發(fā)展觀,樹立正確金錢觀,樹立誠信意識觀,懂得窮人經濟學……
在學習《政治生活》的時候,我們應該讓學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參與政治,實現(xiàn)政府與居民的良性互動;如何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如何做一個負責任、敢擔當、有作為的好公民。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樹立公民意識、家國情懷、國際胸懷,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三)人氣味的課堂是互動、參與、開放的“樂園”
“人氣味”是相對于“乏味”而言的,課堂乏味表現(xiàn)為教師一言堂、滿堂灌、語言枯燥無趣、課堂死氣沉沉。
教師可轉換教學思維和模式,創(chuàng)建互動、參與、開放的生態(tài)課堂,讓課堂充滿人氣味?;樱◣熒?、生生互動,可以分為對話互動、思維互動、角色互動;參與,包括讓學生動腦、動筆、動嘴、動手、動腳,可以分為課堂參與、課后參與、模擬參與、真實實踐;開放,就是時間開放、空間開放、思維開放、答案開放……簡而言之,人氣味的課堂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參與。
例如,我們可以在講述“如何正確認識金錢”的時候,設計一個填空接龍讓學生填空:
金錢能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金錢能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 金錢能買到珠寶,但買不到 _______ ;金錢能買到娛樂,但買不到 _______ ; 金錢能買到書籍,但買不到 _______ ;金錢能買到諂媚,但買不到 _______ ;金錢能買到伙伴,但買不到 _______ ;金錢能買到奢侈品,但買不到 _______ ; 金錢能買到權勢,但買不到 _______ ;金錢能買到服從,但買不到 _______ 。
通過這個填空接龍,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真知,受到啟發(fā)。
二、有“生味”的課堂才是“美味”的
課堂
(一)生活的氣味
一堂好的政治課,必須上跟時代、下接地氣、貼近潮流、走進學生,來源生活、回歸生活、回應生活。教師選用的事例應是最貼近學生的,所用的語言應是生動易懂的,應用的素材應是來自生活的,回答的問題應是學生關注的,探討的話題應是對學生有益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恰當運用哲學、法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結合應用性常識,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
不僅教學素材、教學主題是生活的,教育的歸宿還應該是回歸生活的。教育應該充實學生的生活,使學生能夠適應生活、熱愛生活。
例如,學習了《經濟生活》,我們就可以舉行一些模擬實踐:去銀行儲蓄,讓學生了解儲蓄的一些基本常識;模擬實踐一次中秋義賣活動,模擬一次投資活動,讓學生在假期勤工儉學等等。學習了《政治生活》,可以讓學生通過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等實踐活動參與政治生活。學習了《文化生活》,我們可以帶學生參觀當?shù)氐膫鹘y(tǒng)建筑,學習民族舞蹈等,共同感受文化的魅力。學習了《生活與哲學》,我們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
(二)生成的鮮味
教師進行教學的時候,課堂預設很重要,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教學內容、教學素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應該進行精心的準備。優(yōu)秀的教師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課堂預設的重要性,并不意味著課堂教學就按部就班、一成不變。我們面對的是活潑、個性的學生,課堂是互動的、充滿靈氣的,學生的思考、回答是多維立體的,教學過程不可能完全按我們的預設進行。這就需要教師重視課堂生成,根據(jù)課堂教學實際以及學生的反應不斷調整教學預設。教學的精彩往往就在于課堂的靈動。
(三)生動的趣味
課堂乏味,學生學習味如嚼蠟。教師應該通過風趣幽默的話語、豐富形象的肢體語言、寬松向上的學習氛圍、通俗易懂的講解、富有激勵的鼓勵、互動的游戲、有趣的體驗、真實的模擬,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例如,有教師在執(zhí)教《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時候,模仿中央電視臺“漢字書寫大賽”模式,把課堂設計成知識競賽的形式,把班級分為四個小隊,包括必答、搶答、才藝表演等環(huán)節(jié)。課堂設計生動有趣,學生受益匪淺。
三、有“回味”的課堂才是雋永的課堂
(一)價值味——喜迎生活
價值味,即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學習的知識應是對學生認識社會、理解人生、回歸生活有用的知識。通俗的說,就是學生感覺學習這門學科有用?!坝杏谩卑▋蓚€方面:
一是所學的知識能回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提高學生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能力,而不是脫離生活、形而上的空洞說教。
例如,通過《經濟生活》的學習,學生能獲得參與現(xiàn)代經濟生活的必要知識和技能,包括投資、理財、就業(yè)、消費、交易、企業(yè)生產經營、勞動者維權。通過《政治生活》的學習,學生能真實有序參與政治生活,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正確分析國內外政治事件。
二是所學的知識能啟迪學生思想,點燃學生智慧,幫助學生睿智地看世界、辯問題、處事情,即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價值選擇能力和價值塑造能力,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例如,通過學習《文化生活》,學生能自覺地拒絕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能理智地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能正確地對待傳統(tǒng)文化和外來文化。
(二)學術味——尋找智慧
學術味是指教師能科學、正確、系統(tǒng)地把握所教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對模糊不清的知識不能想當然。學高方為人師,高中政治涉及的專業(yè)知識非常多,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哲學等知識體系龐雜、內容深厚,這都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堅持學習、提升自己。
例如,我們給學生分析“烏克蘭危機”的問題時,就必須講清楚烏克蘭問題的由來,要知道烏克蘭的地理、歷史、人文、經濟、民族,以及它和俄羅斯的淵源,分析為什么俄羅斯和歐盟、美國必須在烏克蘭國內政治中博弈等等。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起來才津津有味。
課堂的學術味,既要求教師要有高深的學科素養(yǎng),又要求教師能夠深入淺出地講授知識。學術味并不是教師用很多專業(yè)術語來裝飾自己,學術的知識需要教師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的比喻、形象的事例來傳授。
(三)思想味——啟迪人生
思想味是指課堂教育能開啟心智、啟迪人生,讓學生學會理性地看人、看事、看世界。思想味包括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包括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包括中華傳統(tǒng)美德“仁義禮智信孝”,還包括個人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的精神……
思想這種味道不是來自灌輸,而來自于教師的言傳身教。身正乃為人范,教師必須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思想的形成來自于課堂教學的潛移默化;來自于學生的自我品味和覺悟。
例如,在講《生活與哲學》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在課前開設五分鐘的“人生哲學故事小分享”主題活動,讓學生品味人生的哲理;可以針對某一事件、某一行為進行富有思想味的點評;可以對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感人事跡進行情感升華;可以每節(jié)課在黑板上寫一句名言警句、立志話語激勵學生;可以收看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欄目,收看重大事件的現(xiàn)場直播來傳遞思想(如觀看每年9月3日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周年紀念活動)。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讓我們的高中政治課堂多點“人生回味”,助推學生筑夢、追夢、圓夢!
(作者單位: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學教材研究室)
責任編輯/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