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脊尾白蝦(Exopalaemon carinicauda)維甲酸X受體基因克隆及其在溫鹽脅迫和蛻皮周期中的表達分析*

2016-01-15 08:21:18李吉濤葛倩倩連春盎常志強
海洋與湖沼 2016年4期
關(guān)鍵詞:脊尾白蝦鹽度

柳 飛 李 健 李吉濤 葛倩倩 連春盎 常志強

(1. 農(nóng)業(yè)部海洋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重點實驗室 中國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chǎn)研究所 青島 266071; 2.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chǎn)與生命學院 上海 201306; 3.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shù)國家實驗室 海洋漁業(yè)科學與食物產(chǎn)出過程功能實驗室 青島 266235)

脊尾白蝦(Exopalaemon carinicauda)又名白蝦、迎春蝦等, 屬于十足目(Decapoda), 長臂蝦科(Palaemon), 白蝦屬(Exopalaemon), 系熱溫帶海水底棲蝦類(劉瑞玉, 1955), 在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尤以黃、渤海產(chǎn)量最高(李新正等, 2003)。近年來, 隨著中國對蝦(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日本囊對蝦(Marsupenaeus japonicus)等傳統(tǒng)蝦類養(yǎng)殖難度的日益加大, 以及沿海灘涂養(yǎng)殖的不斷擴大, 脊尾白蝦以其生長速度快、繁殖能力強等特點, 已成為重要的海水經(jīng)濟養(yǎng)殖品種(張振華等, 2002; 王興強等,2005)。蛻皮貫穿著水生甲殼類的整個生活史, 與其生長、發(fā)育、繁殖和附肢再生等密切相關(guān), 水生甲殼類蛻皮發(fā)生影響關(guān)鍵因素及其調(diào)控機制一直是人們研究的重點(李旭光等, 2014)。影響甲殼動物蛻皮發(fā)生的因素有很多, 一方面受內(nèi)源因子(蛻皮激素、蛻皮激素受體與維甲類X受體等)調(diào)控, 另一方面受外源因子(溫度、鹽度、鈣離子等)影響(Buchholzet al,2010)。

維甲酸X受體(retinoid X receptor, RXR)屬于核受體超家族成員, 是一種重要的調(diào)控因子, 對甲殼動物生長、發(fā)育和繁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卜文等,1994)。RXR基因發(fā)揮作用一般是與蛻皮激素核受體(ecdysone receptor, ECR)形成 RXR-ECR二聚體, 共同調(diào)控下游基因(E74, E75)的轉(zhuǎn)錄, 從而對生長和蛻皮過程進行調(diào)節(jié)(Riddifordet al, 2003; Kimet al, 2005;Techaet al, 2013)。RXR在結(jié)構(gòu)上一般可分為A—F六個區(qū), 形成四個獨立的功能區(qū)。其中以C區(qū)和E區(qū)最為保守。A/B區(qū)為轉(zhuǎn)錄激活結(jié)構(gòu)域, 該結(jié)構(gòu)域保守性較低; C區(qū)為DNA結(jié)合區(qū)(DBD), 含兩個鋅指結(jié)構(gòu);E/F區(qū)則含配體結(jié)合區(qū)(LBD); D區(qū)作為鉸鏈連接DBD和LBD (Duricaet al, 2002; Devarakondaet al,2003)。Asazuma等(2007)在對日本囊對蝦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 蛻皮激素受體 EcR在 Y器官中的表達量顯著高于其它組織, 而RXR是通過與EcR形成二聚體共同調(diào)節(jié)甲殼動物的生長和蛻皮過程, 所以說明 RXR基因參與了蛻皮的調(diào)控過程。在羅氏沼蝦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RXR基因的DNA結(jié)合區(qū)與昆蟲的RXR基因的DNA結(jié)合區(qū)相似度極高, 表明了 RXR基因較高的保守性(Asazumaet al, 2007)。在王偉等(2014)在對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RXR基因研究中表明,RXR基因在各組織中均有所表達, 在 Y器官和眼柄中表達量較高; 在不同的蛻皮階段各組織的表達規(guī)律有所差異, 表明了 RXR對蛻皮發(fā)生具有一定的調(diào)控作用。

近年來, 隨著脊尾白蝦養(yǎng)殖規(guī)模的不斷發(fā)展, 脊尾白蝦的養(yǎng)殖和繁殖技術(shù)日漸成熟。梁俊平等(2012)對脊尾白蝦全人工繁育技術(shù)進行了相關(guān)研究, 明確了幼體孵化、培育的適宜溫度和鹽度范圍。栗治國(2013)對脊尾白蝦繁殖生物學、胚胎發(fā)育、幼體發(fā)育及主要環(huán)境因子對其早期發(fā)育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礎(chǔ)上開展了脊尾白蝦工廠化育苗技術(shù)研究。但對于脊尾白蝦蛻皮機理的研究較少, 脊尾白蝦RXR基因在其蛻皮過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通過RACE技術(shù)克隆脊尾白蝦RXR基因cDNA全長,利用實時定量 PCR分析該基因在脊尾白蝦各組織中的表達分布及在蛻皮周期中的表達規(guī)律, 研究其在溫度和鹽度脅迫后鰓和肝胰腺組織中的表達模式,研究結(jié)果將為脊尾白蝦RXR基因的功能及蛻皮調(diào)控機制提供基礎(chǔ)信息。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實驗脊尾白蝦由日照海辰水產(chǎn)有限公司提供,挑選活力較好, 個體較一致的脊尾白蝦作為試驗用蝦。平均體長為(3.5 ± 0.3)cm。

試驗在200L的白色PVC水族箱內(nèi)進行, 試驗水體為 100L, 每天投喂基礎(chǔ)飼料早晚各一次, 沙濾自然海水, 水溫(16 ± 0.5)°C, 每天保持充氣, 鹽度為29,pH 8.1。每天吸污并換水, 暫養(yǎng)7天后開始正式實驗。

1.2 實驗方法

1.2.1 溫度、鹽度梯度的設(shè)置 每個梯度設(shè)3個重復組, 每個重復放置36尾蝦并設(shè)置對照組, 連續(xù)充氣增氧, 實驗期間不投餌。溫度脅迫實驗的海水鹽度為29并以16°C為對照組; 鹽度脅迫實驗水溫設(shè)為16°C并以29的鹽度作為對照組(實驗梯度設(shè)置如表1所示)。

表1 溫度、鹽度脅迫實驗梯度設(shè)計Tab.1 Design of the gradient in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1.2.2 樣品采集與處理 在溫度、鹽度脅迫后0、3、6、12、24、48、72h分別從每個實驗組取4尾蝦。血淋巴的采集: 0.5mL預冷的抗凝劑(4°C)與0.5mL血淋巴, 配置成抗凝血, (4°C, 3000r/min) 10min, 離心后去掉上清液, 向離心管中加入 1mL Trizol(使用方法按照 Invitrogen說明書操作)置于-80 °C超低溫冰箱保存。鰓、肝胰腺、胃、腸、肌肉、眼柄6種組織分別用液氮研磨, 天平稱取 0.05g樣品后加入含有1mL Trizol的 1.5mL離心管中, 震蕩混勻后放入-80°C冰箱中保存用于后續(xù)總RNA的提取。

1.2.3 引物設(shè)計 脊尾白蝦RXR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參照GenBank上公布的RXR基因序列: 中國對蝦(F. chinensis) (FJ194479)、日本沼蝦(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KC460323)、日本囊對蝦(M. japonicas) (AB295493)、美洲龍蝦(Homarus americanus) (KC409355)、招潮蟹(Celuca pugilator)(AF032983), 用 DNAMAN軟件進行序列對比, 在保守度較高的區(qū)域設(shè)計兼并引物 RXR-F、RXR-R(如表2所示), 實驗所用引物均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合成。

表2 實驗用PCR引物及序列Tab.2 Primers and their sequence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1.2.4 脊尾白蝦總RNA提取及cDNA的合成 取出超低溫冰箱中保存的樣品, 并按照Trizol試劑說明書提取總 RNA, 用核酸定量儀(Thermo Scientific)檢測 RNA的產(chǎn)量與純度, 使用 1.5%瓊脂糖凝膠檢測RNA的完整性。按照 M-MLV Promega說明書進行RNA反轉(zhuǎn)錄, 合成 cDNA第一鏈。中間片段擴增反應(yīng)體系如下(10μL): 無菌水 6.85μL, cDNA 0.5μL(肝胰腺), 10×PCR buffer 1μL, dNTP Mixture 0.8μL,proPOF 0.4μL, proPOR 0.4μL, Taq DNA 聚合酶0.05μL。PCR反應(yīng)程序參照本實驗室通用程序進行(王蕓等, 2011; 李洋等, 2014), 引物退火溫度經(jīng)過預實驗優(yōu)化為 50°C。瓊脂糖凝膠電泳驗證擴增結(jié)果以及片段大小, 使用 DNA 膠回收試劑盒(上海生工)進行膠回收與純化, 純化產(chǎn)物與 pMD18-T載體進行連接, 重組質(zhì)粒轉(zhuǎn)化至Top10感受態(tài)細胞, 經(jīng)過夜培養(yǎng)后挑選陽性克隆, 經(jīng) PCR驗證后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測序。

1.2.5 EcRXR基因的3′RACE和5′RACE擴增 按照Clontech公司的SMAR-TTM-RACE cDNA試劑盒的使用說明, 合成用于 3′、5′ RACE 擴增的 cDNA; 以測序所得 EcRXR 基因中間片段為模板設(shè)計 3′和 5′RACE所需引物(見表1), 以鰓和肝胰腺的混合RNA為模板, 按照 SMARTTMRACE試劑盒說明的反應(yīng)條件與體系進行3′和5′RACE擴增。擴增產(chǎn)物測序等按中間片段步驟進行。

1.2.6 序列分析 采用 DNAStar對測序結(jié)果進行載體序列的去除和目的序列的拼接; 采用 Blast程序分析EcRXR基因與其它物種RXR基因的同源性和一致性; 利用DNAMAN進行開放閱讀框的預測和蛋白質(zhì)的翻譯, 利用SMART和Interpro Scan軟件進行蛋白質(zhì)功能域及結(jié)構(gòu)域的預測與分析, 分別用DNAMAN和 MEGA進行多重序列比對和系統(tǒng)進化樹構(gòu)建。

1.2.7 蛻皮周期實驗 實驗用脊尾白蝦暫養(yǎng)一周后, 挑選肢體健全、活力較好的個體用, 用解剖剪剪取尾節(jié)末端, 腹面向上置于加有清水的干凈載玻片上, 用Nikon(ECLIPSE Ti-U)倒置顯微鏡進行觀察。根據(jù)脊尾白蝦尾節(jié)剛毛基質(zhì)、剛毛腔、剛毛圓錐、上皮細胞的變化將蛻皮過程進行分期(都威等, 1997; 王戰(zhàn)芳, 2014)。分別在蛻皮前期(D期, 各亞期持續(xù)時間較短以典型特征的D2亞期)、蛻皮后期(AB期)、蛻皮間期(C期)進行取樣, 將取好的鰓、肝胰腺、胃、腸、表皮、眼柄放入液氮保存待用。

1.2.8 實時熒光定量 PCR(qRT-PCR) 首先將cDNA模板梯度稀釋進行標準曲線擴增, 確定最佳反應(yīng)體系及反應(yīng)條件。按照 SYBR?Premix Ex TaqTMⅡ(TaKaRa)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反應(yīng)體系如表 3所示。以各實驗組脊尾白蝦組織總 RNA為模板, 合成cDNA。將樣品在混勻后加入 96孔 PCR(Axygen)板中, 瞬時離心后放入熒光定量PCR儀(ABI 7500)中進行PCR擴增, 反應(yīng)程序為: 95°C預變性30s; 循環(huán)條件為95°C 5s, 60°C 34s, 共40個循環(huán); 熔解曲線條件為 95°C 15s, 60°C 1min, 95°C 15s, 60°C 15s。內(nèi)參基因采用脊尾白蝦18S rRNA, 引物序列如表2所示(段亞飛等, 2013), 每個樣品及內(nèi)參基因進行三個重復, 反應(yīng)完成后, 采用Real-time PCR (SYBR Green)2-ΔΔCt相對定量方法進行計算。

表3 EcRXR與18S rRNA基因熒光定量PCR反應(yīng)體系中各試劑用量(μL)Tab.3 The volume (μL) of each reagent added to the PCR mixture used for qRT-PCR of EcRXR and 18S rRNA

1.3 統(tǒng)計分析

實驗數(shù)據(jù)均為3個重復的平均值±標準差以(ˉx ±SD)表示, 采用SPSS17.0進行單因子方差分析, 并進行Duncan氏多重比較, 當P<0.05時表示差異顯著。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EcRXR cDNA全長克隆及序列分析

以脊尾白蝦鰓、肝胰腺組織的總RNA混合物為模板, 反轉(zhuǎn)錄得到3′RACE和5′RACE的cDNA第一鏈, RACE克隆后得到710bp和626bp的兩段cDNA序列。將兩個序列與中間片段進行拼接, 得到脊尾白蝦 RXR基因 cDNA全長序列, 命名為 EcRXR,GenBank登錄號: KU647675。該基因cDNA序列全長為 1323bp, 其中, 開放閱讀框(ORF)855bp, 5′端非編碼區(qū)(5′-UTR)37bp, 3′非編碼區(qū)(3′-UTR)433bp。對EcRXR基因分析可知, 其編碼一個由 284個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zhì), 分子量為 30.918kDa, 理論等電點為pI為6.79。通過軟件進一步分析表明, 該蛋白不存在信號肽序列和跨膜結(jié)構(gòu)區(qū), 說明該基因編碼的蛋白不屬于分泌蛋白。經(jīng)BLASTn、BLASTx以及多序列比對表明, 此氨基酸序列與日本沼蝦(M. nipponense)、褐蝦(Crangon crangon)與美洲鰲龍蝦(H. americanus)等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可進一步確定此序列為脊尾白蝦RXR序列。EcRXR基因從N端到C端具有 4個典型的結(jié)構(gòu)功能域: A/B域(轉(zhuǎn)錄激活域)、C域(DNA 結(jié)合域, DBD)、D 域(鉸鏈域)、E/F域(配體結(jié)合域, LBD), 與三疣梭子蟹(王偉等, 2014)和中華絨螯蟹(王瑤等, 2013)RXR基因具有相同的結(jié)構(gòu)域。C域中存在 P-box和 D-box, D域中存在T-box(如圖1所示)。通過與氨基酸序列比對發(fā)現(xiàn), 維甲酸 X受體基因的特定結(jié)構(gòu)域在幾個物種中都存在,脊尾白蝦E/F域較其它物種有部分序列缺失(圖2)。

脊尾白蝦 RXR氨基酸序列與日本沼蝦(M.nipponense)、褐蝦(C. crangon)與美洲鰲龍蝦(H.americanus)一致性分別為 90%、89%、83%, 與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中國對蝦(F. chinensis)和招潮蟹(C. pugilator)一致性分別為 76%、75%和71%。利用 MEGA 5.0軟件進行系統(tǒng)進化分析表明,與甲殼動物的 RXR聚為一支, 其中脊尾白蝦與日本沼蝦單獨聚為一支, 表明其親緣性最高(圖3)。

圖1 EcRXR基因cDNA全長及預測的氨基酸序列Fig.1 Full cDNA sequence and its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EcRXR

圖2 脊尾白蝦與其它甲殼動物的RXR氨基酸序列比對Fig.2 Comparison of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RXR between E. carinicauda and other crustacean species

2.2 EcRXR基因組織表達分析

2.2.1 EcRXR基因的組織表達分布 對脊尾白蝦EcRXR基因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進行熒光定量PCR分析, 可以得出: EcRXR基因在血淋巴、鰓、肝胰腺、胃、腸、肌肉、表皮、眼柄中均有表達。在眼柄中 EcRXR基因的表達量最高, 鰓、胃、腸、表皮的表達量次之, 而在肝胰腺、肌肉、血淋巴表達量很低(如圖4所示)。

圖3 RXR氨基酸序列的NJ進化樹Fig.3 The neighbor-joining phylogenetic tree for RXRs

圖4 脊尾白蝦RXR在各組織中的表達情況Fig.4 Relative expression of E. carinicauda RXR gene in different tissues

2.2.2 EcRXR基因在不同蛻皮周期中的表達分析根據(jù) EcRXR基因在各組織中的表達分布情況, 選擇鰓、肝胰腺、胃、腸、表皮和眼柄6個組織, 研究EcRXR基因在不同蛻皮周期中的表達情況如圖5所示。研究結(jié)果表明, 在不同的蛻皮階段EcRXR基因在6種組織中的表達量差異顯著(P<0.05)。在鰓中, 間期的表達量最高, 前期EcRXR基因的表達量出現(xiàn)顯著下降, 后期EcRXR基因的表達量出現(xiàn)顯著上升(P<0.05)。在肝胰腺、胃、腸、眼柄中EcRXR基因的表達具有相似的變化規(guī)律, 間期表達量最低, 在前期表達量顯著上升(P<0.05), 后期表達量繼續(xù)顯著上升(P<0.05)。而在表皮中與上述三種組織中的表達情況正好相反, 間期表達量最高, 前期后期均顯著下降(P<0.05)。

圖5 RXR在不同蛻皮時期脊尾白蝦6個組織中的表達情況Fig.5 Relative expression of RXR in six tissues from E.carinicauda of different molting stages

2.2.3 EcRXR基因在溫度脅迫中的表達分析 脊尾白蝦溫度脅迫后, 鰓中 EcRXR基因的相對表達量如圖 6所示。與對照實驗組相比較, 在低溫脅迫后,EcRXR基因表達量在3h時輕微上調(diào), 6h時有所下調(diào),12h時達到最大值, 相對表達量為對照組的 2.32倍,24h時表達量顯著降低達到最低值, 72h逐漸恢復到對照組水平。21°C脅迫組, 在3h時表達量顯著降低,6—24h逐漸升高, 到24h達到最大值, 48h時顯著降低, 72h恢復至對照組水平。26°C高溫脅迫組, 在6h時表達量顯著降低, 12h顯著升高達到最大值, 24h降低到最低值48—72h相對表達量升高后又有所下降。

圖6 溫度脅迫下脊尾白蝦鰓中RXR基因的表達情況Fig.6 Expression of RXR gene in E. carinicauda gill tissue under temperature stress

溫度脅迫后, 脊尾白蝦肝胰腺中 EcRXR基因的相對表達量如圖7所示。與對照實驗組相比較, 在低溫脅迫后, EcRXR基因表達量在3—12h時逐漸上升,12h時達到最大值, 24h時表達量顯著降低, 48h顯著上升, 72h逐漸恢復到對照組水平。21°C脅迫組, 在3h時顯著升高, 6h有所降低, 到12—24h時顯著升高,24h達到最高值, 72h恢復至對照組水平。26°C高溫脅迫組, 在3h時表達量升高, 6—12h表達量較低, 24h達到最大值, 48h后相對表達量逐漸降低, 在72h時顯著高于對照組。

圖7 溫度脅迫下脊尾白蝦肝胰腺中RXR基因的表達情況Fig.7 Expression of RXR gene in E. carinicauda hepatopancreas tissue under temperature stress

2.2.4 EcRXR基因在鹽度脅迫中的表達分析 溫度脅迫后, 脊尾白蝦鰓中 EcRXR基因的相對表達量如圖8所示。與對照實驗組相比較, 11的低鹽脅迫后,3—12h相對表達量逐漸升高, 12h達到最大值,24—72h逐漸降低, 72h時顯著低于對照組。20的中低鹽度脅迫后, 3h時表達量上升, 6—24h逐漸降低且保持在較低范圍, 48h顯著升高, 72h有所降低并顯著高于對照組。38的高鹽脅迫后, 3h表達量升高,6—12h表達量上升, 24—72h逐漸降低并顯著低于對照組。

圖8 鹽度脅迫下脊尾白蝦鰓中RXR基因的表達情況Fig.8 Expression of RXR gene in E. carinicauda gill tissue under salinity stress

溫度脅迫后, 脊尾白蝦肝胰腺中的 EcRXR基因相對表達量如圖9所示。與對照實驗組相比較, 11的鹽度脅迫后, 3h相對表達量升高, 后逐漸降低, 48h達到最低值, 72h時恢復對照組水平。20的中低鹽度脅迫后, 3h時表達量上升, 6h達到最高值, 12—24h逐漸降低, 24h達到最低值, 48h顯著升高, 到72h恢復對照組水平。38的高鹽脅迫后, 3—12h表達量上升, 12h達到最高值, 24h降低到最低水平, 48h上高后趨于穩(wěn)定。

圖9 鹽度脅迫下脊尾白蝦肝胰腺中RXR基因的表達情況Fig.9 Expression of RXR gene in E. carinicauda hepatopancreas tissue under salinity stress

3 討論

維甲酸 X受體是核受體家族中重要的一員, 可與多種其它核受體如維甲酸受體(RAR)、甲狀腺激素受體(TR)和維生素D受體(VDR)等形成二聚體作為轉(zhuǎn)錄因子, 參與動物個體發(fā)育、代謝、細胞分化、細胞增殖以及細胞凋亡等眾多生理學過程(卜文等, 1994;李維等, 2013)。本研究克隆得到全長為1323bp的維甲酸X受體基因EcRXR。氨基酸序列比對結(jié)果表明EcRXR存在RXR基因的典型的結(jié)構(gòu)域, 可以確定為RXR基因。進化樹分析表明其與甲殼動物聚為一支,日本沼蝦單獨聚為一支, 表明本研究克隆得到的RXR基因確定為脊尾白蝦RXR基因。

甲殼動物的蛻皮發(fā)生貫穿整個生命周期, 與其生長、發(fā)育及繁殖息息相關(guān), 甲殼動物的蛻皮是由神經(jīng)和內(nèi)分泌間協(xié)調(diào)作用, 以及外源因子的干擾作用等共同決定蛻皮周期的長短, 影響生長發(fā)育。維甲酸X受體屬于核受體超家族成員, 是一種重要的內(nèi)源調(diào)控因子, 對甲殼動物的生長、繁殖起重要作用(Ahujaa et al, 2003; Mark et al, 2009)。甲殼類蛻皮激素的作用靶標是核受體家族成員蛻皮激素受體(ECR)和維甲酸X受體(RXR)組成, 蛻皮激素受體與維甲酸 X受體(ECR/RXR)位于甲殼類蛻皮周期過程中信號通路調(diào)控的上游端, 是參與調(diào)控蛻皮過程的關(guān)鍵基因(Riddiford et al, 2003; 李旭光等, 2014)。目前為止,已對日本沼蝦(M. nipponensis) (Asazuma et al, 2007)、凡納濱對蝦(L. vannamei) (蔣丹, 2010)、中華絨螯蟹(E.sinensis) (王瑤等, 2013)、藍蟹(C. sapidus) (Techa et al,2013)、三疣梭子蟹(P. trituberculatus) (王偉等, 2014)等物種的維甲酸X受體基因已經(jīng)有所研究, RXR基因在不同甲殼動物組織中的表達量有所差異, 在各蛻皮周期中表達也有所差異。在對日本沼蝦、日本囊對蝦、陸地蟹等物種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 RXR基因在性腺中具有較高的表達量, 由此推測 RXR基因不僅與蛻皮相關(guān), 還與性腺發(fā)育與繁殖相關(guān)(Durica et al, 1996)。

實驗組織熒光定量表達結(jié)果顯示, EcRXR基因在血淋巴、鰓、肝胰腺、胃、腸、表皮、眼柄中均有表達, 在眼柄中表達量最高, 說明眼柄是該基因的主要調(diào)控器官。實驗結(jié)果表明, 眼柄中的 EcRXR在后期表達量最高, 間期表達量最低, 表明眼柄中的內(nèi)分泌細胞的增殖分化主要在后期(Chang et al, 2011); 肝胰腺、胃、腸中, 與間期相比, 前期后期表達量逐漸上升, 后期表達量最高, 表明肝胰腺、胃、腸中細胞的增殖分化主要發(fā)生在蛻皮后期, 肝胰腺間期表達量最低, 也表明肝胰腺中的脂類營養(yǎng)代謝過程不是由EcRXR調(diào)控的。

溫度是影響甲殼類蛻皮過程重要的環(huán)境因子。在適當?shù)臏囟确秶鷥?nèi), 較高的溫度能夠提高體內(nèi)酶的活性, 加速代謝過程, 促進蛻皮發(fā)生頻率, 促進生長發(fā)育。鰓和肝胰腺是蝦蟹類的主要呼吸和代謝器官,溫度能影響呼吸代謝相關(guān)的酶活性進而影響其生命活動(李旭光等, 2014)。本實驗通過設(shè)置不同的溫度梯度, 研究其對 EcRXR基因在鰓和肝胰腺的表達的規(guī)律。研究結(jié)果表明, 溫度脅迫后鰓中 EcRXR基因表達總體上呈現(xiàn)先降低后升高, 再降低后升高至正常水平; 肝胰腺中 EcRXR表達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鰓和肝胰腺在溫度脅迫下EcRXR基因表達發(fā)生顯著的調(diào)控過程, 這說明EcRXR不僅參與了蛻皮過程也參與了脊尾白蝦體內(nèi)酶活性的調(diào)控作用, 印證了維甲酸信號通路中關(guān)于酶活性的調(diào)控作用(Evans et al, 1999)。

鹽度是影響水生甲殼類的蛻皮發(fā)生的另一個關(guān)鍵影響因子, 在一定范圍內(nèi)的鹽度變化能夠加速蛻皮過程的進行, 鹽度過低或過高, 都會影響甲殼類的蛻皮周期時間與蛻皮頻率(李旭光等, 2014)。水生甲殼動物為了適應(yīng)水中滲透壓的變化, 通過內(nèi)分泌調(diào)控系統(tǒng)第二信使環(huán)狀腺苷酸(cAMP)、蛋白激酶A(PKA)、鈣調(diào)節(jié)蛋白(CaM)等激活Na+/K+泵和Cl-離子通道, 對體內(nèi)滲透壓進行調(diào)控(Zanotto et al, 2002)。鰓是水生甲殼動物呼吸的重要器官, 能夠?qū)w內(nèi)滲透壓和離子平衡進行有效調(diào)節(jié)(韓曉琳等, 2014), 肝胰腺也參與了部分離子轉(zhuǎn)運過程。本研究在不同鹽度脅迫后發(fā)現(xiàn), EcRXR基因表達呈現(xiàn)規(guī)律性變化。鰓中EcRXR總體呈現(xiàn)先升高在降低的變化趨勢; 肝胰腺中EcRXR呈現(xiàn)先升高在降低后升高在降低到對照組水平。實驗結(jié)果表明, EcRXR基因除了對脊尾白蝦蛻皮過程起調(diào)控作用外, 還參與了脊尾白蝦體內(nèi)滲透壓的調(diào)控作用。

4 結(jié)論

本實驗通過設(shè)計引物, 克隆了脊尾白蝦 EcRXR基因cDNA序列全長, 分析了EcRXR基因在脊尾白蝦組織和蛻皮周期的表達規(guī)律, 并探究了在溫度、鹽度脅迫過程的中的表達模式。研究結(jié)果表明 EcRXR基因在脊尾白蝦蛻皮、酶活性調(diào)控、滲透壓調(diào)節(jié)中都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進一步推測EcRXR可能是溫度、鹽度影響脊尾白蝦蛻皮的重要調(diào)控因子之一, 為深入研究RXR在脊尾白蝦和其它甲殼動物蛻皮機制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信息。

卜 文, 歐陽仁榮, 1994. 維甲類X受體研究現(xiàn)狀. 國外醫(y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 17(1): 11—13

王 偉, 吳旭干, 樓 寶等, 2014.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RXR基因克隆及其在蛻皮過程中的表達分析. 海洋與湖沼, 45(5): 1105—1114

王 蕓, 李 健, 李吉濤等, 2011. pH脅迫對中國明對蝦抗氧化系統(tǒng)酶活力及基因表達的影響. 中國水產(chǎn)科學, 18(3):556—564

王 瑤, 楊志剛, 郭子好等, 2013. 中華絨螯蟹RXR基因全長cDNA克隆及表達分析. 水產(chǎn)學報, 37(12): 1761—1769

王興強, 閻斌倫, 馬 甡等, 2005. 脊尾白蝦生物學及養(yǎng)殖生態(tài)學研究進展. 齊魯漁業(yè), 22(8): 21—23

王戰(zhàn)芳, 2014. 中華鋸齒米蝦繁殖及蛻皮特征的研究. 保定: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劉瑞玉, 1955. 中國北部的經(jīng)濟蝦類. 北京: 科學出版社,48—49

李 洋, 劉 萍, 李 健等, 2014. 脊尾白蝦酚氧化酶原基因克隆及表達分析. 海洋與湖沼, 45(2): 299—306

李 維, 王淑紅, 王藝磊等, 2013. 軟體動物維甲酸 X受體研究進展. 動物學雜志, 48(4): 655—664

李旭光, 周 剛, 谷孝鴻, 2014. 水生甲殼類蛻皮發(fā)生過程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與進展. 動物學雜志, 2014, 49(2):294—302

李新正, 劉瑞玉, 梁象秋, 2003. 中國長臂蝦總科的動物地理學特點. 生物多樣性, 11(5): 393—406

張振華, 李國峰, 嚴少華, 2002. 沿海咸淡水灘塘脊尾白蝦的養(yǎng)殖技術(shù).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 (1): 62—65

段亞飛, 劉 萍, 李吉濤等, 2013. 脊尾白蝦(Exopalaemon carinicauda)組織蛋白酶 D基因的克隆及其表達分析. 海洋與湖沼, 44(3): 599—605

都 威, 姜秀鳳, 1997. 中國對蝦蛻皮與附肢剛毛發(fā)生關(guān)系的研究. 中國水產(chǎn)科學, 4(3): 30—32

栗治國, 2013. 脊尾白蝦繁殖生物學及人工苗種繁育技術(shù)的研究.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論文

梁俊平, 李 健, 劉 萍等, 2012. 脊尾白蝦生物學特性與人工繁育的研究進展.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8(17): 109—116

蔣 丹, 2010. 凡納濱對蝦EcR和RXR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廣州: 華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韓曉琳, 高保全, 王好鋒等, 2014. 低鹽脅迫對三疣梭子蟹鰓和肝胰腺顯微結(jié)構(gòu)及家系存活的影響. 漁業(yè)科學進展,35(1): 104—110

Ahujaa H S, Szanto A, Nagy L et al, 2003. The retinoid X receptor and its ligands: versatile regulators of metabolic function,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cell death. Journal of Biological Regulators and Homeostatic Agents, 17(1):29—45

Asazuma H, Nagata S, Kono M et al, 2007.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ecdysone receptor and retinoid X receptor from the kuruma prawn, Marsupenaeus japonicus.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B: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148(2): 139—150

Buchholz F, Buchholz C, 2010. Growth and moulting in northern krill (Meganyctiphanes norvegica Sars). In: Tarling G A ed.Advances in Marine Biology-Biology of Northern Krill-57.Amsterdam: Elsevier, 173—197

Chang E S, Mykles D L, 2011. Regulation of crustacean molting:a review and our perspectives.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 172(3): 323—330

Devarakonda S, Harp J M, Kim Y et al, 2003. Structure of the heterodimeric ecdysone receptor DNA-binding complex.The EMBO Journal, 22(21): 5827—5840

Durica D S, Hopkins P M, 1996. Expression of the genes encoding the ecdysteroid and retinoid receptors in regenerating limb tissues from the fiddler crab, Uca pugilator. Gene, 171(2): 237—241

Durica D S, Wu X H, Anilkumar G et al, 2002. Characterization of crab EcR and RXR homologs and expression during limb regeneration and oocyte maturation. 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 189(1—2): 59—76

Evans T R J, Kaye S B, 1999. Retinoids: present role and future potential.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80(1—2): 1—8

Kim H W, Lee S G, Mykle D L, 2005. Ecdysteroid-responsive genes, RXR and E75, in the tropical land crab, Gecarcinus lateralis: differential tissue expression of multiple RXR isoforms generated at three alternative splicing sites in the hinge and ligand-binding domains. 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 242(1—2): 80—95

Mark M, Ghyselinck N B, Chambon P, 2009. Function of retinoic acid receptors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Nuclear Receptor Signaling, 7: e002

Riddiford L M, Hiruma K, Zhou X F et al, 2003.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e hormonal control of molting and metamorphosis from Manduca sexta and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33(12): 1327—1338

Techa S, Chung J S, 2013. Ecdysone and retinoid-X receptors of the blue crab, Callinectes sapidus: cloning and their expression patterns in eyestalks and Y-organs during the molt cycle. Gene, 527(1): 139—153

Zanotto F P, Wheatly M G, 2002. Calcium balance in crustaceans:nutritional aspects of physiological regulation.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 Molecular &Integrative Physiology, 133(3): 645—660

猜你喜歡
脊尾白蝦鹽度
疫情當下,上半年華東地區(qū)小棚、工廠化、土塘白蝦如何應(yīng)對?
脊尾白蝦“紅”起來了畝產(chǎn)可達五百斤!
鹽度和pH對細角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響
六價鉻離子在脊尾白蝦和三疣梭子蟹體內(nèi)的富集動力學
鹽度脅迫對入侵生物福壽螺的急性毒性效應(yīng)
適用于高鹽度和致密巖層驅(qū)油的表面活性劑
苯并[a]芘在脊尾白蝦(Exopalaemon carinicauda)體內(nèi)富集的動力學研究
膠州灣夏季鹽度長期輸運機制分析
脊尾白蝦仿生態(tài)規(guī)模養(yǎng)殖試驗
玛曲县| 额济纳旗| 襄樊市| 昌都县| 岐山县| 内黄县| 河北省| 安陆市| 方山县| 宁城县| 西丰县| 丽水市| 儋州市| 绥阳县| 永川市| 固原市| 准格尔旗| 诏安县| 云梦县| 涡阳县| 萍乡市| 黄浦区| 博野县| 鲜城| 巴青县| 阳信县| 临海市| 民乐县| 华坪县| 长岭县| 瓮安县| 海伦市| 陆河县| 黔南| 郯城县| 班玛县| 肥东县| 崇左市| 梓潼县| 雅江县|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