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賀 謝陽金
【摘要】 目的 探討康復路徑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70例擇期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PCI術)的冠心病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5例。研究組按照康復路徑表進行心臟康復教育,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 比較兩組患者康復知識掌握水平、二級預防行為及對危險因素的控制情況。結果 干預后兩組康復知識、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吸煙率以及血壓達標率均明顯優(yōu)于干預前, 且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康復路徑教育可提高PCI術后患者的康復知識、自我效能、自我管理以及危險因素控制水平, 是PCI術后一種較為安全、有效的心臟康復模式。
【關鍵詞】 冠心?。唤浧す跔顒用}介入治療手術;健康教育;康復知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207
PCI術是冠心病治療的常用手段, 可有效改善冠狀動脈血液循環(huán), 使患者心肌功能得以恢復, 因行PCI術并不會改變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 需要術后予以心臟康復, 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1]?,F選取本院2014年6~12月收治的擇期行PCI術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康復路徑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的作用,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6~12月收治的擇期行PCI術冠心病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 男38例, 女32例;年齡50~80歲, 平均年齡(59.7±8.2)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6例, 高中及中專27例, 大專及以上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 均接受PCI術, 對于患有嚴重臟器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以及存在語言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予以排除, 其中心肌梗死22例, 心絞痛36例, 高血壓46例, 糖尿病25例, 高脂血癥34例。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和健康教育, 藥物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藥物、抗血小板及抗凝藥物等, 健康教育內容以用藥指導為主, 并向患者講解術后飲食、活動以及保健等方面的知識, 患者出院后定期對其進行隨訪。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嚴格按照康復路徑表對患者進行心臟康復知識方面的教育, 先對參與健康教育的醫(yī)師、護師和營養(yǎng)師進行系統(tǒng)培訓, 在由其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一對一”講授, 共分為四個階段, 具體如下:①第1階段。從術后第1天開始, 對患者進行為期2周的早期康復教育, 使其對心臟康復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 在術后第1天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 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計劃, 并給予其足夠的心理支持;第2天由健康教育人員講解有關冠心病及合并癥的一些基礎知識, 并對患者術后飲食和活動進行指導;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 完成藥物使用、自我管理、運動鍛煉、心理社會因素等方面知識的講解;在出院之前, 應強化康復指導內容, 向患者發(fā)放心臟康復日記本, 指導患者填寫用藥、飲食、運動、檢查項目指標等各項內容。②第2階段。在患者出院的第1~2周, 定期通知患者來院復診, 并對康復教育的各項內容進行評估, 對相關內容做出調整, 制定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心臟康復方案。③第3階段。出院后第3~6周, 通過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病情恢復情況, 督促其記錄康復日記, 堅持心臟康復治療計劃。④第4階段。患者出院6周后已經進入持續(xù)心臟康復階段, 應根據康復日記對現執(zhí)行的康復計劃進行調整, 通過持續(xù)性的介入, 保證患者能夠長期堅持心臟康復, 提高術后二級預防能力[2]。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自行設計康復知識問卷調查表, 對患者各方面康復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調查, 對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行為做出評價, 得分越高, 表明效果越為理想;并對兩組冠心病危險因素控制情況進行分析和比較。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干預前后康復知識及二級預防行為比較 研究組干預前康復知識、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分別為(62.4±7.6)、(22.3±7.3)、(79.5±20.4)分, 干預后各項評分分別為(82.4±6.2)、(32.1±6.4)、(110.4±15.8)分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康復知識、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分別為(61.8±7.8)、(23.4±7.1)、(80.6± 22.4)分, 干預后各項評分分別為(75.6±6.1)、(26.1±7.4)、(90.7±22.2)分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康復知識、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冠心病危險因素控制情況比較 干預前研究組血壓達標16例(占45.7%), 吸煙17例(占48.6%), 干預后血壓達標29例(占82.9%), 吸煙3例(占8.6%),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對照組血壓達標17例(占48.6%), 吸煙18例(占51.4%), 干預后血壓達標25例(占71.4%), 吸煙12例(占34.3%),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血壓達標率及吸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小結
PCI術后予以心臟康復的積極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經PCI術患者參與心臟康復的比例一直處于較低水平, 且取得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因此, 有必要探索出一種新的康復模式, 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后的心臟康復舉措及相關危險因素控制進行評估, 以達到改善患者預后的效果[3]。本研究將康復路徑教育引入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 干預后結果顯示, 干預后兩組康復知識、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吸煙率以及血壓達標率均明顯優(yōu)于干預前, 且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康復路徑教育可提高PCI術后患者的康復知識及危險因素控制水平, 改善二級預防行為, 是PCI術后一種較為安全、有效的心臟康復模式。
參考文獻
[1] 郭春芳, 朱林鋒, 沈磊.自助式心臟康復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影響.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2, 10(3):1641-1642.
[2] 鄭淑梅, 楊秀蘭, 呂燁輝, 等.延續(xù)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中華護理雜志, 2012, 12(4): 297-300.
[3] 蔡建蓉, 容峰.臨床護理路徑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中國現代醫(yī)生, 2010, 13(4):82-83.
[收稿日期:201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