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摘 要:在教學實踐中,在不同時間、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程度上,教師要恰當運用視頻與范讀、音效與提問、文本剖析、朗讀與想象訓練、配樂與引導語等手段,有效挖掘和整合應用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語教學;案例;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信息技術條件;挖掘和整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5)17-0036-02
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仿真生動的教學方式、新穎的授課體驗,有著傳統(tǒng)教學不可替代的諸多優(yōu)勢,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歡迎,甚至追捧,導致在當前課堂教學中,某些教師把傳統(tǒng)教學的主要優(yōu)勢漸漸淡化,甚至否定的不良現(xiàn)狀。盡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已對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其不能喧賓奪主,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而已。
傳統(tǒng)教學是經(jīng)過長期不斷的課堂教學實踐,被人們逐漸的認識和形成的,因而具有信息技術不可替代的強大的生命力。它可以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tǒng)、扎實的基礎知識;傳統(tǒng)教學下,師生之間是在面對面的過程中進行教與學,教師的言行、舉止等對于學生都具有潛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遠的影響,這些優(yōu)勢是基于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學所難以替代的。所以,信息技術條件下,如何挖掘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并整合應用,這是值得教師長期思考和研究的課題。下面就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橋》一課為例,談談在教學中如何對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進行挖掘和整合應用。
《橋》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咆哮而來的洪水,他果斷而沉穩(wěn)地指揮著村民們,快速、有序地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永遠不朽的橋梁。但課文寫作背景與人物跟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學生不易產生情感共鳴,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這也增加了教學的難度。我在教學實踐中,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手段烘托情境,增強感染力;挖掘和利用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喚起共鳴,拓展想象力。兩者的有效整合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文本,走進那位曾經(jīng)遙遠、陌生的老黨員的精神世界。具體方法如下。
一、視頻播放與教師范讀相結合,使學生身臨其境
上課伊始,教師播放一段“洪水來襲”的視頻資料,滔滔的洪水咆哮著鋪天蓋地而來,淹沒了田地、卷走了牲畜、沖毀了房屋……定格在一座被沖垮了的大橋的畫面上。此時,學生隨著視頻的播放不斷發(fā)出驚呼聲。接著洪水的咆哮聲漸弱,變?yōu)楸尘耙魳?,教師用急迫的語氣、短促的節(jié)奏,范讀1、2自然段。此時,課堂一片寂靜,學生不知不覺中被帶到一種緊迫、危急的氣氛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投入朗讀,感受洪水來襲時的可怕,為理解下文村民們驚慌逃命做鋪墊,逐步引導學生走進課本故事情境。
這一部分的教學設計,運用視頻的畫面、音效, 呈現(xiàn)出第一波感官刺激,再配合教師的范讀,營造出一種與文本契合的緊張氛圍,學生在教師范讀的引領下水到渠成地投入朗讀,掀起了一個小高潮,為下面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應注意以下兩點:
1.恰當?shù)厥褂眯畔⒓夹g。如某些教師在課堂上過多地使用多媒體,其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課文內容不匹配;有的教師視頻播完就轉而拋出課題,將學生情緒攔腰截斷,所創(chuàng)情境半途而廢。
2.教師范讀和學生朗讀不能缺少。有此教師對“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的內涵理解有偏差,忽視了本身的主導作用,擔心范讀是“搶了學生的戲”。同樣,擔心朗讀是“占了學生的戲”。其實,“范讀”和“朗讀”對學生理解文本,對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溝通師生情感都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二、音效與教師提問相結合,使學生感同身受
延續(xù)前面的情境,洪水的咆哮聲漸強,教師運用與課文相同的句式適時提問:“山洪來了,你怎么辦?”學生會本能地回答:“逃命!”“村民們怎么辦?”“逃命!”“向南逃?”“不行,被洪水擋住了!” ……“向北,北面有木橋?!薄斑^了木橋,意味著……生!”(教師板書“生”字)“過不了,可能就會……死?!保ò鍟粋€“死”字)教師再逐漸放慢語速,說:“是啊,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人們都拼命地向那座‘生命橋擁去。”及時在黑板上板書一個醒目的“橋”字。
此部分還是利用音效,配合教師連續(xù)的快速發(fā)問,制造緊迫、危急的氣氛,用“你怎么辦?”喚起學生的本能反應,使他們對村民的惶恐感同身受。同時,熟悉、理解了3~6段的內容,為人們擁向木橋后,老黨員的出現(xiàn)做好了鋪墊。
在此輪課堂教學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下列問題:
1.提問方式老套。要根據(jù)講課內容、學生情況等對教學設計做相應調整。如上述環(huán)節(jié)若用常用的完整句式發(fā)問,會打破原本營造的緊張氣氛,使情境創(chuàng)設事倍功半。
2.板書被忽視。信息技術條件下,一些老師會將課堂所需的全部內容都放進課件里,按順序一一呈現(xiàn),黑板形同擺設。其實,板書固然是傳統(tǒng)教學的象征,但更是師生在課堂上交流的重要方式,其作用不容忽視。這節(jié)課中板書貫穿講課的始終,起到了突出重點、點明主旨的作用。
三、文本剖析、朗讀與想象訓練相結合,理解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承接上節(jié)的緊張氛圍,教師引導:“可是,想一想,一百多個慌亂的村民,一座狹窄的木橋,一旦一擁而上,他們就可能 ,就可能 。再想一想,一旦人們一擁而上,木橋就可能
。”讓學生想象混亂逃生的可怕后果,為老黨員的重要作用埋下伏筆。
接著讓學生自主讀7~23自然段,標出最能代表老黨員形象的句子,帶領學生圍繞“他像一座山”這句話展開課文主體部分的學習。
“響鼓要用重錘敲。”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教師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細讀、勾畫,鉆研文本、推敲詞句。引導學生抓住老黨員的動作“站”、“盯”,聲音“沙啞”、“冷冷”,體會他沉著指揮、臨危不亂;引導學生抓住“沖”、“揪”、“吼”這三個動作,體會老黨員秉公辦事、不殉私情,是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代表。
在抓住“揪”、“推”這對矛盾動作,體會老黨員秉公辦事與拳拳父愛部分時,要預設到作為獨生子女的學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因此,設計了“看插圖聯(lián)想”、“讀文本想象”兩個環(huán)節(jié):結合課本插圖,讓學生觀察老黨員揪出兒子時的神態(tài)、動作,體會他當時矛盾的心理和果斷的決定;圍繞句子 “老黨員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讓學生想象“老黨員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體會他內心的拳拳父愛。通過以上的設計,使學生理解到,當個人與大家的利益相沖突時,他選擇了“先人后己”;當父親和兒子同樣面臨危難,他也選擇了“先人后己”。至此,老黨員的形象在學生的內心中像山一樣地矗立起來了。
最后,再以多形式的激情朗讀,讓有山一般堅定精神、山一般拳拳父愛的老黨員形象更清晰地落根在學生心中。
四、配樂與教師引導語相結合,凈化學生心靈
選用一段凄美的鋼琴獨奏曲,教師緩緩地、凝重地說:“五天以后,洪水退了。風,嗚咽著;云,低垂著;一個老太太,滿面淚痕,在別人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走來……她來這里做什么呢?”引導學生深情朗讀最后四個自然段。在二胡唯美凄涼的旋律烘托下,有的學生哽咽了,有的潸然淚下,那發(fā)自內心深處的感動,讓他們的朗讀不用范讀、不必指導,就收到感人至深之效。
此后,讓學生就課文為什么以“橋”為題目,各自發(fā)表意見,幫助學生深刻體會“橋”所蘊含的深意,并隨著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血肉之軀,生命之橋”八個字。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上,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通過“引導語”來實現(xiàn)。但有些課堂上,由于課件的過多使用,教師說的最多的是:“看這張幻燈片”、“下一張”……,而忽視了課堂引導語的運用。因此,作為教師,必須重視引導語的作用。
總之,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對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的挖掘并整合應用是非常必要的。
【責任編輯 紀 敏】
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