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麗
【摘要】目的:臨床分析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心電圖變化。方法:在我院2013年4月一2015年8月實施診斷的來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隨機選取100例,對患者的經12導聯動態(tài)心電圖檢測心肌缺血結果與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對比分析。結果:冠狀動脈造影陽性組與陰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冠狀動脈單支、2支、3支血管病變的敏感性差異對比顯著,P 【關鍵詞】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慌R床表現;心電圖變化 冠心病患者常表現為胸悶、胸痛、氣短等癥狀,常具有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發(fā)作史。常規(guī)心電圖難以對患者異常情況進行捕捉?,F臨床常應用12導聯動態(tài)心電圖診斷,可有效提高心肌缺血檢出率,以輔助臨床診治冠心病。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診治老年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所選取患者均行會診及驗證,確診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為65例,女性患者為35例,年齡為61-77歲,平均年齡為(65.3土5.2)歲。將患者按隨機方式分為I組(50)和II組(50),I組當中,男性患者為26例,女性患者為24例;II組當中,男性患者為24例,女性患者為26例。兩組患者年齡等所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首先接受24h12導聯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需詳盡記錄患者24h內癥狀與活動情況。采用美國PI動態(tài)心電圖機連續(xù)24h記錄12聯導動態(tài)心電圖,且回顧性分析患者ST段變化。心肌缺血診斷標準ST段在J點后80ms處水平型、下斜型下降高于O.lmV、ST段抬高高于0.2mV,持續(xù)lmin以上為陽性。冠心病診斷標準:其主要分支內徑狹窄高于50%或至少有1支主要冠狀動脈。其中患者行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前許停用鈣拮抗劑、B受體阻滯劑等有影響藥物。 1.3統(tǒng)計學方法 經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經(x±s)表示,且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I組12導聯動態(tài)心電圖 I組(50例)患者中,32例(64.0%)為12導聯動態(tài)心電圖陽性者,18例(36.0%)為陰性者;50例II組別患者中,10例(20.0%)為陽性者,40例(80.0%)為陰性者。在性別、年齡、是否存在高血壓、糖尿病及有無胸痛等方面I組與II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冠狀動脈造影陽性組12導聯動態(tài)心電圖陽性率顯著高于陰性組,在冠心病患者中動態(tài)心電圖陽性伴有胸痛患者較多,兩者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12導聯心電圖檢查 經12導聯心電圖診斷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與與陰性預測值分別為64.0%、80.0%、74.0%、72.0%,準確性為72%;冠狀動脈單支、2支、3支血管病變的敏感性分別為56.0%、60.0%、100%,3支血管病變敏感性均顯著高于支2支,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經診斷前降支、回旋支與右冠狀動脈病變、左主干病變的敏感性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肺心病和冠心病均在老年人當中較為常見,因其通常情況下采用“一元論”對其辨證分析,因此,兩者合并病癥狀況常備忽略,對患者的總體治療效果造成一定影響。通過對肺心病和冠心病予以合并,對其產生病因、診斷狀況及病癥特點進行細致分析,對于早期診斷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并且還有助于增強療效及縮短病程的效果。 動態(tài)心電圖屬于一種隨身攜帶的微電子記錄儀,可在24內全程記錄患者心電圖,可連續(xù)記錄約為10萬次心電信號,顯著提高了陣發(fā)性心律失常與心肌缺血發(fā)作的檢出率,且診斷各種心律失常具有顯著優(yōu)越性質。無論患者是否具有床癥狀均可記錄出現的時間、數量、種類等。12導聯動態(tài)心電圖與常規(guī)12導聯心電圖位置相近但其心肌缺血檢出率較高。同時12導聯動態(tài)心電圖可在24h內對ST段同步監(jiān)測,具有獨特優(yōu)勢。相關文獻指出,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事件中12導聯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顯著由于普通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可提高下后壁心肌缺血的檢出率。心肌缺血是指心肌供血減少或需氧量增加。心肌缺血可改變患者心臟功能,導致心肌電生理活動異常,進而引發(fā)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心肌缺血在心電圖中主要為ST段改變。由于動態(tài)心電圖為24內連續(xù)記錄,可及時發(fā)現突發(fā)、短暫性心肌供血不足,提高心肌缺血檢出率。 綜上所述,12導聯動態(tài)心電圖在老年冠心病診斷,為無創(chuàng)檢查操作方便快捷,綜上所述,針對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對其病因、診斷及特點進行分析,對于早期診斷率的提高、病程縮短及療效增強均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