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遭受性侵的新聞不絕于耳,很多家庭因此墜入不幸的深淵,正如電影《素媛》里的母親哭訴說:“為什么是我家,為什么不是別人家的孩子?”話雖殘酷無情,卻道出一位母親真實的無助。而如果這樣的惡性事件發(fā)生,家庭該怎么辦?社會該如何伸出援助之手?下面幾部電影,關于受傷,關于療愈,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友情提醒:觀看這些電影之前,一定記得備好紙巾,每一部,都是催淚彈。
《熔爐》
該片以2005年發(fā)生在韓國某一所聾啞學校的真實事件為藍本——美術老師姜仁浩來到慈愛聾啞特殊學校任職,發(fā)現了學校驚人的黑幕:教職工暴打學生、校長與警察局沆瀣一氣,性侵學生……一群正義的人,為揭開真相而奔走呼喊。影片的最后說:“我們一路奮戰(zhàn),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p>
《素媛》
一部展示兒童被性侵后如何自我救贖和家人如何面對生活的故事。導演沒有一味地陳述家庭的不幸把影片變?yōu)榇邷I彈,更多的是告訴社會應該如何幫助受害人,才能夠使被害人及其家庭不再受到更多傷害。
《信任》
威爾和林恩住在一個平靜的郊區(qū),生活安穩(wěn)美滿,直到14歲的女兒安妮在網上交了一個新朋友——“16歲的男孩查理”?!安槔怼笔莻€40歲的戀童癖,他將安妮整個家庭拖入了悲劇的深淵。遭遇性侵犯對安妮來說還不是最壞的事,更重要的是她,失去了自己的世界和自尊,又受到了心理上的性侵犯。這部電影對家長和社會都有極強的警示意義。
《唇上之歌》
一部音樂治愈片。離家出走的父親是芥菜青春期不能提及的要害;美艷高冷的代課老師柏木無法面對失去愛人而放棄彈琴;一直找不到存在感的桑原感覺自己是自閉癥哥哥身上的零件。他們因為合唱團而結緣……固然生命要承受多番磨難和考驗,但正是經受與克服讓我們的內心強大。
《頭腦特工隊》
這個電影的主題依舊是成長,不同的是,這個成長的過程不再限于主人公Riley克服了種種不適面對新生活,也不限于父母們看完此電影后,接受了孩子終將成為有獨立意志的個體離自己而去的現實。這個成長更是我們對自己的全新認識。
《警員》
在法國巴黎,警察系統(tǒng)中有一支特別的部隊——青少年警隊。他們任務特殊:要拘留戀童癖犯人,逮捕未成年扒手,審訊實行家暴的父母,錄制兒童口供等。本片將焦點匯聚到這群人身上,導演麥溫·勒·貝斯柯解釋說:“推動我拍攝這部影片的, 是圍繞童年的一切,這是我所有電影作品的主題:童年、父愛及母愛?!痹撈@2011年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會獎。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