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價格高漲背景下的我國農產品流通成本解構研究

2016-01-06 20:26:52徐健李哲
財經問題研究 2015年8期
關鍵詞:農產品流通市場行情利潤

徐健 李哲

摘 要:本文以油菜流通渠道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各環(huán)節(jié)渠道主體的深度訪談,調查了在價格高漲的市場行情下,農產品流通成本和利潤在不同渠道主體上的分配和構成情況。研究發(fā)現:(1)在價格高漲的情況下,蔬菜流通渠道中損耗費和市場管理費在批零環(huán)節(jié)新增流通成本中的占比最高。(2)農民獲得的單位利潤最高,零售商其次,批發(fā)商最少。(3)在價格高漲時,農產品流通渠道中的利潤會向農民轉移。

關鍵詞:農產品流通;流通成本;利潤;市場行情

中圖分類號:F7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5)06-0093-07

一、引 言

近年來,農產品價格波動加劇,“價高傷民”和“價低傷農”交替出現,“種菜賠”與“買菜貴”同時并存,引發(fā)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農產品價格低迷時,農民損失慘重,但在農產品價格高漲時,也有許多學者認為農民的增收非常有限[1]-[3]。在農產品流通渠道中,農民的價格談判能力弱, 利益容易受批零環(huán)節(jié)的影響,城鎮(zhèn)居民消費蔬菜的大部分貨幣流向了中間環(huán)節(jié)的流通主體[4-5]。那么,在農產品價格高漲的市場行情下,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中的利潤在不同流通主體之間究竟是如何分配的?中間商是否真的截留了更多的利潤而導致農民增收乏力?本研究將借鑒以往農產品流通成本解構研究的經驗[6]-[8],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從微觀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入手,分析在價格高漲的市場行情下,農產品流通成本和利潤在不同渠道主體上如何分配。

二、文獻回顧

近年來,隨著農產品價格難題的日益加劇,尤其是農產品生產價格和零售價格兩重天,引發(fā)了學術界對農產品流通的高度關注。一些學者認為生產價格和零售價格差價過大的原因在于中間商的暴利[9]-[11],但也有學者認為在充分競爭的農產品市場環(huán)境中蔬菜流通中間商的利潤很低,并無暴利可言[12]。

農產品兩端價差過大問題是在從農民到市民的流通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一些學者開始從農產品流通過程入手,解構不同流通主體的成本構成情況。王學真等[13]分析了蔬菜從山東壽光的菜農到北京市最終消費者全程的流通費用情況,發(fā)現從農戶到產地批發(fā)市場的費用最高,銷地零售環(huán)節(jié)費用次之;所有環(huán)節(jié)中費用占比最高的分別是包裝費、燃油費、市場管理費和運費。楊志宏和翟印禮[14]以沈陽市蔬菜市場為例分析了超市農產品流通渠道中各流通環(huán)節(jié)的費用構成,認為當前蔬菜流通存在流通環(huán)節(jié)過長、中間供應商過多等問題。文曉巍[7]調查了廣州市的蔬菜流通渠道,發(fā)現農產品流通成本對零售價格影響極為明顯,同時還發(fā)現農產品從批發(fā)市場到零售終端的流通成本過高,“最后一公里”現象是價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馬翠萍等[15]以番茄為例調查指出,從生產端到零售端的累計流通成本費用占零售價格的69%,過多的流通主體層層放大了蔬菜流通成本,同時過多的流通環(huán)節(jié)導致損腐率的提高又推高了蔬菜零售終端的價格。

另一些學者在解構成本的同時,還進一步分析了農產品流通中利潤的分配情況。許世衛(wèi)等[16]分析了價格上漲時番茄和尖椒流通渠道中的成本和利潤分配情況,認為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力是成本增加。孫俠和張闖[6]以大連市茄子流通渠道為例分析了蔬菜流通成本和利潤在不同渠道主體間分配的情況,發(fā)現中間商比農戶獲得了更多的利潤。張喜才等[17]在實地調研山東省、北京市蔬菜流通各環(huán)節(jié)上的成本收益的基礎上探討了蔬菜產業(yè)鏈價格傳導的模式。李林陽和王秀娟[8]對西安市蔬菜流通的實地調研指出,價格上漲的主導因素是批發(fā)商、零售商所得利潤,同一時間段銷售同種蔬菜,生產環(huán)節(jié)獲得的單位利潤最低,零售環(huán)節(jié)獲得的單位利潤最高。席愷媛等[18]通過對武漢市蔬菜市場的調研分析,發(fā)現農民生產者僅能獲得不足20%的利潤,在利潤分配中處于劣勢地位,大部分利潤都被批發(fā)商和零售商獲取。劉思宇和張明[5]通過調查城鎮(zhèn)消費者的蔬菜消費現狀,也認為中間商擁有對生產商和消費者的高議價能力,中間商的強勢議價能力限制了城鎮(zhèn)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

從已有文獻可以看出,學術界對蔬菜流通成本與利潤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現有研究一般都沒有考慮市場行情的影響。雖然有些學者認為在農產品價格高漲時,中間商可以憑借自己更強的渠道權力將更多的利潤截留在中間環(huán)節(jié),從而導致農民增收乏力的現象[3-11-19],但這些觀點仍缺乏充分的實證研究支持。因此,本文以油菜為調查對象,采用已經比較成熟的農產品流通成本解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5-6],分析在農產品價格高漲情況下,流通成本的構成和利潤在各流通環(huán)節(jié)上的分配情況。

三、研究設計

1.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考慮到農產品流通涉及生產、批發(fā)、零售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且不同環(huán)節(jié)的調查對象與流通細節(jié)差別較大,不宜采用統(tǒng)一標準的問卷調查方式,因此本文選擇了案例研究方法,以便通過對農戶、批發(fā)商、零售商等流通主體的深度訪談獲取第一手資料。

本研究根據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原則選取了油菜作為研究對象。選擇油菜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基于以下考慮:首先,油菜是一種比較典型的葉菜,具有易腐爛且流通損耗大的特點;其次,油菜是城鎮(zhèn)居民消費較為普遍的蔬菜,是中國農業(yè)部和各地農業(yè)部門重點監(jiān)測的蔬菜品種;最后,油菜價格在2013年7月25日至8月10日期間處在歷史高位,滿足本研究對市場行情的要求。根據大連市雙興綜合批發(fā)市場公布的每日油菜價格編制的統(tǒng)計圖1顯示。本研究的調查時間為2013年7月25日至8月10日,調查時點位于該年度的8月份價格曲線的波峰上,調查期間油菜的最高價格9.00元/千克,最低價格5.50元/千克,平均價格6.76元/千克,比同年5、6月份平均價格上漲了約200%,比3、4月份上漲了約72%,這表明本次調查正值油菜價格高漲期間。

雖然選取一種蔬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們在訪談中同時調查各渠道主體的總體經營規(guī)模,并按照油菜的重量占比和銷售額占比,對該渠道主體的費用進行分攤。而且,本研究的目的是對比不同渠道主體的成本構成和利潤分配情況,因此以一種農產品為例已經可以滿足研究的目的。

2.調研設計與樣本分布

大連是遼寧省第二大城市,全國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戶籍人口超過670萬人,是一個典型的大中型城市。在正式開始流通成本分析研究之前,課題組在2013年3月19和4月12日,先后前往大連市服務委和大連市農委開展調研工作,了解大連市蔬菜流通的情況??傮w看,大連市的蔬菜供應中本地菜和外地菜各占50%,但占比又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夏季,大連市的蔬菜供應主要來源于大連市周邊農村,本地菜占總供應量的70%左右。但在冬季,大連市的蔬菜供應主要來源于山東、河北、海南等地,外地菜占總供應量的70%左右。

本文以大連市油菜作為調查目標,選擇市場行情好的時間段對油菜的種植戶、批發(fā)商、零售商等流通主體進行實地訪談獲得真實可靠的一手數據,進而解析蔬菜流通成本構成以及利潤分配。在實施深度訪談之前擬定了詳細的訪談提綱,訪談內容根據流通主體的不同有所差異,主要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被訪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齡、學歷、家庭規(guī)模、從業(yè)人口與從業(yè)年限等。第二部分為被訪者流通環(huán)節(jié)發(fā)生的主要成本費用,包括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土地投入成本、生產資料費用、人工費用等,批發(fā)、零售環(huán)節(jié)的包裝費、運輸費、市場管理費、雇傭工人費等。第三部分為被訪者的相關收入,包括銷售收入、政府補貼等。

本研究按照采用典型抽樣和滾雪球抽樣相結合的方法,調查時間從2013年7月25日至8月10日。由于當時大連市居民消費的油菜基本都是本地菜,因此農戶調查主要在大連市周邊進行。我們組織了由8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組成的調研小組,采用實地調研的方式直接通過與農戶和中間商的訪談獲取一手數據。我們在調查過程中也讓受訪者向我們推薦其他油菜種植農戶和中間商。

本研究共調研各類農產品流通渠道主體64人,其中油菜種植農戶24戶、批發(fā)商15位、零售商23位。訪談樣本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四、經驗研究

在調查期間,大連市的油菜主要由大連市周邊的農村供應,經過收購、運輸、批發(fā)、零售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具體流通過程如下:農民在當地農村直接出售油菜;本地批發(fā)商從產地收購油菜后,直接運輸到大連市內批發(fā)市場開展批發(fā)業(yè)務;零售商從批發(fā)市場采購油菜,然后運輸到早市、農貿市場等零售場所進行銷售。

1.農民環(huán)節(jié)的成本與利潤

大連市周邊農民多以自有耕地進行蔬菜種植,種植面積在1.90—5.50畝之間,普遍種植規(guī)模不大。菜農都采用多茬種植方式,每年可生產蔬菜8茬左右。雖然調研期間的油菜價格高漲,但農戶的油菜種植面積普遍不高,油菜種植戶的油菜種植面積占蔬菜總種植面積的比重在1%—10%之間。油菜平均畝產量為1 083千克,最高畝產1 250千克,最低畝產800千克。

在油菜的生產過程中,每畝油菜的種子費為85元,農藥費358元,肥料費300元,灌溉費60元。每畝大棚每年折舊和維護的費用在8 969元左右。多數農戶會自購農機具,農機購置價格在1 500—3 600元之間,一般可以使用10—15年,平均每茬每畝燃油費約171元。油菜的種植主要由農戶的家庭成員承擔,一般每戶有1—2名勞動力從事蔬菜生產工作。除家庭成員外,少量農戶會在農忙季雇傭少量的短工,短工每小時的工資為10元。

油菜種植戶同時也種植其他蔬菜品種,因此油菜生產環(huán)節(jié)中的費用可以分為共用性費用和專用性費用。共用性費用的支出是為所有蔬菜的生產服務,需要在不同蔬菜品種間分攤,包括大棚的折舊和合計1.91100.00維護費用,農機的折舊和燃料費。專用性費用的支出只是為油菜的生產服務,包括種子費、農藥費、化肥費等。本研究按照種植面積分攤共用性費用,油菜生產成本構成情況如表2所示。在不考慮農戶家庭成員的人工成本情況下,平均一茬油菜每畝生產費用總額約為2 064元,每千克生產成本約為1.91元,其中成本占比較高的是大棚費、農藥費和肥料費,分別占到49.11%、18.90%和14.45%,三者合計超過80%,是油菜生產成本的主要構成部分。調查期間,大連市地產油菜的田頭收購平均價格為4.40元/千克,可知農民種植油菜獲得的平均利潤為2.49元/千克。

2.批發(fā)商環(huán)節(jié)的成本與利潤

大連市本地蔬菜的產區(qū)距離大連市市區(qū)較近,批發(fā)商大多親自組織人員和車輛到地頭進行收購。采購周期為每天1趟,一般都有常年穩(wěn)定的合作農戶,并不需要代理商或中介商。批發(fā)商在地頭對蔬菜質檢、分等、整理后打包裝車直接運送到大連市市內批發(fā)市場進行交易。批發(fā)商一般同時經營多種蔬菜,對于受訪的批發(fā)商,每車蔬菜中油菜的重量占比在8%—42%之間。批發(fā)商在批發(fā)市場均租有攤位,面積在6—10平方米不等,每年經營天數在360天左右。

油菜批發(fā)商一般規(guī)模不大,較少雇傭工人。長期雇工的月工資在2 500元左右,而臨時雇工的工資每小時約為20元。交易過程耗費的包裝費為每月600—1 000元,油菜在運輸與交易過程中發(fā)生損耗約4%。運輸所用車輛以批發(fā)商自有車輛為主、雇用車輛為輔,車輛為載重1—3噸的小型貨車,自有車輛的購置費用在4—8萬元之間,使用年限為5—10年,平均每年折舊和維修費用約6 850元,每年需繳納保險費2 000—5 000元,燃油費每月1 500—3 000元。若雇傭車輛運輸,則平均費用為每趟200元,與車輛運輸相關的費用統(tǒng)一概括為運輸費。

蔬菜進入批發(fā)市場要統(tǒng)一收取市場綜合管理費,每噸大約60元。批發(fā)商租用的攤位面積根據批發(fā)商實力不同有所差異,每年攤位費在7 200—30 000元之間,所需的攤位設備主要是手推車和電子秤,平均購買價格分別為518元和421元,平均使用年限6年。

合計4.95100.00除油菜外,批發(fā)商還同時經營其他多種蔬菜,因此本次調查中發(fā)生的雇工費、包裝費、運輸費、市場管理費、攤位費都屬于共用性費用,損耗費屬于專用性費用。將共用性費用按蔬菜重量分攤成本后,油菜在批發(fā)商環(huán)節(jié)發(fā)生的成本構成如表3所示。批發(fā)環(huán)節(jié),每千克流通成本4.95元,由批發(fā)商采購成本和新增流通成本兩部分構成,分別為4.31元和0.64元,其中油菜的采購成本占據了流通成本的絕大部分,其次是新增流通成本中的損耗費、運輸費和市場管理費,三者合計為0.57元,幾乎占據了新增流通成本的90%,是批發(fā)環(huán)節(jié)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調查期間批發(fā)商的油菜平均批發(fā)價格為5.66元/千克,扣除流通成本后可知批發(fā)商油菜利潤為0.71元/千克。

3.零售商環(huán)節(jié)的成本與利潤

批發(fā)商收購的蔬菜進入批發(fā)市場后即與零售商交易。零售商通過自有車輛將批發(fā)來的蔬菜運至早市、農貿市場進行銷售,所用車輛類型分為小型貨車和三輪車兩種,每天運載蔬菜200—1 000千克,其中油菜占比在2%—25%之間。早市、農貿市場等零售場所多靠近居民區(qū),零售商常年租有固定攤位,面積在4—15平方米不等,每年經營天數也在360天左右。

零售商一般由自己家庭成員組成,多為兩人搭檔,在銷售旺季少數零售商會雇傭一名短工,平均工資為每月3 000元。零售商的車輛購置費用從1—5萬元不等,使用年限4—10年,平均每年折舊和維修費用等約4 683元,貨車每年繳納保險費1 500—3 000元,燃油費每月1 200—2 500元。三輪車并不發(fā)生保險費用,燃油費也較低,每月400—800元。

零售商進入早市、夜市、農貿市場等零售場所需繳納攤位租賃費,按租賃面積不同每年費用在15 000—60 000元之間,所需攤位設備主要是電子秤和筐子等,平均購買價格674元,平均使用年限3年。零售過程耗費的包裝費為每月500—1 500元。零售商進貨屬大批采購并不會仔細挑選,從批發(fā)商處開始的裝卸、運輸等環(huán)節(jié)對蔬菜造成的損耗會由零售商承擔,而消費者從零售商處購菜時會摘除腐爛變質部分,從而導致零售商環(huán)節(jié)的平均損耗達到13%。

合 計7.67100.0與批發(fā)商一樣,零售商也同時經營多種蔬菜,所發(fā)生的雇工費、運輸費、攤位費、設備折舊費和包裝費等共用性費用需要按重量比重在不同蔬菜品種間分攤,與不需要分攤的專用性費用損耗費匯總后,油菜在零售商環(huán)節(jié)增加的流通成本構成如表4所示。零售環(huán)節(jié),每千克流通成本7.67元,由零售商采購成本和新增流通成本兩部分構成,分別為5.84元和1.83元,其中采購成本占據絕大部分,其次是新增流通成本中的損耗費、攤位費和運輸費,三者共計1.74元,占新增流通成本的95%,是零售環(huán)節(jié)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調查期間零售商的油菜平均零售價格為8.82元/千克,扣除流通成本后可知零售商油菜利潤為1.15元/千克。

4.蔬菜流通各環(huán)節(jié)成本與利潤比較

經過上述農民種植戶、批發(fā)商、零售商各環(huán)節(jié)發(fā)生費用的計算分析,大連市本地油菜的單位成本利潤率匯總如表5所示,整個油菜流通過程中農民的生產成本為1.91元/千克,批發(fā)商和零售商的流通成本分別為4.95和7.67元/千克。在不考慮采購成本的情況下,批發(fā)商發(fā)生新增流通成本0.64元/

又以損耗費、市場征收費用、運輸費比重最高。損耗費是新增流通成本中的最大支出項,批發(fā)商環(huán)節(jié)發(fā)生損耗費0.24元/千克,零售商環(huán)節(jié)1.13元/千克,共計1.37元/千克,在新增流通成本中的占比超過50%。攤位費和市場管理費都屬于市場征收費用,批發(fā)商要繳納市場管理費0.11元/千克,攤位費0.03元/千克;零售商要繳納攤位費0.38元/千克,市場征收費用共計0.52元/千克,在新增流通成本中的占比達到21%。運輸費也比較高,批發(fā)商環(huán)節(jié)發(fā)生運輸費0.22元/千克,零售商環(huán)節(jié)0.23元/千克,共計0.45元/千克??梢?,損耗費、市場費用和運輸費是占據了流通成本的絕大部分。

除了流通成本對油菜的最終零售價格有影響外,各流通主體的經營利潤也是零售價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扣除流通環(huán)節(jié)發(fā)生的各項成本費用后,各流通主體最終的利潤分配如表5所示。可見,在行情好的情況下,銷售單位數量的油菜,農民獲得最高利潤2.49元,其次為零售商獲得利潤1.15元,批發(fā)商獲得最低利潤0.71元;農民的成本利潤率最高,為130.36%,批發(fā)商和零售商成本利潤率相差不大,分別為14.34%和14.99%。從銷售單位數量的油菜總利潤來看,農民所獲利潤占比高達57.24%,而零售商和批發(fā)商利潤各自僅占26.44%和16.32%,農民獲得了過半的利潤,這說明市場行情好的時候農民利潤是比較可觀的。

為進一步檢驗價格高漲的行情下農民利潤是否增長,本文又參考對比了以往學者對蔬菜利潤分配的研究成果,將搜集到的相關文獻根據商務部公布的蔬菜價格統(tǒng)計信息 蔬菜價格信息從商務部百家農副產品批發(fā)市場日報監(jiān)測系統(tǒng)(baijia.mofcom.gov.cn)和商務部“城鄉(xiāng)市場監(jiān)測信息服務體系”商務預報(cif.mofcom.gov.cn)獲得。進行對比,篩選出調查時間符合價格低迷行情的研究案例,最終選定包括孫俠和張闖[6]以茄子為調查品種、馬翠萍等[15]以番茄為調查品種、劉思宇和張明[5]以大白菜為調查品種的三篇文獻作為比較對象,并分別編號為文獻1、文獻2和文獻3。雖然各研究所調查的蔬菜品種和價格有所差異,但流通費用比例相對固定,因此選取的蔬菜品種對研究結論不會造成太大影響[6-8-20]。

對比結果如表6所示。這些研究中農民獲利在總利潤中所占比重最低為24.14%,最高為46.15%,而本文中農民獲利達到了57.24%,遠高于以往的研究結果。這也部分揭示了在市場行情好的情況下,蔬菜流通利潤并沒有被中間商過度“截留”,利潤確實從中間商向農民發(fā)生了轉移。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市場行情好的時候,該種農產品的供給相對不足,而批發(fā)商和零售商為了保持經營的穩(wěn)定和連續(xù),會主動將利潤讓渡給農戶來爭取貨源。另外,蔬菜購買者在采購蔬菜時往往都會從一家中間商處購齊自己所需的多種蔬菜,這也加劇了蔬菜中間商在行情好時雖然利潤較低,也要購進這種蔬菜。

通過對油菜流通利潤分配的解析表明,在價格高漲的行情下,利潤是能夠向農民轉移的。然而,調研中也發(fā)現,農民種植油菜的同時還種植其他蔬菜,而且油菜種植面積相對偏小,比重不足蔬菜種植總面積的10%,因此盡管油菜價格上漲能夠刺激農民收入增加,但是從農民種植蔬菜的總收入來看,又表現出了增長乏力的一面,究其原因,應該是農民蔬菜種植結構不合理,利潤率高的農產品的種植規(guī)模太小,對農民增收貢獻乏力,這也部分驗證了一些學者關于價格高漲時農民增收有限的研究觀點。

五、結論與討論

本文以油菜為例,通過對我國蔬菜流通成本構成與利潤分配進行案例研究,考察了價格高漲的背景下利潤在各流通主體間如何分配,發(fā)現蔬菜流通過程中農民獲得的單位利潤最高,零售商居其次,批發(fā)商最末,農民所獲利潤占比高達57.24%。通過與以往研究成果的比較可以發(fā)現,在價格高漲的條件下,利潤分配對農民更為有利,農民分得的利潤比重要比以往研究高出11.09%—33.10%。這表明在行情好的情況下利潤并沒有被中間商過度“截留”,而是能夠向農戶傳遞。但是,調查中也發(fā)現,即使是油菜種植戶,油菜的種植面積也不足其蔬菜總種植面積的10%。因此,蔬菜價格高漲時農民增收乏力的原因不在于利潤被中間商擠占,而應該在于農民種植結構的不合理,利潤率高的農產品的種植規(guī)模太小,對農民增收貢獻乏力。因此,引導農民合理種植是增加農民收入,降低價格高漲對市民民生產生沖擊的關鍵。

本文也證實了批發(fā)商、零售商環(huán)節(jié)新增的成本費用是農產品價格高漲的主要推手,調查顯示油菜在批零環(huán)節(jié)共發(fā)生新增流通成本2.47元/千克,幾乎達到終端零售價格的1/3。損耗費是流通成本的最大消耗費用,達到1.37元/千克,占比超過50%,損耗費過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綠葉蔬菜易腐易損,從地頭采摘到終端消費者耗時過長發(fā)生大量水分流失,各流通環(huán)節(jié)的多次裝卸搬運進一步加劇了物理損傷,尤其零售商處作為流通最后一站,還要承擔部分蔬菜銷售不完不得不處理掉帶來的損耗。因此,對農產品流通體系進行升級改造,改善產地初加工條件,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和配送中心建設,改良保鮮和儲運技術,減少農產品在流通過程的損耗,是有效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的重要舉措。

批發(fā)商、零售商所需繳納的市場管理費和攤位費等市場費用也是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本次調查中批零中間商合計需繳納的市場費用為0.52元/千克,幾近新增流通成本的1/4,這些市場費用最終都轉嫁給了消費者。因此,為了降低農產品價格高漲對市民民生的影響,應加快推進批發(fā)市場、農貿市場等公益性農產品交易場所的建設。首先,應當在法律上明確農產品批發(fā)市場和農貿市場的公益性。其次,通過稅費減免,用水、用電、用氣的優(yōu)惠政策,來降低農產品交易場所的建設與運營成本。

參考文獻:

[1] 鄭風田,李明.大豆產業(yè)鏈的成本與利潤分配:黑龍江個案[J].改革,2009,(5):61-67.

[2] 劉耀森.農產品價格與農民收入增長關系的動態(tài)分析[J].當代經濟研究,2012,(5):43-48.

[3] 陳軍.農產品價格、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與新疆農民可持續(xù)增收研究[J].西北人口,2013,(1):52-56.

[4] 李圣軍.農產品流通環(huán)節(jié)利益分配機制的實證分析[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0,(11):108-114.

[5] 劉思宇,張明.蔬菜流通的成本構成與利潤分配——基于長株潭城市群大白菜流通全過程的調查[J].消費經濟,2013,(2):61-65.

[6] 孫俠,張闖.我國農產品流通的成本構成與利益分配——基于大連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8,(2):39-48.

[7] 文曉巍.農產品供應鏈流通成本與相關主體利益匹配:廣州證據[J].改革,2011,(8):77-82.

[8] 李林陽,王秀娟.蔬菜流通環(huán)節(jié)成本構成及利潤比較——基于涇陽縣至西安市蔬菜流通的實證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2,(6):79-80.

[9] 方昕.農產品物流為何“兩頭叫,中間笑”[J].中國禽業(yè)導刊,2003,(15):28-29.

[10] 洪濤.構建北京市現代化農副產品流通市場體系的基本思路[J].首都經濟,2002,(4):16-19.

[11] 彭磊,孫開釗.基于“農餐對接”的農產品流通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J].財貿經濟,2010,(9):105-111.

[12] 耿莉萍.城市菜價中的高流通成本分析及解決途徑[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28-32.

[13] 王學真,劉中會,周濤.蔬菜從山東壽光生產者到北京最終消費者流通費用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農村經濟,2005,(4):66-72.

[14] 楊志宏,翟印禮.超市農產品供應鏈流通成本分析——以沈陽市蔬菜市場為例[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1,(2):73-78.

[15] 馬翠萍,肖海峰,楊青松.蔬菜流通主體成本構成與收益分配實證研究[J].商業(yè)研究,2011,(11):23-27.

[16] 許世衛(wèi),李哲敏,李干瓊,等.尖椒價格形成及利潤分配調查報告[J].農業(yè)展望,2008,(5):6-9.

[17] 張喜才,張利癢,張屹楠.我國蔬菜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山東、北京的調研[J].農業(yè)經濟與管理,2011,(5):78-90.

[18] 席愷媛,柯巧,王瀅淇.農產品流通環(huán)節(jié)的利益分配研究——以武漢市蔬菜市場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8):3696-3698.

[19] 陳薇,楊春河.基于第四方物流的農產品流通模式研究[J].農業(yè)經濟,2008,(9):87-88.

[20] 楊宜苗,肖慶功.不同流通渠道下農產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比較研究——基于錦州市葡萄流通的案例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1,(2):79-88.

(責任編輯:于振榮)

猜你喜歡
農產品流通市場行情利潤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潤1萬多元/畝,養(yǎng)到就是賺到,今年你成功養(yǎng)蝦了嗎?
當代水產(2019年7期)2019-09-03 01:02:08
天交所市場行情
產權導刊(2018年6期)2018-09-10 20:17:24
“互聯網+”時代貧困地區(qū)農產品進城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
加強農業(yè)信息服務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
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農產品流通途徑研究
大都市圈農產品流通發(fā)展趨勢
觀念新 利潤豐
天交所市場行情
產權導刊(2015年3期)2015-11-03 06:12:59
天交所市場行情
產權導刊(2015年8期)2015-11-03 05:04:41
永春县| 安宁市| 文登市| 都匀市| 永胜县| 枣庄市| 鹰潭市| 克拉玛依市| 镇巴县| 耒阳市| 汪清县| 建始县| 特克斯县| 隆回县| 新龙县| 塔河县| 巨野县| 武冈市| 新野县| 泰宁县| 黑龙江省| 扎赉特旗| 齐河县| 定边县| 四会市| 柘城县| 开鲁县| 玛多县| 彭州市| 南安市| 仁寿县| 运城市| 灌阳县| 加查县| 桐柏县| 墨竹工卡县| 始兴县| 清水县| 科尔| 和顺县|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