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關鍵詞】 語文教學;課堂;教師;語言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4—0051—01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利用教學實踐的重要條件”,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
在教學中,我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并試著把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歸納為嚴謹性、形象性、趣味性三個特征。
一、課堂語言的嚴謹性
普通話是語文教師必備的素養(yǎng),流利的普通話既可避免教學語言出現(xiàn)“南腔北調(diào)”,又可以使學生的語言得到正確的發(fā)展。
但是,有的教師為了顯示的自己的才學,講起課來或文縐縐的,滿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雜,不倫不類。因為這種語言只會使學生覺得晦澀而難以理解。還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夾雜著方言,教給學生的不是規(guī)范的普通話,致使學生長大之后由于各種需要不得不為語音的不標準而煩惱。
因此,教師的語言要規(guī)范,要學會使用普通話。
二、語言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教師的課堂語言,不但要規(guī)范,還要形象。語言生動形象,就能將抽象的化為具體,深奧的講得淺顯,枯燥的變風趣。魯迅講課,用農(nóng)民討媳婦不要“杏臉柳腰”,“弱不禁風”的“美人”,而要“腰臂圓壯、臉色紅潤”的勞動姑娘這個生動形象的事例,來闡明“美的階級性”這一抽象的理論問題。特級教師于漪講朱自清先生的《春》,用這樣一段話開場:“我們一提到春啊,眼前就展現(xiàn)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所以古往今來,很多詩人就曾經(jīng)用彩筆來描繪春天美麗的景色?!边@段話,繪聲繪色,有景有情,使教學語言格外形象、精彩。
語文課就是這樣,有時一個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學生的理解變得更具體,更深刻。正如《學論》中所說:“君子之教,喻也?!?/p>
三、課堂語言的靈性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箤W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語文教師的語言應該形象、生動、饒有情趣,能深入淺出,化枯燥為風趣。因此語文教師要廣采博聞與教材有關的笑話、故事、佳聯(lián)、格言、警句、成語、典故、詩詞等等,按照教學需要把它們引入課堂,調(diào)動自如,以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記憶學到的知識。
那么,語文課堂教學在運用語言時,有哪些藝術技巧呢?
1. 言之有物,論之有實?!拔铩笔侵刚Z文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講課應不夸夸其談、不信口開河、不空發(fā)議論、不離題太遠,而應言之有物,論之有實。并能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意識地把已學知識和未學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把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有意識地穿插有關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軼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實教學內(nèi)容。
2. 言之有序,條理清楚?!靶颉笔侵刚Z文教學語言的邏輯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每課教材做深入鉆研和細致分析,弄清要講的語文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和規(guī)律,精心組織教學語言解讀,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怎樣結(jié)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講解才會條理清晰,學生在重點、難點等關鍵問題上才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
3. 有的放矢,因勢利導。思維規(guī)律告訴我們,思維啟動往往從驚奇和疑問開始。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nèi)動力,引導學生質(zhì)疑問題,多為學生制造懸念和創(chuàng)設意境,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渴望,使他們?nèi)跁炌ǖ卣莆罩R并發(fā)展智力。為此,教師課前要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提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nèi)容。
4. 激發(fā)興趣,言之有物。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箤W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能利用扣人心弦的導入吸引學生,使其愿意和你合作探究。應該指出,幽默決不是油滑浮淺、插科打諢、賣弄噱頭。決不能不管教育對象、課文內(nèi)容、感情基調(diào)而隨意“說笑”。否則,不僅破壞課堂應有的氣氛,褻瀆作者情感、浪費教學時間,甚至還給人一種嘩坐取寵的感覺,給教師的人格造成不應有的損失。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