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麟
唐·盧仝的《七碗茶》詩,原名為《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白吖P”即疾筆,“孟諫議”即姓孟的諫議大夫,諫議大夫為官職名稱,可向朝廷提批評意見。所以詩題為:疾筆作詩感謝孟諫議大夫寄來新茶。全詩如下: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谠浦G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摘鮮焙芳選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碧云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知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由于這首詩的藝術成就和詩人寫出了品茗時的真實感受,受到茶界的好評,盧仝也被尊稱為茶界“亞圣”(陸羽為茶圣)。這首詩雖然結構緊密,渾然一體,但可分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從開頭到“白花浮光凝碗面”,寫了盧仝收到孟諫議派人送來新茶時的喜悅和感激之情,并迫不及待地關門煎茶,獨自品嘗。第二層意思用夸張的、浪漫主義的手法寫出了喝茶時(從一碗到七碗)的真實感受。由于這一段(從“一碗喉吻潤”到“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的完整和浪漫,人們常常斷章取義,只用這一段來評論全詩,贊美全詩。第三層意思是詩人在品新茶時,自然地想起那些種茶、采茶和制茶人的辛苦,便借問蓬萊山上的神仙:“你們知不知道茶農的辛苦?”實際上是在斥責朝廷只知征收貢茶,卻不管茶農疾苦。
由此我們可知,盧仝這首《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是一首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yōu)美詩篇,也反映了詩人不僅用詩的語言、浪漫主義的手法寫出了品茗的感受,更是有力抨擊了封建帝王只管橫征暴斂,不顧茶農死活的罪行!“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多么形象而又生動地刻劃了統(tǒng)治階級的專制和丑惡嘴臉!而這兩句經(jīng)典的詩句,是全詩的靈魂,卻常常被我們忽視。我們熱衷于“七碗”如何生動和形象,而忘了“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的深沉和辛酸!
我們不難看到,盧仝不是僅僅憑他“七碗”這一段茶詩,而首先是他憂國憂民的思想,才能“走筆”寫出如此動人的詩篇,才能榮獲茶界“亞圣”的稱號。比盧仝更有名、在文學界地位更高的白居易和蘇東坡,也寫過不少茶詩,但他們卻沒有得到“亞圣”稱號。原因正在于在他倆的茶詩中,缺乏盧仝這種關心人民疾苦的詩德和詩魂;也使這倆位大詩人的茶詩,只是在茶界常常被提及,而在文學界一直很少引起注意。而這也是我們今天的茶詩(尤其是古體詩)數(shù)量雖然多,卻質量不高、影響不大的原因。
俗話說:“詩言志”。詩人思想境界的高下,決定了詩品位的高下。所以,我們品茗修身之時,我們吟詩作畫之際,不能忘了茶農的辛勤勞動。若沒有千千萬萬人的種茶、采茶、制茶、運茶……又哪里來的品茗享受?看看茶馬古道上運茶時人和馬的艱辛,又怎能不感動呢?因此,惟愿在學習和引用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詩時,能全面地領會其立意,而非熱衷于抽出“七碗”這一段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