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斌
地圖是我們認識世界、認識社會的基本工具之一。地圖教學是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一種非常重要和常用的手段,特別在七年級的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會大量使用地圖。教會學生正確閱讀地圖,認識其中蘊含的知識、數(shù)據(jù)、原理等,在七年級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占據(jù)很大的比重。
認識地圖的基礎是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圖例與注記。方向、比例尺都沒有太大問題,教材中闡述很明確,但是在圖例與注記中,關于注記只有一句話:“地圖上的文字說明。”(七上P5)其實地圖上的注記分為名稱注記、說明注記和數(shù)字注記三種。名稱注記用于說明各種事物的專有名稱,如山脈名稱,江、河、湖、海、地區(qū)、國家、大洲、大陸、島嶼名稱等,是最常見的一種。說明注記用于說明各種事物種類、性質(zhì)或特征,它是用以補充圖形符號的不足,常用簡注形式表示(如石油用“油”、松樹用“松”等表示)。數(shù)字注記用于說明事物的數(shù)量特征,例如地形高程、比高、路寬、水深等(如:珠穆朗瑪峰 8844.43)。同時,借助不同字體、字號、顏色的注記也能夠進一步標明事物的性質(zhì)、種類及數(shù)量差異。因此,地圖注記在地圖圖面上與圖形符號是構成一種相輔相成的整體。[1]18
地圖上的注記排列得是否恰當,對圖面效果影響很大。
一般而言,教材中出現(xiàn)的地圖必須是具有權威性、科學性、普遍性的地圖。但是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目前現(xiàn)行教材中使用的部分地圖并不完全符合這些特點,特別是在注記方面并不是特別科學,容易對學生產(chǎn)生某些誤導。
如:人教版教材《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P45的太湖流域圖(圖1)。
這是一張介紹太湖流域的地圖,從圖中讀出太湖流域水網(wǎng)密布、城鎮(zhèn)眾多的特點。湖州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成員,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同時也屬于湖州鄉(xiāng)土教育的內(nèi)容。湖州人民傍水而居,其母親河是苕溪。教師在教學中會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找到湖州的位置,并找到從湖州注入太湖的兩條河流——東苕溪、西苕溪。但是有很多學生第一眼看到的是——庫水石賦、溪苕西(圖2)。然后有些稍微聰明一點的同學會反應過來,“哦,念反了,是西苕溪,發(fā)源于賦石水庫”。當然很多學生并不會覺得這有什么問題,反正我最后能理解就行了。不過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思考,為什么一門專業(yè)學科教材的正規(guī)地圖會使讀者產(chǎn)生某些誤解呢?問題出在哪里?到底是地圖出了問題,還是教師在讀圖指導上不夠細致?地圖上河流的正確標注方法應該是怎樣的?雖然說多數(shù)學生在閱讀時如果發(fā)現(xiàn)文句不通順,可能會自主倒著閱讀,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但是如果這個題目變成——請學生用筆將“西苕溪”名稱標注在圖中,那么應該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標注才是最準確的?
下面圖3、圖4兩張地圖都是來自較為官方的正規(guī)發(fā)布的,其中河流名稱的標注卻是截然不同的。那么在地圖上河流的名稱到底應該如何標注?遵循哪些原則?
為了解決這些疑問,我上網(wǎng)查閱了地圖上河流名稱標注的相關資料,查找了各類各級關于太湖流域的地圖(包括歷史上太湖流域的地圖),咨詢了高中部分地理教師和專業(yè)人員,得出以下觀點。
不論河流、山脈、鐵路等線狀、條狀的地理事物在地圖上圖例邊上的注記應遵循以下原則:
1. 東西向——水平字列(典型如:長江)。
2. 南北向——垂直字列(典型如:尼羅河)。
3. 東北—西南、西北—東南走向——雁行字列(典型如:大興安嶺)。
4.字符連線與注示物走向平行,成自然彎曲,字向不直立——屈曲字列(如:京九線、隴海線等)。[1]58
我找遍所有個人能找到的參考文獻,都只有這四條原則。但是河流的流向是隨著地形變化而發(fā)生任意曲折的,并且具體到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某一段的標注是否又有一些具體的要求和原則呢?答案是沒有。因此某些時候出現(xiàn)誤讀就不可避免了。
鑒于此,我覺得河流名稱的注記除了遵守上述四原則外,還應該進行部分細化。
1.閱讀順序優(yōu)先原則。一般人的閱讀順序是自上到下(自北向南),自左到右(自西向東),大多數(shù)南北向或東西向流向很明顯的河流,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典型的如:長江流域圖(圖5,七下P20),長江干流東西向,標注從左到右;支流多南北向,標注從上到下。
2.部分東北—西南走向,或者西北—東南走向的河流,可以考慮河流的主干更加偏向于南北還是東西。東北—西南走向,但是更加偏向南北向(<45°),如印度河標注基本上就是從上到下;更加偏向東西向(<45°),如恒河標注基本上就是從左到右。
3.遇到某些比較長的河流,它們的流向曲折蜿蜒,上、中、下游有明顯的變化。首先,可以依據(jù)它的主干流向確定標注原則。其次,如果地圖的比例尺較大,地圖中出現(xiàn)的是河流的某一段,那么則根據(jù)這一段的主導流向來確定名次標注。
4.以上標注方法,都是基于《地圖學》注記標注原則的細化。但是如果在河流的標注原則中,再加上一條“按照從上游到下游的順序標注”,那么所有問題都可解決了。這樣不僅不會出現(xiàn)學生誤讀,而且在某些政區(qū)圖、交通圖等非地形圖上,也都根據(jù)河流名稱判斷河流的流向,并據(jù)此判斷出當?shù)氐牡匦纹鸱偷貏萏攸c。如本文中第一張?zhí)饔虻牡貓D(圖1)。太湖流域水網(wǎng)密布,加上地勢低平,河流蜿蜒曲折,因此名稱在標注的時候經(jīng)常出現(xiàn)各種誤讀,如果都依據(jù)從上游到下游來標注,學生理解就非常方便,并且也可以讀出太湖流域以及周邊城鎮(zhèn)的地勢特點。
上述想法是基于一個教學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理解。地圖注記的標注其實并不是一個小問題,以上觀點希望能給有關部門和同行一些啟示。
參考文獻:
[1] 祝國瑞.地圖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