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悅
摘 要:本文從共同義務、共同行為和共同過失方面,闡述了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再從消極違章情況、積極違章情況上,分析了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的過失共同犯罪問題,以期為我國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的研究工作,提供相關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交通肇事;共同犯罪
作為一種刑事違法行為,交通肇事罪由于違反了我國交通運輸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發(fā)生了重大的交通事故,對人民的人身安全和社會的公共財產(chǎn)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所以一直以來,廣受執(zhí)法機關與社會群體的關注與討論。在2002年時,最高人民法院對交通肇事案件的法律問題進行了詳盡的定義,即造成交通肇事后,除了對直接交通肇事者要追究刑事責任外,還要對間接引起交通事故的所有人員以共犯的身份進行論處。但在實際的交通事故中,我國的法律規(guī)定與人民法院之間的法律定義發(fā)生了相悖的情況,因此積極展開對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問題的討論,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義。
一、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
1.共同義務
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成立條件中的共同義務因素,從內容上劃分可以從縱向和橫向層面來詳細體現(xiàn)。在縱向層面上,交通肇事的直接肇事人員與間接肇事人員,要對自身造成的法律行為履行相關的注意義務。而在橫向層面上,交通肇事的直接肇事人員與間接肇事人員,還要履行提醒活動與督促活動上的注意業(yè)務。在實際交通事故中共同犯罪的法律定義中,注意義務是區(qū)分共同犯罪行為的關鍵因素。比如當一名貨車司機與客車司機由于各自違反了交通規(guī)定,對行人造成了嚴重交通傷害,但從法律角度來看,兩名不同汽車的司機在這件交通事故上,因為不存在共同的注意義務,因此法院對兩名司機的定罪,會考慮到各自注意義務的問題,在法律性質上也會從同時犯的角度進行定義。
2.共同行為
為了使共同行為的法律意義更加明確,可從以下交通事例進行闡述。比如有A、B兩人為了玩笑取樂,共同駕駛了一輛摩托車在公路上行駛,并且在行駛的過程中,A負責把控行駛方向,B負責更換摩托車檔位,這從交通法律法規(guī)定義,兩人的行為已經(jīng)屬于共同駕駛行為,違反了法律法規(guī)中共同行為的規(guī)定,增加了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幾率。從這件交通事例可以看出,共同行為的實質是行為人對注意義務的履行缺失行為,這不僅表現(xiàn)在自身對注意義務的履行缺失上,也表現(xiàn)在共同行為下,對防止結果注意義務的履行缺失。正是由于以上各行為人的共同違法行為,導致了危害結果的產(chǎn)生。
3.共同過失
參照上述共同行為的交通事故案例可以發(fā)現(xiàn),兩人錯誤的駕駛行為都違反了共同注意義務。從主觀方面來說,雖然共同過失犯罪不屬于共同故意犯罪的范疇,但從共同犯罪行為的法律層面來看,不同行為人在違反共同注意義務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相同的實施心情,也就是說兩人的犯罪初衷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二、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的過失共同犯罪問題
1.消極違章情況
在交通肇事罪中,分為過失共同犯罪與故意共同犯罪,由于故意共同犯罪具有一定的法律明確性與直觀性,因此下文主要集中討論交通肇事中共同犯罪的過失共同犯罪問題。作為共同犯罪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失共同犯罪的法律性質是建立在故意與不故意的基礎上來進行討論的,只要明確了行為人不故意的犯罪動機,法律機關便可從行為人違反注意義務的法律層面,集中討論行為人因為不注意與不謹慎產(chǎn)生的危害結果問題,從而有助法律機關對其開展法律判決活動。而交通肇事罪中的過失共同犯罪行為,必須符合行為人共同違反共同行為和共同過失這一法律要求,因此相較于消極違章情況與積極違章情況,兩者之間具有明顯的區(qū)別。
在具體的交通肇事事故中,注意義務的違反行為只能發(fā)生在實施肇事行為的過程中。因此,從單位的主管人員、機動車輛的直接所有人和間接活動者來講,即使在交通事故中實施了消極違章行為,但只要沒有對駕駛人員進行違章上的教唆與強迫,或者間接引起駕駛人員的交通違章的,就不能把這種違章行為劃分到過失共同犯罪范圍中。
2.積極違章情況
在積極違章行為下,由于上述人員在引起交通事故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違反共同義務的情況,因此便可參照過失共同犯罪這一法律依據(jù)進行定罪。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以上肇事人員并不是在所有的積極違章情況下,都可以構成交通肇事中的共同犯罪行為,這一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說明。
其一,交通事故的直接引起人和間接引起人教唆和強迫駕駛者違章駕駛,但沒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可參照一般違法性質進行相關論處,不需要在法律評價的過程中將刑法內容作為法律依據(jù)。
其二,交通事故的直接引起人和間接引起人教唆和強迫駕駛者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雖然已經(jīng)構成重大交通事故的犯罪事實,但由于只是違法了交通法律法規(guī)中的共同注意義務,因此在法律性質的界定過程中,仍然不能將刑法作為主要的法律依據(jù)進行定罪。因為研究《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的相關規(guī)定內容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只規(guī)定了交通肇事者的搶救與報案等義務,但這些法律義務,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到單位主管人員等特定人群中。此外,從肇事行為上來講,以上特定人群對交通事故的產(chǎn)生沒有直接的肇事責任,所以也沒有實施先行行為的法律義務。
其三,交通事故的直接引起人和間接引起人教唆和強迫駕駛者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并協(xié)助肇事人員逃跑導致人死亡的,應該從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層面進行定義。在這種交通事故中,單位主管人員等特定人群已構成對肇事人員逃跑的不作為行為,造成的危害影響極大,因此應該在法律評價的過程中將刑法作為主要參考依據(jù)。
三、結束語
雖然我國目前在共同犯罪上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交通肇事的共同犯罪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該明確共同犯罪的犯罪理論,以此使其中的法律理論更適用于司法應用,從而更好的發(fā)揮出我國刑法的警示作用與約束作用。
參考文獻:
[1]荊培才.交通肇事罪之共犯探析[J].咸寧學院學報,2010.
[2]程國棟.交通肇事罪之共同犯罪研究[J].研究生法學,2012.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