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云云
【摘要】楊絳散文一掃積弊,給沉悶的散文文壇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稱著于當代文壇。反思歷史,她從容,冷靜,散文抒寫清新自然,淡泊中飽含深情:進入新時期,楊絳繼承和發(fā)展五四時期的幽默文風,以《干校六記》打破了散文抒寫的固定模式。她的敘述簡潔凝練,寥寥幾筆勾勒出事物的輪廓。褒貶適度的幽默,以及冷靜的敘述都使其作品熠熠生輝。本文參照葛浩文英譯本,淺析敘述風格在譯文中的再現(xiàn)。
【關鍵詞】敘述風格;簡潔;幽默;冷靜
一、引言
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在當代中國文壇,楊絳是獨特的,她淡泊而睿智,寧靜而堅韌。其沉定簡潔的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實則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干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xiàn)力。葛浩文,美國著名的漢學家,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譯者。目前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國文學翻譯家。他的翻譯嚴謹而講究,“讓中國文學披上了當代英美文學的色彩”。葛浩文認識的很多作者都十分熟悉中國古典作品。諾貝爾文學獲得者莫言的作品《紅高梁》《酒國》《豐乳肥臀》《生死疲勞》《檀香刑》都由他翻譯。這就是本文為何選取葛浩文《干校六記》英譯本的最主要原因所在。
二、原文敘述風格賞析
楊絳于1980年開始《干校六記》創(chuàng)作時,已近七旬,生活閱歷豐富,文本功力精湛。胡河清曾這樣稱譽錢鐘書楊絳夫婦二人:“可以說是中國當代文學中的一雙名劍,錢鐘書如英氣流動之雄劍,常常出匣自鳴,語驚天下;楊絳則如青光含藏之雌劍,大智若愚,不顯鋒刃?!痹跅罱{的作品中,享譽最高的要數(shù)散文集《干校六記》。從《干校六記》中我們能清清楚楚看到作者恰切的分寸感,也就看出了作者精湛的藝術修養(yǎng)和功底。此文中,作者很少正面描寫“哀”和“怨”,即使涉及這類地方之處,她也不加鋪敘,筆墨都極簡省,點到為止,并且出之淡遠平和,言近旨遠,余味無窮。第一則《下放記別》觸及了大動亂的現(xiàn)實帶給她女兒及她一家人的令人心碎的事實。默存先生下放時尚有作者、女兒阿圓和女婿得一三人送行,二老還互相安慰“得一和善忠厚,阿圓有他在一起,我們可以放心”。半年后,作者去干校時卻只有阿圓一人送行,女婿得一自殺去世了。如此辛酸之事、哀痛之情,作者寫來,卻似乎淡淡。
六記在題材處理上,明暗互現(xiàn),冷暖雜陳,優(yōu)樂相伴,《干校六記》記敘的是楊絳在息縣干校下放期間的痛苦經(jīng)歷。全書從頭至尾都籠罩著一種淡淡的憂傷的氛圍,晦暗的政治氣候和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令人身心俱疲,卻又無能為力,總的來說,《干校六記》的基調(diào)是灰色的,但就在這灰色之中,作者不時添加少許亮色,讓人在漫漫長夜中陶然解憂。
三、譯作敘述風格之再現(xiàn)
楊絳散文的語言干脆利索,樸素、直白以短句構成長篇。在記人狀物敘事中,她慣用冷靜白描,寥寥幾筆勾勒出事物的輪廓。這些風格在葛浩文的譯文中也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來。以下幾例均出自葛浩文《干校六記》,詳述原文語言風格在譯文中的重現(xiàn):
例1:干校的地點在紛紛傳說中逐漸明確,下方的日期卻只能猜測,只能等待。
譯文:The location of the cadre school was gradually narrowed down amidst a spate of rumors, but we could do nothing except guess the date of ourdeparture——guess and wait.
這里描寫下放的日期待定,原文可謂沒有一個多余的字,這在譯文中也表現(xiàn)得很到位。通過“could do nothing except……guess and wait”句式,簡潔明快地譯出原意,又飽含急切與無奈。
例2:那天是大雪之后,大道上雪已融化,爛泥半干,踩在腳下軟軟的,也不滑,也不硬。
譯文:That was a day that had followed a heavy snowfall, and the snow on the road had already melted, leaving behind a road caked with mud that was already beginning to harden, even though it was still soft enough to walk on without slipping.
原文用二十幾字描繪了大雪后雪泥參半、不滑不硬的路況,形象生動。譯文貼合原意,利用兩個狀語從句“l(fā)eaving behind”和“even though”將主句巧妙地連接起來?!安仍谀_下軟軟的,也不滑,也不硬?!眲t譯為“it was still soft enough to walk on without slipping”,在不失愿意的情況下保持了原作的風貌,不禁讓人贊嘆。
例3:盡管天天在等待行期,聽到這個消息,卻好像頭頂上著了一個焦雷。
譯文:Even though we had been expecting to be told any day when we could depart,the words still hit my ears like a clap of thunder.
作者雖然心理已有一些準備,可是聽到消息還是萬分震驚,“好像頭頂著了一個焦雷”幽默地描繪出當時自己的心境?!癮 clap of thunder”意為“一聲霹靂”,選擇恰到好處,譯文“hit my ears likea clap of thunder.”栩栩如生地傳達了這份驚恐和無奈。
例4:干校的默存又黑又瘦簡直換了個樣兒,奇怪的是我還一見就認識。
譯文:The Mo-cun I saw at the cadre school was deeply tanned and very thin——he had changed so much it was a wonder that I could recognize him at all.
干校的勞動讓默存又黑又瘦,這本來很正常,畢竟下放鍛煉必有改變,可作者寫道“見著換了一個樣兒”,我們可想其黑其瘦。譯文中在“Mo-cun”前加了定冠詞“the”,特意突出強調(diào)其變化之大,原作的幽默之風得意保留、惟妙惟肖、精妙至極。
例5:上次送默存走,有我和阿圓還有得一。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圓一人;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殺去世。
譯文:On that earlier occasion,there had been three of us to see Mo-cun off——A-yuan,Deyi,and myself. But this time A-yuan was there alone to see me off——Deyi had taken his own life a month earlier.
從表面看,這只是描寫離別的簡單畫面,可仔細一讀,上次的三人送一人和如今的一人送一人形成強烈對比。只是缺了得一,送別的場面剎那間變得凄楚寂寥。譯文中“A-yuan,DeVj,andmyself”和“A-yuan was there alone”前后對比強烈,雖說只是簡單陳述事實,之間的血淚心痛卻在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來??芍^既表達了原作的意思,又傳神地保留了其冷靜的寫作手法。
四、結語
楊絳散文的語言干脆利索,樸素、直白,以短句構成長篇,在記人狀物敘事中,她慣用冷靜白描,寥寥幾筆勾勒出事物的輪廓。其內(nèi)充沛的情感卻需要在留白中仔細體會揣摩。葛浩文的翻譯不僅栩栩如生地表達了原作的意思,還精準地將其簡潔、幽默、冷靜的寫作手法保留了下來。做到忠實翻譯已屬不易,淋漓盡致地傳達原作風貌更是難上加難。本文淺析了《干校六記》原作寫作風格在一文中的重現(xiàn),指出在翻譯過程中除了通透原文基本意思基礎上,作品風格也很重要,我們應再接再厲,為翻譯的道路鋪磚添瓦。
參考文獻:
[1]牛運清.楊絳的散文藝術[J].文史哲,2004,(04):127-131.
[2]陳宇.近十年楊絳研究綜述[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6): 72-76.
[3]王學莉,丁邦勇.《干校六記》文本細讀一一淺談楊絳的邊緣人風格[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6,(05):38-40.
[4]麻娜娜.楊絳散文作品的出版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3.
[5]林丹.試論《干校六記》的表現(xiàn)手法[J].新余高專學報,2008,(06):53-54.
[6]張攆.論楊絳的幽默[D].福建師范大學,2006.
[7]楊華軻.楊絳散文的獨特價值[J].南都學壇,2002,(04):69-72.
[8] Goldblatt, Howard. SixChapters fromMy Life“Downunder”[M]. Seatt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