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強
高效課堂在我市實施以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也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學思想品德教學,筆者結合之前工作中自己的探索,總結出如下五點經驗。
一、提高綜合能力,轉換教師角色
教師要深入學習研究,提高綜合素質,發(fā)揮好主導作用,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是學生知識構建的促進者,更是課堂的引導者、課改的踐行者。因此,教師平時就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深入細致地研究新課標、把握新課標的理論精髓;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科培訓、聽取專家的講座;虛心誠懇地聽同仁的課,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堅持不懈地閱讀教育專著,從中獲取新的教學理念;堅持不懈地把握最新的信息,做到思想、課堂與時俱進。
教師要堅決轉換角色,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教師平時注意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生做朋友,與學生平等對話,為學生營造開放、自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勇于釋放自己的智慧能量,做課堂的主人,提高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善于駕馭課本,敢于創(chuàng)造課本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教材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教師就要創(chuàng)造性教學,要以“用教材”代替“教教材”。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適當調整,使其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如講七年級《讓生命之花綻放》這一節(jié)時,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調整課本的順序,先學習《永不放棄生的希望》,讓學生的思維依照“生命的存在” “尊重生命” “生命價值的延伸”有序發(fā)展,這樣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教師在講課時,不要拘泥于教材。在不違背教材科學體系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選擇合適的內容,利用合適的方法去完成教學任務。如講《實施科教興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一節(jié)時,教材更多地從正面強調了教育對于個人、家庭、國家、民族的重大意義,作為拓展,教師則可以讓學生適當了解當今世界強國的教育發(fā)展史、教育政策及教育現狀,從而加強學生對教育強國這一理論的直觀認識,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避免了課堂的沉悶,擺脫了空洞說教。
三、教學體驗化,學習探究化
思想品德課提出了許多體驗式目標,諸如專家點評、名詞點擊、相關鏈接、名言和綜合探究等。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書本上的這些資源,讓學生通過體驗把握自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恰當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更好地進行體驗式探究。如在講《人民當家作主的法制國家》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某市執(zhí)法部門存在的不作為行為的情境,提出問題,如:在派出所民警拒不履行職責時,公民可以行使什么權利?在上述行為中,你認為哪些合法,哪些不合法?你還能提出哪些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探究民主監(jiān)督的含義、內容、渠道、意義以及如何行使監(jiān)督權,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監(jiān)督權意義以及如何行使監(jiān)督權,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四、將現代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結合
更新教學手段,借助于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抽象的、空洞的教學內容變得形象化、具體化、生活化。如講《讓生命之花綻放》一節(jié)時,幾組播放記錄殘疾人身殘志堅、汶川地震救援,乃至“豬堅強”的畫面,使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積極分析永不放棄生的希望的意義,使“死”的知識一下變“活”了,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
五、留心身邊事,課堂添光彩
思想品德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走出去,觀察外面的世界,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讓思想品德課遠離單調、枯燥和乏味。
走出教室、貼近生活的教學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廣闊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貫徹新課改的精神,落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給思想品德課增添無窮的魅力。
(責 編 阿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