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梅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落實,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語文老師摒棄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理念,積極地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的方法,實現小學語文高效教學。下面,本文對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方法進行了以下幾點闡述。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語文 有效教學研究
語文是小學教學中重要的學習科目之一,小學階段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完善,通過語文學習可以鍛煉學生和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文的學習還可以影響到其它學科的學習,一些學科都是在有一定的語文基礎上才能學好的,需要一定的理解和思維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是接受新知識最好的階段,所以語文教學對學生知識的補充和以后的發(fā)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一、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想要提升小學語文教學,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都是統(tǒng)一的,都是根據老師的教學制定的目標,這種方法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小學語文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需求,制定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老師要遵循新課改的要求,把學生放到教學的主體位置上,不僅要注重知識目標的設定,還要注重情感教學目標的設定。通過合理的教學目標設定,不僅可以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中,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作者林頌英,1930年3月生于上海,著名童話作家,上海作家協(xié)會會員。文章講的是一只小壁虎借尾巴的經過,最后它知道了自己的尾巴都再生的功能。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的時候,首先設定知識教學目標:在閱讀的基礎上,認識本課生字及詞語。通過閱讀課文,了解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及小魚、老牛、燕子尾巴的用途。能根據自己的體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設定情感目標:通過文章的學習,要懂得和別人交流、溝通時,一定要有禮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一味的想要依靠別人,只有精力了磨難才能慢慢的成長。通過教學目標的制定,不僅給老師提供了清晰的教學思路,還可以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都是老師講學生聽,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語文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利用多媒體聲像一體的特點,把語文教學中一些抽象的內容直觀的呈現給學生,可以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還能降低教學的難度。多媒體教學還可以打破時間、地域上的限制,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學習最多的知識,還能節(jié)省老師的精力,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其它地方的指導。
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中,這篇課文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生動,富有童趣,讀起來瑯瑯上口。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雪地里的小畫家,并且學習“竹”字。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老師用多媒體展示幾種動物的腳,學生猜測是哪種動物,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是很好奇的,而且他們對動物很感興趣,所以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習“竹”字的時候,課件出示竹子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提問學生看圖片像一個什么字?學生會給出各種各樣的回答,最后老師總結是一個“竹”字小篆,它的樣子像一棵竹子,后來經過慢慢的變化,形成了現在我們學習的字。在學習課文的環(huán)節(jié),老師用多媒體展示冬天美麗景象的視頻,視頻里面有小雞、小馬、小狗、小鴨等等,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在最后的朗讀訓練中,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朗讀者的錄音,讓學生學習朗讀的技巧,從而有感情的朗讀這篇課文。
三、實施有效的分組教學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中,老師都是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手段,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每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教育程度、接受知識的能力都不同,因此學生之間都存在個體差異。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一些面向整體學生的教學方法。新課改指出要注重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提倡在教學中使用分組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組,可以把學生成績好的學生分到一組,或者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和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分到一組。讓學生在分組教學中相互學習、相互討論、相互進步,從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秋天的雨》教學中,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上讓學生欣賞秋天景象的視頻,讓學生分組討論通過觀看秋天的景象,說一說里面都有什么?然后引出課文的學習。在朗讀完課文之后,老師提問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問題一:秋天的雨是一把什么樣的鑰匙?問題二:它是怎么打開秋天大門的?按照學生的學習程度劃分成不同的小組,比如,把愛發(fā)言的學生和不愛發(fā)言的學生放到一組,這樣那些愛發(fā)言的學生可以調動不愛發(fā)言的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把語文基礎好的學生和不好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借助其他學生的力量解決。最后,老師還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有些問題在小組討論中解決不了的話,老師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四、使用合理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總結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一個總結。在小學教學中老師的評價對學生有重要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表揚,如果老師批評了學生,學生會表現的情緒很低落,甚至討厭學習,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實施合理的教學評價。首先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即使學生做錯了什么事情,也不能當著學生的面批評學生,這樣會讓學生覺的很沒有面子,老師可以私下和學生溝通,并且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然后不能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要從多方面出發(f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以此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例如:在《金色的草地》教學中,這是蘇聯作家普里什文寫的一篇文章,文章通過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時“我”的發(fā)現,講述出草地和蒲公英給他們帶來了探索發(fā)現的喜悅。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是學習文章中的生字,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朗讀完課文之后,提問學生文章主要講的什么內容?有的學生可能很快就能總結出答案,但是有的學生需要反復閱讀課文才能得出答案,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私下給學生布置一些作業(yè),訓練一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再比如,語文考試成績出來之后,有考的好的學生,有考的不好的學生,面對成績不好的學生,老師不能表現出無奈、不高興的樣子。老師的情緒很容易影響學生的狀態(tài),小學時期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害怕老師的,所以老師要使用合理的評價,讓學生從內心消除那份恐懼,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提升。
綜上所述,想要提升小學語文教學。首先老師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給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保障。然后要善于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最后可以實施分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還要在教學中實施合理的教學評價,從而促進語文教學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郭守梅.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上),2015(02):123+125.
[2]靳春娟.新課標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初探[J].西部素質教育,201 5,1(04):1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