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吉林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吉林省體育類高校實施武術段位制的可行性研究
張琦
(吉林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diào)查、數(shù)理統(tǒng)計等研究方法對吉林省四所體育類高校師生進行調(diào)查研究,以中國武術段位系列教程《長拳》、《八極拳》、《詠春拳》、《楊氏太極拳》四段套路為主要研究內(nèi)容。了解師生對段位制套路的認知和喜愛程度,不僅對創(chuàng)編組修改和完善段位制套路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而且對武術段位制在吉林省高校的推廣和普及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吉林省;體育高校;武術段位制
中國武術段位制,是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和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本著振奮民族精神,增強人民體質(zhì),進一步推動武術運動發(fā)展,建立規(guī)范的全民武術鍛煉體系,全面評價習武者的武術水平而制定的一項全民鍛煉的等級制度。它根據(jù)習武者從事武術鍛煉和武術活動的年限,掌握武術技術和理論的水平,研究成果、武術修養(yǎng)以及對武術發(fā)展所做的貢獻,綜合劃分和評定段位。它的實施使武術評價體系與世界更好的接軌,有利于武術在世界的推廣。
2014年國務院明確提出“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武術作為全民健身的重要內(nèi)容,有著全民健身直接參與的最大人群,武管中心為進一步發(fā)揮武術在全民健身服務體系中的作用,2015年以段位制為重點,推行武術標準化、規(guī)范化、國際化教學體系和評價體系,推進《武術段位制推廣十年規(guī)劃》第二年試點工作,繼續(xù)提高武術段位制的社會知曉率和參與率。在國內(nèi),武術段位考試點進學校、進社區(qū)、進鄉(xiāng)鎮(zhèn)、進企業(yè)、進機關、進軍營,進一步提高覆蓋率。同時,配合國家文化走出去的戰(zhàn)略部署和外交工作的需要,逐步在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會員組織和孔子學院中建立起段位制考試點。本研究以吉林體育學院、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長春師范學院武術專項的師生對武術段位制套路的認識情況、喜愛程度、接受程度等方面進行調(diào)查研究,為推動《武術段位制推廣十年規(guī)劃》以及全民健身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在吉林省范圍內(nèi)選取4所體育院校,采取隨機抽樣法,選擇吉林體育學院、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長春師范學院武術專項學生共計80名。其中男生58名,女生22名,平均年齡21周歲。教師1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查閱了20余篇有關武術段位制開展方面的書籍、期刊、論文、以及相關資料。通過中國期刊網(wǎng)數(shù)據(jù)庫、CNKI知識搜索檢索了與武術段位制相關的論文,再對文獻進行分析、歸納、概括,為研究提供較為全面嚴謹?shù)闹R和信息。
1.2.2 問卷調(diào)查法
對吉林體育學院、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長春師范學院4所體育院校共計8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本次調(diào)查使用的是自編問卷,統(tǒng)計按百分比計算。發(fā)出問卷80份,收回有效問卷80份,回收率100%。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利用調(diào)查派對調(diào)查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應用調(diào)查派軟件和EXCEL對問卷獲得的數(shù)據(jù)和調(diào)查結(jié)果進行頻數(shù)分析和表格制作。
2.1 學生和教師對武術段位制套路的整體認可情況與分析
從表1和表2來看,絕大部分師生喜歡本套段位制套路,其中,有72%的學生和100%的教師喜歡《長拳》;有69.8%的學生和100%的教師喜歡《八極拳》;有77.7%的學生和80%的教師喜歡《詠春拳》;有96.6%的學生和80%的教師喜歡《楊氏太極拳》。由此說明,大部分師生是喜歡本套段位制套路的,這是在體育類高校推廣和普及段位制套路的必要條件。由此可見,段位制套路具備了在全國高校推廣和普及的群眾基礎。
表1 學生對段位制套路的喜歡程度 %
表2 教師對段位制套路的喜歡程度 %
從表3和表4可知,吉林省體育類高校的師生在開展段位制套路的必要性認識上,認為“比較有必要”和“很有必要”的學生,《長拳》的比例是86%,《八極拳》的比例是92%,《詠春拳》的比例是74.4%,《楊氏太極拳》的比例高達100%。認為“比較有必要”和“很有必要”的教師,《長拳》的比例是70%,《八極拳》的比例是100%,《詠春拳》和《楊氏太極拳》的比例均為70%。武術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以段位制的形式走進高校,是能得到廣大師生認可的。
表3 學生認為學習段位制套路的必要性程度 %
表4 教師認為學習段位制套路的必要性程度 %
從表5、表6來看,絕大部分師生認為段位制套路所用時間長短適中。其中,選擇“適中”選項,《長拳》有81%的學生和80%的教師,《八極拳》有75.2%的學生和100%的教師,《詠春拳》有90.2%的學生和80%的教師,《楊氏太極拳》有93.4%的學生和80%的教師。由此可見,段位制套路在所用時間上得到絕大部分師生認可。
表5 學生認為段位制套路所用時間的長短程度 %
表6 教師認為段位制套路所用時間的長短程度 %
適宜的運動負荷可以對學生機體形成良性刺激,從而起到增強體質(zhì)的作用。從學生練完段位制套路的主觀感覺疲勞程度和教師對段位制套路運動負荷的認識,可以有效地評估段位制套路的運動負荷大小。從表7和表8可見,在練完段位制套路的主觀感覺疲勞程度上,認為“有點累”、“一般”和“比較輕松”的學生:《長拳》比例為76%、《八極拳》比例為93.4%、《詠春拳》比例為90.6%、《楊氏太極拳》比例為74%。本研究之所以將主觀感覺作為測試內(nèi)容,因運動負荷過小,學生容易感覺“很輕松”,運動負荷過大,學生則感覺“很累”,都不利于對學生機體形成良性刺激,從而不會產(chǎn)生良好的身體鍛煉效果。體育類高校的大部分教師認為段位制套路運動負荷適中,這與受試學生的心率、血壓等指標檢測結(jié)果相一致,屬于中小運動負荷,說明段位制套路適合高校生的課堂鍛煉需要。
表7 學生練完段位制套路的主觀感覺疲勞程度 %
表8 教師認為段位制套路運動負荷大小 %
2.2 學生和教師對段位制套路動作編排和連接的評價結(jié)果與分析
段位制套路的動作編排和銜接必須遵循運動訓練學的原則,同時還要結(jié)合高校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段位制套路編排的合理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可以將段位制套路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下去。鑒于此,本研究圍繞這一課題對學生和教師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從表9和表10可知,段位制套路在動作編排上得到了廣大師生認可,91%的學生、70%的教師認為《長拳》動作編排新穎,88.9%的學生、100%的教師認為《八極拳》動作編排新穎。有67.4%的學生、80%的教師認為《詠春拳》動作編排新穎,《楊氏太極拳》動作編排新穎度則得到學生和教師的高度認同,比例皆為100%。四段套路在動作銜接流暢程度上,學生認可的比例分別為95%、85%、77.9%和85.1%;教師認可的比例分別是70%、100%、90%和60%(表11至表12)。由此可知,段位制套路的創(chuàng)編得到大多數(shù)教師和學生認可,其動作編排和銜接是合理的。
表9 學生認為段位制套路動作創(chuàng)編情況 %
表10 教師認為段位制套路的動作編排情況 %
表11 學生認為段位制套路的動作銜接流暢程度 %
表12 教師認為段位制套路的動作銜接流暢程度 %
段位制套路不同于當前在體育類高校開展的其它武術套路,如初級長拳,24式太極拳等,以單純套路形式為載體,而本套段位制套路更加注重武術風格以及攻防技擊性,有打有練。通過調(diào)查(表13),學生認為,段位制套路在體現(xiàn)武術攻防特征上,《長拳》的比例為62%,《八極拳》的比例為75.9%,《詠春拳》的比例為84%?!稐钍咸珮O拳》的比例為86.9%。這和表14反映的大部分教師認為段位制套路能體現(xiàn)武術風格基本一致。從而說明,段位制套路的創(chuàng)編體現(xiàn)了武術的攻防本質(zhì)特征,彰顯了武術風格。
表13 學生認為段位制套路突出攻防特征情況 %
表14 教師認為段位制套路體現(xiàn)武術風格程度 %
大多數(shù)師生認為,有必要在體育類高校開展段位制套路。段位制套路在時長方面得到了絕大部分師生認可,符合體育類高校課間的時間特質(zhì),運動負荷適中。
段位制套路的創(chuàng)編得到了大部分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其動作編排和銜接是新穎的、流暢的,既保持了武術技術風格,又符合高校生身心變化規(guī)律。
段位制套路在弘揚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培養(yǎng)禮儀、增強武術認識和激發(fā)學習武術熱情等功能上得到了大多數(shù)師生的肯定。段位制套路可以作為武術文化的標志符號,在體育類高校推廣和普及。
3.2 建議
綜上所述,此套段位制套路具備了在全國高校推廣和普及的群眾基礎。因此,在全國高校推廣和普及段位制套路是合理、可行的。
[1]董宇.長春高校《武術段位制 》普及推廣的策略研究[J].中華武術研究第一卷,2012,7:54-56.
[2]林大參,張云龍.高校武術課實施《段位制》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3:56-59.
[3]韋霞.武術段位制在高校的推廣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3,4:9-10.
[4]曾凡瑜,高楚蘭.武術段位制在高校實施開展的可行性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14,3:29-30.
[5]馮佳.中國武術段位制發(fā)展動態(tài)的研究[J].大眾商務,2010,3:224.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Wushu Rank in Sports Colleges in Jilin Province
ZHANG Qi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chun 130000, Jilin, China)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ith the Wushu rank in series teaching contents(four routines including "changquan", "octupole boxing", "wing chun quan", "Yang tai ch i chuan" )a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4 sports college in Jilin province,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degree of cognitive on Wushu rank in routin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ich not only having important scientific value on the plait to modify and improve Wushu rank in routine group, but also having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he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Wushu ran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
Jilin province;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ushu rank
張琦(1983-),吉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