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鵬 遲猛
(沈陽藥科大學體育部,遼寧 沈陽 110016)
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的制約因素研究*
王大鵬 遲猛
(沈陽藥科大學體育部,遼寧 沈陽 110016)
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問卷調查和數理統(tǒng)計等研究方法,對影響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的諸多相關制約因素進行研究和分析,從個體、心理和社會多重視角著眼,旨在探尋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提高的途徑和方法。結果表明,學生對健康概念的認知水平存在差異;每周鍛煉次數較少,每次鍛煉時間明顯不足;學生體育鍛煉態(tài)度和參與動機需要進一步提高;注重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感體驗;朋友同學和老師對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具有一定作用的影響;學校體育需要堅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重任;手機和電腦網絡游戲是影響學生體質下降的重要因素。
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制約因素
在教育界對學生體質健康的研究工作從來就沒有松懈過,一直以來國家政府、教育部等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尤其是近些年來更加關注學生體質健康的狀況,不斷下發(fā)文件和組織活動,并嚴格監(jiān)督、執(zhí)行每年進行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及時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動態(tài)。與此同時研究者們也順應這種時代趨勢,加大力度進行相關研究和創(chuàng)新活動,力求尋找出新的途徑和辦法來改善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本研究在以往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系列研究的基礎之上,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影響因素進行研究與分析,從個體、心理和社會多重視角進行調研,探尋原因,探討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提高的途徑和方法,以期為今后進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基礎和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沈陽藥科大學2012級(大三)、2013級(大二)、2014級(大一)學生??側藬?00人,其中男生123人,女生177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中國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并閱讀社會學、心理學等相關專著書籍,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專家訪談法
訪問、咨詢相關教授、專家學者,并對問卷結構和內容進行效度檢驗。
1.2.3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內容需要,運用體育科學研究方法和心理學、社會學研究方法,設計編制并反復修改、確定了《學生體質健康制約因素調查問卷》,并對問卷的效度和信度進行了檢驗。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291份,有效問卷275份,有效率91.7%,具體詳見表1。
表1 問卷調查統(tǒng)計表(單位:人數)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2007和SPSS17.0軟件對問卷調查所得有效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與分析,并對結果進行圖表整理。
2.1 制約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的個體因素
2.1.1 學生個體認知水平的差異
學生對健康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同直接影響著其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和態(tài)度,進而影響其體育鍛煉行為的產生。通過對學生“你所理解的健康含義是”的調查了解到,18.7%的學生認為健康是沒有疾病和疼痛,15.9%的學生認為是沒有疾病、疼痛和心理健康,65.4%的學生是對健康概念有著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可見學生在對健康概念的認知水平上存在差異和不足。1989年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健康作了新的定義,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 ”。②
2.1.2 學生每周體育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
通過表2的實際調查情況可知,有74.1%的男生和61.6%的女生能夠每周參加2次以上的體育鍛煉,而有32.2%的學生每周體育鍛煉的次數小于2次,其中女生比例明顯多于男生。從每次鍛煉的時間情況來看,72.6%的學生鍛煉時間少于30min,只有9.1%的學生能夠鍛煉超過1個小時。由此可見,目前多數學生能夠參加體育鍛煉,但每周鍛煉次數較少,每次鍛煉時間明顯不足的實際情況值得引起重視,這直接關系到學生體育鍛煉的效果和質量,也是導致學生體質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認真貫徹執(zhí)行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教體藝〔2006〕6號精神)號召的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基本要求。
表2 學生每周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統(tǒng)計(單位:%)
2.2 制約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的心理因素
2.2.1 參與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和動機
從表3可知,學生對于參與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是有差別的,65.8%的學生表示愿意和非常愿意參加體育鍛煉,其中男生比例要高于女生;然而,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34.2%)對體育鍛煉持一般、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的態(tài)度,尤以女生居多。另外,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不同也直接會影響體育鍛煉的效果。調查發(fā)現,在愿意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中有28.4%是出于“減少疾病”的目的,32.3%的學生是為了“增強體質,終身體育”,11.1%是想“改善情緒,調節(jié)心情”,12.4%是出于“娛樂、交際”的目的,而5.3%的學生是想達到“健美、塑身”的效果,10.5%的學生選擇其它??梢?,動機雖有不同,但只要起到促進體育參與的作用都是可取的,然而若要持續(xù)堅持進行鍛煉則需要引導學生持有較好的認識和參與動機,即為了達到增強體質和終身體育的目的,在這一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表3 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態(tài)度(單位:%)
2.2.2 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感體驗
快樂放松、成功滿足的情感體驗往往會使人有一種參與運動的渴望,這種渴望是強烈和持久的;而痛苦緊張、失敗尷尬的情感體驗會使人遠離甚至厭惡體育鍛煉,這種體驗次數的增多往往伴隨著終止乃至放棄體育鍛煉想法的產生。表4的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快樂”和“非??鞓贰钡膶W生占65.2%,而選擇“一般”、“不快樂”和“非常不快樂”的學生也有34.8%,其中女生比例相對較多,說明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沒有感受到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而不愿參與到運動中來,提示我們在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時要更多地使他們真正體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成功感,特別是女學生在運動時要盡量避免其產生尷尬、為難的情況。
表4 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感體驗(單位:%)
2.3 制約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的社會因素
2.3.1 學校體育的影響
學校體育作為高校學生人生中最后一個系統(tǒng)學習體育的階段,具有著重要的使命和意義,它是培養(yǎng)學生體育意識、體育運動能力和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教育過程,以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為最基本的目的,因此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重任無疑便落在了學校體育的肩上,然而目前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下降的現實部分地暴露出學校體育中存在的問題。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不斷發(fā)展的今天,以人為本的理念逐漸深入到教育領域的每一個角落,學校體育也不例外,致力于從學生的需求、興趣愛好出發(fā)來設置課程、創(chuàng)設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發(fā)揮其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也猶如一把雙刃劍,過分地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順從學生的喜好,使得體育課對學生體質的要求一再降低,甚至拋開學生的體質不談,片面地只談興趣、愛好、需求,只談休閑與娛樂,顯然這種過度、極端的方式違背了學校體育的基本目的和任務,需要我們認真反思。
2.3.2 社會群體的影響
人是具有社會群體屬性的,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受到來自社會群體中其他成員的影響,通常具有喜歡效仿、跟隨他人行為的特點,而他人的影響力對于自身觀念和行為的改變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們把學生所處的社會群體人員分為“老師”、“家長親屬”和“朋友同學”,加上自身的“個人愛好”一起(多選),調查一下這些因素對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程度,結果表明,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個人愛好”(59.7%)、 “朋友同學”(47.2%)、 “老師”(45.9%)和“家長親屬”(18.4%),可見朋友同學和老師的影響對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2.3.3 手機、電腦網絡的影響
信息網絡時代使我們獲取知識迅捷、方便的同時,也使學生們的業(yè)余時間安排從體力活動轉向了網絡休閑和游戲,減少了戶外的體育鍛煉,增加了室內的手機、電腦娛樂。智能手機的出現和廣泛應用,逐漸趕超電腦網絡游戲(74%),成為占據學生業(yè)余時間最多的娛樂活動(87%),同時也使很少玩電腦網絡游戲的大批女學生沉迷其中,導致接連的視力減退和體質下降的系列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手機和電腦網絡游戲是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
3.1 學生對健康概念的認知水平存在差異,提高其對健康概念的理解和認識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
3.2 每周鍛煉次數較少,每次鍛煉時間明顯不足是影響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重要因素,應加強對學生鍛煉次數和鍛煉時間的安排和要求。
3.3 學生的體育鍛煉態(tài)度和參與動機需要進一步引導和提高,以達到增強體質和終身體育的目的。
3.4 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感體驗(特別是女學生),從而激發(fā)其參與運動的持久、強烈的渴望與熱情。
3.5 朋友同學和老師對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具有一定作用的影響。學校體育在貫徹“以人為本”,“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的前提下,也要認清自身的基本目的任務,不能以損失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代價。
3.6 手機和電腦網絡游戲是影響學生體質下降的重要因素,應正確引導學生的業(yè)余生活。
[1]李華榮.健康概念的內涵與表達[J].山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9(5):52-55.
[2]葉朝忠.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J].浙江體育科學,2013,35(1):77-79.
[3]候令忠.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及影響路徑解析[J].安康學院學報,2012,24(4):95-97.
[4]歐陽燦.影響高職學生體質健康因素的探討——以廣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安徽體育科技,2014,35(2):50-52.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que
WANG Da-peng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 Liaoning, China)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 e, expert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 t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 fect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way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from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view ang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cognitive level of health concept; exercise time per week is fewer and exercise time is obvious inadequat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attitude and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raining students'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doing physical exercise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friends, classmates and teachers have certain impacts on students doing physical exercise; school PE need to stick to the r esponsibility of improving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mobile phone and com puter network gam e are th 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s' physical deterioration.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effect factors
*課題名稱:沈陽藥科大學青年教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編號:51110968,遼教科管函[2012]10號文件。
王大鵬(1979-),遼寧遼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