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鳳
(作者為福建農林大學副教授)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fā)《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建設的意見》,對政黨協(xié)商、人大協(xié)商、政府協(xié)商、政協(xié)協(xié)商、人民團體協(xié)商、基層協(xié)商、社會組織協(xié)商等做出全面部署,是指導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我以為,在各類協(xié)商中,政黨協(xié)商是重點;在政黨協(xié)商的內容中,政治類議題是重點。當然,如何選擇政治類議題是個難點。我的看法是,可以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議題作為今后政黨協(xié)商的永恒主題。
“依法治國”本身不是一個新概念,要說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新,是新在對待“依法治國”的態(tài)度上,可以說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從1949到1979年的30年,依法治國曾經長期不被重視。1979年到1997年的18年,雖然已經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但提的是社會主義法制而不是法治,主要任務是通過大量立法解決無法可依的問題。1997年中共十五大迄今的18年,明確提出“依法治國”的主張,且在1999年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雖然如此,法治國家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畢竟“依法治國”是一個言易行難的大事業(yè)。
中共十八大以來,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使人豁然開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成之日,就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之時,也就是中國夢實現之時。只要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夢終有實現之日。法治中國、中國夢終于找到恰當新載體。十八屆四中全會史無前例地把依法治國作為主題,是中共執(zhí)政理念的重大轉變。
法治國家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今后30年,法治中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永恒主題。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過程中將大有可為,可以且應該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今后政黨協(xié)商的重點。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民主黨派可以提出協(xié)商的事很多。
一是關于憲法。凡立憲之國,憲法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憲法可以說是法律王國的皇帝。憲法生命在于實施,憲法權威在于實施。我國憲法在實施方面還有很大改進空間,最大問題是沒有違憲審查機制。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問題凸顯。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6 大任務之首就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并提出“健全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jiān)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的具體措施。至于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制度如何健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jiān)督制度如何完善,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如何健全,民主黨派可以發(fā)揮智慧提出好建議。
二是關于立法。自1979年以來,我國已經制定了基本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無法可依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在36年內完成如此巨量的立法任務實屬不易,更何況是在社會大轉型背景下。后遺癥也很明顯,憲法、基本法律、一般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含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部門規(guī)章、地方政府規(guī)章以及各級政府的規(guī)范性文件,這些汗牛充棟的文本之間相互矛盾之處比比皆是,嚴重影響法制統(tǒng)一。民主黨派可以找出這些矛盾之處,并提出改進建議,為“科學立法”、“立改廢釋并舉”做出貢獻。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不良之法應予廢除。2013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廢除了嚴重侵犯人權的勞動教養(yǎng)制度。還有沒有類似的不良之法,民主黨派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另外,還有一些立法空白點有待填補,如,民法領域缺民法典,官員任免只有黨規(guī)沒有國法,工資制度還沒有法律支持,公民很多基本權利還沒有專門的保障性法律等,這些都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所必需的。
三是關于執(zhí)法?!皣栏駡?zhí)法”是法治國家必然要求。各級政府是執(zhí)法主體?,F在,不嚴格執(zhí)法的情況還是存在的,失之于寬、失之于松。權力邊界不清,越權濫權比較普遍。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tài)、不公開為例外原則”等。這些要求如何落到實處,民主黨派不僅有監(jiān)督義務,也有提出相應對策的責任。
四是關于司法?!肮欠ㄖ蔚纳€。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睘樘岣咚痉ü帕?,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幾項措施,如“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qū)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等。如果不干預個案,省級以下政法委的職能將如何轉變?對此民主黨派可以提出建議。司法領域問題較多,欲達“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如,司法工具主義、罰沒收入的返還制度、指標化的司法管理行為等,民主黨派有足夠的思考空間。
五是關于法官。新中國成立后很長一段時間,法官專業(yè)化主張受到批判,似乎什么人都可以當法官。流風所及,現在全國近20 萬法院工作人員中仍然有大量非法學背景的人。31個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中,沒有任何法學背景的就有7 個,占22.6%。雖然自1998年開始提出法官專業(yè)化問題,自2002年起就已經有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合在一起的統(tǒng)一司法考試,但10 多年來,法院卻置社會上已經取得法律職業(yè)資格的人于不顧,仍然按照公務員標準選拔沒有法律職業(yè)資格的新進人員。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完善法律職業(yè)準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yè)畢業(yè)生中招錄人才的規(guī)范便捷機制”。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民主黨派思考,比如,法院新進人員怎么與司法統(tǒng)一考試結合起來;為了適應兩審終審制,怎樣保證上級法院的法官水平高于下一級法院的法官水平;法官能否只忠于法律等。
法治中國是一個大題目,民主黨派可以從中挖掘出足夠多的協(xié)商資源,為協(xié)商民主和法治建設做出應有貢獻。